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新宋 >

第487部分

新宋-第487部分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见着六哥、七哥出没市井坊间,甚至微服至汴京小学校,和小学校的学生们“斗殴”;又有传闻说东宫不爱读书,常常逃课、装病。须知此时皇帝的身体并未大好,按照传统之道德观念,太子即使不能仿古代孝子之行为,也应当深居宫中,每日请安问病,奉汤侍药,不离左右。何况此时国家又逢多事,君父忧心国事而夜不能寐,为人子为人臣,却流连市井,与小学校之学生斗殴打架,无德之行,岂非以此为甚?因此坊间对此,虽然自有人摇头不信,但信以为真者,自然免不了要感到不满与忧心。

其实这些传闻,石越与司马光诸人也都听说过,但众人都以为不过是别有用心者的谣传,且以为不会有人相信,因此只是斥责传言者不可乱说,却没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哪曾想到,据石得一所言,则汴京军民对此信以为真者,竟然着实不少。众人细究其因,才知道原来关于六哥、七哥装病、逃课,不读书,屡屡被太后斥责、惩罚的故事,经常在坊间流传。因此太子的风评,在汴京百姓、甚至是士子的心目中,原本并不太好,所以这些不利的传闻,才特别容易流传——若非是因为朝廷对台谏风闻言事有所约束,只怕早就已经被台谏大加抨击了。

其后石越也曾暗地里派人调查这些陷越深传闻,结果却令他暗暗惊心!石越发现,六哥在宫里受到的每一次责罚,民间竟然都了若指掌!

不过令得赵顼大怒的,还不是汴京中下层对太子顽劣、失德的风评,亦不是有关六哥、七哥私自出宫的传闻,而是石得一呈上来的一些在汴京中下层广为流传的文章与杂剧。

据皇城司查报,一出托名唐太宗,实则是颂扬宋太祖传弟之义的杂剧,在汴京各处受到追捧;而士林中,也有赞扬宋太祖传弟,奠定大宋百年太平江山的匿名文章在流传着,这些文章不仅写得冠冕堂皇,而且文采颇佳,还博得了很多的附和与赞赏!皇帝便是在看了其中的一篇文章后,突然间中风的。 ;。;;;
第十一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二之中)


这还是石越第一次亲眼见到一个人中风。躺在福宁殿的御床上,赵顼见着石越诸人进来,努力的想坐起来,维持自己的尊严,但半边身子却已不听使唤,李向安和两个内侍小心的扶着他坐起来。赵顼望着石越,想和石越说话,但发出的音全是一个个含混不清的音节,他越想说话,越是焦急,越是说不出来,石越感觉到赵顼的眼中,全是愤懑、焦虑,他示意李向安想写字,但当他用左手抓起毛笔的时候,整只手却不停的颤抖,根本无法下笔。皇帝恼怒地将毛笔掷到地上,眼睛移过众人,一直望着石越,石越能感觉到赵顼眼中那种令人心酸的期盼……

在那一瞬间,石越终于忍耐不住,跪在赵顼的床前,失声痛哭。王安石、司马光、韩维也全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老泪纵横。

赵顼真的很可怜。石越知道自己不应当有这样的感情,但有时候,人的感情是无法控制的。他第一次见着赵顼的时候,曾经想过,这个年轻有为的君主,这个充满理想与斗志的皇帝,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他能够带给他一个不同的结局。

然而,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君臣之间,由相互信任,到相互猜忌,到相互依赖、利用……两人看起来越来越近,心却已经越走越远。而石越终于还是没有完成对赵顼的承诺。

他收复了灵夏,改变了这个伟大的帝国。但是,大宋朝的命运,却依然多灾多难。而赵顼本人,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尽管知道皇帝暴得风疾的消息,对于目前的局势无异于雪上加霜,更可能让许多野心家铤而走险,甚至给辽国释放出危险的信号。但是,自高太后以下,两府大臣这一次,都有了极不好的预感。为了避免外界更多的猜疑,两府还是决定,向天下公布皇帝的病情,并且向全天下征召名医。本

与此同时,石越与司马光被迫接受张商英的建议,由交钞局向天下各州县颁布法令,强行规定每人每天取款之额度,来控制挤兑。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小钱庄主卷款潜逃的事件,政事堂更密令各州县守吏留意钱庄主的动态。

但这些手段,终究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李敦敏上了一封万言书,向石越与司马光建议,由朝廷出面,购买一些钱庄的股份,并以朝廷的名义,保证中小额存款可以全额取出,以此方法来应付东南的挤兑潮。同时又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保护通过《青苗法改良条例》向钱庄借款的农民,避免其被催债破产。待风波过去之后,朝廷可以将这些股份再次卖出。

石越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办法会有效果,但是石越与司马光对此却只能望而兴叹――李敦敏到底不可能知道国库的虚实,国库空空如也,石越与司马光虽然不想让百姓买单,到了这时候,却也由不得他们了。

反倒是张商英的办法,令石越与司马光无法拒绝。

张商英建议由交钞局颁布措施,鼓励大钱庄兼并小钱庄,财务状况好的钱庄兼并岌岌可危的钱庄。并且建议颁布法令,授权交钞局查看东南诸钱庄资产,迫使其中问题较大者破产,接受兼并。

如若张商英的建议得到通过,那么如唐家这样的大钱庄,还有一些财雄势大的豪族,就会得到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吞并、接掌许多经营了十几年的钱庄。前提是他们相信大宋最终可以平安渡过这次风波。

张商英提出的“钱庄兼并法”明发邸报,得到了众多呼应。朝廷之中,应者甚众;在野,不仅《海事商报》与食货社对此大加赞誉,甚至连《汴京新闻》与《西京评论》,也认为这是救弊良方。

石越相信这个办法也会有效果。大宋的豪族巨贾们拥有大量的财富,这是公开的秘密;虽然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但是成功之后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控制大宋朝最富庶地区的相对发达、成熟的钱庄业,这将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石越却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他能够想到的是,遍布各州县的中小钱庄的自由竞争时代,可能会很快终结……这让石越不由自主地想起兵器研究院的大爆炸……他打心里抗拒着这种局面的出现,但他却似乎无能为力。

他拨动了历史的转轮,但这个世界却不会按着他想象的那样发展――石越不止一次的意识到这一点,但每一次,他都会同样感到茫然,甚至是害怕。

然而他只有面对。

他没有逃避的权力。

除了李敦敏与张商英外,权太府寺卿曾布,正在努力地游说石越向钱庄总社妥协。

曾布绝口不提“存款准备金法”带来的恶果,但他却指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不要说交钞局,即使是把整个太府寺连扫厕所看大门的人都算上,他们也没有这么多人手去执行那个“存款准备金法”。所以,与钱庄总社妥协、合作,也许是唯一的出路。交钞局来对付大钱庄,小钱庄委托钱庄总社执行。这样一来,交钞局不用担心人手问题,而钱庄总社将得到他们渴望的准官方地位。

在石越看来,曾布的倾向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曾经在广州与凌牙门任职,有担任过所谓“夷官”的经历,曾布对海商们的处境非常了解。因此,他上任伊始,就采纳了曹友闻与周应芳的建议,与沿海制置司同知事段子介、海外事务丞李敦敏联手,说服两府,预备在各大城市筹建结算钱庄――这的确是一举多得的事情,除了方便海商,增加国库收入以外,在这个敏感的时候推行这项措施,无疑也是向东南民众释放一个信号。曾布、李敦敏、段子介也因此受到两府嘉奖。作为对献策者的奖励,同时也是因为曹家与周家等大钱庄相互入股,实力可观,在第一批七座城市中,以曹、周两家为首的几家大钱庄,顺利瓜分了凌牙门、归义城、广州、泉州、明州五城的结算钱庄业务,如梦初醒的唐家,仅仅保住了杭州与福州两座城市。

对于李敦敏与段子介来说,他们是根本不会在乎是否会得罪唐家的,唐家与石越的关系当然会被考虑到,但是其效果则可能是“君子爱人以德”之类,他们会认为唐家如果是为了石越考虑,适当的收敛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而曾布的态度也是相似的,他当面对石越说,若让唐家得到太多的好处,司马光与王安石看在眼里,必须会有不好的观感,这对石越有百害而无一利。唐家已经非常富裕,即使不刻意打(和谐)压,也应当持“直道”对之,这样才能服众。

曾布的谏言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在石越看来,曾布与李敦敏、段子介不同,他并非是那么公正无私的人。在广州与凌牙门呆了这么多年,曾布与南海的海商们不可避免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倾向哪一方,是不问可知的。

这种程度的倾向性,是可以容忍的。

人人都会有倾向性。

石越认为钱庄总社是个危险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倾向性。

但是,石越也许同样将不得不接受它。

……

“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石越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相公,云阳侯求见。”侍剑轻声走进轩中,禀道。

“唔?”石越愣了一下,忙道:“快请。” ;。;;;
第十一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二之下)


石越亲自走到雪后轩的门口,准备迎接司马梦求。但他的目光却被司马梦求身后的人吸引住了。“文……文将军?”陡然间,竟在汴京见着文焕,不能不让石越大吃一惊,他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人了。

“石相!”一身灰袍的文焕,远远见着石越,已是拜倒在地,声音中不由哽咽。

石越连忙趋前几步,扶起文焕,上下打量着,见他气度越发的沉稳,不由笑道:“好文郎,好将军!”一面说着,一面将司马梦求与文焕请进轩中。

落座之后,司马梦求便道:“这次密院调文将军回来,可能是想叫文将军掌职方馆河北房事务……”

“种彝叔已经履新了?”石越惊讶地问道。

司马梦求点点头,也很惊诧地望着石越,“相公还不知道么?”

石越摇了摇头,道:“他没去过政事堂,职方馆知事是密院的人,没必要知会政事堂。”

司马梦求与文焕交换了一个眼神。二人都知道,新任职方馆知事种师道的任命,出自皇帝未得风疾以前的内降指挥。在西军中,种家与姚家虽然也算是石越的旧属,但毕竟石越曾经亲自下令杀了两家的人,而且种家与姚家世受皇恩,与众不同,因此这两家,是属于西军之中与石越关系相对没那么紧密的。皇帝将职方馆交到年纪轻轻的种师道手中,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淡化石党对职方馆的影响力。

但是,有关种师道的新任命,却也是极具争议的——这几年来,种家诸将种古、种谔相继病死不提,连种谊也染上重病,卧病不起,因此自皇帝以下,从枢密院到西军诸将,对种家都十分同情,刻意提拔重用种家年轻一代,种师道屡立大功,西军诸将对其才华都交口称赞,认为他少年持重,可堪大用。但即使如此,将职方馆这样重要的机构,交到一个年轻武官手中,到底是一种冒险。只不过职方馆知事之任命,除皇帝以外,只有枢密使、副有权置喙,而韩维、郭逵并不坚决反对,这道任命,便得以顺利通过。

而种师道履新之后,果然也只一心一意追随皇帝,连谒见政事堂诸相都省了。因石越这些日子忙得晕头转向,竟然不知道他已经抵京任职了。

石越虽然口里说得大方,心里却不免酸溜溜的,又问道:“如此说来,文郎去河北房,是种彝叔的主意?”

“多半是的。”司马梦求点点头。

石越目光移向文焕,干笑几声,道:“看来皇上果然有知人之明,种彝叔能知人善用,那是皇上也没用错人。”

“不过学生却……”

石越摆摆手,打断了文焕的话,道:“文郎须得再委屈几年,如今河北房非得有大将坐镇不可。此事过后,你若不想再在职方馆,进禁军领兵也罢,去军州做郡守也罢,皆当如君所愿。”

石越话说到这个地步,文焕再有什么想法,也只得咽回肚子里。却听司马梦求也说道:“我带你来见石相,亦是为此。君不欲久居职方馆,是人各有志,原本亦不便强求。但文郎久在南边,却不知北方局势变化。自从萧佑丹创通事局以来,职方馆屡屡受挫,想知道契丹之实情,较往日真是要艰难万倍。苏大人屡次带信回来,谓契丹内部争论不休,恐辽主有南下牧马之意。如今国家多事,若无得力之人在河北房主持大局,恐误国事。”

“云阳侯此言,实是令在下无地自容。”文焕红着脸,望着石越,道:“学生不敢自称国士,然石相知遇之恩,粉身碎骨,亦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