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大艺术家 >

第37部分

重生之大艺术家-第3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茹似懂非懂点点头。大约就和乐器是一个道理吧,陆景行能用笛子吹二胡独奏曲,她也能用二胡拉出小放牛。
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戚茹对绘画也有点兴趣,课间十分钟便一直看着陈霜作画。从天上飞的蝴蝶到地上爬的乌龟,没有不像的,她对于动物外形和特性了如指掌。
正要问陈霜是否能送她一张草稿,后背就被人戳了一下。
戚茹猛地回头,方芽的食指还没来得及收回去。四目相对,戚茹觉得这人长的有点面熟。
方芽先喊出了她的名字:“我是方芽,去年在省会见过的。”
这么一说戚茹貌似有了点印象,试探道:“葫芦丝?”
方芽猛点头。她不善言辞,害怕与人交际,她同桌同样是个少言寡语一心只读书的女生,十分羡慕戚茹和陈霜能在一天之内结交为朋友,想着两人好歹有过一面之缘,也许比旁人来的更为亲近。
戚茹就笑开了:“没想到我们在一个班,挺有缘的。”都是套话,她随意捡着说。她很少主动找话题,更喜欢别人抛出话题后让她来接。
陈霜是班里唯一一个从普通班考上来的学生,除了自己的同桌外,暂时不打算与他人深交,只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看着两人,内心却有些害怕戚茹和方芽走的更近。
“这是方芽,我们去年考级时认识的。”戚茹见这两人不打算相互认识,主动为他们介绍,“这是陈霜,新同学。”
陈霜却抓住了重点,“考级?”什么考级?
“呃,二胡。我刚才没和你说吗?”
陈霜:“……没有。”
“哦,我忘了。”戚茹十分理直气壮。
“所以你也是艺考生?”陈霜这句话压低了嗓音。
戚茹摇了摇头,她还没有确定。但方芽接过话头,说道:“我是。”
她的梦想是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去学习更高深的音乐,然后回来当民乐老师,替爷爷完成梦想。即便家里并不富裕,但一本大学的学费比三本低多了,只要她学习成绩够好,奖学金都能抵学费。
这条路并不简单,可她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
陈霜在两人之间来回打量,随后幽幽叹了口气。怪不得戚茹对她的艺考生身份一点都不惊讶,敢情她自己也是学民乐的,认识的人里头同样有艺考生。不过这在一中是难得一见的情况,一个优生班里居然出现了两个走艺术道路的学生,要是在高三培训时被老师知道了,他怕是要晕过去。
说巧也巧,下一节课正好是音乐课。
女老师是戚茹的熟人,陈玉。一个年级就三五个音乐老师,课不多,还时常被主课老师借走一部分课时,有些时候音乐老师一个月都不用来上班。
她一开始没发现戚茹在班里,可这是分班第一天,班长、学委、文委这些职位都还没选举出同学来担任,她便自己来挑。
“有没有同学自愿担任文艺委员?事不多,负责组织同学们去音乐教室,学新歌时领唱,很简单的。”
文艺委员确实事情不多,文科班的课业少,教室里多是女生,感性多于理性,所以有好几个女生举了手。
陈玉这才认真观察起学生来,一个个扫过去,让她们做个简单的几句话介绍,听听声线。这一扫,一不小心就扫到了戚茹脸上。
“戚茹?你起来唱一段吧。”
陈玉知道音乐老师在一中不受重视,她在讲台上授课学生们也大多不会听,可音乐课到底有多不重要她不管,她想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所以她要找一个懂音乐的,负责任的文艺委员。
而她心中最好的人选,是戚茹。尽管她没有举手。
陈玉这一喊,把戚茹推上了风口浪尖。举手的女生有五个,她不在其中。那几个女生开始有意见,认为老师不给她们面子,反而去选一个没有举手的人。连带着对戚茹也没了好意。
开学第一天,戚茹就在女生们心中被记了一笔。
戚茹能说什么,只能苦笑,无奈起立,问老师:“唱什么?”她自认拉二胡还算过得去,唱歌没把握。唯一熟悉的歌曲是前段时间拼命练习的《因为爱情》,可毕竟只是哼唱,并没有正式唱过。
有陆景行珠玉在前,她轻易不肯开口。
陈玉道:“唱你拿手的吧。”
戚茹点头,清了清嗓子,准备尽量把这首歌唱好。原本她打算随便唱两句糊弄过去,可徐宏和林启光都告诉过她,对待音乐可以随意,不能随便。既然是学音乐的,首先就要学会尊重音乐。
陈霜见她这副架势就开始眼冒星光,学着电视里的模样,捧着双颊侧过身子仰望起立的她。
“只是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
天后的声音里有一股看破世事的空灵,戚茹这具身体却还是少女,唱这首歌别有一番趣味。但越到后头,戚茹越是想起了上辈子的事情,她爱过,也恨过。要是继续唱下去,就脱离了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
于是在副歌之前,戚茹停了下来。
“老师,我唱完了。”
陈霜第一个鼓掌,嘴里小声说着好厉害。方芽紧跟着,只是鼓掌的声音没有她那般响亮。陈霜不在意其他女生的眼光,她却有些害怕。
陈玉满意地点头,“那么就定戚茹同学吧,还有同学有意见吗?”系统学过乐理,又和陆景行学了腹式呼吸法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戚茹的唱歌水平能当个业余歌手,只是她不自知而已。
没人有意见。戚茹的实力摆在那里,再举手不过是自取其辱。
“那么你和我走一趟,把音乐书搬过来发下去。”所有的教材都在任课老师那,每上一门新课就发一本新书。
一听要去搬书,原本举手的几个女生忽然庆幸自己没有被选上。细胳膊细腿,要搬近六十本书,她们不愿意卖这个力气活。
明明可以叫男生一起,陈玉却偏偏只喊了戚茹,就是因为她有事情要和戚茹商量。
“戚茹,你知道一中的六十周年校庆就在五月吗?”
戚茹点头。入学时就听校长说过一中的历史,算算时间,今年恰好是六十周年。
“校乐队又要开始排练了。往年很少排练,今年撞上的大事比较多,可能会忙一点。当然,你要是不愿意,我也不勉强。只是少了你,校庆恐怕又要逊色几分。”
戚茹还能说什么。明面上说不强迫,实际上陈玉还不是在告诉她校乐队需要她的贡献吗。
“我有空,什么时候开始排练?”
陈玉笑起来:“下周开始,我们还要选选曲子。不急,不过要是你能主动报一个演奏节目就更好了。”
戚茹:“……”这种得寸进尺的感觉是错觉吗?
校庆每五年办一次大型晚会,校方会想方设法增加表演节目,比如让老师们跳集体舞,合唱团合唱校歌,乐队演奏。可把能用上的人才全塞进去,也堪堪四五个节目。届时有临安本地的电视台来采访,没有特色的话总要让人失望。
一般校庆是艺考生的天地,她们可以尽情展示才艺,享受着其他学生的羡慕,比如舞蹈,比如唱歌,比如钢琴独奏。学校不缺乐器,缺的是会乐器的人。
“我考虑考虑吧。”
如果陆景行愿意的话,两人倒是可以合奏一回,独奏的话,她没兴趣。
经此之后,班上的人对戚茹有了个大体的印象——一个挺漂亮的唱歌好听的女生。
就是有点矮……
晚自习时,程余来开班会,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职位,同样是按座位让大家开始自我介绍。
轮到戚茹时,她的介绍学了上学期的陆景行,简单到令人发指。
“戚茹,女,十六岁。”
全班静默。
有一个男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他是原本高一三班的同学,十五班只有戚茹和他是老同学 ,其余选择文科的八位同学分布在剩下的优生班。
虽然和戚茹、陆景行都不熟,但当初陆景行的自我介绍十分让人印象深刻,想忘记都难。戚茹照搬陆景行的发言,成功让他想歪了。
“咳咳,戚同学没有要补充的吗?”程余多问了一句。
戚茹摇头。
班主任不强人所难,越过她指了下一位同学。方芽同样不善言辞,可也不敢像戚茹那样只留六个字,硬是逼着自己多说了几句,慌不择路之下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最近在看的名著。
没人笑话,这个介绍看起来正常多了。等全班都介绍完毕,一节自习课快要结束。程余快刀斩乱麻,见没人自荐,按照印象一个个指派职位。正要随便指一个文艺委员时,先前选出的班长举了手。
“老师,戚茹同学是音乐老师已经选好的文艺委员,不用另外选了。”
程余有些诧异,没料到这个女生深藏不露。但不用把职位强加到其他同学头上,他也是满意的。
班会开完,第二节晚自习是真自习,戚茹把新发的课本预习了一遍,又拿出草稿纸练字体结构。如今她的字已经不像最初那般丑,一笔一划还能写出笔锋。林启光布置的描红和临帖她一丝不苟每天按量完成,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
下课铃响,她还差课文的最后一段没写完。戚茹不是半途而废的人,坚持写完再走。
陈霜催她:“回宿舍写一样的。不早点回去的话一会就熄灯了,洗漱都麻烦。”
戚茹头也不抬,继续在纸上写着:“没事,我走读,一会我关灯锁门。”
陈霜讶异道:“你是走读生啊?”班上一共五十八个学生,有五十个住宿的,走读生十分稀少。一中分科不分宿舍,她还以为戚茹同是寄宿生,只是和她不同宿舍而已。
“嗯。你先走吧。”还有最后二十个字,很快就能完成。
班里的人走了大半,戚茹却不是最后一个走的。见还有两个男同学在收拾东西,她说了一句明天见就空着手离开教室。
可一出教室门就被人按住了肩膀。
戚茹一惊,耳边却传来熟悉的声音:“你好慢。”
是陆景行。
“你在等我?”
“顺路。”
“哦。对了,陈玉老师有找你吗,说校庆的事情。”
“没有,我们音乐课在后天。”
“她说校乐队要开始排练了,还让我准备一个独奏。你有没有兴趣?”
“你去我就去。”
戚茹笑了笑,够不着陆景行的肩膀,她还踮起了脚,重重拍了拍他宽厚的右肩,大加赞扬道:“好师兄!周末商量商量该练什么。”
看戚茹努力踮脚,陆景行头一回觉得自己长太高不是好事。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全国高中生英语能力竞赛又开始报名了。陆景行和戚茹没有放过他们的强项,早早在老师那报了名,周末分出了一半练琴的时间去复习英语。
高中的竞赛和初中不是一个级别,且决赛后增加了口试环节,还有为期一周的夏令营。陆景行主动提出要和戚茹一块复习,力求再拿国奖。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可掉以轻心。
高一下学期,戚茹忙得陀螺转,仿佛有人在她身后抽着鞭子不让她停下。戚茹已经考过了九级,徐宏让她在高一完成所有的考级,意味着她还要准备六月的十级考试。不过这并不占用多少时间,十级的曲子在她眼里也没比九级难到哪里去。
校乐队的排练走上正轨,可戚茹一直没松口答应独奏,给校庆增加新节目。
“戚茹,真的不上台展示一下吗?”陈玉又劝戚茹。
她能看出戚茹的状态和一般的高中生不一样,她眼下没有黑眼圈,上课没有丝毫瞌睡的迹象,在校期间一直精力充沛。旁敲侧击了戚茹的其他同学,才从陈霜那得知戚茹晚上空手回家,从不熬夜学习,倒头就睡。
高中生活游刃有余,陈玉觉得戚茹多练练琴完全没事,还能得一个上电视的机会。要是能让电视台和一些乐团注意到这个小姑娘,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她知道戚茹家境不好,也算是为戚茹着想。
但四月,老街全部拆迁的消息便传遍了全城,陈玉知道戚茹哪怕后半辈子不努力也不需发愁,便也不再劝。
而被认为后半辈子不愁的戚茹,正在陪奶奶看房。


第39章 
开发商找到戚家时,拆迁事宜出乎意料地顺利。
老街的居民似戚奶奶这般淳朴的也有,可多少要磨着开发商提价,好给家里人多留点钱财。同样是一心为家庭,戚奶奶只想尽快拿到房,让孙女能多睡几分钟。
于是王助理敲开戚家门,才说明了来意,戚奶奶便忙不迭点头,说不要拆迁费,只要两套房,希望能尽快搬过去。
“老人家,您考虑清楚了?”
“嗯,我孙女在一中念书,离家太远又不肯住宿,听说你们能给安排碧桂园的房子,所以我们家不要拆迁费。”
王助理有几分惊讶,没想到老街这边能有小孩考入一中。不过鉴于戚奶奶没说是优生班还是普通班,想了想就放下了这件事。
“行,按您家房产证上的面积算,既然不要拆迁费,就给您折成同等面积的房子。”
他心里是满意的。做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链是最重要的一环。流动资金少花在拆迁费上,就能多用一分在基础建设上。上头给了命令,能少花钱就少花,反正碧桂园的房子入住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利润十分可观,剩下近一百套短时间内卖不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