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

第73部分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第73部分

小说: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夏王认得汉字,将黄;色布帛上的字一一读去时,只觉得胆战心惊。五十万大军机动性实在太差,等他们回援,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一支锋利的长枪抵住了西夏王的咽喉。

    “你统共只有一盏茶的时间。”青年将军沉声说道。

    西夏王的表情青白驳杂变幻不定,简直比工笔大师的调色盘还要精彩。长枪的枪尖有意无意地往前挪了一点点,微微的刺痛感又令他脸色白了许多。一旁早已经有黑甲军士不耐烦,按住西夏王的手,强迫他在布帛上盖了印鉴,然后像丢棉被一样丢开。

    西夏王颓然地瘫坐在地上,脸色灰败,双唇颤抖。

    青年将军仔细收好了布帛,吩咐道:“我们走。”

    可是,来时容易,去时可就难了。

    他们必须要跨越数千里的苍茫戈壁,撕烂五十万西夏军的防线,或许还要提防西辽趁火打劫……

    一千九百七十五位黑甲军重新跨上战马,沉默着向东方飞驰而去。就连种沂自己,也不晓得未来是生是死。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做到了。

    万里戈壁蛮荒,身后是惨淡的残阳。

    人未至,影成双。

    “我们走。”

    他淡漠地开口,眼中几乎不带任何情感。

    千余黑甲军浩浩荡荡地朝东边走去,如同一支淬血的墨色长剑,直指苍茫的夜空。

    “少将军……”有人悄声唤他。

    “方才我、我好像,瞧见了柔福帝姬。”

 第102章 将军令〔四〕

    柔福帝姬?

    ——她又乱来了。

    种沂沉吟片刻,英挺的眉微微皱了起来。不是不知道她沉静果决的个性,也不是不知道她行事的风格。可在这漫天风沙之中,在这苍茫戈壁的最深处,她竟然这样大胆地闯了进来。

    ——哦,她有一个异常奇妙的随身仙府。

    ——可就算是神仙老子,也得掂量掂量这风沙的厚度。

    他掩住口鼻,低低地说道:“今日风沙大,来几个人,随我过去。”

    五位黑衣黑甲的亲卫,连同种沂自己,统共六人六骑,朝柔福帝姬前来的方向迎了上去。

    他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帝姬了,心中十分想念,却又忍不住想要责备她的莽撞。等他真正见到万里戈壁中一骑白马,还有马上一身银色铠甲的少女,万千思念与责备的话堵在喉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在她澄然的目光下低低地叹了口气:“帝姬一路辛苦。”

    少女外头看他,明净的瞳子里渐渐沉淀出几分笑意来。

    “将军怪我么?”

    “臣……不敢。”

    “……唔,又来了。”

    “……”

    “那将军定然是在怪我莽撞了。”少女轻轻笑了一声,伸手握住他的,慢慢调转马头贴近了他的身子,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这一回,我可是奉了密旨的。”

    种沂讶然。

    “皇兄同我说,最好给西夏国换个皇帝。”

    “官家的意思是……”

    “皇兄的意思是,自己的人,才好办事么。”赵瑗笑着,稍稍离开了一些,指着自己身后一小队宋军说道,“他们可是顶厉害的商人。”专为皇家办事的红顶商人。

    当然,在这个年代,“红顶商人”的称呼还没有来得及出现,但意思还是相通的。每一个皇室都有一批忠于自己的商人,他们手持皇族的印信,在全国各地采买,也顺带中饱一点私囊。从前这些事情都是交由宦官去做的,赵瑗给赵桓吹了两回风之后,赵桓便撤掉了这类宦官的职位,改用竞价。至于定价方么……赵瑗就辛苦一点,一手操持了。

    “我们边走边说,可好?”赵瑗轻声说道。

    种沂先前已经下令就地安营,现如今远远便可瞧见几缕夕阳之下的炊烟。两人一前一后地朝营地走去,身后跟着沉默的黑甲军士与躁动不安的大宋商队,隐约可听见一些喁喁的谈话声。

    “西夏国西、北两面都是隔壁,西南面又是万里高原,只有东面,才剩着一些水草肥美的土地。可这些,都是前朝时党项人一点一点夺过来的。西夏,一向贫瘠。”

    种沂低低“嗯”了一声。

    西夏国,他比她更熟。但赵瑗突然变得这么啰里啰唆又絮絮叨叨,必定有她的道理。

    “所以唯一肥沃的,是河套平原、阴山、祁连山、玉门关这一带。玉门关以外,便再也不能看了。可惜啊,就连这一片地方,也是……西夏开国君主,可是将叛徒这种职业发挥到了极致。”

    赵瑗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声音渐渐变得低哑:“可是,对于这样一个身处内陆之中的国家,三面贫瘠,唯一一面又有大宋陈兵于其上,必定是相当紧张的。唔,我听说,他们国内,有一个极大的盐湖。”

    种沂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

    西夏国内,的确有一个盐湖。

    据说西夏国吃的盐,一半是从大宋运过去的,一半是从盐湖里挖出来的。

    如果卡住了西夏国两条最重要的盐道……

    种沂脸色渐渐变得苍白,呼吸也微微有些急促起来。深沉如墨的眼眸里,渐渐透出了一丝锐利的锋芒。他偏头看了赵瑗一眼,她依旧面容宁静地看着夕阳,素手握着缰绳,泛着白玉般的色泽。

    真是,可怕。

    西夏国,盐湖,盐道,一场不见硝烟不见血的战争,又一次地兵不血刃。

    真是幸亏……幸亏赵瑗生在大宋,是大宋至高无上的柔福帝姬。

    “瑗瑗。”他轻声开口。

    “可需要我帮忙?”

    “嗳?”赵瑗回眸望他一眼,有些疑惑,也有些好笑,“你不是忙着给官家传旨呢么?”

    他瞬间回过了神,呼吸渐渐变得平缓,同样温和地笑笑:“倒是呢,我竟忘了,实在罪该万死。”

    赵瑗轻轻点了点他胸前的铠甲,颇似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你啊……”

    她转头望着沉入地平线下的夕阳,继续说道:“事实上,只要控制了那个大湖,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你晓得么,黑市中流入西夏国的食盐,根本不足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咦,等等,‘市场份额’?……好吧,你大约听不懂这个词。我的意思是,这一回,我可是带了极大的把握。”

    种沂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然后,我在青海湖等着你,来接我回家。”

    种沂依旧没有说话。

    其实他心中有很多疑问,比如那个传说中的盐湖,是否真就这么大;比如赵瑗深入戈壁,又要用什么手段来控制食盐和产盐量;比如……

    但他记得古丝绸之路的富贵皇华,记得西夏与大宋一次又一次的兵戈相见,记得……

    “好。”他低头看她,声音低沉且沙哑,“我记得,你对我说过的话。”

    ——亲手,报仇。

    赵瑗含笑着点点头。

    两人在简陋的营寨中睡了一夜,第二天便就此分道扬镳。赵瑗带着她的一小队宋军西行,而种沂则必须回到汴京交旨。他远远望着那一小队所谓“宋军”,一个个拖着沉重的步伐,行军速度极为缓慢,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你们几个上去,跟着帝姬,不能教她发现。”

    “若是遭遇危险,向帝姬示警即可。”

    “记住,在沿途留下印记。”等他办完手头山的事情以后,会亲自去看看那个巨大无比的盐湖,还有在盐湖旁耀眼如日光的帝姬,他未来的妻子。

    二十来个黑甲军士即刻策马上前,瞬间便消失得干干净净。

    种沂调转马头,心情有些沉重。

    “走。”

    ——————

    赵瑗对于青海湖的设想,其实由来已久。

    在这个古老的年代,盐和铁,都是顶厉害的“战备物资”,非朝廷不可控制。大宋吃的一般是海盐,从胶东半岛或是淮扬一带晒干了海水磨细了盐田,一筐筐地运往全国各地。但对于西北的军事要塞而言,运输成本还是太太太……太高了。

    她敢打赌,即便是西夏国自己,也不清楚青海湖产盐量的巅峰在哪里。

    她不只要将整个青海湖收入囊中,还要利用食盐,控制整个西北。

    毕竟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青海、甘肃、宁夏诸省,外带陕西的一半……而已。

    要控制食盐,首先得控制产盐的地方。

    其次,才是控制流通转运的要道。

    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她都一一考虑到了。从大宋带过来的这些商人,说是皇商,其实是军队中挑拣出来的商人,还有一些胆大的胡商。她不怕动用外人,反正对于商人来说,利润就是一切。只要将青海湖那惊人的食盐利润分出一些,他们就会乖乖听她的话。

    比如,什么时候出盐,什么时候开通盐道。

    比如,什么时候提高价格,什么时候低价倾销。

    比如……

    她带着商队慢慢来到了戈壁的最深处,在大片青稞之中,嗅到了一些湿。咸的气息。一些商人开始嚎叫,另一些则红了眼睛,拼命抽打着胯。下的骆驼。一片白茫茫的盐湖就在眼前,根本无须她下令,商人们就已经开始动手。

    据说,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足以令商人们为之拼命。

    这样大的一片盐湖,这样白花花的盐田,这样便捷的盐道和距离……人其实很聪明,尤其是浸。淫在大宋本土文化之下的商人。他们很快和看守盐田的西夏士兵打成了一片,交足保护费,然后开始采盐。

    青海湖很大,大到足以称为青“海”。

    两千多年之后,这里依旧在源源不断地供应着食盐,几乎无穷无尽。

    但是!

    这里的土地,同样含盐。

    盐碱地是个什么概念,赵瑗其实很清楚。

    所以,这里除了采盐的盐农之外,其实不剩下什么人了。即便有几个西夏士兵,也大多是保护盐道的。所以,在这里,清水和食物,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么……

    赵瑗来青海湖之前,可是装满了整整一空间的清水和食物。

    不过,她并不着急。

    物以希为贵的道理,她比谁都懂。

    很多东西盐农不懂,商人们不懂,西夏士兵们同样不懂。

    比如说,赵瑗带了一千年也用不完的金子,过来买盐。

    比如一石盐,在西夏国可以卖一贯,在大宋可以卖两贯,成本可能只有几十文。但如果,在青海湖边,有一个冤大头,愿意花三贯的价钱来买呢?

    傻子才不卖给她呢!!!

 第103章 一击必杀

    空气中弥漫着青海湖特有的湿咸气息,一筐又一筐青盐被抬到了这里,换到了成色十足的金子。蜿蜒的小路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连大片的盐碱地也显得有些可爱起来。赵瑗特意寻了把藤椅,靠在一块山石边上坐着,面上依旧是带着笑意的。

    空间里已经塞了一半的盐,大约再过半个月,她就吃不进这么多货物了。

    西夏国,河西走廊,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漠黄沙,当然少不了那位野心勃勃的西辽新帝——耶律大石……

    她闭上眼睛,慢慢回忆起四分五裂的金国,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帝姬。”

    声音有些稚嫩,也有些陌生。赵瑗睁眼,发现身前不知何时已经多了几个年轻的商人。这些商人肤色偏白,面部轮廓较深,倒不像是大宋的人,也不像是西域来的胡商,倒像是……阿拉伯人或是犹太人。

    能唤她“帝姬”的,总该与她皇兄有些瓜葛。

    赵瑗含笑着点点头,轻声询问道:“几位可有要事?”

    为首的年轻商人迟疑片刻,才说道:“帝姬殿下,这生意,咱们怕是做不成了。”他的发音有些古怪,像是吞音,仔细分辨却又不是。

    赵瑗不动声色。

    商人继续说道:“西夏王遣了特使,不日便可赶到。”

    赵瑗低低“嗯”了一声,眼底隐约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西夏王遣使?

    西夏王要是不派人过来,她这场戏,还演不下去呢。

    “咱们跟着官家做生意,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可如今却是……帝姬殿下,您看……”

    赵瑗似笑非笑地扫了他们一眼:“如何?想撤?”

    几个商人齐齐点头。拿命赚钱,可也得有命花才行。

    “那好罢,悉听尊便便是。”赵瑗意兴阑珊地拂了拂衣袖,起身望着雪白的盐田,慢慢勾起唇角,笑得有些阴枭,“我断了他的国计民生,他不来找我才有鬼。”

    前头说过,商人都是逐利的。

    一石盐,从青海湖运送到西夏国的各个盐市,别说运费,劳力也是不小。现在青海湖边上有个财大气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