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 >

第42部分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第42部分

小说: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国,作为公共产品的电力资源,历来几乎都是以首先保证生产用电为主,一些地方政府为片面追逐经济效益,在电力紧缺时段往往都采取强行“拉闸”手段控制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用电,致使百姓、特别是城市居民常常为用电这一基本生活之需所困。因而,可以这样说:在我国目前用电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正在成为影响整体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并日渐导致诸多与此相关的社会矛盾的出现。
笔者以为,电力资源既然属于社会的共用产品,那么在利用份额上就应首先以保障大多数公民权利为准则,即使生产的重要性无可规避,则至少也应同等地均衡享有。而一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无视居民最基本生活之需,优先保障生产用电,而对居民的生活用电强行“拉闸”断电,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基本民生的漠视,也是对大多数公民应享利益的挤占,严重一点说,更是对公民公共资源享有权的侵犯与剥夺。那么,北京市政府今年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要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当然,就北京市来说,如何杜绝某些生产企业在电荒时段违规地与居民“抢电”,也应该是政府必须出台硬措施加以防范的关键。否则,供电部门和
企业就可能从中“做手脚”,使“保民用电”名不副实。有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高峰时段缺电省份扩大到24个,全国缺电形势严峻,预计夏季高峰电力供应可能更加紧张。看来,不仅今年夏季全国的用电形势极不乐观,且未来多年之内的电荒问题仍将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如何缓解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用电之间的矛盾,直接考验政府的执政观念和决策意识。“以民生为本”是公民对政府责任的基本要求,只有把公民的利益归还于公民,才算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一个仅仅顾及经济利益而完全忽视基本民生的政府,可以说不能算是负责任的人民政府。
该文首先提出 “为北京‘保民用电’的举措叫声好”这一总观点,然后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正在成为影响整体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在利用份额上应首先以保障大多数公民权利为准则”等方面对总论点进行论证,属总分式论证结构。
2。 并列式结构
所谓并列式结构是指文章被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相对独立,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请看下面这篇论文: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责任意识须提高
新华网
据《华商报》报道,共青团西安市委学校与少年工作部不久前对西安市13个区县、39所中学(含中专、中技)、195个班、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就思想、学习、消费、情感、家庭伦理等方面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态度、学习意识、消费理念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态势,同时也存在学习压力大、社会责任意识偏低等问题。
社会责任意识亟须提高
调查显示,西安市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偏低,许多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明显具有讲求“实用”、讲求回报的功利化倾向。在“你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问题中,被调查者在4个备选答案中,回答“实现自我价值”和“考一个好大学”的分别占40:40%和32:55%,只有19:31%的人认同“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被调查者对“如果有人在街上需要救助,你会怎样”的回答中,有高达21:64%的人选择了“与自己无关”和“心里同情但自己不要去”。
六成多每日睡眠不足8小时
调查表明,西安市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普遍存在各种困惑。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平均每晚学习在3个小时或3个小时以上,61:74%的被调查者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碍是什么”的问题时,23:14%的被调查者回答是“孤独感”,32:86%的被调查者回答是“迷茫感”,27:83%的被调查者回答是“挫败感”。
上网查学习资料仅占15:43%
调查中,对“你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是什么”的问题,21:37%的被调查者回答是“上网”,居6个备选答案之首。58:1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或同学“经常上网”,35:2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或同学“偶尔上网”,只有6:6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或同学“从未上过网”。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每周上网超过3小时,56:4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上网地点一般是在网吧。
而关于“上网干什么”的调查显示,29:33%的中学生在打游戏,34:83%进行QQ聊天,20:41%浏览新闻,查找学习资料的仅占15:43%。
粗暴教育加重“逆反”心理
调查发现,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正对中学生的行为规范、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也使得如何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信念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艰巨。大部分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观点又往往失之偏颇。对此,教师感到学生难教,家长感到学生难管。一些学校制定了一大堆管理处罚条例,全方位束缚学生言行。学生一旦越轨,一些教师动辄以罚代教,写检查、停课或邀家长共同“会审”。而一些家长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打骂成家常便饭,使学生“逆反”心理加剧。
这篇论文的四个部分均为独立的部分,都有独立的论据支持。这四部分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共同论证了文章标题所提到的观点。本文结构清晰,所用的结构方法是典型的并列式。
3。 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衔接,并层层推进。这种结构方法使文章内容一层深似一层。请看下面这篇论文:
从人均1000美元说起
金采薇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有的代表说,这一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强劲,成就巨大,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还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把握阶段性特征,研究阶段性变化,应对阶段性问题,十分重要。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社会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三大件”到现在的新“三大件”,可以看出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汽车、住宅、旅游等不仅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质量也在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改善生活的预期不能超过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与可能。经济发展是个渐进过程,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有个过程。因而,胃口不可吊得过高,奋斗之志不可须臾松懈。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对资源要求很高。煤、电、运输等的紧张就显示出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为集约,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日益紧迫。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经济结构将发生更大变动,服务业比重增加,制造业重组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等。对于这一趋势我们应该清醒把握,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市化建设。如果能够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城乡、区域、产业之间以及社会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由于情况不同,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一部分人、一些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的必然。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普遍提高,这是基本的方面。但不能因“普遍提高”而忽视“差距拉大”,也不能只看到“差距拉大”而看不到“普遍提高”。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十分重要。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是我国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关键”不是一个普通的字眼,而是对形势和任务的准确把握和判断。胸怀大局,能着眼长远;抓住重点,可紧扣中心。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本文在论述“人均1000美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的时候,采取了递进式的论证方法。作者依次论证了人均1000美元意味着“社会消费达到一定水平”、“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经济结构将发生更大变动”、“城乡、区域、产业之间以及社会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而这些内容一层深似一层,呈现出明显的递进关系。
总之,总分法、并列法和递进法是公务员考试论文写作常用的方法,三种方法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三种方法,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结构严密的论文。
(二) 掌握常用的论证说理方法
申论方案论证部分一般属于议论文体,议论文体离不开论证,因此,应试者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说理法、分析说理法、论辩说理法和类比说理法。
1。 例证说理
例证说理是主要的论证方法之一。所谓例证说理是指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客观事实、统计数字、实验结果、图象、照片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于运用的是客观事实证明论点,因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如:
饮食产品免检岂能“终身制”
陶克强
日前,湖北某地卫生防疫部门对一家豆制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这家企业生产的豆奶质量严重不合格,便责令其整改。不到三天质量就恢复到正常水平。防疫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典型的“质量疲劳综合征”。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该企业产品多次检查都是合格的,由于长时间没有质量跟踪监督,产品质量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反弹”。可以说,对于人们吃的、喝的东西要经常进行抽查,确保饮食产品质量安全。
然而,笔者近日发现国内的一种知名饮料产品的包装纸上,写着这样的一行字“终身免检产品”,令我哑然。我想,生产厂家打出这样硬梆梆的“金字招牌”,本意可能就是宣传这个产品的质量是“顶呱呱的”,无可厚非。叫人不可想象的是,一种刚刚“出生”的产品,一装进瓶里就是“终身免检产品”。就算以前产品是检验合格,但也不能就此确定它的后代“优生优育”,个个“永远合格”?“一次合格,就是终生合格?” 对于这一点,我是不敢相信的,并且始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家企业总部所在地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终身免检”,但这家企业在全国建立的分厂都享受这个“特殊待遇”,恐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撇开人员素质、技术等诸多因素不讲,单说生产原料就来自不同的渠道。“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要充分地保证产品质量同原产地“一模一样”,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但愿我这是钻“牛角尖”,就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不可不往心里去哟。
民以食为天,应该食为优,现实却是食为“忧”:山西违规陈醋事件、平遥假牛肉事件、金华火腿用敌敌畏浸泡事件、毛发水制造酱油事件,以及最近曝光的奶粉事件,这些还只是曝光的严重食品安全丑闻,论及稍小规模、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更会多得令人“寝食难安”了。
几年前发生在南京冠生园的“月饼陈馅事件”,相信大家应该不会忘记。毫无疑问,出现月饼这种包藏祸心的严重问题,除了企业自身的无良无德外,还有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执法不严的漏洞。方方面面都应该加以全方位的检讨。
病从口入,人命关天。饮食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所以,我们的政府和有关部门除了在“口头上”重视“口”外,还要在思想上、行动上、措施上,包括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动真情、出实招,严格把住产品进“口”关,千万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消费者的“口”中。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可不可以这样说:“失去质量监督的产品必然产生‘变化’。”所以,我建议今后还是不要向饮食企业发放产品什么“终身免检”证明为好。
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