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锦医 >

第28部分

锦医-第28部分

小说: 锦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西的十里亭见面,便往祁昌堂的方向跑。到祁昌堂的时候,丁临河刚把店门打开,锦卿就急火火的冲了进来,没头没脑的问道:“师父呢?还没来?”丁临河像看个神经病一样的看着锦卿,“你脑子坏掉了?汪大夫什么时候来的这么早过?”锦卿原本也只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师父今日能来的早一些,又在大堂里坐立不安的等了会,还不见汪大夫过来。丁临河瞧着锦卿的样子,心下疑惑,嘴上却讥讽道:“你来来回回干什么啊?急着上茅房啊?”锦卿眼看着门外的太阳一点一点的往上爬,大街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实在不能再等下去了,便打定了决心,对丁临河说道:“等会师父来了,麻烦你跟他说一下,我家里出了点事,我要出远门了……恐怕短时间内是没法再回祁昌堂了。”说着,锦卿鼻子都有些酸了,面朝汪祁昌坐诊的东屋,恭恭敬敬的跪下来磕了三个头,她突然有些后悔,这三个头早该在拜师的时候就应该向汪祁昌磕的。师父不拘小节,她又是个不懂事的人,若不是师父,她现在还是背着药箱在乡村里转悠,每天赚上七八个铜板都要窃喜的铃医。丁临河沉默的看着锦卿磕头,等锦卿起身后,讷讷的问道:“你家里出了什么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忙想想办法,也不至于闹到非走不可的地步啊。”锦卿低头笑笑,摇了摇头,这是她的家事,这个世道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传出去,旁人只会说她不孝,越少人知道越好。丁临河嘴巴恶毒没错,可本质上还是个良善的大男孩,不然他一个身强体壮的人,何至于三年来都被锦卿气的跳脚,潜意识里还是让着锦卿罢了。“临河,我走了之后,你记得中午给师父送饭,他一打起马吊来就老忘了吃饭,也多劝劝他别总是打马吊,年纪大了对身体不好。”锦卿低声说道。丁临河点点头,“你放心吧。”又扭扭捏捏说道:“之前,之前我老针对你,跟你吵架,是我不好,你别放在心上。”丁临河居然向她道歉?这小子向来骄傲的跟小公鸡一样,锦卿吃惊的回头看着他,丁临河顿时红了脸,强自大声斥道:“看什么看?没见过啊!”锦卿呵呵笑了起来,最后看了眼房门虚掩的东屋,从地上爬了起来,走到自己的桌子旁将常看的几本医书抱到怀里,便要从正门出去。这个当口上,锦卿却看到游婆子扭着肥胖的腰身,气势汹汹的带着两个手拿棍棒绳子的粗壮婆子往祁昌堂走。游婆子眼尖的一眼看到了门口的锦卿,昨日被锦卿绑在椅子上一下午动弹不得的记忆立刻冲上了脑袋,看向锦卿的眼神跟刀子似的,指着锦卿叫道:“就是那个丫头片子!快给我抓住了!”锦卿顿时就慌了,她自己瘦不拉几的小身板哪能打的过这三个壮实婆子啊!丁临河虽然弄不清楚事情原委,但看这群婆子凶神恶煞的直奔锦卿而来,也猜到了大概是个什么状况,连忙往后推了锦卿一把,低声道:“从药堂小门出去。”便抢先关上了祁昌堂的门。锦卿感激的望了丁临河一眼,拔腿就往后堂跑去,然而游婆子等人见锦卿要跑,连忙跑了过来就要往药铺里冲。丁临河只来得及关上了半扇门,索性拿自己的身体堵在了另半扇门口,拦住了这几个婆子,冲那三个要挤进来的婆子叫道:“你们要干什么?还有没有王法了?”游婆子眼见着锦卿一溜烟的跑进了后堂不见了,急的大骂道:“我们抓我们府上的小姐回家,你再挡着,就让我们夫人办了你!”这三个婆子是打架的老手,力气大,又是踢又是拧又是抓,丁临河根本不是对手,咬牙死把着门不松手,白净的脸涨的通红,骂道:“哪个是你家小姐?你们这几个疯婆子,当心小爷告你们上县衙!”锦卿跑进了后堂,慌里慌张的去拉药堂的小门,小门长久没有开过,铁栓都锈了,锦卿连拉了几下拉不动,又急又恼之间,直接拿了药堂里捣药的石药杵砸了过去,砸掉了铁栓才开门往城西奔了过去。跑起来后,锦卿觉得头上一片冰凉,伸手一摸,这才发现,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头的冷汗。锦卿心里痛骂着魏氏,果然是软的不成便要来硬的了,幸好她早做了决定,否则这会上岂不是被魏氏逮了个正着,锦知也会落到魏氏手里。刚出祁昌堂,锦卿迎面碰上了巡街的一队衙役,领头的是个认识的熟人,之前去他家替他媳妇诊过病,锦卿连忙跑过去。那衙役见是锦卿,连忙上前问道:“顾小大夫,干什么慌成这样?”锦卿喘了口气说道:“有人……有几个泼妇,到我们医馆正门口撒泼,你快去,把她们逮起来!”衙役一听,立刻火大了,这还了得,居然敢到汪大夫的医馆去撒泼?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那领队的衙役立刻对锦卿拍胸脯说道:“顾小大夫放心,那几个疯婆娘就交给我们,包管让她们蹲几天大牢!”说完带着小队就往前面跑去。锦卿呵呵笑笑,也赶紧往西门赶,此时太阳已经全部升了起来,西门处不少进城的乡民挑着担子赶着驴车鱼贯而入,锦卿心里急的要上火,钻着人群的空隙往外跑。如同有恶狗在后面追着一般,锦卿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好一会,这才敢回头瞧了一眼,并没有人追上来,魏氏的人对清水县这些曲曲绕绕的小路并不熟,想是还在祁昌堂里找锦卿。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十里亭处,一家人正在亭外等着她。锦卿跑过去,跳上板车,上气不接下气的嚷道:“快走!快走!那姓魏的死老妖婆派人来捉我们了!”锦知吓的连忙抱住了锦卿,坐在车头的徐斌连忙甩鞭,板车飞快的跑了起来。锦卿还在呼哧呼哧的大喘气,搂着锦知安慰道:“没事,没事,咱们现在安全了。”板车背对着初生的太阳,飞快的往前跑着,锦卿抓紧了刘嬷嬷和锦知的手,不管怎么样,逃出来就有希望,前方会有新的生活在等着他们!
【第39章 进京】
好在现在是初秋,天公还算作美,一路上秋高气爽,徐斌担心的阴雨天气并未出现。(。81Zw。Com请记住我们的网址)四个人像是逃命似地,白日里拼了命的赶路,晚上找间客栈投宿,刘嬷嬷带着锦卿和锦知睡客栈的房间,而徐斌则铺了被子睡板车上,说是怕夜里有人偷东西。锦卿心里明白,家里没多少余钱,这一去京城还不知道日后的生活来源在哪里,徐斌是想省些钱,好为以后打算,看在眼里,锦卿心里有些难过,盘算着要到了京城,尽早找家医馆做个坐堂大夫。好在徐斌对沿途情况都很熟,全是捡大路走,晚上在客栈里买好第二天的干粮,白天里赶路,一路上也算顺顺当当。饶是如此,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的,锦卿也觉得很是辛苦,锦知一张小脸更是煞白煞白的,却没闹过一次。锦卿不由得想起十年前,怀着锦知的顾瑜真一路得吃了多少苦,才成功带着自己和刘嬷嬷一路逃难到朱家村的。连着赶了十来天的路,一家人终于到了长安门东门口。站在巍峨的城门下,锦卿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仰头望着城门上方“长安”两个大字,字是隶体,写的大气磅礴,似乎真像这个词语一般,有着安定人心的作用,据徐斌说这两个字是太宗皇帝的亲笔。城门上站满了手持钢枪的士兵,红漆大门足有四五人那么高,门口也站了两队守城的士兵,城门口虽然进进出出的人多,但井然有序。锦卿原本以为进入长安城会遭遇到守门士兵的盘查,没想到徐斌神态自若的驾着车带着他们三人顺顺利利的进了城,并没有锦卿想象中的周折,锦卿不由得心里感叹,到底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都市,包容性也强。进城之后,锦卿和锦知两个乡巴佬就不由得张大了嘴巴,锦卿见惯了现代繁华的城市,对长安城也是惊叹不已,街道商铺栉比鳞次,行人熙熙攘攘秩序井然。锦知紧挨着锦卿坐着,目不转睛的瞧着,突然惊奇的指着一个人对锦卿叫道:“姐!你看那个人!”锦卿顺着锦知手指的方向一看,居然是一个雪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刘嬷嬷笑道:“你们这是没见过,京城里好多西域来的外国人,还有昆仑奴,浑身黑的跟黑炭似的,不少有钱人家都养着,听说力气可大了。()”被锦知指着的外国人看不出来年纪,见锦知一个小男孩一脸惊奇的看着他,大约是见怪不怪了,友好的朝锦知笑了下,点了点头。一说到京城里的事,一路上颇为沉默的刘嬷嬷便打开了话匣子,一直和锦知絮絮叨叨的说着京城里的风俗人情,锦卿趁这个时候问徐斌道:“徐叔,你带我们去哪里?”正在赶车的徐斌稳稳的说道:“城西,房子虽然旧了,收拾收拾应该还能住人。”等到了地方,锦卿下了车,活动了下腿脚,看着眼前的房子抚掌笑道:“徐叔太谦虚了,这房子已经不错了。”刘嬷嬷前后走了一圈,拍手笑道:“不错了,院子够大,用来种菜正好!”徐斌的房子是两进三间的大瓦房,屋子里有家具一应俱全,大约是因为好些年不住人的原因,院子里荒草丛生,屋子里也有股发霉的潮湿味道。锦卿帮着刘嬷嬷把所有的门窗都打开来,散散潮气,而锦知则帮着徐斌拔着院子里的草,徐斌有些感慨,叹道:“多少年都没回家了,想不到都已经衰败成这样了。”锦卿一边收拾着屋子,心里也暗自吸气,徐斌到底是个什么人,能在京城有这么一幢房子?说是破旧了些,可到底是京城地界,寸土寸金。锦卿有几次张嘴想问,都咽了下去,既然徐斌不愿意说,她就不问,至少徐斌对他们都一直照顾有加,问了反而对他是一种怀疑和伤害。收拾房子期间,周围住的几户人家听到响动都来拜访了,看徐斌领了一大家子人回来,眼神里都透露着惊讶,却也并没多说什么,徐斌对老邻居也只是嘿嘿笑笑,锦卿瞧的出来,徐斌与他们也只是点头之交,并不熟稔。徐斌和锦知住在了前院,锦卿和刘嬷嬷住后院,安顿下来后,锦卿便想去找间医馆或者是药铺,做坐堂大夫,这两年虽然攒了些银子,可一路上花费不少,也不能坐吃山空。让锦卿失望的是,长安并没有清水县那样的接纳能力,医馆和药铺很多,可没有一家愿意聘请她做大夫的。掌柜一看她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无一不纷纷摇头的,根本不信她一个十五岁的女娃子会坐堂看病,倒是有两家医馆听说锦卿学过三年医,有意让锦卿来做学徒,可做学徒是只出力不给工钱的。当学徒锦卿是不愿意答应的,她还有家人要养活,而且自认自己水平不差,只是不是每个大夫都像汪祁昌那样肯帮助她的。连找了两三天,都没有结果,锦卿嘴上不说,可心里也在暗暗着急。徐斌早就出去找了份给粮店扛麻袋的力气活,一天下来能赚个二十个钱。一家人的生计暂时是不愁了,可锦卿心里清楚,这活是个苦力活,徐斌虽然不说,锦卿也瞧的出,一天下来,徐斌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锦卿哪好让一家人的生活都压在徐斌身上,心下一横,把之前做铃医的行头又收拾了起来,重新摇铃走街串巷。她之前既然能撑起铃医这个行当,如今有了师父三年来的教导,还怕什么。京城里的人自然比朱家村的村民富裕的多,看病也不在乎花些小钱。锦卿一个小姑娘说话做事都讨喜,收钱不多,渐渐的也同城西这片的居民混熟了,还有不少人专门把亲戚接过来让锦卿诊治的。除了城西,锦卿并没有去过其他地方,这也是徐斌叮嘱过她的。锦卿自己也悄悄观察过,城西这块并不是什么有钱人住的地方,而那些地段好的区域,都有不少大药铺,她一个小姑娘贸然闯入别人的地盘抢生意,怕是要遭人驱赶的。刘嬷嬷也没闲着,把后院里的地刨了一遍,种上了菜,锦知在家帮嬷嬷种菜,没事就安静的坐在屋里念书。这样过了十来天,锦卿觉得日子安定下来了,盘算着现在吃饭不用发愁了,之前攒下的银子还有一些,便想送锦知去学堂。刘嬷嬷托邻居大婶打听了几天,得知城西一个姓武的夫子开的私塾收的束脩最少,一年只要三两银子,便和锦卿欢欢喜喜的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