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拍翻御史大夫 >

第64部分

拍翻御史大夫-第64部分

小说: 拍翻御史大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王扯了兄长一下,眼色往李贞一处一飘,襄王便会意,干笑两声,倒是李贞一若无其事地打着圆场“听上皇说,令渠最近身子不爽,大约在宫里休息。陛下来骊山,京里总得有人监管,这才留太子吧?”
襄平二王又随便扯了些话混过去,虽然在场中人都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李贞一与褚令渠是同乡,在乡贡时就认识,对于女皇跟李贞一的事,褚令渠非常清楚,再怎么宽宏大量的男人,也不可能对妻子所爱的人没有一点芥蒂,因此也就生分了。至于太子,女皇虽然曾命李贞一为太子师保,但是太子自幼与其父亲近,自然对李贞一没什么好脸色。往常女皇来华清宫,若不是三人同行,至少褚令渠也必随行,此番只有女皇独自前来,其中原由可想而知。
韦尚书看了姊夫一眼,见他安祥地望着车驾,眸中波澜不兴,双手背在身后,胸前花白长髯轻飘,从前挺拔的仪态犹在,帕头下的发鬓丝毫不乱,半旧不新的紫袍也熨得平整。士族权贵不分男女,衣衫多有熏香,韦尚书精通香道,更是将燕居、视事、赴宴、祭祀……等各种场合要用的香,分得清清楚楚,但是李贞一身上没有熏香,只有衣衫浆洗过的淡淡味道。
韦尚书心中暗叹,若是李贞一还在御史台,李千里绝无出头之日。前前任的官台主,严峻冷峭至极,为人冷淡到娶不到老婆,自然也没有子嗣,也不知他御史台主三十年的薪俸都拿来干什么,总之,小院一落、羸马两匹、老仆三四人,就这么孤老一生,两年前去世,还是李千里出面为他主持葬礼。而李贞一在官台主还在的时候,就是御史台的股肱大梁,冷峻的官台主选择李贞一成为接班人,而李贞一又在辞官前擢升了个性与他完全不同的李千里,那一票在女皇面前把李千里拱上台主之位的侍御史,其实也都是明白李贞一的意思,冲着面子勉强扛轿而已。
韦尚书又看了看李贞一,他自己也做过监察御史,但是离开之后就没有再回去,而御史台始终存在着两种御史,一种如官台主一般冷酷无情到有些刻薄,无友无亲,另一种如李贞一这样为人着想、又或者如他的儿子韦保泰那样善于交际。但是李千里两者皆非,而官台主在致仕前就已把李千里列在重点培育的名单内,李贞一又把御史台交给了他,韦尚书自己对李千里的培养是着眼于政治势力与李千里的官场生涯,但是官台主与李贞一对于李千里、或者说对于未来的御史台有什么理想呢?他们期待李千里把御史台带到哪条路上去呢?他曾经问过李贞一,但是后者只是淡淡一笑。
“请中严。”
有人声层层传递,众人整装敛容,各依昭穆排好,待得女皇车驾一至,一齐深揖为礼“臣等恭迎陛下。”
“免礼,今晚在飞霜殿摆宴,到时再见。”女皇的声音传来,众人谢了,车驾便继续往前走,因为华清宫是御苑,没有其他百姓和其他官员,这些老臣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人,没有必要再多礼了,因为没有观众。
飞霜殿夜宴倒是摆得很简单,也没什么女乐歌舞,只有殿外阶下有些坐部伎弹奏一些常见的曲调,如水调、落梅花、女冠子……等,伴随着殿内上皇父女与一干老臣把酒闲话,倒也相合。上皇见爱女今日一身檀红大袖褒衣,内衬着杏黄襦裙,颈上三串南海珠,装扮得十分精心却又不醒目,便知道她的心事,酒不过三巡,便吆喝着说“难得一众老鸟都在,走走,我刚让宫人把星辰汤刷干净了,今晚天气晴和,大家去星辰汤看星星,再带上小酒,脱光光袒裎相见。”
大将军们正喝得性起,本不想去,平王却是个精细人,一看长兄向他挤眉弄眼,就知道是要借机让女皇跟李贞一独处,连忙说“是啊是啊,喝点小酒泡汤泉,活络筋骨最好!”(金鱼曰:泡温泉不可饮酒,平王是胡说八道,好孩子不要学啊!)
韦尚书与公主夫妻二人也在座,公主是在女皇娶主父前出生的,她的生父始终是梁国的一大谜团,但是公主跟女皇生得很是相像,母女关系十分亲密,比起太子来,可说亲近得多,她自然明白母亲的心事,于是也说“皇祖父不如带了我们家驸马一起去吧!”
襄王跟韦尚书也跟着敲边鼓,上皇一脸傻兮兮地对女皇说“宝宝,爹爹要去跟这些老鸟泡一泡,你毕竟是女孩子,千万别跟来啊!”
“父皇,儿臣已经七十岁了,有这么大的女孩子吗?”
“在爹爹心里,你一百岁都是女孩子啊!”
真是个女儿奴……所有人心中暗道,于是上皇便率先起身,吆喝着众人离去,韦尚书本来不喜欢跟这票老人一起混,但是此时也只得跟了去,公主待他走出殿外,又像想起什么似地喊了一声“哎呀驸马,别忘了服药……哎,男人哪知道东西放哪里……”
接着,公主转脸向女皇撒娇似地一笑“阿母,我给驸马拿药去。”
太子在女皇面前永远称陛下、自称儿臣,但是公主不管在哪里都称阿母、自称我,从不拘礼,女皇也不在意,摆了摆手,公主便去了,虽然,谁都知道公主不可能服侍丈夫吃药,但是在此时,谁也不会戳破。
偌大的飞霜殿内,女皇倚着凭几,李贞一也端坐不动,女皇静静地望着他,到底是老了、丑了,却依然那个是她牵挂了五十多年的男人。当年初见是在闻喜宴上,那时她只有十五岁、他是十八岁,他的起家官是集贤殿校书,所以她去集贤殿听讲的时候,就会看见他,她的教材上是他一手漂亮工整的清雅字迹,他是她第一个喜欢的臣子,在此之前,朝臣对她而言,是一群可怕的陌生人,只有他,站在经学博士们身后,会因为她的回答时而皱眉、时而微笑,他的笑容像含凉殿边的茵茵翠柳,充满盎然的生气……
女皇深呼吸一口气,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李贞一也望着她,却仍然一派从容,她爱他的镇定、也恨他的镇定,曾经,她因为他心乱如麻,而他从来只是淡淡一笑、从容不迫,好像她只不过是一桩简单的公事、一宗不足以扰乱他心境的小事……都是上七十的人了,从前那些患得患失、字字斟酌的攻心游戏,是不可能再玩了,所以女皇平淡地开了口“父皇说,你这几年一直隐居在南山?”
“臣启陛下,是。”
女皇动了动手,让人呈上一碗茶来,一边吹着热气一边说“就没考虑再度出仕吗?太师父子这对龟孙,自在家避风头,李千里也只能再撑一阵,你出来主持大局,论资历论能力,有谁能说个不?”
“臣年近八十,膝盖都松了,不能久站,两三百阶的龙尾道是再也爬不上去了,秋霜年富力强,虽然任中书令尚嫌不足,但是若做个门下侍中,在他老师身边见习着,熬个三五年,就能独当一面了。让年轻人出来闯荡闯荡,陛下就享享清福吧!李夫人刚生了个大胖儿子,陛下也好抱一抱重孙,安享天伦之乐。”
“你也知道棠华的事?”女皇问,棠华便是韦尚书与唐安公主的女儿、李元直的夫人,向来是女皇最心爱的孙女,自幼抱在膝上。女皇对太子与太子的儿女好似严父,也从未抱过太子的儿女,却对公主和韦棠华十分溺爱,韦棠华嫁与李元直时,陪嫁赐物与公主当年出降韦家时不相上下。
李贞一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淡淡地说“公主送给李夫人的陪嫁别庄,与臣比邻。”
女皇不语,手中紧握的茶碗已经变温了,刚呈上来时,那种烫得钻心的温度已经冷却,她喝干了茶,碗底只有茶末,只是那一丝茶香还在鼻间、还在唇齿之间。她放下茶碗,厚实的圈足在漆案上一磕,撞击的声响明显得刺耳,语气却依然淡漠“别以为你们手中捏着昭阳和棠华母女,就想摆布朝局,朕不能也不愿照着你们的话走,你也好、驸马也好、李千里也好,不过都是朕的一根羽毛,恼了朕,一样拔下来。”
昭阳是唐安公主的闺名,而面对女皇明显的警告,李贞一依然镇静地回答“羽也有轻重之别,有的羽毛飞了会再长,有的羽毛一剪就飞不起来了,陛下深明此理,想必不会自毁羽翼。”
“诚然,但是羽毛左右的数量也都应该平均,一边多了、重了,一样飞不起来,到那时,多的那一边也只能拔去一些。”说到这里,李贞一便知道,女皇是不可能允许三省都是韦党人了,这也早在他预料之内,因此他并未显出一丝慌张,只将下襬拂平,静待女皇发话。果然,沉默了一下子,女皇的声音又传来“不过朕确实年事已高,这几年越发地力不从心,看来是该考虑传位了,你觉得传谁好?”
“储位已定近四十年,陛下还有其他人选吗?”
君臣二人同时望向对方,眸光一对,又同时微笑起来,不过这抹笑意并非会心而出,而是不得不迂回的政治技俩。女皇褪下腕上一个红玉钏,在指上滚着,掐头去尾地说“对储位的看法,昭阳和她丈夫一条心,朕不信他们没告诉你。”
“说倒是说了,还说起那位备选储君的婚事,若十一郎说得没错,臣就更要佩服陛下权衡朝廷的苦心了。”李贞一也一样掐头去尾,回答着只有女皇听得懂的话。
女皇知道他在说反话,眉心一拢,将那玉钏转得更快,非常不悦地说“若凭私心,这桩婚事,朕决计看不上中书令,你和驸马将他宠得目无尊长,若非驸马在后头帮他收拾,他早该流到岭外去,官大夫虽冷酷刻薄,却从来没像他那么张狂,没点做官的自觉!你们到底是怎么教他的?”
李贞一倒是难得真心地笑了,摊了摊手“顺其自然而已。”
“朝廷运作,就是稳定和谐,他这种横冲直撞的个性,就是朝廷的一根刺,你们难道能在他身边一辈子吗?难道能保证他一生都有个像韦保泰那样的副手吗?你深谙为官之道,怎么会说出『顺其自然』这种废话来?”女皇连珠炮似地质问,看起来这口气憋很久了“还有,你们一再操盘,让他破例升官,不到四十就官拜三品,就不怕树大招风?也不怕揠苗助长,折损了他吗?”
“看来,陛下也不像刚才说得那样看不上他嘛?”
女皇回了他一个白眼,把红玉钏套回臂上“他这人虽然讨厌,但是在他那一代的官员里,还算是个可造之才,要不,朕也不会把中书令给他,让他去关东碰壁,磨一磨。”
“朝中有陛下有太师有太子磨着,我们又何须再为难他?这孩子也是很不容易的。”
“少拿师生温情搪塞,你们根本是养子不教。”女皇的脸转向门外,刚才稍稍带了些温度的语气,又变得冰冷“你们为什么这样容忍他?”
李贞一感觉到女皇收敛了人情,慢悠悠地说“敢问陛下,若撇开其他的因素,陛下最欣赏他哪一点?”
“单纯。”
女皇毫不犹豫地回答,若是其他人在场肯定会吐血倒地,就连李千里本人可能也是吐得一塌糊涂,但是李贞一却微笑着点头“臣与十一郎,正是因此培养他,臣眼目能及,唯有他做官不是为了钱为了名,他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孩子。臣从来不担心让他做高官会折损他,相反地,正因为他一再破例爬上高位,所以他自己非常清楚,每一任官都是他资历还不能及的,于是他投注了恐惧、愤怒和激情,每一天,他都要克服自己的软弱才能出门做事。陛下,这就是臣与十一郎锻炼他的方式,同时,臣也想看看,在一片稳定的朝廷中,到底能包容这样纯粹的人多久。”
“眼下他的风光是因为你们的脸面而已,你们若是不在了,朝廷就不可能容忍这样特立独行的份子!”
“那么,大梁的国运也就走到尽头了!”
女皇一拍案,杯碗跳起老高,她对李贞一怒目而视“你说什么?”
“日照良才也照庸才、照好人也照坏人,一碗羹里有菜有盐有水有肉,每样都是独立的,尤其是盐,单放着毫无用处,但是与其他东西和在一起就成一碗羹,个人可以纯粹、国家却不能。”
女皇听到这里,却明白了,她冷笑着“说到底,你还是跟驸马太师一样,不想让他成为下一个皇夫?”
“做皇夫,可惜了他也可惜了那位皇孙。”
“两情相悦,也就不可惜,朕会让新储不讨厌他,至于中书令也答应了不娶妻,那时驸马曾经拦阻,但是他还是答应了,可见他多少有准备。”女皇扯了扯嘴角,锐利的目光扫向李贞一时,带了一点悲伤“不是天下人都跟你一样。”
半句话没有出口,但是李贞一明白,她对他仍有怨有情,他垂下视线“臣对不起陛下……”
“什么时候,你才无愧于朕?”
女皇有些凄凉地说,李贞一没有回答,只是别开了视线,爱本就有先来后到,他不能负旧人,只得负了新人……一阵衣裙晞嗦,李贞一抬起头,正看见杏黄裙襬扫过殿门,殿中只有他一人。
※※※
韦尚书的信从华清宫发出,不到四日就送抵李千里之手。韦尚书的私信一向用金茧纸制成,淡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