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待字闺中(手打) >

第10部分

待字闺中(手打)-第10部分

小说: 待字闺中(手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菊浅笑,眼睛眯成了两弯月牙,问道:“这是甚么曲子,怪好听的。”
文竹摸着她的头发,勉强一笑,道:“喜欢么,姐姐唱给你听,还有好多。”
另一边,眉娘步下主位,拈起文菊手书,只见上面一枝怒放的红梅,似有阵阵幽香透纸而出,旁边题了七个字:我花开过百花杀。
“我花开过百花杀……”眉娘微微愣神,从外面进来一青衣婢子,来到眉娘面前,福了一福,道:“公子们命婢子来打听刚才弹琴者何人,众公子自叹弗如,甘拜下风。”
眉娘不语,把手中画纸递出,命丫鬟送入闺秀们手中传阅,莫不惊叹万分,画风自然写意,字体狂野奔放,直言不似出自女子之手,倒似沉淫书画一道数十年的嶙峋老者。
传阅完毕,眉娘命人将此画送去对面高台,又道:“今日琴书俩魁首就定为文家四女,可好?”
众皆诺诺。
接下来,演排了几场临江阁的艺娘们的歌舞,只是在听过了文菊的天上曲后,连眉娘都觉得索然无味,最后便草草收场。
却说散席后,洛大家踏上自己的马车,在小厮的服伺下,脱了鞋,退去外衣,仅着中衣,胸前平平,赫然竟是一男子。
洛疲惫地靠在了车厢上,重重地呼出一口气,连舞两曲实是大耗心神。
贴身小厮年哥儿一边给洛松着身子,一边问道:“少爷今天可有收获?”
洛闭眼答道:“那文竹的见识胆识俱都不凡,奈何貌如无盐。”想起了文竹恍若鬼魅的容颜,厌恶的撇了撇嘴。
年哥儿小心翼翼地又问道:“文家四女呢?”

  第二十一章 决心
年哥儿轻声道:“听闻此女乃文家正室徐夫人所出,徐家屹立几朝不倒,家中屡出皇后贵妃,教女天下闻名。那文家四女一手琴技无人可敌,又作得一手好书画,在少爷见过的闺秀中,也算的上佼佼了。”
洛冷笑:“技艺耳,无他。”
转头,浅笑道:“那爷歌舞双绝,是不是也是天下难得的闺秀了?”
年哥儿冷汗直流,再不敢出声,自己家这少爷越是笑的开心,必然越是恼怒。
过了半晌,年哥儿缩在袖子中的手紧了一紧,一狠心,跪倒在洛面前,低头道:“方才大少爷来书一封。”双手伸出,平平举着一封信。
洛眯起双眼,脸上笑的越发灿烂,“你也跟我不少年了,怎么处理还用我教你吗?”
年哥儿手一哆嗦,毫不犹豫的把信撕了,掀起车帘,随手一扬,车后留下漫天纸屑,唯见那最大的碎片上,题了皇弟亲启四字。
眉娘在宴席后送走众多来宾,便乘舟来到一灯火通明的三层楼船前,直奔三层,至一挂着临江阁牌匾的房间前停下,对守在两边的青衣小婢柔声道:“眉娘有事求见主人,还望姐姐通报下。”
却听那个婢子答道:“主人吩咐,眉姑姑欲禀之事已知,只是那文家富可敌国,文四小姐怕是延请不到。”
眉娘福了一福,悄然退下。
房间内,十分空旷的只摆了一榻一桌,榻上两男子正围桌对弈,一黑衣大汉,一锦袍公子。那黑衣大汉眼见棋入死局,拱手一推,哈哈大笑:“祈元兄棋艺精湛,载安甘拜下风。”
顿了顿,脸上浮起一抹促狭的笑,又道:“祈元兄能得文四小姐如此佳人,真是可喜可贺。”
徐祈元微微一笑,眼底闪过一抹精光:“怎比得上陆兄这一船佳丽,醉卧美人乡!”
陆载安两脚伸出,抓起酒壶,一通大灌,叹道:“弱水三千,无我欲饮那一瓢。”
徐祈元出了楼船,江风一吹,面沉似水,上了马车,立刻便有人送上一杯醒酒茶,徐祈元头也不抬地伸手接过,一饮而尽,那茶的温度却是恰到好处。
徐祈元身子向车厢上一靠,沉沉问道:“她今日如何?”
一个温柔女声低低应道:“骄傲一如往昔。”竟是那韩解语,端坐车厢一角,如同个丫鬟般,方才那茶水便是她亲手所泡。
徐祈元唇边荡起一抹笑,依然骄傲吗?一定要保持下去,等我。
文竹低低浅浅的吟唱声中,马车终于抵达了文府大门前,文章和大夫人徐氏早已守在门口,文兰扶着文梅俏立一旁。
文竹和文晓梅搀扶着文菊下了车,徐氏立刻扑上前去,一把搂住文菊,心疼的直掉眼泪,扶着文菊上了软轿后,直奔内府,延请的杏林妙手早已恭候多时。
文章转头,下巴绷直,鼻子抽了一抽,轻轻地对文竹道:“竹儿,你未照顾好妹妹,便罚你去祠堂跪坐忏悔。”
文竹精神恍惚地看着文菊离开的方向,未及反应,一旁的文晓梅先行跪下:“女儿也有错,未能拦住四姐,还请爹爹一并责罚。”
文竹登时回过神来,望了望爹爹,望了望妹妹,断然道:“女儿愿意受罚。”
扶起文晓梅,凛然道:“四妹还需你照顾,快去罢。”
文晓梅咬了咬下唇,垂泪而别,文兰扶着文梅过来,文竹低下头,想起临行前文梅的嘱咐,羞愧难当,文梅却伸出手抱住她,文兰亦伸出手,把她们二人一起拥入怀中,一旁的文章仰首望天,脸上两抹淡淡地水痕。
片刻后,文兰扶起文梅,二人虽无只言片语,文竹却已省得,两个姐姐并未怪罪自己,默默一福,便有婆子打了莲花灯来给文竹引路。
昏暗的祠堂里只点了两盏长明灯,三层高台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祖宗牌位,看的人头皮发麻,若是平日,文竹是万万不敢踏进一步的,此时她心中充满了内疚之情反倒无暇他想。
悔恨懊恼交加,文竹心如万蚁啃食,旁人说上一两句闲话又如何了,何必如此在意,出那锋头做什么?成为一代才女又如何?
文菊若不是为自己出头,根本不会去弹什么凤求凰,她当时曾言,琴乃修身而非娱人,此时想来真是振聋发聩。
默默回想自穿越以来众姐妹间点点滴滴,不知何时,膝前湿了一片,泪如珠,落在地上激的尘土飞扬。
猛地抬起头,面对文氏列祖列宗,文竹连磕三个响头,咬紧下唇,举手过顶,毅然发誓道:“今生我乃文氏女,只求姐妹一世平安,毁我姐妹者,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一抹鱼肚白出现在东方时,祠堂的门被人推开,穿过空气的阳光中飞舞着无数的灰尘,也把来人的影子拖的长长的,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文竹若有所觉,回过头来,却见文章一脸疲色,下巴上冒出些青茬,倚靠门扉之上,衣衫皱皱巴巴,平添了几许颓废的韵味。
文竹咬紧下唇,文章盯着她,略显沙哑的声音传来:“菊儿已无大碍,大夫说以后要多加注意,不可劳神。”
文竹脑中一直绷紧的弦蓦地松了下来,顿觉双腿又麻又痛,已然支持不住,扑通一声,跌倒一旁。
文章见文竹脸上花掉的墨迹晕黑了满脸,象是灶下的婆子蹭了一脸锅底灰,再想到这个女儿在诗会上的抄袭之作,不由有些困惑,这个女儿到底想做什么呢?她的所作所为似乎只有一个结果——把自己的名声搞臭。
莫非,这个女儿就这么不想嫁人?
文章长叹口气,罢罢罢,文家富可敌国,还养不活一个不肯出嫁的女儿吗?心下顿时有了计较。
文章定睛看了文竹半晌,微一抿嘴,俊脸上写满坚定,道:“晓梅出嫁后,就由你来掌家吧!”
文竹瞬间睁大眼睛,“五妹要出嫁了吗?”
文章含糊地应了声:“大概吧。”
许是怕文竹追问下去,文章忙唤过文竹的两个丫鬟,把她一路搀扶回房中,文竹稍事洗漱,急就了两口点心,便拖着疲惫的身子来探文菊。

  第二十二章 历史
为了方便照看文菊,徐氏特意把她接至了自己的院子,文竹第一次来到了文府的主宅,二进五跨院,占地甚广,院内松柏青苍,层层叠翠,中有假山回廊,曲径通幽,厚重中不失灵动。
在个婆子的指引下,文竹进了左厢房,徐氏正在给文菊喂药,文晓梅侍立一旁,看到她进来,徐氏温柔地一笑,道:“菊儿刚好喝完药,你们姐妹且聚聚,我和老爷还有事商议。”
文竹一愣,心底的话脱口而出:“您不怪我吗?”徐夫人回头望了望面色依然苍白的文菊,轻轻道:“文家只有你们这些女儿,若自家姐妹都不能依靠,还能靠谁呢?”
体谅的拍了拍文竹的手,徐夫人带着一众丫鬟媳妇悄然出屋,把空间留给了这三个姐妹,文竹默然,对着徐夫人的背影深深一揖。
站直了身体,文竹拉着文晓梅一起坐在了文菊榻边,恢复了些许精神的文菊想起昨日自己的失态,颇有些尴尬,抢先道:“我这次帮了你,可不代表就认了你是姐姐了。”
文竹笑笑,“那我叫你姐姐好了。”调皮的吐了吐舌头,对着楞住了的文菊伸出手,“姐姐给我的见面礼呢?”
文菊看着她这副无赖样,登时没辙,恼道:“你看你,哪还有千金小姐的样子,昨儿个也是,还把自己的脸涂成那副鬼样子。”
文竹垂眉敛首,恭恭敬敬地道:“姐姐教训的是,小妹都记下了。”
一旁的晓梅终是忍俊不住,扑哧笑了出来,文菊看着一本正经的文竹,再看看笑的捧腹的文晓梅,捶打了文竹几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三人笑成一团。
闹了会儿,文竹见文菊轻咳,便拉起同样一夜未睡的文晓梅,强迫她随自己去休息,约了下午再来访文菊。
路上,文竹想起未曾见到两个姐姐,便问:“姐姐们呢?”
文晓梅笑道:“见四姐无甚大碍,一早便被姐夫们接走了。”
文竹轻轻应了声,状似无意地问道:“家中可有史书?”却是想着那黄衣少女所言,前朝大家,李商隐,对身处的这个年代起了疑心。
以前不管,不问,不想,是觉得陌生的朝代,知了又有何用?始终怀着一丝去国怀乡的愁绪,而今却又不同,心中隐隐有丝期待,望自己仍是那炎黄子孙,龙之嫡脉。
晓梅不疑有他,笑道:“爷爷乃是当代大儒,怕是皇家的藏书也没咱家的多了,平时都收在后面的书楼里了,姐姐若要读什么,只管吩咐一声;自行取用便是,爷爷在世时不禁咱们读书的,爹爹更不管了。”
太宗分封诸功臣,故后,太子登基,乃为高宗,其弟陈王反,以长江为界,二朝并立。高宗怒极攻心,留下隐患,十年后故去,留一子,中宗即位,因年幼,由高宗母孝仁太皇太后辅政,生母徐贵妃赐号容德皇太后。
六年后,中宗亲政,并立太皇太后亲选之徐氏女为后。
而今,恰是中宗七年。
文竹缓缓合上手中书册,长吁一口气,万没想到竟穿越到了时间的岔道上,自唐以前,历史与曾经的古中国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唐后历史发生了转折,开国皇帝同样叫赵匡胤,却立国号为宁。将天下划为十五道,却未料到尸骨未寒死,俩个儿子便各占去半壁江山。
本朝风俗与宋相若,却不若宋那般严谨,尚有五分唐之遗风,因立朝不久便遭遇兄弟反目,疆域被一分为二,导致本朝士子民夫无不好战,如此一来,二国虽势成水火,却都国富民强,倒使得塞外游民不敢轻侮。
北楚陈王称帝后,自号明宗,励精图治,不失为一位明君;大宁孝仁后监政之时,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加之南地本就富庶,却也呈现了一片国泰民安的繁华景象。而今大宁新皇亲政不久,尚没有什么惊人之举。
大宁北楚两国实力仲伯间,若轻启争端,必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文竹判断,数年内难有战事,如是看来,文家扎根大宁,只需好生维持,求个众姐妹一世荣华便罢了。
“小姐,该去书房了。”
进宝打断了文竹的思考,文竹放下手中的书卷,任由两个丫环把自己打点妥当。
离七夕已过去月余,文家姐妹们恢复了在书房上课的生活,只下课后又多了一项活动——探望养病中的文菊。
文章近日似忙于某事,每日里只叫众女儿核算账册,并未授课。
文竹皱着眉头看着手中账册,那一串串壹贰叁肆如此碍眼,看得人头昏眼花,贝齿咬了咬笔,毅然在繁琐的汉字边记下一串串阿拉伯数字,账目登时简单清晰许多。
文竹效率提高了不少,半日便看完自己那份账册。信手拈起一张笺,未及反应,随手就折成了一只千纸鹤,顿时愣了愣,前世年少冲动,做尽天下浪漫事,每日里叠着纸鹤星星,此时想来,真是傻的可以。
嘴角扬起一抹嘲讽的笑,恰在此时,几个妹妹围了上来,双胞胎睁着大大的眼,问道:“三姐姐,这是什么?”
文竹笑意更深,道:“这是千纸鹤,可为亲人祈福,咱们叠了送给四妹妹,好不好?”
众妹妹齐齐应诺,一起动手,一个下午便在折纸中度过。到得后来,文竹便只让几个妹妹折纸鹤,叫晓梅找来针线,亲自动手,把纸鹤串成了一串串,最后统计,共有三百六十五只,恰合了一年之数,做好后,文竹便叫妹妹们在纸鹤上写下祝福之语。
到了下课时间,文竹牵着文晓菊,双胞胎怀捧着纸鹤,蹦蹦跳跳走在前面,晓梅在后面紧跟着,不住地喊:“慢点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