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75我来自未来 >

第132部分

1875我来自未来-第132部分

小说: 1875我来自未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的线人买了十几份回来。

    李元华声音很小:“这姚梵倒是有那么三分文采。”

    丁宝桢仔细的读着报纸,眉毛压得更低了:“岂止三分文采,与他相比,那洪贼秀全简直是没读过书。”

    李元华道:“此人城府极深,当初在济南的时候把狐狸尾巴藏得好严。”

    丁宝桢突然开口读到:“……力争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乃人民呼声,人民日报是人民的喉舌,真理的火把,和平的号角,民主的先声。代表人民意志,替老百姓说话,是人民日报的历史使命……”

    读完后,丁宝桢一声叹息,对李元华道:“元华,你怎么看?”

    李元华面带艰难的缓缓摇头,也选了一段读道:“……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读完之后李元华转头看着丁宝桢:“此子是天生反骨,其父姚鹏给他取名姚梵,必是早有所图,意在‘要反’,他说他字早帆,我看也是谐音‘造反’,看此子文采和其父姚鹏的几本叙述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历史的宏篇大著,我可不信这字是他自己胡乱取得,恐怕是那姚鹏早就给他取好了。”

    “这个姚家为了回大清造反,可谓是蓄谋已久,我们都看走眼了。他以有备算无备,我等被骗也是情理之中。”

    丁宝桢摇头道:“我不是问你他如何蓄谋已久,而是问你这文字。”

    李元华若有所悟,忽地一抬头道:“粗鄙之人亦能看懂,即使目不识丁之人,听旁人读也能听明白,简直就是大白话!”

    丁宝桢烦躁地道:“比大白话还白!”

    “你看这篇文章。”丁宝桢指着报纸上一篇名为《告开明士绅与开明将领书》

    “现在依旧为满清卖国政府效力的人们,除了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和罪不可赦的残忍走狗们,你们听好了,我们知道你们现在心情很复杂,选择继续当走狗,下场一定是被人民群众打杀,可是不当走狗改当人,就意味着要放弃压迫老百姓的权利。在觉醒的人民面前你们天天心惊胆颤,你们不感到难受吗?你们怎么活得下去呢?

    李鸿章先生、丁宝桢先生、左宗棠先生,铭军、庆军、武毅军的各位军团长、营长、哨长们。

    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继王正起兵团被全歼在平度,李培荣莫祖绅兵团又被聚歼在潍坊。赫赫有名的将领周胜传壮着胆子进犯人民军队,可是结果呢?也被无情的全歼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周胜传落得个被当场击毙的可耻命运。

    你们可知道,我们人民军队之前每一战都是以少打多却几乎毫发无伤吗?可知道至今为止我军牺牲和受伤人数不超过一百人吗?接下来你们在直隶还有可以依仗的反动军队吗?

    你们也许还在作着春秋大梦吧?等着苏北地区的铭军、武毅军、庆军完成集结训练,北上救援你们吧?等着新编练的乡勇团练来为你们送死吧?可是你们知不知道,人民军队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我们从一开始的几十上百人,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的几万人之多,我们现在可以用大兵团对你们发起毁灭性的的打击。你们眼下之所以还占据着广大的地盘,只是因为人民军队给你们留下了一条改邪归正的出路罢了,并不是因为你们自身有什么实力固守。

    你们的军队无论是武器还是战术,都像是出土文物一般落后,我们一发炮弹打过来,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你们作主将的,应该体恤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做无谓的牺牲了。

    如果你们现在投诚,人民政府是欢迎的,对于开明士绅我们向来是以热忱的心去接纳和包容的,不但保护他的合法财产,还会依照法律保护他和他的家人生命安全,未来的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我们如饥似渴的盼着有文化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的政策是团结大多数人,孤立少数反革命分子。到如今还顽固不化,在我们面前犹犹豫豫,在满清政府和革命群众之间左右摇摆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人民政府给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好好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事委员会”

    “简直是狂悖妄言!”李元华皱眉斥责道。

    丁宝桢却面无表情地道:“这些胶贼当真是只折损了不到百人吗?”

    李元华闻言立刻浑身打了个冷战:“怎么可能?”

    丁宝桢叹息道:“老夫近日亲自问了很多逃回的将士,他们还不敢欺瞒于我,我问的越多,越是心寒,这么多人,居然无人可以确信亲手杀死过胶贼,反复质询下,个个都说还没交战,就被胶贼远远地开火打得溃散了……”

    李元华感到浑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怎会如此?”

    ……………………

    姚梵指导着警卫连的战士和几名青年干部学习使用打井机的技术,他心里清楚,1876是旱灾最严重的一年,打井机也只能解一时之渴,但从整体上说于事无补。要解决华北饥荒,除非动员国家力量南粮北调,或者把华北地区所有地主乡绅大户囤积的米粮抄出来分给百姓。

    姚梵之前采购了十台洪江牌农用打井机,可这玩意由于是打大口径农业灌溉斤,耗油实在厉害,平均每米要消耗两到三升柴油,一口20米的手摇泵机井要耗油四十升到五十升。200升的铁皮油桶只能打四口斤。

    “主席!又一口井打完了!”牛虎满头大汗的跑来汇报姚梵,他赤着脚,军裤捋到了大腿上,精赤着上身,在四月的阳光下,身上头上的汗珠俏皮地折射着光芒。

    “主席,这打井机实在是太厉害了,跟个老龙头似的不停地往地下钻啊,二十米的井一个多小时就打完了!”

    姚梵顾虑到手摇泵不方便,农村又没有通电,本来想打50米到300米的抗旱机井,安装电动泵,现在也放弃了之前的设想,改为全部打20米井,20米井深的好处是不容易坍塌,打得也快,也略微省油。

    “抓紧施工,用砖头和水泥把井台砌好,等明天水泥干了来安装手摇泵。”

    “是!”牛虎兴奋地扭头向远方钻井处跑回去。

    姚梵则继续在这个坡地上坐着,望着远处打井的地方被附近村民热情地团团包围,他笑了笑,继续低头思考工作。坡上还有另外两名年轻警卫员,他们警惕地站在周围放哨警戒。

    按照历史,1876年山东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莱阳、潍坊、惠民、聊城、菏泽、泰安、莒县,这些地区受旱灾影响最重,如果加上其他不同程度受旱的地区,全山东21州96县基本上无县不旱。

    “在地下水资源充足的19世纪,20米的机井应该是够用了,去年冬天在即墨县的旱区试打井时,五米就出水了。”姚梵想。

    “如果将来需要去山区打深井,没有电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小型蒸汽机类似锅驼机这样的东西驱动水泵呢?”姚梵设想着。

    “十台打井机有些少了,可是打井队像现在这样连轴转,加上拖拉机卡车的油耗,一天就要消耗将近两个200升大油桶的存油,十台就是两吨。之前根据地的柴油还剩40吨,这次幸亏老爸大批订购了油桶,才带了500吨柴油过来……”姚梵在肚子里算着经济账。

    “即便我能救得了山东百姓,可是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其他受灾地区怎么办?我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亡吗?苏北、河北、河南、安徽、山西、甘肃……

    不行!月底一定要再次出兵了!作为一个穿越者,我不救天下人,谁来救?!”

 第183章 星河影摇三军动(十一)

    183星河影摇三军动(十一)

    根据地在姚梵的军事化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为了解决即将到来的粮食短缺,姚梵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之前,姚梵的粮食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从2012购买,二是依靠上交的公粮,三是从市场上向粮商购买。考虑到将来粮食的缺口很大,依赖2012的市场购粮明显不是一个最佳方案。

    正如1953年新中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时中央的考虑,那时候陈云同志曾经说过:“有的同志提出,去掉商人,我们可以多买一点粮食。我看去掉商人并不等于农民的粮食一定可以多卖给国家。”

    新中国那批领导人都是洞悉世故的人精,他们知道农民手中有余粮的时候,是不大愿意卖的,小农经济中的农民对于粮食非常倾向于惜售备荒或者酿酒甚至拿来养牲口。而且国家的批量收购价一般来说是不可能高于市场零售价格的,而且一旦遇到饥荒的灾年,农民惜售心理就更加强烈。这会导致一方面国家手里拿不出粮食来赈灾,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百姓家里存粮很多,一旦保管不善还要发霉,而精明的农民把发霉的粮食稍加处理后照样卖,完全不顾霉变粮食中强力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会危害健康,毕竟世上总有贪小便宜的买粮人存在。

    对于姚梵来说,眼下提高粮食储备的最佳手段就是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这个农业产量极低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粮食安全政策,对于种粮农民来说,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粮食统购统销的价格,每年制定出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价格最为关键。

    由于1875年的局部旱灾,眼下粮价猛涨,一百斤米要七两银子,但这已经比过年时八两银子一百斤的价格下降了很多。由于对根据地将近一半的地主实施了土改,给贫雇农实行了分田分余粮政策后,许多地主在慌乱之下大量出售存粮,全家携带资产偷偷逃亡。

    姚梵并没有用暴力手段制止这种逃亡,只是宣布一切逃亡地主的土地都将立刻实行土改。

    如今姚梵手下部队、工人、俘虏加起来已经两万多人,他从2011采购的五千吨籼米如今已经快吃完了,好在还有土改中分得的大量地主存粮,总计一万一千吨,加上缴获的清军军粮一千吨,姚梵手里有一万两千吨的粮食,足够六万人的部队饱饱地吃一年。

    但根据目前担任山东公社商业委员会主任的贺万年初步估算,如果1876年的旱灾真的恶化,像姚梵所说波及面这样广的话,全年仅姚梵目前所占领的根据地内,就有三十万吨的粮食缺口,如果姚梵解放了全山东,粮食缺口将达到一百万吨。

    尽管姚梵可以用时空贸易解决粮食问题,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尽量把这种依赖控制在最小程度。

    姚梵在山东公社革命委员会的会议上,宣布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同时宣布在各个县下的各乡各镇设立供销社,把销售网点在根据地内彻底覆盖到基层农村,今后通过这些供销社,一切的工业品和粮油副食品都能以统一价格向市场销售。

    贺万年在姚梵的教育和动员下已经成了预备党员,按照开明士绅的待遇,贺家在接受土改之后保留了房屋和其他所有财产,姚梵知道贺万年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人,他只是把宝押在了自己的身上。对于贺万年能够说服全家进行土改,姚梵当初非常感激,然而贺万年很老实的说出了心里话“山东公社如果失败,除了跟着姚梵逃去海外,大清国绝不会给他留任何活路。”既然如此,土地还有什么价值?

    贺万年连连点头:“我同意,一旦我们把供销社覆盖了根据地所有乡镇,那么这个垄断经营的商业网络将为公社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盐、粮食、工业品、所有一切的定价权都集中在公社手里,这意味着财源滚滚,我们公社今后就能够靠自己养得起军队了。

    同志们,湘军淮军士兵每月饷银6两,营官260两,咱们解放军却是士兵人人十两月饷,军官与士兵饷银差距不大,可是每个月这二十多万两银子哪里来?只有靠打土豪分田地,一旦我们军事上出现僵持,那我们从哪里收税呢?

    按照我们公社目前的法律,除了海关税和清政府一样之外,对于根据地内的小商小贩各行各业是不收税的,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粮食上可以收公粮,但却一直没有商税和丁税,其余诸般苛捐杂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