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164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164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弟弟,有空来并州看你嫂嫂。报上嫂嫂的名号,并州之地你尽可横着走。”
  远远的传来佘赛花的告别词。
  韩旭差点一头栽下马来,女汉子就是女汉子,说的话比男人还豪气。只不过今日一别,再次相见之时,兴许已经兵戎相见。
  
  第226章 走马上任,淮南节度使(上)
  
  瓜州渡口。
  冷冽的北风,刮过片片枯黄的芦苇荡,此刻已是入冬时节,早已不见秋日那漫天飞舞的芦花之景。卸去了芦花的芦苇枝,就像是脱光了衣服的老头,露出了那干瘪如柴的身材。
  和大江北面这萧索的冬日之景相比,对面那巍巍青山依旧苍翠,四季常青的针叶松林,彷佛在嘲笑着芦苇荡那又一次的轮回。
  仅仅一江之隔,却是天壤之别。
  赵匡胤那伟岸笔直的身影,在周围随风摇摆的芦苇荡丛中显得特别的突兀。
  远远的瞧见那背影,韩旭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身后的王凳子,随着李处耘朝江边走去。
  收到李处耘的消息,韩旭急忙赶到淮南节度使府邸。赵匡胤几日前就搬离了杏花楼,入住节度使府邸。节度使府邸经过三日的连夜整修,早已已经恢复了之前的样貌。皇帝的任何事都是大事,若是放在民间,如此大厅,别说三日,就算是三十日都不一定能完成。
  然而,韩旭却跑了个空。
  一早起来,兴致勃勃的赵匡胤抛下一句话:“韩旭来了,就说朕去了瓜州码头。”随后,带着赵芸和石守信就出了门。
  ……
  赵匡胤负手而立,遥望大江对面,一副无限江山之态。似乎这身居高位之人,都喜欢这么个姿势,就连石守信和赵芸也不例外。
  韩旭不动声色,在赵匡胤身后三步外站立,并未去打扰赵匡胤的沉思。他知道眼前的这位雄主,已经知道他来了。
  赵匡胤不说话,身边几人都不说话。唯有风吹芦苇的纱纱响。
  半响后。
  赵匡胤头也不回的突然开口道:“韩爱卿,朕的大宋禁军强悍否?”
  韩旭微微一愣,赵匡胤这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让他一时没想明白。大宋的禁军自然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存在。赵匡胤问话的语气很平淡,甚至可以说是随口而问,可是这意思就让人难以捉摸了,明显是话中有话。
  想到此,韩旭上前半步,只能如实回答道:“大宋禁军天下无双,自是这天底下最强大的军队。”
  “那大宋的将军善战否?”
  “当然,大宋的将军数不胜数,皇上的身边就有两位杰出的战将。”
  韩旭答道,顺便好好的拍了怕石守信和李处耘的马屁。事实上,大宋此时的将军真的是多不胜数,慕容延钊,韩令坤,王审琦,赵彦辉,王全斌……那一个不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若是再加上朝廷内的赵普,范质,魏仁溥,王溥等一干文臣,说是文臣武略也不为过。
  “好。”赵匡胤突然扭过头,紧盯韩旭,眼中精光大声,左手一指对面的江山,豪情万丈道:“既然朕的大宋兵精将广,那朕即刻挥兵渡江,一举攻克南唐那万里锦绣江山。”
  此话一出,别说韩旭,就连身边的赵芸,石守信,李处耘三人,都是一副目瞪口呆,下巴掉到地上的表情。
  然而,赵匡胤似乎完全没发觉似的,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激动:“当年朕亲率两千铁骑,纵横淮南大地,从泗州一路打到清流关。即使是清流关这样的天险,朕也是一战而定。攻下清流关,攻下滁州城,将南唐数十万大军后退的道路堵死,这才有了周世宗攻克寿州城,李景小儿割让淮南十四州。南唐的步卒根本无法抵挡朕大宋的铁骑,朕只要一万铁骑渡江,定然平定江南之地。”
  韩旭大骇,这赵匡胤是疯了还是傻了?看他那说话的条理,回忆往事的豪情,似乎脑袋并没有被门夹了啊!难道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扫平李筠和李重进的叛乱,让他的自信心膨胀到爆?
  不过,韩旭还没说话,石守信已经急着跳了出来,忙道:“皇上,此时还需三思。攻下扬州大宋三万精锐士气正高,这点并未错。不过,南唐千里之地,二十多州,可不是小小的扬州城可比的。”
  “是啊,请皇上三思。”李处耘赶紧附和道:“大江以南自南唐立国之始,历经先主李昪,李璟二朝,二十多年的稳固,并无大的战事,民心稳定,军力常备。欲夺天下,必先夺民心。淮南之地毕竟在江北,江南之军未有死战之心,就算丢了淮南,李景最多一时疼痛,但并未伤及其根本,这才有周世宗夺淮南之举。但若大军过江,那李景必定倾全国之力相抗,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别说一万铁骑,就是十万铁骑,都是倾覆之水。”
  李处耘这话说得有点恨,大大的扇了赵匡胤一巴掌。
  果然,赵匡胤黑脸蒙上一层阴霾,指着李处耘,怒气冲冲的吼道:“好,你说朕的十万铁骑都拿不下一个小小的江南之地,那你倒是说道朕要带多少大宋将士?十五万?二十万?”
  赵匡胤显然是被李处耘给气坏了,一向善于控制情绪的他,竟然到了张口欲骂的地步。
  然而,不得不说此时大宋将领的豪气。只见李处耘毫不退缩,拱手道:“皇上,这不是兵多兵少的问题,而是南唐气数未尽,根本就未到亡国之时。南唐朝廷争而不乱,斗而不杀,一旦外部倾入,他们将会抱团一直对外。先不说这些,就是我大军如何渡江,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南唐的水军现在可不是我大宋水军能比的。别忘了在江州鄱阳湖,还有着他们二十万的水军,从江州到扬州一路顺风顺水,三日之内必定到达金陵,截断我军退路。”
  石守信接道:“寿州之战,大周禁军围困一年有余,方才破城。金陵的城池高大稳固,远非寿州可比,欲破金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
  两位大宋强将,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赵匡胤一愣一愣的,面色由红转紫,由紫变黑,最后慢慢的又恢复了那张红堂大脸。
  好一阵沉默后,赵匡胤突然哈哈大笑,朝着李处耘和石守信赞道:“是啊,两位将军果然不亏是我大宋的立柱,说得有道理,朕倒是心急了,这一段时日的胜利,连朕都有些飘飘然。朕在这里,先向两位赔不是了。”说着,就朝石守信和李处耘拱手赔不是。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赵匡胤只是大声的训斥了几句,如此光明正大的承认错误,赔不是,那是石守信和李处耘能承担的。两人连道不敢。
  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扭头再次望向对岸,长叹道:“南唐天时地利人和,大江天险如何过之?”
  赵匡胤这话,虽说是在发问,但更多的实在喃喃自语。
  石守信和李处耘刚刚还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分析利弊。此刻,面对难倒万千豪杰的大江,一时倒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不如架浮桥。”韩旭嘿嘿笑道。别的不说,大宋攻南唐这破天荒的架浮桥战术,他可是记忆尤心。因为从古自今,由北攻南,唯有大宋这一朝是用的浮桥办法,想不记住都不行。
  此言一出,顿时将众人震得目瞪口呆。赵芸更是满脸的不可置信,看着韩旭像看个白痴。
  不过,随即赵匡胤,石守信,李处耘三人对视一眼,一会点头一会摇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说实话,架设浮桥在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可仔细想想又非并无可能。选在江面狭窄之地,若无大风大浪,架设起来兴许困难重重,而最后却很有可能成功。
  短暂的沉思之后,李处耘最先开口问道:“不知韩大人选在何地架设?何时架设?架设之中,南唐必定发现,他们的水军战力强悍,巨大的楼船一个冲锋,就能将浮桥冲垮。”
  李处耘的问题,也正是赵匡胤和石守信的问题,三人均不约而同的向韩旭看来。
  可韩旭只知道架设浮桥,那里知道如何架设,选在何地。只能苦笑着连连摇头。
  果不其然,三人同时低叹,似乎很是遗憾。
  不一会,赵匡胤打破了沉默,开口道:“不管怎么说,欲要渡江,必先强水军。周世宗时就开始建战船,练水军,但这远远不够,朕即刻下旨,命工部拿出办法,十年之内必须给朕造出足够的战船,比南唐水军还要强大的战船。”
  赵匡胤并没有气馁,南唐水军的强大,反而激起了其好胜心。
  正当几人赞叹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之时,赵匡胤又开口了。
  只见赵匡胤看着韩旭好一阵,说道:“韩旭听旨。”
  呃,韩旭连忙下跪。
  “即日起,削去枢密院副使之职……”
  “父皇……”
  赵芸大骇,连忙出口……
  而当事人韩大官人和石守信,李处耘三人只是微微一愣,并未出声,他们不明白赵匡胤的意思,但似乎赵匡胤话还没说完呢。
  赵匡胤伸手阻止赵芸说下去,呵呵笑道:“即日起,削去枢密院副使之职,仍为御前侍卫统领,领淮南节度使之职。”
  “啊……”
  这回可不是仅仅只有赵芸了,就连石守信,李处耘和韩旭都震得叫出了声。枢密院是什么地方,说好听点那是大宋的最高兵部参谋省,天下兵马都归枢密院负责。说不好听点,那就是一处养老院,地位高是高,可没有实权。兵马事实上直接向皇帝负责,枢密院最多也就是个后勤总部,就算这样还得看皇帝高不高兴让你当这个后勤总管,一旦发生战争,这个后勤总管基本又被宰相所取代。
  枢密院的发达,那是在大宋以文抑武之后,全国的兵马才被枢密院里的文官所管辖。而现在的节度使可不同了,依旧还是唐代末年的风格,个个有着实权,说白了那就是一个土皇帝啊。
  
  第227章 走马上任,淮南节度使(下)
  
  淮南节度使,如此重要的一方诸侯职位,竟然砸到了韩旭的头上。
  大宋节度使无不是授予禁军高级将领,如石守信以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身份领归德节度使,慕容延钊以殿前都点检身份领昭仕军节度使。放眼整个天下,也只有韩旭这小小御前侍卫统领遥领淮南节度使。更何况韩旭年仅十八就位列一方节度,更是前无古人,估计也不会后有来者了。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无论是石守信,还是李处耘,均被震得呆若木鸡,下巴掉了一地。唯有赵芸这位大宋公主,小拳头捏的紧紧地,就差兴奋的跳起来。似乎韩旭就算升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也不为过似的。
  韩旭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他不明白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决定?若是别人升官发财早就跪地谢恩了,此刻他反而冷静下来,拱手道:“微臣多谢皇上恩典,但微臣位卑言微,惶恐之极。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微臣说是一窍不通也不为过。恭请皇上收回成命…”
  说罢,跪地不起。
  赵匡胤伸手扶起韩旭,满意的点了点头。当日攻下扬州城,众位文武大臣各有封赏,甚至就连远在京城的赵普,范质等人都有赏赐,而唯独没有韩旭的份。若说功劳,此次扬州之战韩旭就是第一功,不仅亲犯险境足足拖延了李重进大半年的时间,避免了朝廷两线作战;同时在大军难以攻克扬州之时,又是韩旭从城内打开了城门,造成淮扬军的崩溃,让赵匡胤一到扬州即破城池成为现实,大大涨了赵匡胤的脸面和皇威。
  事实上在任命淮南节度使之时,赵匡胤寻思了良久,禁军中人寻了个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当韩旭的身影跳入他的脑海之时,就连他自己都被他的想法给吓了一跳。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对韩旭的封赏也一直拖着,直到刚刚仰望南唐江山之后,这才下定了决心。
  “呵呵,想不到韩爱卿也有害怕的时候?”赵匡胤看着韩旭微微笑道:“秦时甘罗十二为相,难道朕的眼光连那暴君秦王都不如?”
  呃,赵匡胤又自大了,不是拿自己和李世民比,就是拿自己和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比,似乎凡是开国君主,都想和前朝各个开国皇帝比上一凡,比胸襟比气魄,比国家大小,说不定暗地里还会比一比女人多少?
  没错,甘罗的确是年仅十二拜为秦国上卿,也就是宰相地位,可问题是他受封没多久就被秦王砍了脑袋啊!至于其中原因,说是甘罗趁机摸了秦王后的脚,在古代女子足,只能看不能摸,摸了皇帝老婆的脚,那和给皇帝带绿帽没啥区别,秦王只能砍了年仅十二的甘罗。然而真的是如此吗?至少秦王政,那时并没有皇后。所以甘罗的死因,就更加难说了。
  想到此,韩旭连忙说道:“皇上的胸襟远非秦王可比,可是微臣的才能亦远远不如甘罗呐。微臣以为……”
  “行了,韩旭,你想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