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293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293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特地让南唐湖口的水军发现。当他们发现我们的水军大规模巡江成为习惯后,定然会放松警惕!”
  说到这,程淮秀哪里还能不明白韩旭的办法。
  这就是利用人的惰性,亦或说是习惯成自然。当每日都看到或者经历相同的事情后,就会对这件事习以为常。
  “此办法很可行。”曹彬接道:“如今南唐就怕和我朝发生冲突,自打朱令赟接替林仁肇成为镇南军节度使后,整个南昌府的水军就失去了林仁肇时期的锐气。曹某前些日子收到淮扬军的奏报,我们的巡江船队遇到南唐水军,他们甚至会派人送来酒肉犒劳!唉……”
  朱令赟此人没有特别的优点,但又没有特别多的缺点,和林仁肇的勇猛无惧相比,他实在是普通得很。一方面,朱令赟可以说是谨慎;但从另一方面说,那就是迟疑不决,不够果断。
  手指沿着大江而下,韩旭微微抬头,盯着曹彬说道:“中路军越过湖口之后,就是大江沿线的池州、铜陵、芜湖、当涂,而这些地方都是必须夺取的地方。首战在池州,这是关键的第一战,同时也就是说池州必须靠曹大人您的水军独自攻下!”
  曹彬神神秘秘的一笑,轻轻吐出六个字:“水陆协同作战!”
  韩旭暗自苦笑,连这个都被曹彬给学会了。当年在进攻后蜀之时,他在曹彬的面前展露过淮扬军的水陆协同作战!没想到曹彬这家伙学得倒是挺快的!
  于是,想了想又问道:“在采石矶架起浮桥后,接应潘美步骑过江,只要大宋的骑兵过了江,就能形成对金陵城的围城。金陵城高墙深,作为南唐的都城其防守自不必说,但攻下金陵,就是擒贼先擒王,从而能以最短的时间消灭南唐的反抗士气。”说到这,韩旭略一停顿道:“关键是采石矶的这座浮桥,这将成为我朝向南的补给通道,一旦被破坏,那么我朝十多万大军将陷入南唐的前后夹击之中。不知曹大人有何良策护住这条浮桥呢?”
  “自古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战例有很多。曹操能赢得官渡之战,正是在于断了袁绍的粮道。”曹彬缓缓说道:“浮桥关系我军的生死存亡,曹某丝毫不敢大意。之所以有西路军,正是让王明和米信能够阻挡或者拖延住朱令赟的水军。倘若朱令赟的水军顺江而下,那么他们冲断浮桥,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赵匡胤的南唐攻略,可以说就是四个重点:一是架浮桥;二是围攻金陵城;三是阻止朱令赟水军救援金陵;四是吴越军骚扰。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赵匡胤和曹彬几乎大宋之兵,同时也算透了南唐的反应,可以说是做到了知己知彼。对南唐一战,此时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一番讨论后,曹彬缓缓收起地图,苦笑道:“韩大人这地图作业法实在是精妙,曹某佩服!可惜的是,这幅地图恐怕今后也不能用了。”
  闻听此话,程淮秀微笑着上前,伸出芊芊食指蘸了点茶水,轻轻一擦,一小段线条消失不见。
  “竟然可以擦拭?”曹彬大喜过往。
  韩旭呵呵一笑,想起了当年没有橡皮的那些日子。倘若程淮秀这大美女蘸口水去擦拭炭笔记号的话,似乎才更有味道。
  “在下预祝曹大人得胜还朝!”
  “多谢旭哥儿,那曹某这就告辞了!”曹彬大感不须此行,不仅再次领略了韩旭非常人的想法,补缺了宋军进军方略的唯一遗憾,而且更是认识到了啥叫地图作业。或许以后要放弃自己那闭门造车的想法,多来韩府走动走动才是。
  正当曹彬转身之际,闻听韩旭一句:“曹大人,请留步。”
  “旭哥儿有事?”曹彬疑惑道。
  韩旭略一犹豫,说道:“韩某有一不情之请,还想请曹大人能帮忙!”
  韩旭的迟疑显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曹彬仅仅是一愣神后,随即认真的说道:“旭哥儿但说无妨。”
  然而,韩旭并没有说话,而是在曹彬的疑惑中回了屋。
  当韩旭再次出来时,将一封信郑重的交到了曹彬的手里。
  “周嘉敏亲启?”曹彬不明所以。
  “周嘉敏就是小周后,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韩旭刚刚犹豫的正是这件事情。前些日子,南唐使者韩熙载带来了周嘉敏的信。信中自然是男女想思之苦,可最后也只能感叹造物弄人。
  如今宋军南下,韩旭犹豫再三还是让曹彬给周嘉敏捎去一封回信。
  “这……”曹彬拿着这封信,犹如拿着个烫手山芋。给谁带信不好,偏偏是给人家南唐的皇后带信。
  韩旭见曹彬迟疑,不紧叹道:“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封叙旧信,若是曹大人实在为难的话,那就当在下唐突了!”
  “唉……”曹彬一声叹息,将信件塞入怀中道:“放心吧旭哥儿,曹彬答应了的事必定带到。”
  “此事韩某原本并不想劳烦曹大人,可如今两国兵戎相见,曹大人或许是唯一能办到此事的人!”韩旭说道:“嘉敏身在南唐皇宫这是她的不幸,但这不是她的错。战事一起,兵戎相见。金陵城破之日,在下请求曹大人多为照顾!”
  乱军之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韩旭担心的正是周嘉敏的安全。
  然而,这话在曹彬听来,犹如惊天之雷。
  南唐灭国,李家皇室必定是全部俘虏送汴京。李煜即便成了亡国之君,那也毕竟是皇族,其入宋后的封爵肯定不会低。无论是周保权,还是高继冲,他们可都是好好的当着宋朝的节度使。
  优待李煜家族,这是曹彬这位主帅的职责!
  曹彬当然不傻,从韩旭的行为看来,他明白这位周嘉敏定然和韩旭有着非一般的关系。
  三日后,曹彬带着部分禁军悄悄离开了汴京城。他将从陆路前往荆南,汇合在洞庭湖操练的大宋水军南下。……
  
  第415章 浮桥起,兵临城下
  
  习习凉风,秋高气爽。
  御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穿上了长衣大褂,即便是汴河码头边的搬运工们,也都穿上了一身短打。早晚天凉,即便是干体力活的,也不能再像夏日那样光着个膀子卖力气。
  然而,天气的降温,却未降低汴京百姓热情如火的内心。
  整个大宋朝的京城,激情高涨,老百姓的情绪比那骄阳烈日的大夏天还要火热。
  十日前,宋军攻克池州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直到这时,汴京城的百姓才知道原来朝廷的王师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南下了。
  大宋朝统一天下的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怎能不让京城的百姓激动。他们依稀记得当年周世宗大军南下,夺取淮南。本可再进一步,却被一条自古而来的大江天险挡住了去路。
  如今朝廷王师再次南下,面对大江天险,他们又该如何呢?
  “捷报,捷报……”
  “王师十万大军度过大江…”
  一骑南来,沿着御街向北,直奔皇城。
  街道上的行人全都停下了脚步,不由自主的让开路。
  直到快马消失在御街尽头,他们似乎才反应过来。
  “刚刚说的什么?”
  “八百里加急?”
  “王师过江了?”
  ……
  “哄……”
  整条御街沸腾了。从南到北,无数的百姓涌上街头,将原本就已经拥挤街道挤得更加不堪。此刻,无论是谁,只要是大宋朝的百姓,无不互相奔走相告,击掌相庆。
  其中最欢的,当属那一批统一学子服的国子监太学生们,年轻、有学识、有激情!在赵匡胤那句“不以言论罪”之后,他们就成了拥护大宋朝廷最激进的力量。
  ……
  文德殿内。
  自从曹彬率领水军以巡江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度过湖口之后,赵匡胤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去。
  池州之战,曹彬水陆协同作战,在南唐池州守将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一举攻克池州。中路军打赢了第一仗,同时也为宋军继续沿江东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在这一战之后,赵匡胤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因为曹彬将面临又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从来没有人干过的事采石矶架设浮桥。
  ……
  “捷报,捷报……”“王师已过江……”
  ……
  赵匡胤总觉得今日心神有点不凝,搁下手中的御笔,皱眉道:“则平,你听到什么没有?”
  赵普放下奏折,竖起耳朵听了听,皱眉道:“皇上,似乎没什么事!”
  “不对,刚刚似乎有人叫喊!”赵匡胤摇了摇头,再次倾耳细听。
  ……
  “捷报,捷报……”“王师已过江……”
  ……
  突然间,赵匡胤和赵普同时起身,两人相视而望,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巨大的惊喜。
  “快传,快传……”赵匡胤激动得声音发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王师过江了,王师过江了……”
  南唐的马步军在赵匡胤的眼里就是些乌合之众,当年他率领禁军两千铁骑,就能纵横淮南大地,赶鸭子似的追得南唐数万大军到处乱穿。如今,大宋的铁骑一旦过江,那拿下金陵城岂不是指日可待!
  ……
  “皇兄捷报,捷报啊……”
  刚出文德殿没多久的赵光义,恰好在皇城门口遇到了报捷的信使。如此向皇帝报喜的大好机会怎能错过,赵光义直接塞了两锭金子给信使,抢过捷报就朝文德殿奔来。
  只见赵光义左手提着蟒袍下摆,右手挥舞中手中的捷报,边跑边嚷,那样子哪有半点平日里晋王的稳重样子。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现在,无论是赵光义还是赵匡胤,没人会在意这点!
  “快拿来,朕看看!”赵匡胤离开龙椅,急步上前接过赵光义手中的捷报。
  “皇兄,潘美大军过江了。”赵光义兴奋的说道。
  “好,好,好……”赵匡胤边看边激动得直拍大腿,这是他的习惯,一遇到兴奋的事就下意识的拍大腿。
  仅仅十日的功夫,曹彬在攻下池州后,又接连攻下长江沿岸的铜陵、芜湖、当涂。最后在和州与潘美率领的马步军汇合,一举夺取采石矶,架起浮桥。
  一个字“快”,实在是太快,太顺利了,顺利得让赵匡胤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这是确确实实的捷报,上面有征南元帅曹彬的官印,也有监军潘美的印签,这是两人连笔署名的捷报,其中的真实性不言而喻!
  宋军之所以能如此快的抵达采石矶,架起浮桥。一来得益于赵匡胤和曹彬战前的精密部署,出兵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二来,南唐虽然增加了战备,可自李煜而下,满朝的文武就没几个真的想与赵宋为敌。甚至他们也没想到赵宋大军会真的南下,要知道不久前赵匡胤可是亲口答应了增加对南唐盐铁的供应啊!
  赵普接过奏报看了看,激动道:“皇上圣明,恭贺皇上!”
  “皇兄圣明!”赵光义也不忘拍马,紧接着又道:“皇兄,潘美的马步军过江,实乃大功一件。”
  “哈哈哈哈……”
  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计划行事,赵匡胤仰天大笑,直感觉自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情绪高涨之下,赵匡胤连连大笑道:“赏,都有赏!曹彬有赏,潘美也有赏,我朝的将士全都赏!”
  宋军南下的战略算是完美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出其不意,架设浮桥。第二步就是兵临城下,夺取金陵。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最大的功劳就是曹彬亲自率领的大宋水军。
  因此,赵匡胤在将首功赏给曹彬的时候,赵光义当然没有反对。虽然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到潘美,可说实话潘美连场真正的大仗还没打过。
  同时,赵光义也并不心急,潘美立功的机会马上就快到了。只要过了江,那就是潘美马步大军的天下,或许不久后就能传来潘美攻破金陵城的消息。
  “皇上,在湖口监视的王将军和米将军,昨日传回来的消息,朱令赟的鄱阳湖水军到现在为止还未有南下救援金陵的举动,这里面会不会有问题?”赵普小声提醒道。
  赵匡胤眉头微微一皱,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若说曹彬水军通过湖口,朱令赟还没感觉到不妥话,也就算了。可在曹彬攻克池州之后,朱令赟却依旧按兵不动。如今,大宋水军都已经将浮桥架设了起来,马步都已经过了江,怎么朱令赟的十五万大军怎么还没有南下救援金陵的意思呢?
  这个问题,赵匡胤想不明白,同时赵普和赵光义也想不明白,难道朱令赟还有什么阴谋不成?
  半晌后,赵匡胤开口道:“皇弟,你立即再次传朕旨意给曹爱卿,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浮桥的安全;另外八百里加急给米爱卿,监视好朱令赟水军在湖口的举动,一旦南唐水军南下,务必延缓其步伐,保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