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295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295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旭仰天一叹:“看样子,咱是走不了了。”
  ……
  当韩旭跟随宣旨太监赶到文德殿之时,只见赵普,赵光义,薛居正,苗训……一干大臣都在。
  从这些人那愁眉不展的脸色来看,吴师道的推测应该是百分之百的错不了了。
  感受到殿内的紧张气氛,韩旭也收起了往日嬉皮笑脸的神情。一番见礼后,被赵匡胤安排在了晋王赵光义的下首之位。
  赵匡胤淡淡的看了韩旭一眼,说道:“辽国言而无信,犯我北方边境。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休哥派其亲信大将耶律斜轸率一万铁骑为先锋,越过拒马河偷袭我霸州城,如今他们已经攻下霸州,正朝着雄州进发……”
  宋军南下之前,赵匡胤派使者结好辽国皇帝耶律璟,在送去厚礼加游说辽朝重臣之后,终于取得了耶律璟的点头。
  解决了辽国这个后患,赵匡胤这才朝廷精锐尽出,南下攻南唐。
  不过,相对于辽国的言而无信,赵匡胤也好不到哪去,可以说是王八笑乌龟半斤八两。要知道赵匡胤也是在收取了南唐的供奉,接受了和南唐的交易没几天,就下达了大军南下的命令。
  对此,在坐的这些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不说出来而已。
  赵匡胤的话表面上是对众人说,而实际上只是将目前的形势说给韩旭一个人听。从在坐人的表情来看,在韩旭来之前,他们已经经过了一番没有结论的讨论。
  在赵匡胤说完后,赵普出言道:“皇上,臣刚刚一直在想,耶律璟是个暴君,只知道喝酒打猎,对内镇压反对之人,将偌大一个辽国治理得尸横遍地。按理来说,他应该并没有这样的远见才是。”
  “或许是李煜派人从海路向辽国求援呢?南唐耍嘴皮子的人可不少,只要派出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对耶律璟晓之以理。而我朝统一南唐后势必威胁到辽国的安危,这点唇亡齿寒的道理,耶律璟再笨也应该知道,更何况他身边的那些谋士大臣!”薛居正说道。
  赵普摇头道:“薛大人,耶律璟虽然莽撞,但这样的人却有个优点,那就是讲信用。南唐派人游说,他或许会犹豫,但绝不会这么快就出兵。”
  “则平,你的意思辽国朝中还有其他能人?”赵匡胤皱眉道。
  “皇上,先前我们的推断没有错,耶律璟是自顾不暇,朝中的内斗比当年的南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赵普叹道:“而现在看来,偌大的辽国确实有能人。此人目光远大,身居高位,能直接影响到辽国的出兵。在如今辽国内斗混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作出出兵对外的决定,此人的眼光和果敢绝非一般人。”
  赵光义插话道:“难道是他们的南院大王耶律休哥?”
  赵普点头道:“或许是!耶律休哥乃辽国第一猛将,见识也非一般人可比,此人当年年轻轻就独自率军抵抗后周世宗的伐幽燕。自此之后,被整个辽国奉为战神。”
  “好了,辽国已经出兵了,此时就没必要再去猜测是何人决定辽国出兵的。”赵匡胤铁青着脸说道:“如今辽国已夺取霸州,朝廷还是得先拿出办法才是。”
  薛居正拱手道:“皇上,微臣还是先前的话,汴京非战之地,迁都洛阳为上。”
  此言一出,低下顿时议论纷纷。
  大唐将军事力量集中在各大边军、节度使的身上,造成外强而内弱,一旦节度使反叛,将会易如反掌的攻入长安。
  而大宋恰好刚刚相反,将绝对的优势军队掌握在京城周围,虽然有巩固京城防御的意思,但同样也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这样造成了边军的实力太差,很难有效的抵挡住外族的第一轮入侵。
  事实上,迁都这件事,很久前赵匡胤之前就有提起过,只不过当时有太多的人反对而耽搁了下来。此刻,薛居正再次提起这事,赵匡胤陷入了沉思中。
  “皇上,迁都之事万万不可。”赵光义第一个跳了出来,大声说道:“当年这事已经被朝廷否决,如今辽军进犯,我朝更是不能迁都。一旦迁都,这让我朝如何向汴京城的百姓交代?而且从今往后,我朝将在青史上留下一笔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契丹入侵,朝廷迁都’,这八个字有损皇上英明。”
  韩旭微微一愣,他还从来没见赵光义如此的正气凛然。
  赵光义历来就是反对迁都的第一人!为迁都之事,韩旭早先还请教了三位老宰相,范质、王溥和魏仁甫。当时范质和王溥是赞同迁都的,而魏仁甫却只说了一个爵位:“晋王”。
  晋王是赵光义,这点没错,可赵光义还有个身份那就是“开封府尹”。这些年下来,开封府被赵光义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也可以说成了赵光义的私人府衙。京城里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或许赵光义知道得比赵匡胤还要早。
  倘若朝廷迁都洛阳,那么赵光义这位开封府衙将“情归何处”呢?他那些苦心经营的京城势力不就白费心机了吗?……
  
  第418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
  
  “皇上,晋王殿下所言非虚。”赵普走了出来,缓缓说道:“迁都之事,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再者,倘若现在迁都,如何对得起京城的数十万百姓。在外人看来,我们这不是迁都,而是胆小避战。”
  赵光义和赵普的话打中了赵匡胤的软肋。
  在赵匡胤的心目中,一直想做一个超越历代皇帝的君王。倘若契丹这次入侵他就逃跑的话,那么即便将来将契丹人赶出中原,这也会成为他帝王生涯的一个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
  看着底下一干臣子,赵匡胤咬牙道:“迁都之事往后再议。君王死社稷,朕此次誓于京城共存亡。”
  “皇兄英明。”赵光义连忙说道:“臣弟即便是死也要死在京城的城头上。”
  “臣等誓与京城共存亡。”底下的一干文武连忙附和。
  赵光义的话很是提气,可韩旭分明感觉到身边的赵光义暗松了口气。
  赵匡胤狠狠的一拳擂在御桌上,阴沉着脸说道:“契丹人来势汹汹,即便我朝立刻发兵北上,恐怕也来不及救援雄州。霸州、雄州一失去,北方的大门将向契丹人敞开,大名府将成为契丹人下一个目标。朕决定御驾亲征,将契丹挡在大名府之外。”
  闻听此话,众臣顿时吓了一跳。
  赵匡胤当年在禁军中确实是员勇猛的虎将,能说出这番话来也不奇怪。可问题是,他如今是皇帝啊,这天底下有几个皇帝动不动就御驾亲征的?
  赵光义再次跳了出来:“皇兄,万万不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兄的安危关系到大宋万年的基业呐。而且如今朝廷大军在外,南唐的战事需皇兄决断,皇兄必须坐镇京中,万万不可离开。”说到这,赵光义咬了咬牙,肃然道:“臣弟身为晋王,不能为皇兄分忧乃是死罪。如今外敌入侵,臣弟请领兵出征,倘若臣弟有个闪失,晋王府的孤儿寡母还请皇兄代为照应一番。”
  说到最后,赵光义已是泪流满面。
  而赵匡胤在听到赵光义这一番肺腑之言后,同样是双眼微湿。赵家有如此子弟,何愁江山不保。
  赵家兄弟互相感动了,可其他人也不能不表示吧!
  文武们顿时跪了一地,尤其是那些武将出身的。赵光义的话简直是在扇他们的耳刮子,朝廷到了最后竟然没有可领兵之将,而要皇帝和晋王亲自领兵?
  在国家大事上,赵匡胤并不是感情用事的人,感动归感动,但他的头脑却依旧清晰无比。自己的皇弟几斤几两,他当然清楚。说句不好听的话,倘若他当年不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以赵光义的军事才能最多只能做个校尉,哪里能成为归德军的副将。
  大宋征战数年,此刻赵匡胤才突然发现,原来朝中竟然还是缺少能独挡一面的帅才。
  想到此,不禁说道:“不如让守信他们……”
  “皇兄万万不可……”赵光义听闻赵匡胤再次提及石守信,狠狠的回瞪了韩旭一眼的同时,连忙说道。
  “朝廷如今是用人之际,有何不可?”赵匡胤有点恼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谁能领兵?
  “这……”赵光义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刚刚听到石守信三个字,他就立马跳出来反对,根本就没想到有何不可。
  “皇上,晋王殿下的意思是,辽军已大举南下,此刻召回石将军他们恐怕已经来不及。”赵普站了出来,替赵光义解围道。
  “不错,臣弟刚刚就是这个意思。”赵光义感激的看了赵普一眼,赶紧说道。
  辽军的入侵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朝廷必须立马出兵抵挡,那里还来得及召回石守信等人!远水解不了近渴。
  “皇上,若说朝中也不是没将,只是……”赵光义扭头若有所意的看了韩旭一眼。
  仅仅这一眼,韩旭心里顿时凸了一下,暗道不妙。
  赵匡胤原本召韩旭前来就有这个意思,只是韩旭这家伙一直不开窍。无论殿里说什么,他总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韩旭的平西王是被赵匡胤给一撸到底的,他不说话,赵匡胤一时也拉不下脸面去问。
  “对啊,皇上,韩大人就在这啊,何必舍近求远呢!”众人发现赵光义的眼神,一个个顿时兴奋起来。
  大宋朝初期的几次战争都有韩旭的身影,韩旭那鬼马行空的想法已成为朝廷每个武将研究学习的范本。
  “诸位大人,饭可以乱吃,但话可不能乱说。韩某只是草民一个,何来‘大人’之说。”韩旭再也坐不住了。契丹大举南下,一万铁骑为前锋,而京城里能够出动的军队最多也就一万人,其中大多数是步卒。以一万步卒抵挡一万骑兵,这不是送死吗?
  “哼……”
  赵匡胤瞧着韩旭那耍无赖的样子,顿时火冒三丈,忍不住斥道:“朝廷有难,无论何等身份,身为大宋子民理当义不容辞。爵位是吧,朕现在就给你爵位。听着,从今日起恢复韩旭平西王爵位。”
  尼玛,你说恢复就恢复,说罢了就罢了,老子当然不干。
  韩旭火大了,大声道:“草民不要爵位,草民甘愿做个闲云野鹤的隐士之人。”
  赵匡胤勃然大怒:“朕给你的,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立马领了兵马给朕抵挡契丹人去。”
  “不干,就是不干。”
  “你到底干不干?不干你就别想走出这个门。”
  “死也不干……”
  “你……”赵匡胤语塞,他没想到韩旭竟然硬到了这个地步,难道上次让他坐牢真的做得过火了?
  瞧着韩旭那一副洗干净了脖子任他砍的样子,赵匡胤心顿时软了下来。
  这些年来,韩旭对朝廷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似乎自己确实有点对不起这小子。
  想到此,赵匡胤的语气软了下来,朝着众人挥了挥手道:“你们都先下去,朕和韩旭单独谈谈。”
  ……
  “韩王爷,皇兄正在气头上,你可多担待着点。”赵光义深深一叹,劝解道。说罢,他带头走出了文德殿。
  在他的眼里,韩旭分明看到了那副阴谋得逞的样子。
  虽然在赵光义的建议下,韩旭恢复了爵位,可这里面的代价实在是太大。赵光义让韩旭去领兵,分明就是想让他去送死。一万步卒对一万骑兵,是人都能想到结果。
  待得人员散尽,文德殿内只剩下了大眼瞪小眼的两人。
  半晌后,赵匡胤一声叹息道:“你真的不去?”
  韩旭毫不犹豫道:“不去!”
  “娘的,老子好心好意跟你商量,你小子别不识抬举。”赵匡胤终于骂娘了,他已经快被韩旭给气疯了。
  然而,韩旭似乎铁了心的不当这个送死鬼,无论赵匡胤怎么发火,他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赵匡胤突然感觉他这个皇帝做得很憋屈,貌似所有人对自己都恭恭敬敬,唯独拿韩旭这小子没办法!
  杀了他?
  赵匡胤气头上之时,还真是恨不得一刀砍了韩旭的脑袋。可他实在下不了手,因为没道理杀啊?
  皇帝能不讲道理吗?当然能。但那绝对就是个昏君。
  赵匡胤不想做昏君,只能好好说道:“你到底怎样才去领兵?”语气相当的委婉,甚至到了低声下气的地步。
  韩旭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赵匡胤的态度改变如此之快。可这事实在是不好办呐,于是摇头叹道:“怎样都不去,这是送死。”
  “朕知道此次对付辽国铁骑是很困难。”
  赵匡胤想了想说道:“只要你去,有什么条件你尽管说,士卒马匹任你挑。”
  “真的什么条件都可以?”
  “当然。”赵匡胤见韩旭转变了态度,大喜之下立马开口应承道。
  “君无戏言?”
  “朕什么时候骗过你?”赵匡胤笑呵呵的说道。
  真是恬不知耻。
  韩旭心底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