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299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299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令坤知道,一旦用饭完毕,北汉军和辽军将会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此刻,他们的营地里不时传来畅快的大笑声。昨日夜幕落下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护城河的填埋,直等着今日最后的攻城。
  “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韩令坤连忙掏出手绢捂住嘴。
  身为韩令坤的长子、成德军的偏将,韩庆朝担忧道:“父帅,您一晚上没睡了,赶紧去楼上休息下吧,等到辽军攻城,孩儿再叫您。”
  韩令坤拿开手绢,只见上面一片殷虹,随即将手绢一握,揣入怀中,深吸口气道:“无妨,些许咳嗽,老毛病了……对了,伤亡的将士和百姓都安置妥当了吗?”
  韩庆朝扭头望了望城下那一排排并排放置的尸体,咬牙道:“都安置好了,不会误了待会的守城。”
  韩令坤点了点头,他们是守城,城头的地方就那么大,一旦尸体堵塞起来,很难快速的救援危机的地方。
  “父帅……”韩庆朝看了眼韩令坤,一副欲言又止之态。
  “有什么事直说无妨。”韩令坤皱眉道。
  韩庆朝略一沉吟,咬牙道:“父帅,您说朝廷会不会给我们派来援军?”
  此言一出,周围原本还在议论的随从亲卫们,个个竖起了耳朵。
  韩令坤没有说话,眉头皱得更深了。在辽军围城之际,他第一时间派出了八百里加急,按理来说,若是有援军的话,那么朝廷的援军也该到了。
  可是真的会有援军吗?这点韩令坤自己也不敢确信。
  如今,朝廷的精锐王师几乎全都陷在江南的战场上,辽军的突然出兵,连连攻下霸州和雄州,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
  同时,韩令坤也知道,京城早已空虚。站在赵匡胤的立场,要想守住京城,就得守住大名府,守住黄河。只要守住了大名府就能守住黄河,只要守住黄河,就能守住汴京。
  朝廷肯定是会派出援军的,对于这点,了解赵匡胤的韩令坤自然是深信不疑。可援军会不会前来救援镇州城,那就不一定了,毕竟把兵力集中在大名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此刻,韩令坤感情上希望援兵能前来,但理智上,他又希望援军千万别来。一旦援军出了大名府,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只能成为辽军铁骑的马下亡魂。论野战,大宋的步卒真心不是辽国骑兵的对手,更何况此次的辽军骑兵竟然全部铠甲在身,于以往相比,他们简直是发了大财。
  想到此,韩令坤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韩庆朝虽然早已猜到了这点,可见他父亲的表情后,还是不自禁的露出了失望之色。
  “大帅,不如我们突围吧。”一名亲卫咬牙道。
  “突围?能往那里突?突出去只有死得更快,我们的两条退能跑过契丹人的铁骑?”韩令坤面色严肃,教训道:“况且我们身后还有镇州城的无数百姓。大丈夫立于世间,要问心无愧。或许我们会战死城头,可那样我们也尽力了,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大宋,更对得起镇州城的父老。”
  “哼……”韩庆朝一声冷哼,“唰”的一声拔出腰间的钢刀,狠狠的说道:“韩家从来没有临阵脱逃之人,你们要是想跑,就别怪本将军翻脸无情。”
  “末将誓死追随将军。”将领们纷纷立誓,刚刚的那么亲卫更是羞愧得低下了头。
  韩令坤满意的朝着韩庆朝点了点头,虎父无犬子,至少他这个大儿子如今以成了他的骄傲。
  “都下去吃点吧,今日的守城还不知会到什么时候!”
  ……
  和帐外的嘻嘻哈哈的情形想比,此刻的辽军帅帐,早已吵成了一锅粥。
  一名中间剃光了头发,两边扎成小辫的辽军将领指着对面一排边的北汉军将领骂道:“废物,你们全是废物,两天时间,竟然都没拿下一个小小的镇州城。”
  “伤亡五千?打了两天,才伤亡五千?你们分明就没有出力!”
  “两天的时间,我们大辽铁骑都从南京府杀到这了,而你们两万大军竟然被韩令坤这老家伙给挡在城下!”
  “不如今个我们全都下马,让北汉的弟兄们看看咱大辽的勇士是怎样攻城的?即便没了马,咱大辽人还是勇士。”
  ……
  辽军的将领们纷纷指责,奚落着算是同盟的北汉军。
  主座上,耶律斜轸冷眼看着这一切,并没有丝毫的替北汉军说话的意思。同样的,他也很愤怒,这两日来,他发现北汉军确实是出工不出力。
  只不过碍着同盟的面子,身为这里的最高统帅,他并没有去奚落北汉军,况且听说此次带军前来的还是北汉的一个刘姓皇族。倘若他也加入鄙视的行列,恐怕下面的辽将们闹得更凶,倒时候可就不好收场了。毕竟他们全是骑兵,真正的攻城还得依靠北汉军。
  但这样互相指责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还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
  半晌后,耶律斜轸终于发话了,望着北汉军那名俊朗的中年将领,他强自露出个笑脸道:“刘将军,不知是否可以给本将一个时间,你们何时才能登上镇州城的城头呢?”
  北汉军的统领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离开汴梁的北汉皇亲,当今北汉皇帝刘筠的亲叔叔刘思汉。
  刘思汉长发披肩,一身血红的战甲,外加一件猩红的披风,此形象在帐内所有人中显得特别的突兀。
  身为北汉亲王,刘思汉自有他骄傲的一面,辽国人在他的眼里就是群塞外蛮夷。若不是皇帝刘筠请求,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带兵前来和辽国人合作的。
  面对辽军的一帮莽夫,刘思汉可以直接无视,但面对耶律斜轸的问话,他终究还是开了口,毕竟北汉能存在还不被赵宋灭掉,正是因为后面有个辽国的支持。
  只见,刘思汉微微一笑,笑得相当的文雅,淡淡道:“耶律将军说什么时候登上城头就什么时候。”
  “大言不惭……”低下辽将竟然用了个汉人成语,哈哈大笑道:“还登上城头?我看你登上茅房都费劲。”
  “哈哈哈哈……”辽将一片哄笑之声。
  正在此时,只见刘思汉手腕微动,只听“唰”的一声,刚刚还在手中的筷子顿时消失不见。
  辽人吃饭不是用手抓,就是用随身的匕首切肉。
  而北汉军这边,所有人都是一双筷子在手,尤其是刘思汉,手中的那双筷子还是银质的。
  电光火石间,那跟银白的筷子已插在说话的那名辽将耳边的发髻上。
  无论是准头,还是力道,拿捏得简直匪夷所思。倘若出手重了,筷子会穿发髻而过;倘若轻了,或许未到发髻就已经力竭落地。
  “好大的胆子……”那名辽将当众丢了脸,顿恼羞成怒,顿时拔出腰间的弯刀,跳了出来朝刘思汉冲去。
  “住手,退下。”耶律斜轸拍案而起。
  主帅发话,辽将虽然心里不服气,可还是退回了座位。契丹人的等级制度可比汉人更加深严,尤其在军中,主将的命令堪比国君的圣旨。
  耶律斜轸饶有所意的看着刘思汉,他不知道北汉何时又冒出了这么一个厉害的亲王。在他的记忆中,北汉皇族都是软脚虾,见到契丹人个个低三下四。
  事实上,刘思汉自从回到北汉后,一直是深居简出,皇帝刘筠不召见,他绝对不出王府半步。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也是对北汉的朝廷感到失望。倘若他一回北汉就热心朝政,或许就不会有此次被皇帝刘筠任命为领兵大将。
  耶律斜轸想了想,微微一笑道:“刘王爷,您姓刘,说起来咱还是同姓。既然刘王爷发了话,那本帅也不客气,本帅就在这里看刘王爷的威风了。”
  都知道契丹人只有贵族的两个姓氏“耶律氏”和“萧氏”,契丹族当年的领袖崇拜汉人的刘邦和萧何,于是贵族一部分用了耶律姓,一部分用了萧姓。在契丹语中,“耶律”就是“刘”的意思。
  刘思汉面色微冷,似乎对和耶律斜轸这句同姓很不感冒,缓缓起身道:“告辞……”说着,带着身后的北汉将领们径直出了辽军帅帐。……
  
  第423章 城头,镇州之战(二)
  
  这是个晴朗的早晨,天空万里无云,秋日的阳光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然而,战场上的阴云却压抑着所有人的心神,黑压压的汉辽联军将镇州城围得水泄不通。辽军铁骑不断的围绕着城池游弋,尽展契丹人的悍勇,给攻城的北汉军鼓舞打气,同时也给守城的宋军以强烈的威慑。
  “轰……”,“轰……”,“轰……”,北汉军的强弩猛烈的轰击着镇州北城墙,漫天的箭雨朝着墙头飞去。
  夯土的城墙已经摇摇欲坠,似乎只需最后一个稻草就能彻底的摧毁镇州的城防。
  “强弩对准北汉军的床子弩,给老子毁了它们。”韩令朝用盾牌护住身体,来回的奔波在城头上,不断的给守城的宋军鼓劲,同时也安排着韩令坤交代下来的命令:“弓箭手不许还击,等他们靠近城下再给老子狠狠的射。”
  数天的守城,耗费最多的就是强弩和箭矢,韩令坤下这样的命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本镇州城内的箭矢就不多,经过数天高强度的消耗,可以说如今每个弓箭手只剩一下不满一壶的箭矢,至于胳膊粗的弩箭,那是少而又少。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几轮箭雨下去,就是北汉军发起冲锋的时刻了。他们都在紧紧的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
  “义父,今日我军的攻城为何如此猛烈?”北汉帅帐下,刘思汉身边的一名亲卫疑惑道。有心人或许会发现,这名亲卫紧挨着刘思汉,很平常的头盔戴在“他”的头上却显得宽松了许多,头盔下的那张精致的俏脸,绝非军队里的那些莽夫。
  望着城下北汉军不断射出的箭矢,刘思汉却没有说话。
  “义父,难道我们就真的要帮契丹人残杀我们的同胞吗?”
  “柳姑娘,王爷也没有办法,这是皇命。”杨继业见柳青青追问,忍不住替刘思汉解围道。
  如今的他可以说是北汉最杰出的青年将领,深受北汉皇帝刘筠的器重,为此还特意赐他“刘”姓,又名刘继业。此次北汉军攻宋,杨继业乃是刘思汉点名要的先锋。
  柳青青当然知道这事刘筠的命令,北汉能存在靠的就是辽国,契丹人发话,刘筠不敢不从。然而,她还是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刘思汉私下和她说的事。这几日来,北汉军之所以出工不出力,正是因为刘思汉在等一个人,一个老相识。
  想到这个人,柳青青面色微红,弱弱道:“义父,你不是说要和他在战场上再来一次真正的较量吗?”
  “可惜他还是没到,但义父却不能再等了。”刘思汉喃喃道。
  刘思汉在汴梁城的经营多年,即便当年他带着柳青青逃到北汉,可青帮留下的密探依旧还存在。这些人都是干密探的好手,对刘思汉也是忠心不二。汴京城发生的事情,刘思汉从来都是了如指撑。
  此次大宋出兵的消息就连汴京城内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可刘思汉却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而且他还知道此次领兵抵挡辽军的,正是他的老熟人韩旭。
  对于韩旭,刘思汉的心情是相当的复杂。这些年来,韩旭取得的成就让他是瞠目结舌,大宋平西郡王这个爵位可不是浪得虚名。即便刘思汉再怎么看重韩旭,也不会想到韩旭如今的地位。
  可韩旭到现在还不出现,唯一的解释是他停留在大名府了。这倒也是,任何一个理智的将军都不会冒险率领一帮还未训练完成的军队去硬碰辽军铁骑。
  想到此,刘思汉挥动了手中的令旗,咬牙道:“击鼓,全军攻城。”
  “杀……”,“杀……”,“杀……”
  杨继业一马当先,率领北汉军潮水般的向着镇州城冲去。
  冲过被填平的护城河,冲到了镇州城下,云梯被架了起来。
  远处,耶律斜轸一直注视着北汉军的举动,见此情形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
  “哼……”
  一声冷哼,萧燕燕撇嘴道:“还以为那刘思汉与别人不一样呢,原来还不是懦夫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
  闻听此言,耶律斜轸摇头苦笑道:“小师妹,话可不能这么说啊。刘思汉能听我大辽的命令,这不是更好吗?不然,难道还真要我们大辽的勇士放弃马匹改为步卒去攻城?”
  “我不管这些,反正汉人和我们大辽勇士相比就是一帮懦夫。”萧燕燕满脸的鄙夷之色。
  “呵呵……你不是一直挺喜欢那个叫啥李煜和韩旭的嘛,还说他们的那些诗词咱契丹人永远也写不出来吗?”耶律斜轸想起萧燕燕总是把汉人的学问挂在嘴边,忍不住的打趣道。
  “那叫文采,一码归一码,汉人有学问是没错,但说到领兵打仗还是咱契丹人的天下。”
  “话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