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贵女风云 >

第26部分

贵女风云-第26部分

小说: 贵女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头。只是当着这德高望重的老人面前,这幼稚的小心思,却是不敢在面上流露丝毫。
  也只能说这段毓之,真真是伶俐之人的对头,聪明之人的克星,允真面上只是纯净笑意,看去甚而带着一丝少女的天真,但这曾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官场权柄倾轧中出生入死的老爷子,却还是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小算盘。
  只见他不动声色,也并不开口,只把一双锐利睿智的双眼,定定看着允真,这说时迟那时快,允真一见这老爷子情态,心念电转,知晓今日这一跪在所难免,也只得顺势而为,结结实实的跪倒在水磨青石花砖地板上,双手高举茶盏,奉到老爷子面前。
  段毓之嘴角噙笑,接过了那回南青花茶盏,看了看仍是眼观鼻,鼻观心的允真一眼,继而打开杯盖,浅浅啜了口杯中清茶,一边笑道:““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却是连我那里,都没有这君山银针的上等新茶啊。”
  允真自然是听说过,这位老人曾在朝堂之中风云数十载,其父亲谢望直与这老爷子也曾同朝为官,对其知之甚详,同时也说得上是敬仰已久,推崇备至,故此上,允真耳濡目染,也是久闻大名。只因段毓之数十年间,身历三朝,既能守身自持,忠君为民,又能在大礼议之争,寅壬宫变,倒伐严相,庚戌边变,幼帝即位等无数风波中屹立不倒,最终又能保全令名,全身致仕,彼时其族中子侄及门生还遍布朝野,手握权柄,这又有几人能做到?
  允真只是没料到,这位经历无数沧桑世事的老爷子,却并未如想象中那般高高在上,威严肃穆,也没有半分瞧她不起的意思,而是温文宽蔼,平易和气,甚而还与她说笑起来。允真却是不知,她还是料对了一半,这老爷子平日里,绝非时时都是如此和气,他今日这般态度口吻,一半是为了爱孙段士章,一半也是为了眼前这身世飘零,令人扼腕的绝色才女。
  允真不由得微微一笑,那明媚笑靥如花,更显得她娇美动人心魄:“老太爷要是不嫌弃,我先将这茶叶包妥,让人给您送去,先请您暂且用着,再请二爷让人多采买些,随后送去。前些日子二爷还跟我说着,说是老太爷更喜欢建安青凤髓,荆湖雨前,玉叶长春和六安小岘春这几种茶,他早已派出手底下的人,到各地去采买上等佳品,等集齐了,就一并送过祖宅那边去,好孝敬您老人家。”
  段毓之含笑颔首,却是老怀安慰,其实他要何等样好茶没有,就是御用的贡茶每年宫中还能恩赏些下来,但这儿孙辈的心意却是格外让他开怀,连带着这谢允真,看着也更是顺眼许多,只因这小妮子,连他的喜好也记得如此分明,确是有心了。
  老爷子让允真起身,再看座说话,但允真自然知晓礼数,当下仍是站着回话,还请他用些放在桌上,以碧色青瓷小碟盛放的糕点。
  段毓之上了年纪,习惯早起,故而用早饭的时辰也早,此际腹中略饥,又瞧着这几盘糕点精美雅致,兼且异香扑鼻,遂也不客气,拈起一块方形的小巧糕点品尝起来。这糕色玉白中透着些许金黄,外皮香脆爽口,内里绵软柔韧,略为咀嚼过后,口中竟然还有淡淡梅花香味,这般独特美味,却还是第一次吃到。老爷子不喜甜食,但遇着这般精细点心,还是忍不住每样都品尝了一小块,之后再配以君山银针,更是回味甘香,悠远绵长。老爷子眯缝着眼,满意说道:“有口福,这厨子手艺不错。”
  一旁的允真见老爷子喜欢这糕点,心中也是欢喜,不由说道:“这些糕点我还做了不少,待会儿就连着君山银针,一同送些到府上去。”
  段老爷子听得这些糕点是允真所做,心下不由讶异,但面上还是淡淡微笑,轻轻摆手。
   

第四十五回 谈笑俱是局中人


 紫檀木制的棋几之上,是以上品花梨木精制的棋盘,其色泽沉蓄凝重,纹理纤细优美,棋盘上嵌安南牙质细纹,纵横各一十九条,可谓规方砥平,素质玄道,其制作精巧异常,正是宁波府骨木嵌和广府象牙雕两大精绝工艺的巧妙糅合。
  这图案古雅,奏雕工致的棋盘,自然少不得以上等的棋匣和棋子来配搭才是道理。两个棋匣,均是用滇南的上佳玄玉镂空而成,内中盛放的黑白二色棋子,亦是产自滇南永昌府,乃是时下最负盛名的“永子”,为云子中之极品,黑子深幽明碧,犹如墨玉生辉,白子温润如玉,分外剔透圆融。
  对弈手谈的二人,正是段毓之段老太爷和允真。只不过,他二人的手谈之局,却是与旁的棋局迥异。原本弈棋一道,从手谈之名可窥知,当是以谦冲温雅,坐局静默为正途,但这二人每下一手,则吟诗一句,实在却是剑走偏锋,不循常规。
  只见段毓之沉吟片刻,轻轻在飞星位放下一枚白子,然后手捋颌下花白长须,徐徐说道:”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这古棋棋风原就崇尚对攻,而这段老太爷尤其堪称布局周密,妙入毫巅。其棋势雄浑之余,还屡有令人出其不意的后手,兼且态势咄咄逼人,强硬异常,委实令常人难以招架。
  段毓之此子一下,棋局中右上这一隅,允真的黑子似已生机断绝。于洪武帝时,书法以詹孟举希原为第一,弈棋以江阴相子先为国手,这段老太爷的棋风,倒与国初时的相礼相大先生颇为相类。
  时值局势危殆,允真仍是沉静应对,思量过后,反倒在棋盘正中原先僵持的位置加多一子,其后说道:“人弃处,我须攻,始见阴阳返复中。”此子一出,用的乃是“无忧劫”,分明是围魏救赵之意,如此一来,即便段毓之在别处得手,于此处也已失了先机。
  段毓之目中精光一闪,这番应对,倒是有些永嘉棋派的风骨。默然片刻后,老爷子于棋盘正中位置迎面落子应对,正是一手“相思断”,似缓实疾,足以力镇其势,随即却是王荆公的名句:“分明认取长生路,莫将南北配西东。”
  二人所吟诵的诗句并非临场而作,乃是取自前人与弈棋有关的古诗词,只是此际听来,这字字句句却似乎都另有所指,别具深意,也正是所谓的听者有心,说者有意便是。
  看着棋子落下,截断去路,再听着老爷子所吟诵的诗句,允真不动声色的深吸口气,而后将一枚黑子轻轻放到棋盘的右上角,紧气之余,冲杀之势隐然成形,然后轻轻说道:“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
  段毓之见此着精妙,局势似将逆转,却仍是八风不动,只神色淡淡的看着棋盘,随后信手而发:“由来国手超然处,正在推枰敛手时。”细细看来,这一步“斜飞并子”,已将之前的布局巧妙串接成气,细细品之,恰如天外一剑,直取要害,势若屠龙,实在出乎允真意料。至此,黑子大势已去。
  一旁的兰田暖玉香炉内,寒露沉香正徐徐明灭,散发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入神入心。
  允真纤纤玉指拈起一枚墨玉般棋子,缓缓放到白棋一侧,淡然应道:“尘事久相弃,沉浮皆不知”。这一手名唤“无回劫”,却是下到了棋盘左翼,以大局来看,虽未能左右输赢,毕竟可多提白棋数子,这般看来,直至下到此处,这小妮子竟还是个铁骨铮铮,宁折不弯的意思。
  见允真棋力虽不逮,心气却坚韧,段毓之反而微微一笑,淡不可见。他并未再落子,只口中说道“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前朝名相解缙因此诗罹致杀身之祸,自然使此佳句流传后世,而其中深意,也委实令无数后人嗟叹深思。此时,老太爷在这棋局之中,吟诵此诗句,何因何故,倒也颇令人玩味。
  允真闻听得这解氏名句,心中微微一凛,她是知道这诗句由来的,虽然不解老爷子此时此语,用意为何,但细细想来,必是有其道理所在。
  定了定心神,允真将心思收回,她自然也知晓,不必等至收官,此局胜负已定,故而向段老爷子示意之后,她徐徐将黑白二色棋子归拢,分别放回棋匣之中。
  棋子相击之声,脆鸣如玉珠散落满地,清澈如晨风明透入心。在这声声脆响中,允真轻叹口气,却是说道:“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此乃前宋欧阳永叔的名句,字面含义不言自明,但思及她目下身份和眼前境遇,却又着实耐人思量。这话说将出口前,允真心下颇为忐忑,但思之再三,却又还是横下心来,要试上一试。
  段老太爷浓眉微皱,旋即平复,又默然半晌,方始徐徐说道:“四句乘除老僧在,看他门外水西流”。
  允真顿得一顿,随即放下手中棋匣,起身整理好服饰,恭谨的再度向座上老人参行跪拜之礼,以郑重答谢此诺。
  临别之前,段老太爷与允真细细再商谈了约莫半个时辰,方才起身离去,允真自是礼送不题,自然,那些个美味茶点他老人家是没有遗漏的。
  回到内室后,允真定定的凝视手中,适才段老太爷所交付的一方古玉玉佩,只见上边精细的环雕着繁复优美的花纹,但细细观之,却又能品出古拙稚趣的味道,委实是素日难得一见的珍品。
  允真取过一张玉堂笺纸,随后又在玉佩上略略抹些茶水,再将玉佩上下倒置之后,反扣在笺纸之上,看着笺纸上的茶水痕迹,竟然隐隐成了一个环绕精美纹路的“令”字,之后,茶水渐渐为笺纸吸收,片刻过后,其痕迹亦不复留存。允真静静看着茶水消失,陷入沉思之中。
  这一日,艳阳高照,春意融融,倘若能得空出门,倒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候。
  允真端坐花厅之上,仔细绣着一只墨蓝颜色的钱囊,却是突然听到府外远处传来丧乐哀鸣,渐行渐近,其间夹杂阵阵痛哭悲泣,令人闻之神伤,甚而随之落泪。
  这出殡仪仗声势不小,且哭声委实哀戚伤恸,允真听着,心绪当真是凌乱不已,片刻之后,她索性停下手中针线,唤过一旁侍立的春浓和明秀,问道这外头是怎么回事。不待春浓开口,明秀已然抢先回道,这是永宁公主的驸马梁邦瑞梁大人西归举丧。
  允真听着,面上虽是不动颜色,心中却是猛的一惊,什么?永宁公主的驸马?公主殿下大婚未足数月,驸马大人缘何会遽然辞世?回想起永宁那娇憨甜美的面庞,允真缓缓捏紧了手中的钱囊。
  
  我发现有一位亲始终坚持捧场,虽然不知道她的ID(不确定是否是“吾辈杯具”亲);…,我这文人气不旺,但有这样的读者,真心觉得欢喜,谢谢!
  上传更新之前,突然发现多了2位读者的留言(吾辈杯具和文心司徒两位亲),而且是很让人开心的溢美之辞,真是感动啊!感动之余,各位亲,我决定…嗯,再也不断更那么久了……呃,顶锅盖逃之,不许扔烂番茄……
   

第四十六回 何以用兵行险着


 眼见着谷雨过去,清明就要到了,故而这晌午还好好的天时,到了近晚,竟是忽的下起雨来。雨势不大,却是绵延不绝,直如心中愁绪,丝丝缕缕,牵扯不清,尽是挂碍。
  允真绣着那墨蓝色钱囊,绣绣停停,不觉意间,望着窗外无边无沿的雨幕,已是出神半晌。静默之中,儿时往事,似是淡薄如烟,远不可见,又似浓墨重彩,纤毫毕现,其间悲欢交叠,不胜唏嘘。
  那时的永宁,还是个冰雪样可爱小人儿,天真娇美的笑靥,温柔羞涩的性子,还有那声声切切的“明重哥哥”,“允真姐姐”,是何时渐行渐远?是何时竟再难以相见?永宁又何以遭遇这般不幸,过门不久即遭遇这丧夫之痛?往后漫漫年月,孤身只影,层云千山,又何以排遣?大婚之后,夫婿匆匆西归,留下她孑遗一人,又何以面对诸多家人和外人的异样目光呢?
  永宁公主,尊讳尧媖,乃隆庆帝的皇四女,也是正宫李太后所出,当今圣上万历爷的嫡亲胞妹。隆庆爷共有六女,皇长女蓬莱公主和皇次女太和公主早殇,按道理,这永宁公主是正宫所出,理应是万般荣宠,千般恩顾才是。
  但在永宁之前,已有皇三女寿阳公主朱尧娥占先,其后又有皇五女瑞安公主朱尧媛和皇六女延庆公主朱尧姬邀宠,位次靠中的永宁生性乖巧羞涩,并未如其他公主般活泼讨喜,故此上,李太后历来对永宁公主也是冷冷清清,平平淡淡,并未因其是己出而格外嘉恩。
  隆庆爷虽则是偏爱这沉静安分的小四,无奈在永宁六岁那年,这位慈父就已龙驭殡天,这之后,永宁的日子是更难过些了。
  想来也是各人各命,这玉雪般人儿,虽是生身在寻常百姓家不敢想望的皇家之中,打小却并未享受多少亲缘温情,何况深宫之中,重门似海,其间又有多少真情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