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快穿)富贵荣华 >

第160部分

(快穿)富贵荣华-第160部分

小说: (快穿)富贵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了高价。
  其他宾客却是在心里道,这位大少爷不会是个傻的吧,堂堂国公家,还送这样俗气不可耐的寿礼,对方锦荣的评价更低了。
  尤以被皇帝派来贺寿的赵内监为最,见多了玩心眼的,就没见过这么直白送金子的,陛下居然还特地吩咐他看看方锦荣,一个不争气的勋贵子弟而已。
  赵内监心底暗暗摇了摇头,仿佛已能预见方锦荣日后的下场。
  最好不过做个富贵闲人,若是差点,待世子继承国公府,被分出去也是个败落的结局。
  宾客们也有些尴尬,似乎是不知道能说什么好话。
  宋氏似乎是为了缓和气氛,不让侄儿丢脸,立刻让儿子献礼,“世玥,你给老太太准备的寿礼呢?”
  方世玥似乎也是刚从黄金佛像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若非极好的涵养,他都忍不住出言指责堂兄了,真是给国公府丢脸。
  “孙儿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方世玥准备的寿礼,显然才符合常人的心理,一柄翠绿美丽的玉如意。
  这次,众人的笑容也真心实意了许多,包括老夫人的。
  
  宴席后,即便方锦荣不知去哪了,也没人过问,连老夫人也忙着和老姐妹拉家常,顾不上大孙子是去玩了,还是去哪睡觉了。只有夫人宋玉秀还记得叮嘱文墨一句,去看看大少爷在哪,别让他乱跑了。
  受万众注目的也是世子方世玥,他父亲方晟也被敬了好几杯酒。
  这次来的不少贵夫人都清楚,安国公老夫人的寿宴多半是为了孙子相看亲事的,有心或通过气得都带上了家里的姑娘。
  安国公府有两位少爷,但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奔着世子爷的婚事来的。
  世子妃的地位,艳羡的人可多着呢。
  男女宾客不同席,也是不在同一处活动的场所。
  花园里,各府千金们成群结伴的赏花,而宋玉秀就和其他夫人们在亭子中饮茶闲聊,时不时打量一下可有合适的姑娘。
  她对娘家的侄女虽满意,但若儿子能有更好的婚事,她也是愿意的。
  曲折游廓,同样花团锦簇,假山堆筑,环植竹木。
  一提着浅蓝色襦裙,似乎是迷了路又没有侍女在旁边的年轻贵小姐,见到栏杆边有个人,还是个男人,立时吓了一跳。
  锦荣捧着鸟笼转过身来,瞥了她一眼,也无心理会。
  那位小姐也是在家听娘亲说过安国公府的事,国公府这个年龄,又衣着打扮不凡的公子就两位,而那位名满京城的世子还在正堂那里,在这的不用想,也知道是谁了。
  见他没过来,心下稍安,看来安国公家的大少爷也没传闻的那么放荡。
  着蓝衣襦裙的姑娘正欲从原路返回,却又听到了一阵笑语,脸色霎时变得惨白。
  本一心逗着鸟的锦荣,瞧见她都快哭了,又听那笑声渐近,也不欲徒惹麻烦。
  大宁朝风气保守,尤其是贵族女子,哪怕遗失了一方手帕,在别人手里,也说不清。
  向蓝衣襦裙的姑娘指了指右侧的假山,示意她躲进去。
  那位姑娘也早就慌得无措了,一受到指点,也顾不得什么,直接低头钻进了假山里,她身形娇小,假山倒也容得下,外面看起来也没什么异样。
  蓝衣姑娘捂着口,深怕发出了任何声响,已经躲进来了,再被发现就更不好解释了。
  她这却是多心了,因为过来的也是几个结伴的贵女,身边还有安国公府的下人,早就远远认出了大少爷,自然为避嫌,换了条路走。
  还没等她出去,这时文墨也找了过来,“大少爷。”
  跟在锦荣身边的文墨,应该是最能感受到锦荣身上变化的人了,可在他看来,大少爷也就脾气好了些,其余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上进,甚至比过去还甚。
  以前还会因为挨教书师傅的骂而发脾气,现在仿佛是压根不在意了,连去都不去。
  至于爱好还一样,之前为了给老夫人买寿礼,还看中了一只鸟儿,买了回来天天逗弄,文墨也没觉得有多好看,灰不溜秋的,和寻常鸟儿没什么分别。
  文墨立刻注意到,大少爷手里的鸟笼里,不见那只鸟了,不禁惊讶道,“大少爷,鸟怎么不见了?”
  “可能是飞哪去了吧。”锦荣随口道,“到时候就会回来了。”
  连爱鸟的大少爷都不在意,文墨就更不放在心上了。
  锦荣瞥了他一眼,“我累了,回房睡觉吧。”
  文墨应喏,一主一仆离开了假山处。
  而躲在假山里的蓝衣姑娘,听见外头彻底没声了,才敢出来。再往来时的路走回去,终于碰上了自家的侍女。
  侍女早就急得不得了,深怕小姐出了事。
  蓝衣姑娘柔声安慰道,“没事,我们先回去吧。”
  好在,碰上了一个好心人。
  蓝衣姑娘回到席上,坐在母亲身边,不见半分异样,哪怕是之前因为惊慌而乱了的鬓发,衣衫也被侍女重新整理过了,依旧温婉怯弱。
  而她,即便私下敢同母亲说了迷路的事,也不敢说碰到过别的男子,只把此事藏在了心里。
  
  回到自己屋里后,锦荣把鸟笼放在了书桌上,“你先出去吧,我休息的时候,屋里不需要有人伺候。”
  这也是大少爷最近改的习惯,文墨乖顺地退出房外,合上门,在院子里守着。
  没过多久,还听见了鸟儿啾啾的声音,文墨心想,那鸟儿还真回来了,怕是舍不得大少爷的精心喂养吧。
  鸟儿的叫声未断过,兴许是大少爷在逗弄爱鸟呢。
  文墨却不知,除了笼子里的灰鸟,房内并无他人。
  而另一处三重门内的后院里,靠西北角坐落是安国公的书房,因来的客人多,府里的下人也不怎么够用,也就院子门口有人把守着。
  锦荣悄无声息地解开了书房的锁,推门走了进去。
  皇宫里,
  面容威严气势轩昂,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帝坐在案桌后,沉声道,“你见过安国公府的大公子了。”
  “安国公的大公子,实在……不成器。”赵内监说了今日在安国公府发生的事,因着到陛下身边不过三年,赵内监也不知为何陛下关注方锦荣,但也不敢有所遗漏。
  已年过四十被民间称为圣明之君的宁景帝,玉指敲打在案上,眼眸晦暗不明,让人猜测不出心思来。
  赵内监低着头,忽然听到陛下叹了一声,“那孩子十八了吧。”
  “回陛下,是。”赵内监恭谨道。
  宁景帝叹息道,“毕竟是怀英的孩子,朕还是想见一见啊。”
  前安国公方恩,字怀英。
  若是真的没有了威胁,又是在暗卫的监视下,给他两分荣耀也无妨,顺便警告一下安国公家的夫人,别做的太过了。


第216章 前国公世子
  锦荣知道,她的这位便宜叔父,安国公方晟的确不是个多聪明的人,连重要书信放在他的书房里哪里,一眼便能看透了。
  以为上了锁就安然无忧,又是堂堂安国公府,便觉得没人会擅闯。
  锦荣都不禁怀疑当今这位宁景帝知人用人的智商了,不那么聪明的臣子是好用,但过于无能平庸,却又知道那么多重要秘密,用起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瞥过上面一叠有关朝政的密函奏折,锦荣的目光也不作停留,直到找到了几封有些泛黄陈旧的书信,落款有天元九年的字迹。
  天元九年,大宁朝安国公方恩战死沙场,其妻李氏殉情而死。
  锦荣拆开了信,一字一行看了下去,
  前面倒也正常,不过是普通兄弟间的谈论家事,方恩常年征战,府中也多托付于二弟和二弟媳照顾,帮妻子李氏打理事务,照顾老夫人还有幼儿。
  信中可见,方晟行事多以这位兄长为主,不似今日的威势,而是个老实憨厚的弟弟,语气也是信服兄长的。
  方恩之名,锦荣这些日来也没少关注他过去的事迹,多是赞誉,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天纵奇材,容颜俊美,爱妻情深,观其一生,除了英年早逝外,竟无半点遗憾。
  忘了,还有个被无声无息养废的独子方锦荣。
  信中也尽是捷报,天元九年那一战,也是令南朝宣诏臣服宁朝百年,每年纳贡进献。
  但方恩却死在了战事即将结束之时,一场不过三千人的峡谷埋伏。
  据传是中流矢,不治身亡。
  更令人奇怪的是,方恩妻子李氏,在战事中途,舍下幼子和国公府,奔赴战场,去了方恩身边。
  方晟在信中也颇为惶恐,说没能拦住大嫂,是他的过失。
  锦荣眉角微挑,为什么要这样说?
  李氏的举动奇怪,方恩和方晟的态度更令人寻味。李氏也因此第一时间知道了夫君战死,二话不说,拔剑自刎,全了这段夫妻之情。
  安国公方恩之死,令宁军大哀,而最后哀兵必胜,南朝连连败退,溃不成军,最后议和以宁朝臣属自居。
  看到最后一封信,锦荣眼眸渐暗,所有疑惑瞬间得到了解释。
  原身的父亲方恩不是战死,而是自杀的。
  
  看完后,锦荣想了想,还是按原样放了回去。以她的过目不忘,哪怕是只看了一遍,也足以全部复述出来。
  方晟虽还在寿宴上,也没人关注书房这里,但这地方始终不便久待。
  等锦荣离开时,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
  “大少爷。”文墨清脆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锦荣慵懒道了一声,“进来吧。”
  文墨推门一进,手里端着个托盘,放着甜汤和几碟糕点,都是太太吩咐过的,怕大少爷睡醒饿了,厨房随时都准备着小吃糕点,可谓是细致妥帖至极。
  文墨见到大少爷正倚窗逗着鸟儿,闲情逸致,不知为何,感觉大少爷好像比以前好看了些,是他的错觉吗?
  锦荣拿了块松瓤点心,也没放什么别的东西,味道也不错,她自然吃的毫无顾忌。
  原身父母的死,她也知道了大半真相,那压在最底处的密函上,写着埋藏了十几年足以震惊朝野的隐秘,也不知方恩是抱着什么样的没有毁去这封信。
  是因为愚蠢,还是想留着证明什么,证明他不是为了谋夺国公之位害死兄长的小人。
  也许是当时心情过于复杂惶恐,连他的字迹都微微带有颤抖潦草。
  天元九年十一月,南朝使者秘密向宁景帝送上他们国家皇帝的意思,方恩死,南朝降。
  安国公一脉自开国以来,向来是抵御南朝的主战势力,其中尤以方恩和方恩之父方域,不知多少南朝儿郎死于他们军队手中。
  南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军兵,都对方恩和安国公府恨之入骨。
  提出这个条件,既是一搏,也存着恶意,因为他们还把这件事告诉了正在领军作战的方恩,哪怕事情不成,也能挑拨君臣关系。
  宁景帝本是不愿的,方恩与他自幼一起长大,既有君臣之情,又有手足之谊。但南朝使者将原先说的五十年增加到了一百年。
  连方恩都动了心,若能以他一人之死,换大宁百年休戈,再无战事,也不会有百姓送走他们的亲人骨肉,他方恩死而无憾。
  之后的事,便是包括宁景帝和方晟在内的人都心知肚明的了。
  李氏殉情是个意外,方恩知道妻子为人聪敏,迟早会知道真相,便送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将死,无需介怀。
  他没想到的是李氏能做到那帮决绝,舍下父母孩儿,一切荣华,与之同生共死。
  这样的真相有些荒唐,但也在情理之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方晟夫妇只是一味地养废侄儿,却不伤及性命,老夫人也睁只眼闭只眼。
  因为方恩夫妇死前唯一向宁景帝的请求,就是保住他们的血脉方锦荣。
  但宁景帝,还有当年曾参与过此事甚至知情的人,都怕方锦荣知道了半点真相,为父报仇,或是无意透露,那便是两国之耻了。
  真相虽然荒诞无稽,但如果是前国公遗孤站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那些曾忠于方恩的军中将士,曾受过安国公一脉恩情的朝廷官员,会有什么反应呢?连平民百姓,也会对朝廷甚至宁景帝生出质疑吧。
  方锦荣可以当个富贵闲人,可以醉生梦死,甚至是犯了大罪,也很可能被轻易赦免。
  但他不能聪明,不能出色,不能有机会触碰到任何当年的真相,他得在宁景帝的眼皮子底下活着。
  而方锦荣的亲生父亲,安国公方恩,也许他也早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结果吧。只是对他而言,和天下安泰,身为臣子的责任比起来,太轻了。
  结果也如方恩所愿,南朝依诺,立誓臣服大宁百年,尽臣属国之职。
  连连征战,也终得到了安宁,宁景帝也因此胜过先帝得功绩,而被赞为圣明之君,得万民拥戴。安国公府虽失去了兵权,却弃武从文,依旧昌盛,圣眷隆恩。
  和这些大局相比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