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步步为赢 >

第100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步步为赢-第100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步步为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这样的想法,史菲儿也不知该说这人是傻呢?是笨呢?是蠢呢?为何就不能想想,即便是个神仙有神力,人家凭什么要将神力用到你府中帮你去呢?为何不会是上天瞧你们不顺眼,派个人来帮你们完蛋的快一点呢?


第一百四十三回 
143
王夫人带着宝玉回房,一路上跟着的丫鬟婆子连个大气也不敢喘; 倍加小心伺候着。这王夫人忽然就变了脸色; 众人谁也不想撞到枪口上去。
进了屋; 王夫人越瞅宝玉带的那块玉越是来气,便命奶妈将这玉摘了; 收到一边。哪知奶妈刚刚摘了玉,这宝玉竟开始哭闹不止,王夫人见状更是来气; 不过是一块别人挑剩下的玉罢了; 怎么你还稀罕地不成; 越是如此,我还越不愿让你带。
可贾宝玉哪知这王夫人心中所想; 自然是循着自己的性子哭闹不已。王夫人听着心烦; 便叫奶妈将宝玉抱下去; 独将那块玉留在手边。越瞅越是生气; 随手丢进一匣子里不管。
丫鬟翠云进来奉茶,王夫人端起喝了一口便说这茶冲得烫口; 摔了杯子; 命其再送。翠星明知王夫人心中有火; 故意发作找人排解; 自然不敢多言; 只得依命忙又去沏茶端了来,哪知此番王夫人又嫌弃茶失了味道,自是好一顿发作; 众人皆是不敢言语。
元春来拜见太太,才进屋就见屋子里跪了一地,在瞧王夫人的脸色怒意未消,虽不知是何事,却也知这是王夫人不知为了何事发作刁难众人,忙开口劝道:“这非年非节的,难不成又跪下讨太太赏钱不成?快散了吧,我与太太说会子话,不耽误你们一会再来讨,都去了吧。”
众人听元春出言解救自然是松了口气去。偷眼再瞧王夫人,见其并未发作,忙手脚麻利的都退了出去。翠云出了屋又将纱帘放下,心里叹道:“也就是大姐儿来了,否则还不知道自己要被王夫人如何处置呢!也是万幸,这大小姐脾气一点也不随太太去,要不然不知道院里众人要吃多少苦去。”
见丫鬟婆子都出去,元春这才问道:“太太今日是为了何事?这大热的天气,实在不宜动了肝火,不如我去给太太舀上一碗薄荷百合冰豆粥来给太太去去这燥气。”
王夫人此时听了元春的话,也是将心头的火气压了压:“如今这府中下人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去了,若是不整治整治,过不了两天还不是要翻天。你也莫总纵着她们,这帮人有几个是忠心护主的?”
元春自是明白王夫人的脾气秉性,知其如此说又不细讲,便知太太又是故意责罚下人出气,微微皱了皱眉头,劝解道:“众人谁不知太太素来吃斋念佛,元春今日也就替她们给太太赔个不是,这好的坏的太太宽宏大量不再追究了吧。”
听元春如此说,王夫人也点了点头,转眼瞧见元春进屋带进来的食盒道:“今日也是燥热,方才吃了滚茶,这胃了倒似起了火,你说的那凉粥可是这几日新学的?”
元春一听笑了,将食盒打开端出一粉彩小碗奉到王夫人跟前:“太太就是厉害,一猜就中。太太尝尝滋味如何?”
王夫人见女儿孝顺,先前的那些不快也去了大半。就手尝了一口,清甜细腻、沁凉入腹、口内留香,最是解暑。点点头赞道:“确是不错。如今大姐儿收了性子,微微下了些工,就很是不错呢。”
“太太谬赞了,前几日做了紫米芸豆饽饽,给老太太去尝还说我欠了些火候。今日这粥有太太这话,我倒是放了心。”
听元春提到贾母,王夫人自然心中不悦。可自己闺女自然舍不得迁怒,拉着其道半倾诉半诉苦道:“今日去园子转转,遇到琏儿,瞧见宝玉的玉,听他一说,我才知这玉竟是人手一块的。”
元春自是个伶俐的,听王夫人一说,便知道此番王夫人是为何而怒了。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声,老太太处事向来公正,那芳漱的红利都是不分嫡庶一降生便有了,何况一块玉去?这个自然是老太太求了多块给子嗣均有的,太太竟是为了此也能生一回气。这也太不值当了。可自己身为女儿又不能指责自己母亲,也只有劝解道:“太太可曾记得我降生是老太太专门赏了个金锁,上面也是有几句吉祥话的?我原先也以为仅我一人有,直到二妹妹满月,我才见其也挂了一个。一问也是老太太赏的。想来这东西老太太也是为了子嗣,心佑平安,人手一个罢了。”元春顿了顿又道:“不过这众人中哪个是老太太给赐的乳名,也只有宝玉了,送玉又称其宝玉,如宝如玉,可见老太太很是喜欢。”
元春说得巧妙,王夫人听了这么一想觉得也有些道理,毕竟若是有玉,这大房没得只给二房也易招人口舌。原先的怨气此时已消了七八分去。拉着元春有说了会儿话,这才罢了。
元春回房,让众人自去,自己想清静清静。别人不知自己的心事,可元春自己确是清楚的很,因今日之事更是勾起了心中压抑许久的愁绪。
这女儿家不管是生于富贵人家还是普通百姓家这能触及的范围也不过是锅台灶边针织女红,如自己这般好一些的还能看书习字明理,可终无大用之处,不过是排解烦闷罢了。纵使胸中有千壑,到头却也不过是依着父母之命相夫教子。这样的人生看似轻松,却如有细线缚身,慢慢地将这性子都磨掉了。自己一想到若干年后自己也如太太一般为块玉给谁不给谁,先得后得就能发一通火,觉得甚是凄凉。不过自己再想也是无用,瞧老太太如此有本事一人,许多事也不能顺了自己意去。也不知自己日后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越想越是心烦,元春将陆放翁的《剑南诗稿》又拿出诵读,读到“扪虱夜谈空自许,诗情恰在醉魂中”一句,也不由得落了两滴泪来。纵这一生若能有一日纵马扬鞭去四处走走看看,倒是不枉费世上一场。元春合了书,沉沉睡去。
宝玉失了玉,哭叫了半响终不得,不知是因其哭叫的累了,或是其它之故,沉沉睡去。李奶妈见其不哭,也松了口气去。哪知半夜,这宝玉竟发起烧来,小小的身子烫的吓人,李奶妈也被唬得赶紧起了床,去与王夫人禀告。
王夫人听了也是着急,可又无法,这三经半夜去哪里找如何去寻大夫。将宝玉抱来一瞧,见其小脸涨得通红,身上滚烫,水奶不进,手脚不停抽搐,气息也变得微弱。王夫人忙让人绞湿了帕子来敷额头。可折腾一番,毫无效果,王夫人急得又哭了一场。
倒是王夫人身边有个婆子道:“这瞧着也不似个病症,今日去了园子逛,哥儿年幼,怕是撞上了什么。若是有什么驱祟辟邪的东西来镇一镇,说不定能好些。”
经这婆子如此一说,王夫人倒是想起那块玉来,贾母说过这是请高僧念了经,佛前摆过的。忙四下翻找,将东西翻了出来,给宝玉又带上。
说来也怪,这玉带上之后,这宝玉手脚到不似先前那般抽搐,这倒是让王夫人看到了希望一般,连声念了几遍佛。守着熬了半夜,这身上的热度也退了不少,期间醒了一次吃了些奶水,又平稳睡去。王夫人这才松了口气去。暗自也是埋怨自己,好端端的何苦要去争个高低上下,这明明就是给小儿保平安,自己好生其带着不就是了,为何要闹上这一番。
众人见其渐渐好些了,也都松了口气去。方才的婆子又道:“哥儿还小,也确是容易冲撞。这贫苦人家多给小儿取个贱名,求其好养活。但府中哥儿的乳名是老太太赐的。赐的尊贵,不如去庙观里寄名,以保哥儿平安。”
王夫人听了连连称是,忙问那婆子哪里有合适的庙观可来寄名。
那婆子眼珠翻了翻道:“城外有个灵山庙听说最是灵验。我认识那庙里有个人称马道婆的,不如明个我给太太请了她来,太太问问再定。”
王夫人听了自然应了,这婆子自去操办,暂且不提。
一早,王夫人便去早早与贾母禀明,昨夜宝玉不知撞了什么,万幸带上了贾母赏的玉,这才平安。自己想着这小儿生的富贵,名字也富贵,怕是难养,不如去庙里寄名求个平安。
史菲儿听了王夫人的话,真不知该是用何表情应对。此事不准吧,倒显得自己对子嗣不够疼爱,王夫人难保不和自己翻脸。可准了吧,这不明显就是王夫人给自己挖坑么!那马道婆是个什么好东西?挂着宝玉寄名的干娘能收了赵姨娘的钱去用巫术魇二人。这都是什么恶毒心肠的人!
史菲儿想了想道:“若去烧香祈福自是父母心愿,我觉得尚可。这寄名一事府上未有例,单开不好。我也知你护儿心切,不如这样,这烧香祈福香火钱公中一并出了,佑府中子嗣平安。若是寄名则各院单做吧。”
史菲儿琢磨着王夫人爱财,自己如此建议,应该会选了费用走公中的烧香吧。哪知道王夫人听了贾母这话,心中不悦,明明自己那样有钱却舍不得给宝玉花上半分,便一咬牙道:“老太太素来疼宝玉的,可毕竟府中有规矩,也不好破例。毕竟这费用也不多,媳妇省省也是拿得出的。媳妇便单给宝玉挂个寄名,做太太自己的心意,不劳公中破费了。”
这话噎的史菲儿够呛,史菲儿暗自腹懑:好吧。我小气,我抠门。你自己愿意上当折腾我也拦不住,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贾宝玉你日后倒霉也别怨我,我可是早早就给你拦了,奈何你妈不听啊!


第一百四十四回 
144
王夫人因赌气摘了宝玉带着的玉,致其当夜病魇。听人谏言复将玉带上之后; 宝玉渐好; 这才松了口气去。又听那婆子说起寄名一事; 更是动了心思,翌日一早便去与贾母禀明此事; 哪知道贾母竟然不纳此法,王夫人自是气闷,在贾母面前逞强; 要自己出钱给宝玉办了寄名一事。
昨夜谏言的姜婆子倒是动作颇快; 午膳方过便领了一人来见王夫人。只听那婆子道:“太太; 这就是灵山庙的道婆,姓马人称马道婆便是了。”
王夫人瞧着那人; 一身素静僧服; 倒是显得利索; 眉眼上挑; 眼珠四面有白,王夫人瞧着觉得此人倒是个厉害的。
那人见了王夫人自然满脸带笑; 笑盈盈施了一礼; 开口说道:“夫人有礼了。听闻贵府公子想寄名与本寺; 那可是最稳妥了; 夫人果然见识过人。”
王夫人听着马道婆恭维; 心里稍稍有些小得意,只是也不挂在面上,开口说道:“听闻你们庙颇有名气; 不知这寄名一事如何料理?”
马道婆笑道:“这寄名一事倒也不繁复,主要是能将这心意能达致佛祖,能求佛祖庇护便是了。需将小儿的生辰八字写了,藏于以寄名袋中,寻一干亲将这寄名袋放置于佛橱前,日日烧香念经祷告便算是为小儿祈福了。”
王夫人听了微微点了点头,这也确实和自己听来的不差什么。便开口又问道:“这寄名也是件大事,我虽也时常抄经念佛,但府中俗事繁忙,分不得身去,也难得料理。我这小儿宝玉因名取的富贵,也怕易招撞些什么,故而才想寄名。”
“听太太一张口就知道您素日就是吃斋念佛的。若是寄名于本庙,您且踏实放心,我们庙中都是最虔诚的,每日晨醒晚课不敢有半分倦怠,一年到头这经文不知要念多少遍去。京中多少小儿都寄名于此,最是妥当不过了。”
王夫人听了点点头:“那佛前布施供奉如何?”
马道婆说道:“这也是因人而异,各自尽力而为,毕竟佛祖心如明镜自不会与凡人计较。听闻小公子年岁尚幼,也不过是求个平安康健,倒也不用太多供奉,反而怕小公子消受不了。这常例便是一年每日四供不断,另干亲添四季衣裳、四季鞋袜,外加一日二两香油,点个平安灯就是了。”
王夫人听了,暗自算了算,便点了头,又问道:“至于这干亲,道婆可有推荐?”
马道婆听了此话,笑道:“若夫人不嫌弃,马道婆愿意毛遂自荐,每日勤恳定不敢辜负了太太一番向佛爱子之心。”
王夫人见其说得甚是诚恳,觉得也是不错,便命人抱了宝玉来见这马道婆。马道婆见了宝玉自然是好一通恭维,称其有福相,将来定有大作为之类的话儿。王夫人自是高兴,便与马道婆又问明了这寄名的细节,选定了吉日。待其临走时又给一荷包,内有香料并银锞子四个,两匣子素点心,又命那姜婆子送人出府这才算罢了。
王夫人此番算是了去一桩心事,暂且不提。且说那姜婆子将马道婆送出角门,又往外走了走,行至一背街处,一脸不悦道:“平日里,你倒是个敢开口的,怎么今日肥肉当前张张口就进了嘴,怎么倒小家子气了畏首畏尾了?”
马道婆笑道:“你也是个心急的。在府中多年你怎么不知细水长流的道理去。我此番不过初来乍到,自然要收敛些。若是先来个狮子大开口,岂不是将肥差给唬走了?”说罢马道婆将方才王夫人赏的荷包取出,摸出里面的银锞子,捏了两个塞给姜婆子道:“此番这点小钱就先请你喝壶好酒去,来日方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