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末世预见 >

第64部分

末世预见-第64部分

小说: 末世预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哥你们看那边是不是有一个小山,咱们要是在山这边海啸的时候也能躲了。”叶锦瑞指着海岸的东边,那里确实有一个陡峭的悬崖竖立在那里。
  一帮人赶着车就往那边走去,看山跑死马,锦溪他们走了半个小时才到地方,这边很大一片地方都是露出来的海岩和礁石,那个陡峭的小山靠海的那面是悬崖,这边也是高低不平的礁石,这一片就像从地里拔出来的一样。
  “应该是地震的时候长出来的。”姜宸站在悬崖边上往下看,悬崖很平直。
  “我们不能冒险还是要观察一下才行。”他们都没经历过海啸,自然不知道还想的情况。
  “那我们找个地方观察一下,既然海啸那么频繁,等等也没关系,不过我很奇怪既然有海啸那么这些芦苇怎么还长得这么好?”
  一行人再次离开,这次却是来到离大海一段距离的一处山里,他们看到这里有很多树木,这里应该离开海啸破坏范围,这里还能看到大海,用望远镜应该能观察到什么。
  在山上安营扎寨,锦溪他们等待着,或许他们运气不好,一直过了四天都没有海啸发生,海边风平浪静的。
  不过就在这天夜里,锦溪就看见了,那真是很吓人的情景,巨浪几十米高,直接拍了下来,如果人在范围内就是海浪砸下来的力也是无法承受的。
  锦溪从梦中醒来,脸上都是汗。姜宸已经习惯了锦溪夜里的梦,所以这边一有点动静他就醒了。“又梦到了?”
  “海啸应该明天就能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这山虽然不是海啸范围,可是风力很大,咱们这帐篷支持不住。”
  姜宸点点头,看了一下表,现在是夜里两点多,姜宸起来把其他人都叫了起来,虽然被半夜叫醒,十几个人没一个有怨言的,大家一起从背风的土坡上开始挖坑,然后砍树,用了七个小时盖了两座地窝子,一个给牲口用一个是他们用。
  除此之外一帮人还在山坡上能看到大海的地方挖了几个坑,上面用木头做了支架,他们钻到里面防止被风吹走。
  做好了准备大家吃了些东西,就趴在那里等着观察,下午三点多,海面终于有了动静,首先风大了,周围的树木都摇摇摆摆,接着他们从望远镜中看到大海竟然退了下去,接着他们就看到一个壮观的景象。大海好像立了起来,高有上百米的海浪像着岸边拍来,他们听见轰隆声,然后就看到大海将芦苇滩淹没,接着一波波海浪像岸上拍来,速度极快的铺上陆地,之后又快速退去,再前进再退去,锦溪可以想象如果人此时在沙滩上根本没有活下来的机会,这海浪太强了,他们这里也受到一些影响,风吹的海水跟下雨似的打在他们身上,就算穿着雨衣,可没一会大家身上也湿了。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类能抗衡的。
  看到这样的情形,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的计划没有办法实行了。如果所有的海岸都有这样的海啸,那么他们该如何获得盐,真的要去西北?
  这次的海啸持续了一个小时,之后慢慢褪去,除了下面全部趴下的芦苇,他们再也看不到海啸肆虐的痕迹,或许这就是自然淘汰后的结果,不能低档的已经在一次次的海啸中灭亡,留下的只有适应环境的。
  “咦——你们看。”锦溪突然指着下面的芦苇丛让大家看。
  “怎么了?”叶锦瑞没发现什么问题。
  “那些芦苇又站起来了。”姜宸也发现这个问题,海啸退去,芦苇是趴着的,可是就这么一会功夫,芦苇又站起来了。
  “这些芦苇好奇怪。”叶锦瑞觉着这些芦苇很不一般。
  锦溪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突然脸上露出喜色“我们下去看看。”说完爬出掩体,就往山下跑。
  
  第72章
  
  姜宸看锦溪跑了下山赶紧跟了过去,“怎么了?”两人一直跑到芦苇丛那边。
  锦溪喘着气,拨开芦苇然后伸手芦苇下面抓去,海啸刚过,芦苇丛下面还有海水,锦溪手伸入进去,抓上来一把海沙一样的泥土,捧着泥土锦溪细看了看,然后伸手捏了一点塞进嘴里。
  呸——苦涩的味道砂了舌头,锦溪兴奋的抬头“这是盐,海盐。”
  姜宸听到后愣了一下,紧接着也像锦溪似的在芦苇丛里捧了一把土出来,尝了尝虽然带着海沙,可是这味道十分苦咸,不是海水带来的,而是泥沙中的,那些颗粒进入嘴里就会化掉,再往下挖,就能看到下面明显的粗盐结晶。
  姜宸脸上也露出笑容,“真的是粗盐。”
  “我刚才从山上看到海水,这些盐水不可能都退回海里,那它最大的可能渗入地下,可是这里本来就是湿地,地下水分很饱和,现在太阳这么大,很大可能就是被晒干了,那里面盐分哪去了?”锦溪笑着解释,太惊喜了。
  “没错,这些芦苇丛看起来就是一个天然晒盐场。”姜宸带着欣赏喜爱的目光看着锦溪,那么多人看到了,可是谁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不过这些芦苇适应性真是强,竟然能在这么浓的盐地中生存。”
  “或许这就是适者生存吧。”姜宸也没办法解释这个问题。
  锦溪的发现让大家太惊喜了,他们将一处芦苇丛割掉,然后将下面的沙土挖了出来,经过过滤最后发现这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杂质,多是海沙一类,很好分离。这样他们就不必冒险去弄海水晒盐了。而且还减少了一些步骤。
  为了保护这片芦苇丛,锦溪他们试验了一下,将芦苇丛割下来,等过了一天再看,被割掉芦苇的芦苇根又长出了枝条,过一个星期那些被割掉的芦苇已经长了一米多,长得比之前还要好,这样他们也能放心挖盐了,如果芦苇割掉不再长,他们就不能这么做了,这片盐地很重要。
  被割掉的芦苇地就很好挖,日积月累下面差不多有半米的盐层,挖出来的盐用水化开,然后使用滤网过滤,之后将盐水放到太阳底下晒,这就成了很好的盐了,当然这是粗盐,如果想要得到细盐就要再次过滤然后用锅煮,最后得到的是细盐,不过他们不用做最后这一步骤,只要制成粗盐就可以。
  锦溪他们为了煮盐去寻找了水源,可惜这里离水源太远,来回费时费力,最后他们自己在山丘的一边挖了一口井,这里水源充沛,挖了五六米就出水了,不过水的味道有些咸,不是很好,不过煮盐够用了。
  他们不可能只取一次盐,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们最后又挖了几个地窝子,还用木头搭的结实,上面盖了厚厚的芦苇垫子,这些芦苇很有韧劲编了垫子柔软不说还保暖,锦溪觉着这一大片芦苇地,就是一块藏宝地,想办法利用起来才好。
  不知道锦溪的能力是不是增长了,他预测的海啸十分准,只要第二日海啸,他总能在前一天梦到,加上他对海啸的猛劲已经习惯了,并没有突然惊醒的情况,所以梦境都是在海啸退去后才会结束。
  这天锦溪又梦到海啸,他们此时已经在这里待了十五天了,这十五天经历了四次海啸,其中有两次中间只隔了两天。他们的效率还是不错的,除去前几天建设临时基地,之后一直在晒盐,因为阳光很大,一天就能晒很多,锦溪他们使用的是那种不锈钢方盘,直接从市里弄来的,一百五十多个,这盘子因为导热水蒸发的很快,唯一麻烦的是不能一次晒很多。说起来他们这也是没办法,毕竟晒盐需要防渗水材料不好弄。
  锦溪这天又梦到海啸,不过这次梦境中他更接近海边,近距离感受了一下海啸的威力,如果不是这几日看得多了,锦溪恐怕坚持不下来,不过也有点收获,他竟然看到海边到处都是被海水带来的水产。
  “呀,这螃蟹好大呀。”锦溪兴奋的双手捧着一个小脸盆大的螃蟹,可能被摔晕了,这螃蟹虽然活着却无力的样子,之前他们真的没太注意,竟然不知道现在沙滩上竟然留下这么多水产品,螃蟹龙虾各种鱼扇贝,锦溪还看到几个海参。而且这些海鲜个头很大,数量也多,海啸过后海水退去,这些海鲜就在浅滩处。
  东西太多了他们每人背了一个大筐都装不下。
  “行了大家都回去吧,涨潮了。”姜宸看海水已经上来了今天收获够多了。
  那天晚上大家吃了一顿海鲜大杂烩,只是用一口大锅将海鲜放到里面煮,味道十分鲜,绝对是锦溪吃到过最好的海鲜。
  “剩下的怎么办?”锦瑞看着泡在海水里的海鲜有些都死了,放到明天肯定不能吃了。
  “死了的就腌起来。明天晒成干。”锦溪觉着他们真的需要好多的东西,这么多海产品不收回去太可惜了。
  一帮人又开始忙活将死去的海货和鱼进行腌制,第二天一早起来搭起一个架子上面铺着芦苇帘子,然后将海鲜放在上面晒,至于那些鱼就用芦苇编成的绳子穿起来挂着晒。锦溪他们还想去捡一些,结果到了才发现因为涨潮落潮,已经看不见那些海鲜了,就这样,他们在海啸没来的时候晒盐,等海啸退去,就赶着车去赶海,将海啸退去留下的海鲜收起来,回去处理后晒干。
  一个月后锦溪他们晒的海盐还有海鲜已经装满了六辆车,如果不回去剩下的他们也没办法拿。最后他们回去一半人,锦溪留了下来,姜宸也跟着回去,虽然他不放心,可是锦溪不留下来没办法预测海啸,他们就会有危险,这段日子他们已经充分体会了海啸的无偿,因为每次间隔时间都不一样没有规律可言。
  如果他们全部回去,就太耽误时间了,别看只留下六个人可是晒的盐却跟之前他们十二个人晒得数目一样,实在是这些工作用不了那么些人。不过海鲜晒的就少了,毕竟海啸退去后,只有三两个小时退潮的时间。他们不可能捡太多。
  姜宸他们这一离开就是半个月,因为拉了太多东西他们还要避开有人的地方,毕竟他们只有六个如果碰上劫道的,他们也不占优势。
  姜宸他们这次回去真是非常轰动了,村子里也没想到他们收获这么大,五大车食盐一大车海鲜干,其实这不是他们获得的全部,只是车只能装下这么多。这次回来也是想要派去更多的车。
  再次出发去海边,这次出来的是十辆大车,村子里出了六十人,其中三十人是巡逻队的,剩下三十人是五十多岁身体还硬朗的男人,以及身体强壮的女人。
  姜宸去了之前的燕县,用食盐从他们那里换了二十只羊,三十头牛,其中奶牛十头,剩下的就是黄牛。离开燕县后,巡逻队的十五人带着奶牛和羊离开了,剩下的人继续往海边走。
  锦溪这边没什么异样,也没有看见其他人,或许被海啸吓到了,离海岸线近的地方都毫无人烟。
  因为来了这么多人他们的效率更高了,而且这次带的人多,也弄来了材料,他们建了四亩地左右的盐池,不过那些盐都需要经过过滤才能晒,为了取水,他们不得不再挖了两口井才够用。盐池弄好后,晒盐工作就走上正轨,十个男人就够了,剩下的人就开始晒海鲜,要说女人有时候比男人强,就说赶海,也不知道天赋还是怎地,每次村里的妇女们收获都比男人多。而且女人做起这些活计比男人们细心,晒出来的海鲜都分了类,效率也提高很多。
  不赶海的时候男人们就开始砍树建房,之后还做了车,那二十头黄牛可不是为了闲着的。
  也不知道这里芦苇为什么能长在盐地里,可是那些牲口都很喜欢吃,锦溪开始还怕这些芦苇中含有盐分大,牲口吃多了不好,只是观察一段时间,驼鹿和驴都没有问题,皮毛特别光亮,身上也长膘了,就知道这种芦苇是很好的饲料。所以芦苇也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芦苇被切碎装到麻袋里,盐海鲜芦苇只要够装车了,姜宸就带人运回去,因为这边不能离开太多人,所以每辆车只配一个赶车的,为了安全姜宸只能跟着。
  可能走熟了,来回时间也缩短了,十一天走一个来回,人多力量大,基本上每次回来歇上一天之后就能装车离开,之后一直到九月份第一场雪下来,运输的车队已经来回七次了,期间姜宸还去燕县换了一次奶牛,这次用食盐换了二十头奶牛,再多他们就不换了。
  锦溪在海边整整待了三个多月,人都晒黑了,原本就瘦,现在看着更瘦,估计爷爷奶奶都快不认识他了。
  这次车队回来,准备拉上最后一批物资,然后就结束一个夏季的晒盐工作了,他们弄回去的食盐,村子随便用,足够全村用上十年,当然这么多食盐他们不准备自己用,有了这些食盐,他们可以跟外界换东西了。
  将车装好,锦溪十分急切的想回家了,要知道这段日子村里人都来回调换,只有他一直没有回去,听姜宸说家里已经盖了房,村里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