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欢喜记 >

第147部分

欢喜记-第147部分

小说: 欢喜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氏凑趣笑道,“我不似老祖宗有这许多压箱底儿的宝贝,正好前儿得了几匹好料子,昨儿铃姐儿回家,我给了她几匹,还有几匹,正适合她们小女孩儿穿用,一会儿我叫人收拾出来,长卿跟阿蓉都是这样乖巧的孩子,拿回去做衣裳正好。”
    两人忙上前道谢,赵长卿笑,“每次来都偏老祖宗这许多东西,如今大伯娘也跟着赏我们,我都担心自己被长辈们惯坏了。”
    袁氏笑,“皆因你懂事,长辈们才乐得宠你。”
    朱老太太照例留饭,饭前单独叫了长卿去说话,朱老太太道,“这次谋逆之事,闹得天下皆知,你知道吗?”
    赵长卿道,“倒是在外头听了些风言风语,只是有些话说的没了边,具体怎么样,并不清楚。”
    朱老太太望向赵长卿,温声道,“陛下五个儿子,二皇子早早的被打发去了就藩,倒是因祸得福。余者三皇子、五皇子,连带着太子,都被逆党所杀。如今陛下膝下唯有一个二皇子。”
    赵长卿不解的看向朱老太太,道,“我听人说陛下正当壮年,再广纳妃嫔,多多诞育皇子就是了。”她突然慧至心灵,似乎明白朱老太太与她说话的用意了,赵长卿脸色渐渐变了。
    朱老太太叹,“看来,你是不愿意的。”
    赵长卿抿了抿唇道,“如今老祖宗瞧着我好,不过是在边城这样的小地方罢了。天下之大,只说江南,就是盛产美女之地。老祖宗的打算,不算新奇,我思量着,如老太太这般打算的恐怕大有人在。只是我这样女孩儿,放到小户人家里算是出挑的,如何能比得那些有底蕴的人家调理出来的闺秀呢?就是论相貌,与真正出类拔萃的女子比起来,怕也是远远不及。”
    “再者,咱们家里,三位舅爷都是正经科举出身做官,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我看史书中,多少有才学的人,只要沾上后宫外戚的名声,多是不大好的。就从史书上论,外戚之家,显赫一时的比比皆是,又有哪一个家族是靠外戚来立身扬名,延绵长久呢。”赵长卿温声道,“依我的短见,如老祖宗这般,重视族学,广育英才,令族人能者辈出,谁人不佩服您的真知灼见呢。”
    朱老太太脸色没什么变化,只道,“这恐怕是你唯一可以将来有机会替楚家堂堂正正说话的机会了。”
    赵长卿沉默半晌,低声道,“以前楚哥哥说喜欢我时,我吓得魂飞魄散,后来他家不愿意,我还去劝了他许多好话,想着门不当户不对,的确不合适。我是个很笨的人,之后又觉着很喜欢他。可是,我怎么配得上他呢?那时我就想,我虽配不上他,也知道他的好,心里是盼着,将来哪怕有一日,他娶妻生子,我盼着他事事顺遂才好。”
    “朝堂上的事,我根本不懂,更不必说那些官场倾轧了。何况楚家已经没了,在楚家出事前,楚哥哥退还了我的庚帖,其实我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赵长卿眼中流光一闪而过,“他在那个时候都不愿牵连到我,这个时候怎会愿意我为他做这些事。”
    朱老太太叹口气,“把楚渝放在心里,别忘了他,也别再提他,只要你记得他也就是了。你以后的日子还长,好生过日子。”
    “老祖宗的话,我记得了。”
    朱老太太道,“我很久没见过你这样聪明的女孩子了,你这样的才干伶俐,若嫁入寻常小户之家,未免委屈了你。若世族大家,谁又真的别具慧眼识得你的珍贵难得呢。”赵家门第不行,先时楚家完全是楚渝真的看上了赵长卿,楚渝有这份眼光,可惜没这个命。只是,天底下如楚渝这般有眼光的人有几个?赵长卿想嫁入世族大家的嫡系,非常困难。不说别人家,其实朱老太太倒有意把赵长卿说给自己的重孙辈,去信试探,儿媳皆不情愿。如今正得机遇,赵长卿确有几分聪慧,若真有福运,不一定没有出头的机会。
    赵长卿道,“我知道老祖宗抬举我,我跟老祖宗交个底吧,我从没想过嫁进世族大家。我家里什么样,我自己清楚。老祖宗说我难得,其实我哪里有什么难得的地方?我论才学便不如阿蓉,论相貌不及曦姐姐,论眼光更不必提,我这个年纪,能有什么眼光?您觉着我好,无非是看我顺了眼罢了。”
    朱老太太笑,“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已是难得了。罢了,你不愿,这事就当没提过。”
    “多谢老祖宗。”两人说了几句话,赵长卿就扶着朱老太太出去用饭了。
    朱老太太说的预备选秀的事,赵长卿只同赵老太太说了,赵老太太叹,“母亲就是这样好强心高的人,咱家不求那虚热闹。入了宫就再见不着面了,在那里头是生是死家里也不知道,日子岂是好熬的。咱们不图那富贵,就一家子守在一处,亲亲热热的才好。”
    赵长卿笑,“我看老祖宗也就这么一提,我回绝后,她就没再说什么。”
    赵老太太笑,“凡事都要你情我愿才好,母亲这样是好的,向来不强人所难。你别放在心上就是。”
    赵长卿笑应了。
    没几日,梨子过来寻赵长卿,私下对赵长卿道,“当时将军府那些东西,按理都要封存送至帝都的,不过也被人抽了油水,只不知落入谁人手了。还有田庄土地,都就近折卖成银子。卖庄子卖地的,里头猫腻就更大了。妹妹叫我打听的那处宅子,官府卖的时候咱们是插不进去的。好在买宅子的人就是知府大人的小舅子,那小子就是图转手卖钱,并不是长线打理出租。如今挂出牌子去,要八百两银子。”
    “那院子当初楚哥哥买的时候才五百两。里头家俱摆设俱是好的。”
    梨子道,“知府小舅子花了一百两就连宅子带里头的东西弄到手了,如今这还只是卖空宅子的价,里头的东西不大在了。不过,那小子也不是自己卖宅子,是他手下的管事张罗着要卖,我请那管事吃了两回酒,说的妥妥的,六百两银子。”
    赵长卿道,“这倒成,我拿银子给你,帮我把这院子买下来。”
    梨子应了,又说,“要不要我找些匠人去重新收拾收拾。”
    “等我看过之后再说吧。”
    梨子又道,“卿妹妹,你说我再重新开始摆早点摊子好不好?”
    赵长卿道,“我只担心冯简贼心不死。”
    梨子笑,“只有千年作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我打听了一回,姓冯的已经从朱家搬出去了自己过活了。如今朱家的包子铺也不再叫冯简管,他现在巴结着将军府的管事,恐怕是想做别的生意。”
    赵长卿道,“这早点摊子辛苦的很,我知你不怕吃苦,可起码得有几个帮手才成。”
    梨子道,“先时一起做的伙计还在,我们也没断了联系,我说重要摆摊子,找几个人总不成问题。”
    “行。银子还够不够用?”
    梨子道,“出摊子的家什我都淘换来了,摆摊子的地界儿也找好了,银子你别担心,有几十两就够的。”
    赵长卿想了想说,“原本咱们在鲤鱼街的铺子是八百两盘下来的,要不咱们再凑凑,重盘个铺子如何?”秘料配方都在的。
    梨子道,“别的事你都通,生意上的事你就不大通了。盘铺子开铺子不难,我虑的是,先时咱们铺子是小摊子一点点做大,真正开铺子的时候,勇大叔已做了百户,哪怕外头遇上些事,仗着勇大叔的名声,总能抗过去。现在不好这样急着重新盘铺子开张,尤其吃食上,能做手脚的地方太多了,一万个小心都不为过。再者,自从那些个叛党逃到西蛮去,你肯定不知道,现在咱们边城与西蛮的生意都不让做了。商队根本出不得城,以后还不知怎么样呢。外头许多铺子都关了门,多少外地来的掌柜伙计都回乡去了,人少了很多,都说不定什么就打仗来着。这做生意,做的都是人的生意,人少了,生意肯定不如以往好做。就是这房子铺面,以后价钱肯定也要跌的。若不是你实在非要买那宅子,那宅子地界儿也不错,我还得劝你缓些天再买。你手里的现钱不要动,银票都换成银锞子或是金子回来秘秘的藏起来,就是家里,跟婶子说,多屯粮,总没坏处的。”
    “已严峻至此了吗?”
    梨子道,“我看外头的风声不大好,有备无患么。你有空问一问勇大叔,现在最重要的就三样,一是金子,二是粮食,三是药材。我去出早摊卖包子,是不想总在家呆傻了。再者,也不能坐吃山空。若是大婶子买粮买药,你跟我说一声,我也买一些。”
    赵长卿应了。


☆、第140章
    赵长卿去请教苏先生。
    苏先生道;“如果打仗;两件事最要紧。一是钱,二是人。二者缺一不可,将士们的兵械粮草都不是小事。如今陛下因宫变失去数子;唯有二皇子因就藩幸免于难,二皇子无才,陛下现在最要紧的事并不是打仗。”而是生孩子,还得是儿子。
    赵长卿读过一些史书,知道皇子就藩便是失去皇位继承权的意思;想着那许多皇子都在帝都;唯二皇子早早就藩,想来的确是个无才的人。其实皇家的事跟她们这样的小老百姓无干,赵长卿关心的是,“现在不准边城与西蛮交易,商人的生意定要受损的。”
    “别的生意受损,粮草、药材,这两样怕是赶上好年景了。”苏先生道,“梨子说的也有理,虽然一时半会儿的打不起来,家里是应该慢慢的存一些东西。就是我那宅子,还是寻个妥当卖家卖出去的好。”
    赵长卿道,“我托梨子去办。咱们也慢慢的兑一些金银存着。”
    苏先生笑,“这不必急,慢慢来就成。如今还未紧张至此,只是梨子眼睛尖发现苗头罢了,不然梨子也不会现在还置家什卖包子了。”
    赵长卿一想也是,笑应。
    赵长卿寻了个时机私下同父母说了,凌氏哪里懂这些事,便去问丈夫,“这都几十年没打过仗了,打得起来吗?”
    赵勇道,“这谁说的好。不过,听说外头大营天天练兵,就是卫所也较以前严了。长卿说的也在理,有备无患吧。粮食不愁,庄子送来后都存起来,暂且别卖。有一样是对的,现在跟西蛮不比从前和气,粮食这种东西,会越来越值钱。药材也买一些放在家里,不为别的,自己用着也便宜。”
    赵勇问凌氏,“如今铺子的生意如何?”
    凌氏叹道,“现在还成,毕竟皮毛是早从西蛮进来的。只是明年可怎么办,这才是事儿啊。”
    赵勇道,“进些普通布匹,慢慢放在铺子里卖,不赔钱就成。”就算打仗也有一天会停的,先把铺子里的人手留住了,将来与西蛮重开边贸,都还用得上。
    凌氏道,“也只得这样了。”
    因赵家是军户,故此对战事格外敏感些。
    余人多是未觉什么,凌二太太来家里说话,凌氏提醒她,凌二太太颇是不以为然,“等闲打不起来,这都太平多少年了。就是打,咱们这儿离关隘处远着呢,再说了,好几万大军难道是吃干饭的,蛮人哪里就能进了城?就是长卿他爹,虽是军户,好在是在卫所当差,就是动刀动枪的,也是边军先顶上,等闲用不到卫所的人。妹妹就安心过日子吧。”反是她劝了凌氏一篇话。
    凌氏听着倒也觉安心,问,“二嫂来,可是有事?”
    凌二太太怪不好意思地,笑,“说来难张嘴,阿腾打算着明年考一考秀才,除去每日上学,夜夜苦读,用功的很。”
    “阿腾素来懂事,也知上进。”凌氏道。
    “是啊。”说到儿子,凌二太太便是满满的自豪,道,“孩子要是不懂事,大人着急。要是太懂事,我这心里也怪心疼的。他天天要念书到半夜,熬神的很,我是来问问妹妹,上回妹妹送给我的燕窝还有没有?本想在外头买一些,又怕外头买的不知根底,费了银子事小,若是东西吃了不顶用,岂不耽搁了阿腾。”
    凌氏叹道,“我家里的事,嫂子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但凡我有,又是我亲侄儿,什么我都舍得。前番楚家出事,长卿他爹一路降到总旗,就是往常那些与我亲热交好的,不知多少成了陌路人。以前我送去给嫂子的,也是别人送的,寻常家里哪个要吃它呢?咱们这等出身,也吃不惯那个,现下实在是没有了,倒叫嫂子白跑一趟。”
    凌二太太道,“其实我也料想着了,就是侥幸再过来问一问。赶明儿我打发人往药铺子里去寻一寻,好歹称一些回来,阿腾这般用功,我怕他伤了神。”
    凌氏道,“他若夜里念书,待晚上给他炖些什么吃才好,别亏了身子。”
    “是这么说呢。”凌二太太笑,“如今我这精神也不济了,都是三姐儿心疼她弟弟,晚上安排着丫环去给阿腾弄吃的。平日嫌三姐儿话多聒噪,一想她明年出嫁,家里少这么一个人,我就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