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欢喜记 >

第62部分

欢喜记-第62部分

小说: 欢喜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氏打发白婆子给赵长宁洗漱,待赵长宁去东耳房歇了,凌氏悄悄对丈夫道,“你说,咱们长卿是不是挺招男孩子喜欢的?”也就是夫妻二人说私房话,凌氏才会这样说。
    男人与女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赵勇浑然没有凌氏的担忧,笑道,“那还不好,女孩子嘛,就得像咱们长卿这样大大方方的才好。”赵勇是男人,他心里清楚,女儿早晚得嫁人。再说了,女人贤不贤惠在其次,关键得得丈夫喜欢,包管这一辈子的日子好过。
    凌氏虽是担忧,其实心里也是很窃喜的,做为一个母亲,当然是一女百家求才体面。凌氏又悄悄对丈夫道,“我看明宝很喜欢咱们长卿。”
    赵勇将脸一板,恶狠狠的老丈人口气,“这小子平日里看着老实,不想竟有这等贼心!以后莫叫他来咱家!”
    凌 氏笑,“看你这脸变的也忒快了。咱们长卿才几岁,明宝那孩子秉性不坏,为人也老实,我看他也就是小孩子喜欢漂亮的意思。一时间也论不到亲事上去,他本就是 你的表侄,慢慢看呗。李百户夫妻都不错,明宝又是独子,这亲事其实也还凑合。”李赵两家门第相仿,事实上李家更胜赵家一筹,但也胜不太多。要是女儿生的寻 常些,能结李家的亲事,凌氏再没有不乐意的。只是,如今就能看出赵长卿必是个美人胚子,何况,女儿自小琴棋书画的长大,待得再大些,说不得有更好的亲事。 凌氏自然并不拘泥于李家。
    赵勇并没想这许多,只是磨着牙道,“鲁莽的臭小子,倒是挺有眼光。不过,咱们长卿还小的很,等十五及茾再议亲也不迟。”边城人成亲的年纪会比内陆州府早一些,但,肯定也要过了十五岁才好成亲的。
    凌氏笑,“我也是这个意思,话赶话到这儿,跟你提一提罢了。咱家闺女,以后绝不愁婆家,只是一样,孩子们渐渐长大,外头有出息的小伙子,你也留些心。”
    赵勇极是自信,“咱们闺女平日里多有交际,只要是有眼光的人,谁会不喜欢咱们闺女。”
    凌氏笑倒在炕上,说,“我肚子里这个若是女儿,你可不许嫌弃。”
    赵勇摸了摸妻子渐渐隆起的肚皮,稀罕无比,笑道,“你生多少我都一样喜欢,咱们已经有了宁哥儿,我倒是喜欢女儿伶俐乖巧。”
    凌氏倚在丈夫肩上,夫妻两个细细的说了许多柔情蜜意,直至夜深,方才歇了。


☆、第64章 
    待五天的灯会结束;小梨花儿喜气盈腮的来给赵长卿苏先生送银子。
    赵长卿递了盏姜蜜水给她,小梨花儿笑;“我自己倒也是一样的。”
    “顺手而已。”赵长卿说笑,“何况姐姐今天是来送银子的;更得服侍你一回了。”
    小 梨花儿笑着接了姜蜜水,“真个鬼头;我还没开口,你倒未卜先知了。”她向来是先公后私的习惯;笑道;“这个上元节当真是热闹;全城的人都出来观灯了;咱们 生意也不错。咱们做的那个走马灯便足卖了一两银子。”小梨花儿眼中神彩奕奕,“我连工带料的一并算了,去了工料的银子,去了请人一道卖灯的两个嫂子的工 钱,昨天事事料理清楚,剩下的几盏灯没卖完,我便给帮忙的两个嫂子分了,又花了五百钱叫了桌席面请她们吃了。这些林林总总的一并算清楚,咱们净赚六两七钱 银子,”
    这年头,像赵长卿家,一个月吃用算下来也只要五两银子罢了。这其中,还有二两是苏先生的束脩。赵长卿笑,“竟赚了这么多!”
    小梨花儿挑眉道,“不算多了。今年匆匆忙忙临时起意,才赚了这几两,待明年我提前预备,包管狠狠的赚一头。”小梨花儿说了回宏图伟略,笑道,“咱们三家平分,每家二两二钱,我出工出力,多出的一钱就算给我,如何?”
    赵长卿道,“我与先生都没帮忙去卖灯,再说了主意是你出的,梨花儿姐从头忙到尾,理应拿大头。咱们一码归一码,哪能叫你吃亏?”
    小梨花儿笑,“主意虽是我出的,你和先生也没少帮我的忙,不然,咱们也没这许多花样的灯,也卖不了这么好。咱们一起出工出力,理当平分。再说了,生意虽当丁是丁卯是卯,咱们情分不同,日后少不了再合伙的时候。相对于咱们的情分,钱财是其次,你就别跟我客套了。”
    苏先生笑,“以后有什么发财的事,再来找我跟长卿就是。银子搁在家里也生不出小的来,倒不如拿去做生意。”
    小梨花儿笑,“肯定的。”她拿出记账的单子来,先把赵家绢的银子给了赵长卿,又把赵长卿苏先生该得的银子分了,笑道,“其实灯市上,最好的生意倒不是卖灯。那些卖元宵卖小吃的才是赚得最多,现在梨果大些了,不用人成天看着,我娘说想出去做些小生意。”
    苏先生问,“打算做什么?”
    “早 上出去卖早点。”小梨花儿道,“咱们边城,除了有些家底的人家,有仆婢可用的,会自家烧早点。其实有许多都是花几个钱出去买来吃。我以前早上出去送货,外 头卖早点的摊子上,包子馒头烧饼面条油条稀饭,卖什么的都有,一早上也能赚不少钱,只是辛苦些。要早起出摊子,到快晌午的时候就能收摊回家了。我跟我娘说 了,先蒸些包子去卖,看一看行情再说。”
    赵长卿问,“那要租个早点铺子吗?”
    “先暂时不租,早上在家里蒸好了包子,推出去卖就行了。”小梨花儿笑,“试一试行情,若是好卖再说铺子的事儿。”
    苏先生道,“民以食为天,卖吃的,关键是味儿得好,只要好吃,虽是辛苦些,却是个长久营生。”
    小梨花儿笑,“你们都觉着好,我就跟我娘试一试。”
    赵长卿问,“那么些包子,你们怎么推出去卖呢?”
    小梨花儿笑,“开始做的少,我家有辆手推的独轮车,推着去就是了,并不太重。”
    小梨花儿做事向来是谋定后动,说是卖包子,她也不急,先是早上出去买了不少包子来,非但赵梨子大呼他姐太阳从西边出来变得大方,小梨花儿还拿了不少来给赵长卿苏先生尝,说哪家的包子卖的最好,叫她们跟着尝味道,又把自家蒸的包子叫她们吃。
    赵长卿上辈子于厨艺颇有一套,道,“味儿是差了一些,调馅儿的调料不一样。”
    小梨花儿道,“我也是吃着朱家包子铺的包子更好吃,卿妹妹不知道,他家包子的买卖真叫一个好,早上人们都要排队才买的到。就这么一个肉包子,别人家撑死卖五文,独他家卖八文,还供不应求哩。”
    朱家包子的名头,赵长卿自小在边城长大,自然也是知道的。上辈子凌腾就很喜欢这家的包子,有一次还给她买了两个回去,把赵长卿感动的了不得。赵长卿在厨房发愤数日,大大改良了自己的包子手艺,虽然比起朱家包子犹有不如,不过,比杏嫂子蒸的包子也要好吃一些。
    赵长卿道,“你家还有没有肉馅,我给你拌回馅儿。”
    “有,有。”小梨花儿道,“连现成发好的面粉都有。”
    小梨花儿当真是个再精细不过的人,她早上买了一斤猪肉回来,细细的剁成肉葺,一次却只叫自己的母亲蒸三五个包子,而且,每回的配料多少都细细的记录下来,尝不同的味道。
    赵长卿换了身衣裳过去,梨子热的脸上泥一道汗一道,他是火头军,管着在厨房烧火,即便是大正月,也烧出一身汗来。
    赵梨子道,“姐,卿妹妹只会念书,你找她来干什么啊?”他这几天吃包子吃的都快变成包子了。
    小梨花儿道,“说你没见识你还不乐意,念书就使人聪明,人聪明了干什么都灵光。卿妹妹这样聪明的人,做包子只是小菜一碟好不好。”
    赵长卿直笑,“梨花儿姐,也不一定能做得出来。”
    “没事,你试一试呗,这叫集思广益。”小梨花儿问,“要不要给你打下手?”
    赵长卿笑,“不用,馅儿都是现成的。”
    小 梨花儿为了调包子馅儿,把集市上的调料都买回来了。赵长卿将花椒炸了油,生姜豆蔻肉桂之类煮成调味水,这才开始慢慢的调包子馅儿,里面先是放了花生油,调 入几滴芝麻油,肉馅儿不能急,用筷子往一个方面打,边打边加煮出的调味水,最后把肉馅儿打到一个不薄不厚的程度,再擀出四个包子皮,包出四个肉包子来。
    梨子把锅里的水烧开,杏嫂子笑,“我来蒸吧,别烫着长卿。梨花儿,你跟长卿出去喝口水,我把茶泡上了。”这两年,日子渐渐宽裕,小梨花儿挣了钱很舍得叫母亲弟弟吃好些。梨子梨果渐渐长大,个个懂事,杏嫂子的气色瞧着竟比前几年还好。
    小梨花儿就带着赵长卿出去喝茶,小梨花儿道,“卿妹妹,你比我还小,包的包子还有模有样的。”
    赵长卿笑着呷口茶,道,“这还不简单,我去年就开始学着做点心了。不过,恐怕我这包子蒸出来,也不如朱家的包子好吃。”
    小梨花儿道,“这做吃食的跟编篮子不一样,再难编的篮子,大不了我买几个拆开来,自己琢磨琢磨也就会编了。吃食可是各家都有各家秘方的,你想想,人家朱家靠这个吃饭呢,他家包子铺火了多少年,没哪家比他家卖的好。要是咱们一参就参透其中的秘方,人家也不用混了。”
    “关键是,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小梨花儿自来是个要强的人,她道,“虽然是打算做些小生意,也不能凑合。尤其这吃食,好坏人们一吃就吃得出来。一次吃得不好吃了,人们就不来第二回。所以,宁可在家多费些工夫,也把包子做得差不好,再去出摊。”
    赵长卿笑,“是这个理。”
    一时包子出锅,赵梨子端着一个切成四半的包子进来,眉开眼笑地,“姐,你尝尝,卿妹妹做的包子,比咱娘蒸的还好吃。”出锅他就吃了一个。
    杏嫂子笑,“是啊,这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
    小梨花儿拿过一角,咬一口便笑了,“果然好吃。”
    赵长卿也尝了尝,以往她想到上辈子的事只觉着心酸,如今兴许是给小梨花儿的笑容感染的,不觉心酸反是一笑,道,“还是略差些,我再去重新调回馅儿。”时久不做,手有些生。
    小梨花儿忙跟着去了。
    赵长卿重调了馅儿,重蒸了包子,拿去给苏先生尝。苏先生点头,“这回明显要好吃了些,长卿调的馅儿?”
    小梨花儿笑,“可不是么,我以前都不知卿妹妹有这样的本领。”
    赵长卿笑,“做包子、包饺子都差不多,若是肉的,无非是放些肉桂生姜豆蔻之类的去腥。再者,花生油也香,在香味儿上又不及芝麻油,故此,再放些芝麻油。不过,比起朱家包子,还是不及。”
    苏先生问,“里面都用什么调的馅儿。”
    小梨花儿道,“是啊,妹妹估量着,把配方给我写下来。”
    赵长卿提笔写了几样配料用量,小梨花儿接过,给苏先生瞧,苏先生微微点头,提笔又在上面加了几样,斟酌着写上用量,道,“再去试试,我觉着应该还有这几味料。”
    直到赵长卿带着赵蓉去参加李明珠的生辰,小梨花儿犹在斟酌包子的配料,倒是做出的包子一回比一回的好了,连凌氏赵老太太吃了也直说味道不错。
    凌 氏私下对赵长卿道,“你跟小梨花儿交情好是一回事,自己也得多几个心眼儿,她家卖包子,能帮则帮,还是要以课业为重。我看你这些天都跟她忙活包子,念书上 也懈怠了。看你妹妹,每天用功,这样才能做出好诗呢。”在凌氏的认知里,会做诗的便是才女。有了才女的名头儿,对自家女儿是很有好处的。
    赵长卿笑,“母亲,我知道的。这几天我都没再去,梨花儿姐的包子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凌氏笑,“对谁都好,拿别人的事比自己的事都执重,跟你爹一个样子。”
    “亲父女,当然是像的。”赵长卿笑问,“今天爹爹又去给谁帮忙了不成?”赵勇是个热心肠,用凌氏的话说,天生傻实在。
    凌氏嗔道,“你爹手下的小旗,唤孔祥东的,要娶媳妇,你爹跟着去忙活了。”
    赵长卿笑,“爹爹对手下人尽心,手下人才能用心当差。等孔小旗家娶媳妇摆酒,咱们也跟着去凑凑热闹。”
    凌氏笑,“去就去,反正得备礼。”又问,“你给明珠备的什么礼?”
    赵长卿笑,“做了个荷包。”拿出来给凌氏看。
    凌氏见上面绣着蝶戏牡丹的花样,小小荷包做的有模有样,精细极了。凌氏不禁赞道,“针线越发好了。”
    赵蓉已经穿戴好,进来笑问,“娘亲说什么好呢?”
    凌氏招呼她到跟前,给她看,“你姐姐做的这荷包,你看好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