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军阀1909 >

第297部分

新军阀1909-第297部分

小说: 新军阀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看对方的军队,中央军,国防军。那可不是杂牌军,正宗的国内战斗力第一的军队。别说他们并不算粤军的主力,即使粤军的主力在此,也不敢轻易发动主攻吧。而且蔡锷送来的是一封劝降信,信中无论是晓以大义,还是就当前的局势,从个人的前途和与中央对抗的后果,以及最终的利益分析来看,得出了绝对不容乐观的结果。蔡锷在最后还说,他们的选择其实很简单,无论是为国家考虑,还是为个人考虑,他们选择站在中央一边,无疑都是极为正确的。而且越早向中央投靠,也就能得到越高的奖励和升职可,也会得到更高的重视。

    蔡锷的分析可谓直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啊,虽然大家早就明白这一点,但之前没有招降书,你也不好屁颠颠地率军投靠吧,那样毕竟有损军人的气节。但是蔡锷给了他们这个台阶,一来是老上司的招降,二来从大义的角度去说服,让他们感觉到投降并不可耻,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是神圣的。三来最直指人心的还是个人利益的分析,虽然这不太能摆上台面,但大家心知肚明,用信件的方式,私下里传阅,也没啥大碍。

    这么一来,有人心中就有想法了,开始犹豫了。陆荣廷的心腹虽然焦急,但是即使他们有指挥权,让他们调兵去攻打国防军,这显然不符合南方军的军事常识,那些军官就是不鸟他们,在这个时刻,即使是陆荣廷他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一旦惹急了他们,集体倒戈,这韶关,不攻自破。

    粤桂军缺乏果断的领导层,不过即使他们在此刻空降一名铁血的将领,在短时间内,也无力回天了。所幸直到第四天早上,中央军还未发动进攻,这也是投降书上的倒数第二天。整个韶关表面上虽然看起来无比的平静,但在这平静下面掩盖的潜流,则是越来越是汹涌。

    韶关到广州有二百多公里,这点路程如果以国防军急行军的速度,三天就能拿下。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粤省境内大部分部队全部调往前线征战,广州仅有的一点部队在获悉有军队攻下乐昌后,急忙增援到韶关。毕竟韶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有失,则广州朝不保夕。

    这样一来,陆荣廷面临的一个极大问题就是,后线极度空虚。整个广州城除了陆荣廷的警卫部队外,守城军队已经不足一个团。这点军力已算是极限中的极限了,一千余人的军队守护广州城,也等于就是撑撑门面,维持基本的安全秩序了。

    当蔡锷获悉这个情报后,他果断地做出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迷惑韶关的敌人,趁机黑虎掏心,直捣黄龙,拿下广州城。只要广州城一下,蔡锷绝对相信,韶关以及附件,江西境内的各方粤桂军,都将不战自溃。为了这个战术,蔡锷着实周密地安排一番,先是派出犁市镇长带着他的亲笔劝降书去韶关劝降那里的守军,见韶关毫无反应后,他迅速在犁市内调动军队,采用外松内紧的策略,严禁任何犁市居民外出,严格封锁一切外通的消息通道,同时发布宵禁令。

    另外,蔡锷调集二个多师的部队在漆黑的夜里,由可靠的向导带路,从韶关绕过去,直奔连江口火车站。一路上蔡锷派出精兵侦查小分队,尽量避免一切可能遭遇敌人的地点,同时选定合适的隐蔽点,以准备在白天躲避敌人的侦查和外界的视线,以求神不知鬼不觉,达到突袭的效果。

    就在韶关的守军犹豫是战还是降,是出城战还是守城战,他们丝毫不知道,他们对面不远处的犁市镇,仅有一个多团的兵力。国防军发布戒严宵禁令,犁市百姓不但没有丝毫不满,还无比感激地称谢,就差送水送鸡蛋犒劳了。不为啥的,这年头,如此不扰民,不抢夺民间财物的大兵,那可是比金子还稀罕啊。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这战事太突然,这些大兵的速度太快了,犁市内的许多富绅早就迁往广州或者香港去避难了。所以即使有人察觉到犁市镇内的异常状况,但绝对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去让好奇心出头,那简直就是在自寻没趣了。

    或许粤军的官兵们还在做着打好阵地防御战的准备,但是对于国防军来说,一大特色就是战法百变,出人意料。阵地战虽然一战时期就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早已不是什么先进的战术。或许是看见这次中央军没有出动多少坦克,所以粤军还有的一战的心理在支撑着他们顽抗下去,但是却不知蔡锷有意无意间,把华飞的非线性作战的理念,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

    连江口也是个小镇,只是和犁市不同的是,韶关到广州的铁路经过这里,所以这里设了个站点。就在蔡锷发给韶关投降期限的最后一天,这里的车站人员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整个站点就迅速被一群身着粤军服装的士兵占领。等那个小站长想问什么的时候,却只能听见一口的北方口音,那名站长瞬间就明白什么,万念俱灰。

    于是,就在这个站的站务们的眼皮底下,一辆辆从广州发往韶关,从韶关撤往广州的火车皮,全在这里被拦下。中午时分,不知从哪冒出大量的全副武装的精兵,达成一辆辆火车开往广州。这时,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会在心中哀叹,这战争,要结束了。

    是的,战争要结束了,至少这广东省的战争时间不长了。二万多的军队对阵一千多的广州守军。一个是精心策划,一个是毫无准备。一个是全副武装,一个可能还正在开饭。一个乘着火车横冲直撞,直接抵达广州的火车站,也是广州的市中心,一个可能赤着脚,睡眼惺忪,醉眼迷离。你说这仗,还有的啥打?

    和犁市的一样,当广州完全在中央军的控制下,许多广州城内的富绅们根本还没来得及逃往香港,而香港的英军雇佣兵们,甚至还根本没有丝毫防范准备。这国防军如果速度没刹住,一鼓作气直达香港,恐怕香港现在就街面震荡,枪炮声不绝了。

    一千多的广州守军稍作抵抗就全部放弃武装,在汹涌的中央军面前,单这人数对比,已经吓的他们拿不稳手中的枪。唯有在攻打陆荣廷等粤桂军元勋的府邸时,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让国防军付出了自进入广东以来最沉重的损失。

    蔡锷闻悉报告后,只是略一沉默,随即签署命令,给他们十分钟的最后通牒,如果他们拒不投降,也不用攻打了,直接用迫击炮,把那里炸平吧。

    这个命令强悍啊,即使是习惯了华飞强悍的十一军军官们,也都被狠狠惊了一番。然而,或许是时间不够考虑,或许是他们解不开心中的结,又或许是其他历史永远也不知道的答案,迫击炮无情地把一座豪华的别墅炸成废墟。事后,在废墟中找出尸骸九十三具,无法确认的碎尸若干,金银财宝无数。

    再几十年的后来,有位老兵写回忆录时提到,在最后时间到来的三十秒前,他似乎看见对方庭院里树起了白旗。但是当时他们的团长似乎没有看见,在十秒后,也就是离最后通牒的十分钟还差二十秒的时间,国防军集火摧毁那个别墅。

    此事顿时轰动国内,甚至连军事调查委员会也曾插手此事。但是一来当年的那名团长和当事人皆在后来的战争中牺牲,二来当年的老兵残余无几,且口述极不一致,尤其在有没有看见白旗还是白裤衩又或者飘起的白纸问题上,以及时间的问题上,都极不一致,最后在沸沸扬扬中,不了了之,这是后话了。

    

 290 要同时打赢二场战争

    广州一下,陆荣廷等粤军首脑在战争中殒命。  韶关的数万粤桂联军和江西,福建等地的联军纷纷军心大乱。并且很快,李烈钧率领所部在江西,蒋百里率领所部在福建,几乎同时发动**。大军所至之处,叛军无不望风披靡,不是投降,就是向滇黔方向狂撤。

    由于中央军的速度极快,那些粤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广州城就已被大军涌至的国防军占领。中央军占领的不仅是广州一个城池,还有粤军从省内各地征集的待运的军晌弹药,全部被当成战利品收缴,那数量还真的不少,在假定粤桂军不溃败的前提下,足够他们打上个半年八月了,还真的是准备非常充足啊。

    广州沦陷,韶关的驻军即使回军攻打广州,成功性也非常低了。尤其是当陆荣廷在战乱中殒命的消息传来,那些陆荣廷的心腹们就如丧家之犬,连犁市区区数千数量的中央军也顾不得了,卷起可以带走的全部财物。用他们的速度极限逃往滇桂。而更多的军官在犹豫后,选择留了下来,向犁市的国防军投去投降书,愿意无条件接受中央的招降,并接受中央的全面改编。

    23年三月,在中央正式发动平叛战争仅仅半个月后,广州即告宣布平定,而广西那里无几的驻军也宣布接受中央的整编,这就意味着南方军的唐陆联军中的粤桂军,正式宣告覆灭。大部分粤桂联军都全面弃械投降,少部分直接直接退往云南,贵州去投奔唐继尧去了。还有少部分直接在南方这片山区落草为寇,似乎还很享受他们无拘无束的生活。

    中央第一内阁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向社会通报了平叛战争的情况,陆荣廷等粤桂军的许多高层军官都在战乱中战死,有的尸体不知下落,属于失踪名单之列。而大部分粤桂军中高级军官都要被羁押南京,接受军事法庭的裁判。许多人都评论说,即使他们被最终判无罪,恐怕今生也与军队无缘了,对抗中央,反叛大罪,这可是任何当权者的大忌,不开动屠刀,那已是大善大仁慈了。而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一切的辩解,都是苍白的。

    大批的粤桂军士兵运气也不像北洋军那般幸运了,毕竟这个时候和国防军与北洋军争天下的时期又不一样了。虽然不存在什么虐待俘虏的事情。但是他们想要获得北洋军降兵的待遇,甚至想进入国防军的编制内,都不是那样的事情了。虽然这些人还有不少堪称为精锐,但是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治理一个国家,当以法治为先,而不能把个人的感情放在法律面前。

    失去粤桂军的支持,唐继尧的压力就空前巨大了。虽然他焦急万分,但是各地的**都几乎同时停下来了。这由不得他,而是他手下的那些大将们的自发举动。平定岭南后,国防军就会集中兵力对付他们,所以摆在唐继尧眼前的一个现实就是他必须收缩防线,万不能像陆荣廷那样,这仗还未开打,老巢就被人端了。要知道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战斗力有目共睹的中央军,统帅这支军队的还是他们谁也不能忽视的人物,蔡锷,蔡松坡!

    在唐继尧困恼的时候,他麾下的几员大将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等全部致电唐继尧,询问意见。听他们的口气,对于战争的结局并不看好。而当初力主开战的那些幕僚们。也纷纷不言了。在明眼人看来,事到如今的局面,可以守住云南和贵州两省,就已经是善中之善了。

    唐继尧也算果断之人,迅速给各军发电,要求全部撤回云贵,加强防守,防止国防军进军。同时派出代表去南京,向南京求和,并要求云贵地区自治,求的当初自治区和北洋中央的地位。因为唐继尧非常明白,想要拿下南京,做主中央的可能性已经破灭了,唯有寻求此退步,意图后来。假若中央执意不需,那么他也只有来个鱼死网破,别无他途了。

    不过唐继尧的想象显然是美好的,他的命令下发后并没有得到下面的积极响应,包括他倚为臂膀的四大干将。很快,唐继尧就感觉到不对劲,因为这样的情况说明,他麾下的大将们已经心生杂念,随时有叛出他的可能性。

    唐继尧估计的不错,虽然他想据地自守,以求自保,但是他麾下的大将显然看不见前景,也没有太大的信心。看看粤桂军,也也算一支强军吧,怎么着也有二十来万的兵力啊。可就是在兵力比他们还要少得多的中央军的攻势下。顷刻间灰飞烟灭,甚至都没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反抗。这让这些军事专业出身的他们不仅看不懂,也完全不敢相信。当看到那些在战后投降的粤桂军,境地可不咋的,情况比之北洋军,那可真是天上地下啊。再看看蔡锷送来的劝降书,你说谁不在心中产生点心思。

    可以说唐继尧麾下十个师长团长级别的军官,有九个都悄悄派出心腹去与蔡锷或者国防军接洽,商谈投诚后的安排和待遇条件,以作考虑。这投诚和投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结果可是相差万里之遥啊。

    于是在广州之战结束后,全国的人们都把视线转移到贵州和云南,估计这里恐怕会发生一场全新的大战吧,不能让国内的热血青年们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