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医 >

第261部分

宋医-第261部分

小说: 宋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为会病死在路上了,想起杜老爷你是御医,便让下人雇车,坚持到了这里,找你救命。”

    杜文浩不禁感慨,看来这个大姐夫一路上没有少吃苦头。

    杜文浩提腕诊脉,又望了舌象,然后说道:“大姐夫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更甚,该是湿郁浸身,不必多虑,吃上几副药就可缓解。你方才说话累了,还是闭目养神好好休息。”

    李健见杜文浩这么一说,不好再问什么,只好闭上双眼休息了。

    杜文浩很快写好了方子,交给阎妙手,叮嘱道:“赶紧去抓药,先喝上一道,丑时的时候再喝一次,若发现病人身上有红疹出现,且莫让其抓挠,天亮之后,应该就好了。”

    天黑时分,宫里来了公公传皇上口谕,叫杜文浩立即进宫。

    杜文浩苦笑摇头,只得立即乘轿进宫,来到勤政殿。从宁公公嘴里得知皇上在里面议政,已经议了大半天了。杜文浩便在后殿枯坐等候。

    一直到深夜,这才散了。

    宋神宗依旧神采奕奕,根本没有半分疲倦的样子,见到杜文浩,微笑点头。

    杜文浩忙上前躬身施礼:“微臣拜见皇上。”

    宋神宗站住了:“朕交代你的事如何了?”

    想不到宋神宗把自己叫来,竟然是问这件事,杜文浩忙从怀里取出那一叠以医道论治国的博文:“写好了,冥思苦想,仍不知所云,让皇上笑话了。”

    “是吗?”宋神宗没有接,“你随朕到御书房,朕要听听你这不知所云的施政之策都说了什么。”说罢迈步往前走去。

    宋神宗议政一整天,还有深夜听取自己的这门外汉说施政之策,当真让杜文浩受宠若惊了,忙跟着来到了勤政殿。

    宋神宗在龙案后坐下,宁公公亲自泡了一杯浓茶给皇上送来。杜文浩又一次把自己的文章递了过去,宋神宗这才接过,放在龙案上,一边品茶,一边看了起来。

    宋神宗看得很细,几乎是逐字逐句研读,偶尔停下沉思,还用朱笔在上面批注。这让杜文浩心中更是揣揣,自己这些施政主张,都是来源于医道,也不知是否合理,若是不合理,岂不是误导皇上。

    终于,宋神宗看罢,放下朱笔,抬起龙头,望向杜文浩:“呵呵,好个杜文浩,你这施政之策说得很是别出心裁啊。”

    别出心裁?皇上只用了这个词汇形容,也不说好不好,只要不说不好,就已经让杜文浩舒一口气了,更何况还算得上赞扬的别出心裁一句评语,让杜文浩更增添了信心。躬身道:“皇上,微臣只懂岐黄一道,所以,这施政之策,也就不由自主从这上面考虑,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能博皇上一笑,此愿已足。”

    “呵呵,你坐下吧。”

    “是!”杜文浩躬身谢过,在旁边椅子上歪着屁股坐了下来,欠着身望着宋神宗。

    宋神宗道:“你的施政方略朕看得有些不清楚,太多的词真的是不知所云,朕有几个不清楚的,你给朕解说。”

    杜文浩在文中使用了不少现代词汇,他想不到古代对应词汇,又怕乱用产生歧义,所以干脆用现代词汇,难怪宋神宗看不太懂。忙躬身答应。

    宋神宗拿起杜文浩的博文,道:“你开篇所说: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你把法律比作人的精气,说没有法律,就相当于人没有精气,人无精气则死,国无法度则亡,这句话说得很好,朕深以为然,朕登基以来,颁行法令也不少,依你之见,还缺什么法呢?”

    杜文浩道:“人的精气遍行全身,国家的法律也该涉及方方面面。从规定国家制度的宪法,到规定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的组织法,惩治犯罪的刑法,调整民事关系的民法,调整商事关系的商法,以及如何惩治犯罪,如何裁判民事、商事纠纷的诉讼程序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官吏国家事务方面的行政法等等。”

    宋神宗瞪大了眼睛:“这么多啊?”

    “这只是大致说的,都是部门法,每个部门法又可细分很多的。”

    “哦?如何分?”

    “这就很多了,比如行政法,又可细分为如何收税的税法,如何开设以及管理商户的工商行政管理法,管理边境进出的海关进出境管理法和货物进出口的管理法,城市建设的市政管理法,公共卫生管理法,食品卫生管理法,还有关于国家自然资源的管理法,比如森林法、草原法等等,再拿民法和商法来说,也可分为很多细类,比如调整买卖的合同法,调整侵权的侵权行为法,调整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法,调整婚姻的婚姻法,调整继承的继承法,调整收养的收养法等等,商法里面,调整商人不正当竞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宋神宗头都大了:“行了行了,那么多法要来做什么?”

    “每部法都有它的作用,就像人一样,人的指甲、头发、眉毛、眼泪、汗液等等,都有它自己的作用。”

    “这些法你都知道如何制定?”

    “大致知道吧,不过,也都是我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没有经过调查,如果真要制定这些法,哪有必须调研了,看实际需要些什么法,按照先大后小,先主要后次要,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立法。”

    宋神宗瞪眼瞧着他,仿佛现在才认识他似的:“你要不是医术如神,朕还真想让你去编敕所去编辑法典去。”

    杜文浩笑道:“微臣单听皇上差遣。”

    “嗯,朕接着问你,你把农事生产比作胃肠,胃主收纳和腐熟水谷,是人生存的来源,这个比喻很恰当,你上面写的是,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就人而言,胃失和降,不仅会影响六腑的通降,还会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类比治国施政,农业为基础,是国家的根基,农业出现问题,国家就会出现问题。这个论断也很有意思,也很形象。”

    杜文浩躬身道:“多谢皇上夸奖。”

    宋神宗道:“你关于如何加强农业生产说的比较笼统,只说了精耕细作,因地制宜的一些原则。有没有具体的思路?”,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05章 边疆试验田() 
杜文浩道:“农业生产,无外乎扩大耕种面积和提高亩产产量两个方面,我朝开国以来,国泰民安,百姓开荒种地积极性也很高,一来已经没有更多可拓展的荒地了,二来也没有更多的劳力投入开垦荒地,因此,要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亩产产量是关键。这就要求精工细作。比如进行集约化生产,引起优质作物,兴修水利,构建立体农业模式等等。”

    “立体农业?什么意思?”

    “比如说,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者饲草,总之,就是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发展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尽管古人已经意识到混合种植,但远没有现代农业研究这么深入广泛,而且多是农家自己的一些经验,处于很低级的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知识,更不可能作为一门农业科技推广,一般人也不知道,宋神宗身为皇帝,就更不可能懂具体的农事了,所以一脸茫然。

    杜文浩的父母的老家在农村,小时候经常跟父母回农村探亲,耳听目睹见过不少农事,地理课也学过一些农业知识,他看见的都是现代农业研究成果,拿到一千年前,自然是很先进的农业技术了。

    杜文浩道:“举个简单一点的立体农业的例子,种水稻,在稻田里养鱼和养萍,既可以满足鱼的需要,又可以作为养猪养鸭的饲料,还可以解决沼气池的原料,一举多得。”

    “沼气池?”这对宋神宗也是一个新名词。

    沼气池杜文浩父母老家就有,他对这一点很了解,当下解释道:“就是处理人和家畜的粪便的池子,既然可以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卫生,还可以用沼液施肥,这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另外,沼气通过专门设备处理,就是一种很安全很方便的燃料,能燃烧做饭取暖,沼渣经过处理还能喂鱼。”

    “有意思!”宋神宗饶有兴趣说道,“想不到你对农事还很了解嘛,你这些办法听起来很不错。”

    “多谢皇上夸奖。要想发展农业,另一项措施就是增加人口,微臣有一个办法增加人口的办法。”

    宋神宗眼睛一亮:“哦?说来听听。”

    如何增加人口,从而增加劳动力,这绝对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皇帝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小农经济社会,人口就是劳动力,就是战斗力,就是国力,人口多,就有从事生产和承担各种徭役的劳力,就有保家卫国甚至开疆拓土的兵员,国家就能繁荣。一听到杜文浩有办法增加人口,不由得不让宋神宗很感兴趣了。

    杜文浩道:“要增加人口,必须从制度上鼓励人口的增加,同时,修改客观上限制人口增加的制度。”

    “如何鼓励?又要修改哪些制度?”

    “百姓不愿意增加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养不起,富足人家倒也罢了,贫苦人家,多一口人就多一张嘴,如果田地不多的人家,或者租地生活的佃户,是否生养,的确是要反复斟酌的大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打消他们的顾虑,才能鼓励生育。”

    “什么措施?”

    “最彻底的办法当然是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怎么改?”

    “就是把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禁止土地买卖。然后施行联产承包,三十年为限,重新分配调整土地。——不过,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宋神宗下意识问道。

    “因为大地主们是不会同意的,除非强行征购。但国家恐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征购土地。”

    “嗯,那哪些制度阻碍了人口增长?”

    “最主要的一项,就是税收制度。现在我朝施行的是两税法,土地和人头双重征税,人头税就是人口增加的最大障碍!因为增加人丁就是增加税赋,所以一般农家只要劳力勉强够,就不愿意生。”

    宋神宗一呆:“你的意思是废除人头税?”

    “也不是,准确地说,应该是把人头税摊入地税里,这叫摊丁入亩!丁随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这样,就不会因为生孩子增加税赋了。”

    宋神宗站起身,背着手在书房里慢慢走来走去:“你这办法倒也不错。只是不知能否推行。”

    杜文浩道:“摊丁入亩,田多者税赋就多,大地主们自然不会干,要想推行,阻力肯定是有的。”

    “嗯,这个得好好琢磨才行,继续往下说吧,你说工业好比人的肺,‘人身之气,禀命于肺’。人没有肺,就没有呼吸,也就没有生命。国家没有工业,必将灭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你说应该大力发展纺织、制造等作坊,但不知有何具体措施?”

    “这就涉及到微臣上次说的问题了,微臣有一些很有用的配方,可以制成成药销售,还有一些小发明,可以提供生产,这些成药和设备一定会受到百姓欢迎的,只是,一旦生产出来,销路很好,百姓欢迎,一些唯利是图之人肯定是模仿制造,这样就损害了微臣的利益,所以,再没有制度保障微臣利益的情况下,微臣不想公布生产这些设备。”

    “嗯,你先前说要颁布什么,什么法来着?”

    “知识产权法,就是谁发明的东西,只能由他一个人生产,别人要想生产,就必须支付费用,费用多少,双方可以协商,未经同意假冒生产的,要赔偿发明人的损失,甚至打板子蹲监狱。”

    “这个”宋神宗面现犹豫之色,“上次你提到这件事,朕就觉得不妥,颁行法令简单,但没有古训遗规,百姓不会认帐,仿造的人多了,总不能都抓起来吧?”

    杜文浩默然,他知道古代权利意识几乎不存在,突然要引起这么先进的知识产权,百姓的确接受不了,看来,自己也犯了王安石同样的急功近利的毛病。目前对产品发明利益的维护,还只能靠技术保密来完成。

    宋神宗见他神情黯然,微笑道:“这样吧,你先造,造出来用着,如果真是好的发明,朕替你做主,不准别人仿冒就是。”

    “多谢皇上。”杜文浩道,“那工业方面的技术等以后再说吧。”

    “也行,”宋神宗拿起杜文浩的文章,“你上面所说,血脉如环无端,营周不休,又说素问有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你将商业类比血脉,称商业是机体正常运作的动力。这一点,朕却不以为然,自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