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医 >

第390部分

宋医-第390部分

小说: 宋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过来瞧热闹。

    哲宗越着急就越慢,这一次差不多过了一炷香的功夫才算出来,拿过杜文浩的纸一瞧答案,还是一摸一样,顿时目瞪口呆。

    这一次是哲宗自己临时想出来的题,当场计算的,绝对不可能作弊,他这才相信杜文浩这计算方法是真的神速了,放下手里的纸,点头道:“嗯,你的算术是很厉害,不过,朕想知道,算术到底有什么用?”

    “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杜文浩道:“比如,某衙门的粮仓是圆柱形的,一共有有七十个。每个大小相同,仓底的直径是两丈,高是一丈五尺,问这七十个粮仓能装多少石大米?”

    哲宗根本没学过几何学,不知道如何计算圆柱形的体积,茫然摇头:“先生还有什么可以教朕的?”

    杜文浩拿过半杯清水,放在桌上,从笔架上取了一支毛笔,倒过来插进水里,放在哲宗等四个孩子面前:“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被子里的笔看上去是弯曲的?”

    这个现象很常见,他们早就知道,但是,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是弯曲的,却说不上来,望着他摇摇头。

    杜文浩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等我以后给你们讲了光的知识,你们就明白了。”

    杜文浩将另一只空杯子拿过来,说道:“假如,皇上准备用金子制造一只这样的杯子,试问,最少要用多少金子?”

    哲宗等三人自然又是摇头。

    杜文浩接着一口气问道:“谁知道为什么会地震?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打雷闪电?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为什么会有天狗食月?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我们到底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的五脏六腑在什么位置,都有什么作用?世界上除了咱们大宋、大辽、西夏之外,还有些什么国家?他们都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到他们那里?”

    四人更是茫然摇头。

    杜文浩微笑道:“这些,你们听了我讲的课,这些都会知道的。”

    小姑娘念念鼓掌道:“好耶!我现在就想听先生讲课了!”

    赵佖也咧着嘴胖胖的脸上满是微笑:“是啊,听着好诱人!我也好想听。”

    哲宗听他们两都流着口水一脸兴奋,其实心里也是痒痒的,微笑道:“杜先生的课的确很有吸引力啊。想不到杜先生博闻强记,知道那么多东西,难怪皇祖母要让你负责朕的学业了。”

    杜文浩笑了笑,一晃眼瞧见赵佶坐在那,并没有其他三个那么兴奋,不觉有些诧异,问道:“十一皇子,怎么了?”

    “你能教我画画吗?”赵佶问道。

    杜文浩这才想起,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是个妙笔丹青大画家,他最感兴趣的,只怕就是画画了。自己绘画可不怎么样,怎么办?

    他眼珠一转,立即有了主意,自己不是学过素描写生嘛,虽然技术还拿不上桌面,但至少可以教他一些透视知识和一些光影知识。因为传统中国画是不讲究透视的,更不讲究光影效果。自己可以教他这方面的知识。不过,这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把光影知识用在人物肖像画上,否则会惹祸的。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还曾经有个一个小故事。清朝的时候,曾经有位西洋画家得意洋洋想在老佛爷面前表现一下,在给慈溪老佛爷画像,他用西洋画光影效果将慈溪老佛爷画得很逼真很有立体感。可是,画送到慈溪那,老佛爷勃然大怒,差点把他推出去砍头,因为在老佛爷的眼里,这种脸上有阴影的所谓立体效果,是中国人很忌讳的“阴阳脸”,是一种晦气。吓得那西洋画家赶紧改过来,把老佛爷的脸改成平板一块阳光灿烂的,老佛爷转怒为喜,这才饶了他的命。

    杜文浩微笑着对赵佶道:“我不会用毛笔画山水花鸟人物,不过,我可以教你用木炭画画,还可以告诉你一些正确的绘画常识,可以让你的画画得更象真的。”

    “是吗?”赵佶眼中立即闪现出兴奋的光芒,“那你快教我吧!”

    其他三个也都叫嚷着让杜文浩立马开始教他们刚才说的那些知识。

    杜文浩道:“现在来不及了,我马上要去宰相府开会了,下午两位侍读大人要给皇上和你们三个考察以前所学的知识,明天吧。明天我来教你们。”

    他叮嘱了两位老夫子几句,让他们出题考察之后,这才背着手离开了资善堂,来到宰相府政事堂。,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10章 回易之师() 
杜文浩来到政事堂,差不多人都到齐了,又是蔡确最后才到,王珪也没说什么,宣布继续开会之后,拿起那会议单子道:“第五个议题,是兵部上报的。其实是跟前面请求出兵征讨西夏的一起的。是环庆经略司报兵部,兵部转报过来的。要求增加环庆经略司的厢军。——请兵部尚书邓润甫进来吧”

    邓润甫带着两个佐官,拿着一叠账簿进来了。施礼之后在门边椅子上坐下。

    王珪道:“邓大人,说说你们的建议吧。”

    邓润甫忙答应了,将报告念了一遍。先是长篇大论阐述了厢军的重要性,以及对西夏作战中厢军不可或缺的作用,然后谈了目前环庆经略司厢军缺兵少员的情况,以及下一步扩军增编的打算,提出整个扩军增编数额为九十二个指挥(营)。”

    宋朝兵制,一个指挥(营)编制五百人,九十二个指挥就是四万六千人。杜文浩听罢不由脸上变色,但沉住气想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韩缜这一次到没有谦让,先发言道:“既然决定出兵西夏,又是以环庆为首的陕西六路兵马轮番上阵,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总得有人运送吧?这次出兵是持久战,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只靠临时雇用挑夫民夫是没办法的,还得靠厢军。而环庆经略司一带的厢军,在十数年与西夏征战中,特别是在永乐城一战中,大部已经损失殆尽。作战不可能没有厢军的,所以,增编补员是有必要的。只是,是否需要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这个可以商讨。”

    枢密副使林希也微笑道:“韩大人所言极是。环庆经略司地处偏远,又连连与西夏征战,多数青壮百姓都在征战中战死了,民夫很难寻觅,只能靠厢军了,厢军者,供百役也,修建战寨,运送军粮,修路筑桥,哪一项都离不开厢军啊。这一次决定出兵,以持久战对付西夏,更是非厢军而不能也,增编的确是非常必要的。”

    其余的人也都纷纷附和。

    蔡确微笑道:“诸位所言极是,出兵西夏,环庆经略司应该增编厢军,数量嘛,先增一半吧,酌情再予增加,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只有杜文浩微微冷笑,却不说话。

    蔡确这一次到不敢再忽略他了,捋着花白胡须问道:“杜将军,你意下如何啊?”

    杜文浩冷声道:“上午议政,记得在座大人谈及冗兵,都是义愤填膺的,甚至声称冗兵为祸国之源,怎么到了实际问题,又全然不顾这祸国之源了,反而祸上加祸呢?”

    众人脸上顿时变色,杜文浩到底年轻,本来想好好说话,可话一到嘴边,就管不住了,当当当直截了当就说了出来。

    章惇有些尴尬道:“这个,不一样嘛,冗兵不等于不能增编厢军嘛,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增编的,否则,出兵西夏,没有厢军,让谁来负责这些杂役呢?”

    众人又纷纷点头。

    杜文浩没理他,转头望向兵部尚书邓润甫:“邓大人,我想知道,目前我军整个军费开支有多少?其中,禁军、厢军费用各占多少?”

    这些数字作为兵部尚书,自然是烂熟于胸的,根本不用翻账本,拱手道:“回禀将军,去年一年,禁军军费三千五百万缗;厢军一千五百万缗。两军共花费五千万缗。”(一缗等于一串等于一贯等于一千文,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元。所以宋朝军费开支每年是五百亿元。)

    “去年我大宋财政收入多少钱,你知道吗?”

    这个是国家机密,邓润甫自然不知道,茫然摇头。

    杜文浩望向王珪,王珪道:“去年一年,入财缗钱六千万缗(相当于人民币六百亿元)。”

    杜文浩听得头大:“总共才六千万缗,军费就占用了五千万缗?”

    兵部尚书邓润甫道:“是的。这还只是养兵之资,还不包括弓弩刀剑以及甲胄等损耗补资。”

    “啊?那这些武器装备花费又占多少?”

    “七百多万缗。”

    “那整个国家收入差不多全都投进军费里了?”

    王珪笑了笑,道:“杜将军,这里面有个误会,军费开支,相当一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库入财。”

    “哦?难道军队还有别的生财之道?”

    “是。否则哪来的钱养军啊。”

    杜文浩眼睛都瞪圆了,他刚刚接触军队才一个多月,尽管已经是全军最高统帅(训练时的),但对自己麾下这支可谓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还非常缺乏了解。心想军队做生意,那还是什么军队,忙问道:“军队都做些什么生意?”

    “嘿嘿,自然是什么赚钱做什么的了,比如回易(投机倒把),酒肆饭庄,放贷收租等等。”

    “收入如何?”

    “那自然收入颇丰了。”

    “具体有多少?”杜文浩脸阴下来了。

    王珪道:“这个,各军一般都秘而不宣,所以本相无从了解。”

    “这笔钱不上交国库的吗?”

    “不交,这是各军随军公用之使。不过,国库空虚之时,也开口向富足之地驻军预借酒息钱,以补贴国库”

    “国家还要向军队借钱?”杜文浩震惊之极,沉声道:“军队做生意,一年到底赚多少钱,大致数字总是有的吧?”

    “这个,王珪捋了捋雪白的胡须,他似乎明白了自己这准女婿一直追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对兵部尚书邓润甫道:“邓大人,你们兵部直管厢军,他们没少到你兵部交办公事,借支回易入财也是你们兵部负责的,你应该对这里头的内幕了解不少,你就说说厢军回易入财情况吧,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杜将军正在预备整顿军制,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数字,你要据实禀报,将来杜将军要下去核实的。”

    “是!”邓润甫想了想,道:“厢军回易入财各地差距很大,江浙一带殷富之地是西北、西南厢军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前些日子,两浙路苏州厢军都统制王宝王大人来兵部办事,私下闲聊,曾透露说他们军一年的回易入财约八万六千贯!”

    八万六千贯相当于人民币八千六百万元。

    场中众宰执对军队从事盈利性经营的事情早就知道,并不奇怪,只是,对盈利收入却不甚了了,现在听说一军的盈利收入竟然高达八万六千贯,还是吃惊不小。

    杜文浩问道:“他们一军有多少人?”

    “按制为两千五百人,但实际没那么多,大概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缺编了近一半?”杜文浩瞪眼问道。

    邓润甫点点头:“他们军人员还算比较多的,有的厢军,缺员达七成以上!”

    杜文浩现在不想去研讨为什么缺员这么多的问题,军费为题已经把他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了,问道:“高达八万六千贯的收入,他们军全部自留了,用得着这么多军费吗?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

    “这个,嘿嘿”邓润甫干笑两声,没接着说。

    杜文浩扫了一眼场中众人:“一千五百人的军队,做生意一年赚了八万六千贯,分下来一个人有五十多贯(相当于人民币五万多元),这还是军费之外的额外收入,再加上军费开支,年收入轻松便可达到七八十贯啊。真是富裕!”

    邓润甫苦笑道:“杜将军,这只是富足之地的厢军收入,这些只占全部厢军十成不到一成,绝大部分厢军的回易收入远远少于这个数。比如西北厢军,每军收入年总入财仅区区数百贯而已。”

    杜文浩道:“厢军做生意的很普遍吗?”

    “几乎都在做,只是做大做小而已。”

    “禁军呢?”

    “那就更多了,禁军人力财力丰厚,本钱比厢军高,生意自然做的比厢军大。”

    杜文浩望向王珪:“军队都去做生意去了,还如何训练?如何戎守边防?难倒朝廷许可他们这么做吗?”

    王珪苦笑:“怎么可能许可呢。从太祖皇帝以来,都是命令禁止军队不得进行回易等,对差遣兵士从事盈利营生者,主将收捉治罪。”

    杜文浩道:“那怎么还这么多军队都在做生意呢?”

    “这也是无奈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