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雄霸天下 >

第51部分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51部分

小说: 隋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重大牺牲的辽东城。入城之后便进行了大屠杀,全城高丽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青壮妇孺,全部斩杀。

    而无论是杨广还是宇文述、杨义臣、独孤罗等,都没有制止。

    因为他们作为多年带兵的统帅。心中均十分明白,被压抑太久的隋军将士们心中需要发泄,如果不让他们发泄出来,恐怕会对将来的战争大大不利。

    宇文明的斥候团没有参加大屠杀,他作为斥候部队,自然是用不着攻城的,一直在外围巡弋,以防有高丽的援军到来。

    虽然这个差事聊胜于无,在这样多的隋军攻击面前,小国寡民的高丽哪还有援军敢来。但执行这个任务,却也让他的部队免受那种折磨。眼见要破城了,却被勒令收兵,那种郁闷可会让人憋出病来的。

    辽东城攻占之后,三路隋军便进驻了城内,不过城内的尸体太多。虽然三位大将军已下令尽快掩埋尸体,却动作有些缓慢,再加上此时已是六月中旬了,天气炎热,许多尸体便开始腐烂,发出了阵阵恶臭。

    排除了受降使的干扰之后,其他几路隋军也高奏凯歌,攻克了之前久攻不下的城池。

    杨广此时也感到战事不能久拖了,因为如此多的军队和民夫驻扎在此,每天隋军消耗的粮食都是个天文数字。

    于是他决定采取新的作战计划。

    而这个新作战计划,便是在同高丽军主力在辽东周旋的同时,另派杨义臣和来护儿率一偏师从海上攻打高丽的首都平壤。对高丽实行南北夹击,以便能在短时间内灭掉高丽。

    虽然说是偏师,但也是多达三十多万人。比高丽全国的军队还多三倍。在杨广看来,不要说攻打平壤,就是顺路灭掉新罗和百济都够了。

    隋军在南浦登陆之后,高丽的婴阳王高元派出了少量军队与登陆的隋军进行了试探性交战。

    而在短暂的交战之后,高元发现隋军数量远高于己,硬拼必然导致惨败,于是便下令高丽军假装被击败,并向平壤城里撤退,准备伏击隋军。

    杨义臣认为自己立功的大好时机已经来到,于是便亲率十万大军开始攻击平壤,而另外的二十万部队他则交给了来护儿,让其向北进攻,以配合杨广统率的隋军,一起夹击在辽东的高丽军主力。

    当杨义臣率军来到平壤城外的一座卫城时,发现城门大开,城墙上也无人把守。而当他派人进入此卫城后,却发现地上放着钱财和武器,十分散乱。

    杨义臣也是参加过灭陈朝和吐谷浑的老将,自然看得出来,这恐怕是高丽人想伏击自己军队,而搞的把戏。

    于是,为了谨慎起见,他便下令禁止士兵争抢这些东西。

    而当隋军到达卫城内的一座寺庙后,果然遭到了高丽军的伏击。

    不过高丽用来伏击的军队并不多,在与隋军交战一阵后,便不敌,丢下数百具尸体逃之夭夭了。

    这一回,连杨义臣也真的以为高丽不行了,认为敌军的主力早已集中在辽东,平壤一带十分空虚,已无力与自己的大军对抗。

    于是,他便终于同意了副将的提议,纵兵抢掠卫城内的财物。

    不过,杨义臣却万万没想到,这座卫城内堆满了引火之物,且大门的千斤闸一旦放下,不用绞盘便无法升起。而绞盘却早已被高丽军破坏。

    高元见隋军果然中计,便喝令在城外的高丽军向城内射入密集的火箭,将早已埋藏好的引火之物全部引燃。

    城中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杨义臣率领隋军向城外逃跑,却发现城门被关闭了无法打开。而当他急中生智,引兵爬上城墙,企图从城墙放绳索出城时,却被早已候个正着的高丽军一箭射死。

    隋军见主将阵亡,加上被困于城中,顿时士气便崩溃了,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在城中乱窜。而这时火势也越来越大,且根本无法扑灭。

    到了当天夜里时,整个卫城已经化为一团火海,火光数十里外都可看得见。城中的十万隋军,除了几千人侥幸逃出外,其余的全部被烧死或者在从城墙上爬下时,被高丽军射死。平壤的威胁完全解除。

    而由来护儿率领的二十万隋军,在向鸭绿江行进时,却被从辽东败退下来,正在后方休整的乙支文德发现了。

    乙文支德见这几天连下暴雨,便当即有了用洪水歼灭隋军的主意。

    他立刻下令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的清川江上游修筑堤坝蓄水。

    而当来护儿率领隋军到达清川江时,见江水很浅,士兵进入水中只齐腰深。

    于是,来护儿便下令隋军涉水过江。

    正当隋朝军队过江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正在过河的十余万隋军顿时便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冲走淹死。

    乙支文德随后便率领高丽军,向被困于洪水中的隋朝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由于他准备充分,早备齐了战船和小舟。在船上的高丽士兵箭如雨下,将还在洪水中挣扎的隋军士兵一一射死,只有来护儿侥幸逃脱了。

    最后仅有两千七百名水性较好的士兵,泅水游过了鸭绿江,返回了大军之中。

    而这时,原本准备展开进攻的隋军主力也陷入了恐慌之中。因为在辽河东岸的大营中流行起了瘟疫。许多士兵和民夫都病倒了,甚至包括一些驻守的将领。而且瘟疫传播的速度也很快。而此处是隋军的粮草辎重存放地,那里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将使前线隋军的进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只得放弃了原来的南北夹击高丽军的计划。

    他下令马上召开会议,将军中所有高级将领和随行大臣皆召到大帐之中,商讨隋军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目前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杨义臣和来护儿这两个老匹夫辜负了朕对他们的期望,带领三十万大军突袭高丽首都平壤,竟然也能闹个全军覆没。实在是罪该万死!将朕远征高丽的大计毁于一旦!”杨广怒不可遏地大声吼道。

    身为皇帝,竟然也曝了一次粗口,足见他实在是愤怒到了极点。

    之前他是想过利用远征高丽辗除关陇门阀在军中的势力,但他却绝没有想过要把这场战争打输。如果出动百万大军,数百万民夫,运送了上千万石粮食,最后还闹个惨败收场。这会严重动摇他的威信,那些原本就对他有些不服的世家门阀,更会蠢蠢欲动。

    裴矩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陛下请息怒!眼下虽然我军失利,但高丽军也伤亡惨重,据探子回报,乙文支德身边的兵士也仅有不到三万人。他们也仅仅只能固守坚城而已,绝无可能向我军反攻。眼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应付这场在军营中流行的瘟疫,否则,恐怕过不了半月,我军大半士兵就会染病死去,届时高丽军如再趁火打劫,只怕……”

    他最后一句话虽然没说,但人人都知道,真若高丽军在隋军因瘟疫崩溃之时,掩杀过来,那隋军即使不闹个全军覆没,恐怕也没多少人能回得了中原了。

    杨广听闻之后,也微微色变,于是便转过头向虞世基问道:“虞大人,你可问过太医,这瘟疫能治否?”

    虞世基忙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道:“回陛下,老臣已问过从后方大营中回来的几位太医,他们均对这瘟疫束手无策。虽然首席御医刘文峰还未回来,但恐怕他也没法医治。而据一位老太医称,此病恐怕只有药王孙思邈才能医治……”

 第七十二章 瘟疫的状况

    药王孙思邈的大名,在座的隋朝文臣将领倒是大多都听说过此人。

    他是关中耀县人,开皇元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

    孙思邈喜欢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后来便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其毕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除此之外,他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随着他济世医人,名气越来越大。杨坚也曾邀请他入宫成为太医,并封他做国子学博士。但孙思邈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率性而为,缺少自由。便多次婉拒了朝廷的封赐。

    如今隋军面临瘟疫困绕,自然所有的人都想起了这位药王。

    只不过,孙思邈现在远在中原,自然是不可能来辽东为患病的大军医治了。

    这时,一位四十余岁,留着两撇长须,相貌儒雅的中年官员,便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既然此瘟疫连太医都无法医治,而药王孙思邈又不在此处。那微臣便建议及早撤离辽东,以免陛下和诸位大人被连累感染,以致酿成严重后果。

    众人认得,此人便是三年前故去的前尚书令、越国公之子杨玄感。在杨素故去之后,杨家的声势已经大不如前了。除了杨玄感本人还侥幸担任了兵部尚书外,其他杨家子弟皆未能担任重要职务。且就是杨玄感这个兵部尚书,听起实权不小,其实也是有名无权。没有杨广的命令,他调动不了一兵一卒,而军队的人事安排,兵部也根本无权作主,只是一个发布军事命令,管管后勤的养老机构。

    熟悉内情的官员都知道,这主要是由于宇文述和杨素以前就明争暗斗激烈,而杨素死后,杨玄感却没有杨素当年的魄力和能力,而且杨广也觉得弘农杨家的子弟和朋友太多,远比人丁单薄、且名声不好的宇文家威胁更大。

    再加上杨广原本就想削弱关陇门阀的势力,正好便可利用宇文家和杨家的冲突,打压一下朋党遍地的杨家。所以便在两家之争中,采取了偏向宇文述的策略。连杨玄感兄弟弹劾的,宇文化及和侍女通奸,生了一个私生子的事也轻轻放过。如此一来,朝中一个个精明的官员哪还看不出皇帝的心意?于是,杨家和宇文家的势力对比,自然就此消彼长。

    所以,杨玄感也是迫切希望能为杨广分忧解难,以重新取得皇帝的信任。

    对于要撤军这一点,所有的大臣都不反对,毕竟谁也知道,在这种外有强敌,内有瘟疫的情形下,还想进攻就纯粹是自杀。

    但宇文家和杨家争斗多来,两家都形成了一个惯例,对方支持的,自己就要反对;而对方反对的,自己就要支持。

    所以,宇文化及自然是要和杨玄感唱反调的。杨玄感主张撤军,宇文化及自然便是要站出来表态缓撤。

    杨玄感话音一落,便得到了多名大臣的赞同,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想撤回到东都和家人团聚,争取早日逃离这个不祥的辽东的。

    但是,宇文化及却是立刻出声反对道:“杨大人此言差矣,不但陷陛下于不仁不义之地,同时还会祸害天下!”

    众人一听此言,皆大吃一惊。暗忖虽然宇文化及和杨玄感不睦,却也不至于扣这样大一个帽子在他身上啊?

    杨玄感也是面色不悦,他立刻反唇相讥道:“宇文大人何出此言?我们不回去,难道在这里等死吗?你不怕瘟疫,可也得考虑一下圣上和诸位大臣及大隋将士的性命安全啊!难道你有办法医治瘟疫不成?”

    宇文化及脸上一红,他哪有办法医治瘟疫,只是为了反对杨玄感而反对他的建议。

    当然,他既然敢站出来质疑和反对,自然也是准备好了一番说辞的。

    “杨大人,你光想着跑回中原就能躲开瘟疫……但你想过没有?这么多人仓皇撤回去。不但病人有可能在路途中,因颠簸劳累而死去。而且也有可能把瘟疫带回中原去。那样一来,这场原本局限于辽东的瘟疫便成了一场祸及天下的大灾祸。这可与陛下的宽仁温厚之心大相径庭。你这提议岂不是要让陛下背此恶名,遭受万民指责吗?”宇文化及当即便厉声质问道。

    宇文化及这样一说,倒是显得大义凛然,让杨玄感不好辩驳。

    不过杨广却是皱了皱眉头,显然宇文化及的话并不让他满意。因为他还真的就是想撤回去了。但他总不可能自己站出来说,就是要不顾瘟疫传播,也要坚持回去吧。他可不想背这个骂名。

    就在这时,一名矮小猥琐,长着一对三角眼的老太监,急匆匆地走进大帐,对杨广跪拜道:“陛下,御医刘文峰已经从辽东城回来了,他带来了那边的疫情急报!”

    众人皆认得,这老太监便是杨广最宠信的首领太监岳曾省,他都这样跌跌撞撞地进来,面色又如此难看,恐怕辽东城那边的疫情还要胜过这里。

    “快快宣刘文峰进来!”杨广一听,也是心中惶急,毕竟他的大军要撤退,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