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213部分

一路隋行-第213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染干经过冥思苦想想出的这一条分路撤军的计策,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他率领的五万大军虽然在砂城附近遭到了来自东线隋军小股部队的阻拦,但却不足以阻挡住五万大军撤回关外的势头,在仅仅付出了几百人的代价后,染干就成功地带领五万突厥大军安然撤回了关外。

    与他这一路相比,从并州径直北上与西路军会合的先头两万人马却没那么幸运了。杜彦接到杨广要他率军从后掩杀突厥军队的命令的当日,正赶上突厥头一路两万人马动身北上,杜彦当即亲率大部人马从后紧追不舍,将两万突厥军队一口气赶进了杨广、周摇率军为对方设好的埋伏圈儿。

    杨广一见突厥人果然从并州北上,欲从雁门关夺关而出撤回关外,登时大喜,急命周摇率领两万隋军从道旁杀出,堵住了对方的去路。双方于半道交手不久,杜彦也率领追兵从后杀到,两路隋军共五万人马死死地将突厥两万人马包围在当中,实施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及至雍虞闾得报后发兵来救时,这一路突厥军队只剩下不到三千人马,狼狈不堪地逃出了隋军的包围,与西路军实现了会合。

    双方激战过后,直至清理战场之时,杨广才陡然察觉出被几乎全歼于半道上的这路突厥军队似乎远不足七万人马,经讯问俘获敌方军士才获知:染干采用了分路从关内撤军的计策,他本人已率领大部人马从东线撤军了。

    杨广闻讯,追悔不迭,无奈木已成舟,再要发兵阻拦染干已然为时过晚,只得匆匆率领两路隋军,加入了北线战事。

    雍虞闾在得知雁门关得而复失的消息后,起初还真没打算就此撤军住手,停止围攻并州城,因为,雍虞闾在率军南征前,已与其父沙钵略议定了此次南征的作战大略,情知沙钵略亲率十万大军驻守白道州,随时准备接应东西两路,以备不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小股的隋军使诈攻陷了雁门关,自会有父汗在关外帮自己料理后路,而他这一路大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尽快拿下并州,将杨广驱逐出并州。

    所以,雍虞闾闻知出关退路被隋军切断后,不仅没下令返攻雁门关,反倒传令三军,加强了对并州的进攻,直至关外传来其父沙钵略严命攻隋两路大军从速撤军的命令,雍虞闾才不得不召集人马,返回身猛攻雁门关。
………………………………

第433章 进击突厥

    率军收复雁门关的隋军行军总管燕荣虽然打心底里不愿放雍虞闾所率突厥西路大军轻易出关,碍于有杨广、李彻的军令在,不敢违命行事,只得暂且率军撤出雁门关,为雍虞闾所部人马让出了一条撤军的退路。雍虞闾也正如周摇所料想的那样,急于率军安然撤出关外,没有在雁门关留下兵马把守,故而,在突厥大军撤出关外之后,雁门关又重新回到了隋军手中。

    从突厥东西两路大军分路包抄,入关以来,直至雍虞闾和染干分统大军奉命紧急撤至关外,开皇三年夏秋之季发生的这场隋朝与突厥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此期间,隋军方面,因雁门关被突厥军队不宣而战攻破,战死于沙场的军士就多达两万人之众,其后,又在砂城折损了幽州总管李祟,定州和砂城两座城中被窟合真所部强掳至关外的百姓人数也有近万人之多,而突厥方面,在此次南征过程中共计折损了三万多人马,并且没有实现开战前沙钵略定下的作战意图――攻占并州,持平论之,双方堪堪战成了个平手。

    战事结束的十几天后,新任河北道行军元帅,尚书右仆射虞庆则率领十万援军赶到了并州,同时,给包括杨广本人在内的河北道诸吏员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鉴于突厥自开隋以来,屡屡举兵来犯边关,皇帝已决意派大军出关,主动进击突厥,灭其嚣张气焰。

    杨广向虞庆则交割罢兵符令箭,又陪着他检阅过并州当地的府军,二人回到晋阳宫正殿落座已毕,杨广对虞庆则表态道:“虞仆射奉父皇诏旨,不日即将亲统大军北征,大军粮秣供应之事,理当由本王来负责筹集,所幸前些时日突厥两路大军南侵,并未掠得多少粮食,保证供应北征大军充足的粮草应当无虞。不知虞仆射还有什么事需要本王来帮办的?”

    虞庆则自开隋以来,曾一度因府中失窃一事罢相,后奉命移防西北,成功地阻挡住了突厥五可汗大军南下而重获重用,此次率军北上征讨突厥,虽有皇帝诏旨任他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然对自出镇北境以来就屡有不俗表现,在朝中声望日隆的晋王杨广仍不免心存一分敬畏,生恐重蹈卫王杨爽的覆辙,与杨广闹得不欢而散,灰头土脸地返回长安。因此,听到杨广主动承担起为征北大军筹集粮晌的重任,也不知出于感念,还是惶恐,忙从座中站起身,十分恭敬地答道:“殿下乃天潢贵胄,出镇就藩的朝廷亲王,肯躬身为大军筹办粮晌,令庆则感佩之至。此番庆则奉旨率军出关进击突厥,不敢在殿下面前夸口必胜,但将沙钵略逐出白道州还是勉力能够办到的,就请殿下在并州静候佳音吧。”

    由于杨广和虞孝仁是太学时的同窗好友,平素在虞庆则面前多以晚辈自居,此时见他起身答话,忙也站起身,客气地谦让道:“虞仆射无需多礼,请坐下说话。本王尚有一件小事相求,还望虞仆射莫要推辞才是。”

    “殿下但有吩咐,庆则必定竭力报效。”

    杨广笑着冲虞庆则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方说道:“前些时突厥两路大军南侵之际,窟合真临从定州撤军前,曾强掳定州数千百姓出关,其中就有曾在本王府中值事多年的花工江陀子,倘若可能,本王想请虞仆射在关外找到江陀子,将他带回并州。”

    虞庆则听得杨广托他来办的事情虽小,却不易做到,略一沉吟,抱拳答道:“是否请殿下派一名熟识江陀子之人随庆则一同出征,以便到时辨认真假?”

    杨广听虞庆则说得也有道理,正想派自己的亲近护卫鲜于罗随大军出征,话到嘴边,转念一想,想起虞孝仁与江陀子也并不陌生,且派他随其父出关征讨突厥,也可趁机对他进行试探,查明是否是他泄露了自己率军奔袭元尼那山的消息给突厥人的,遂微笑着冲虞庆则说道:“令公子孝仁兄与江陀子就颇为熟稔,不妨就命他随虞公出征,一来可应虞公之请,到时辨认真假,二来也可守虞公身边,便于照料起居,你看如何?”

    带上虞孝仁一同出征,这是虞庆则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一旦北征获胜,儿子便可顺理成章地立下一份军功,晋官赏爵,那是板上钉钉的事,虞庆则闻听此言,急忙二次站起,向杨广表示感谢。

    “我与孝仁情同手足,区区小事,虞公不必如此致谢。虞公既任河北道行军元帅,且位居朝廷宰辅,前些时突厥南侵之时,幽州总管李祟为解并州之围,率军自东线来援,不幸战死于砂城,虞公此次率军北征,幽州总管一职不宜空置,本王欲与虞公联名保荐行军总管周摇暂代幽州总管一职,确保东线诸州无虞,不知虞公可愿否?”

    若是换做高颖、苏威两人,纵使是杨广当面向自己提出要保荐某人担任某职,也多半会对其人多方了解之后才肯答应下此事,而虞庆则则大为不同,想都没想,即爽快地答应道:“殿下保荐之人,自是文韬武略过人的俊才,庆则自应向朝廷举荐。”

    两人相谈甚欢,话题不知不觉又转到了此次北征突厥的上面,杨广问虞庆则道:“父皇诏命虞公率军出关进击突厥,却只交给虞公十万兵马,加上并州当地的府军,合计兵力也不过二十万人,而据我所知,单只沙钵略麾下就有不下三十万兵马,以二十万对阵三十万,虞公有克敌制胜的良策吗?”

    话到这儿,虞庆则示意左右退下,待殿中只剩下他和杨广两人,才压低声音答道:“回禀殿下,庆则此次率领的虽只有十数万人马,然从长安临行前陛下交待得明白,要庆则趁突厥内乱之机,率军收复白道州,尽可能地削弱沙钵略一家的兵力。因此,看似我军只有不到二十万兵马,但沙钵略须同时面对的则是来自西、南两路的同时进攻,如算上阿波和达头两可汗麾下的二十万大军在内,则此次沙钵略要面对的就是近四十万大军,而非十数万我大隋军队了。”
………………………………

第434章 制衡之策

    经虞庆则把话挑明,杨广才恍然意识到父皇杨坚为何选择在沙钵略兴兵南侵后不久,就委任虞庆则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率军出关进击突厥。原来,父皇是想借助西部两可汗的军力,重点对势力最大的沙钵略部族实施打击,削弱沙钵略部族的实力呀。

    “请问虞公,长孙晟将军是否已返回长安任职?”因想起长孙晟昔日所献对突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大政方针,杨广脱口向虞庆则问道。

    “庆则率军北上之时,长孙将军尚未返回长安,不过,已有确切的消息,称皇上将派长孙将军北上并州,协助殿下抵御突厥。”

    果如虞庆则所说,在他率军出关进击突厥不久,长孙晟就奉调自遥远的西疆赶到了并州,来向杨广报到。

    师徒二人自开皇元年冬季一别后,已有近两年的时间未曾见面,此次杨坚调长孙晟来并州自己麾下任职,杨广自是求之不得,当晚就在晋阳宫正殿盛排酒宴,召集行台诸僚属,以最隆重的礼节为长孙晟接风洗尘。

    长孙晟虽仅官居车骑将军,但并州官员人人皆知他与杨广素有师生之谊,因此在接风宴席上,都纷纷向长孙晟敬酒道贺,即便长孙晟有再大的酒量,也架不住上百人一通猛劝,未消一两个时辰,就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了。

    自萧厄、安若溪返回长安后,杨广多半时日便一人独居于晋阳宫正殿旁的侧殿当中,以方便随时处置公务,今晚见长孙晟早早地就被众人灌得烂醉如泥,忙命人将他扶至侧殿安歇,自己则遣散众人,亲自督促着值事人等为长孙晟预备下醒酒汤、干净的衣物,守候在长孙晟榻前,边翻阅处置公文,边静候长孙晟酒醒。

    直到天交三更,杨广困得一双眼皮直打架,正欲起身到自己的床榻上去睡,忽听殿外值夜的鲜于罗低声喝问道:“什么人,半夜三更的前来惊扰殿下?”

    “禀将军,小的奉虞庆则仆射差遣,有紧急军报要立时呈交到晋王手中。”

    一听说关外有紧急军报送到,杨广的困意顿时消去了一大半,忙吩咐鲜于罗将来人带进殿来问话。

    过不多时,鲜于罗带着一名别将装束的将佐走进了侧殿,来人在杨广面前扑身跪倒,将一份军报双手高举过头顶,呈交给杨广。

    借着殿内不甚明亮的光亮,杨广一眼认出军报的封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捷”字,不由得心头一喜,迅速从封套中取出军报,双手捧着凑近灯台处观瞧。

    果不其然,这确是一份虞庆则亲笔写来的一份捷报。

    虞庆则在捷报中说,他率军出关,直至抵达白道州城下,才经随军斥候打探得知,沙钵略早在十几天前就率领大部人马从白道州西进,迎战阿波、达头两可汗所部去了,如今留守白道州城中的是其亲信重臣窟合真率领的五万人马。

    虞庆则随即传命三军展开了对白道州的猛攻,经过近十天的轮番强攻,眼看着就要攻入白道州城中之时,却没想到沙钵略在西线被阿波、达头两可汗联军打得大败,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回了白道州。这一来,敌我双方的军力发生了很大变化,虞庆则不得不下令暂缓攻城,派人去联络率军东征的阿波、达头两可汗,欲与其联手,拿下白道州,重创沙钵略所部。

    联络阿波、达头两可汗的使节前脚刚走,败回白道州的沙钵略却主动差人致书于虞庆则,称可贺敦宇文般若有意改姓,向隋高祖杨坚称女,自己愿与大隋皇帝结为至亲,从此罢兵修好,两国间永交兵开战。

    面对着这么一封出人意料的请和书信,虞庆则不敢专断,故命人夤夜返回并州禀报杨广,请令定夺。

    军报后还附有沙钵略用过玺印的那份请和书信。

    宇文般若如此心高气傲的一位前朝公主,居然会主动提出要改随杨姓,认自己的父皇杨坚为父?杨广揉了揉眼睛,将那份请和信反复看了多遍,这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无疑,在西部两可汗和大隋军队的两路夹攻下,沙钵略夫妇确实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才会主动致书虞庆则,向大隋请和。反过来说,这不正是一举歼灭沙钵略部族的绝好时机吗?

    “水,水。。。。。。咦,我这是在哪里?”正在杨广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