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341部分

一路隋行-第341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叔宝本就在为不知该采纳萧摩诃和任忠哪一位的建言感到头疼不已,此时听孔范将此次军事会议的议题大大简化,归结为了派将增援上游这一件事上,不由得大喜过望,当下一拍脑袋,叫道:“孔卿所言有理,今日只议派将增援荆门一事,其它诸事,萧郎,任郎,你二人各自回去,详拟道奏章出来,待七日后大朝会上,交朝中众臣讨论后再行决议吧。”

    南陈君臣犹在为如何应战喋喋争执不休,千里之外的隋都长安城中,当杨素率领西路伐陈大军在狼尾滩大败南陈水军的捷报一传至长安,隋高祖杨坚就在大兴宫中坐不住了。

    杨素率军虽然取得了狼尾滩大捷,大败南陈水军,却也标志着隋朝对南陈发起的这场灭国大战正式开始了。面临着西北虞庆则亲率大军征讨吐谷浑深入至泾原二州掠马无果,长孙晟出使东突厥,安抚都蓝可汗同样音讯全无的局面,杨坚深感此时若西、北两方生变,都将使伐陈大业功亏一篑,错失苦等多年之实现南北统一之良机。

    权衡再三,杨坚认为,西北有虞庆则率近二十万大军镇守,吐谷浑短期内暂不足为患,而东突厥则截然不同,自开皇五年沙钵略可汗晋京朝见,向大隋俯首称臣以来,经过沙钵略、莫何两任大可汗励精图治,近年来东突厥大有重新崛起之势,据镇守并州的杨谅发回的军报称,东突厥国内军力已恢复至了二十万之多,接近开皇初年时的军力。而现归杨谅节制,驻守河北的隋军只有十万多人。以十万马步混杂之兵力对敌二十万突厥铁骑,且新继位的都蓝可汗雍虞闾远不及其叔父莫何可汗处罗喉生前对大隋一向持亲善友好的态度,这不能不使杨坚心中多一分对河北局势深深的担忧和牵挂。

    基于此种考虑,当伐陈之役开始之初,杨坚就利用隋军取得狼尾滩大捷之机,宣布恢复了太子杨勇参理朝政的权力,并诏命太子杨勇居京暂时代掌朝政(当然,鉴于前车之鉴,杨坚出巡前,特地留下新任雍州牧、广平王杨雄执掌京畿军政大权,对杨勇进行监督),他本人自在左卫大将军元胃率军护从下,从长安出发,出潼关,前往关东一带出巡,安馁关东民心,督促伐陈战事,同时打探河北的消息。

    皇帝出关巡视,极大地激发了关东、中原一带的世家豪右、平民百姓支持朝廷兴兵伐陈的热情和积极性。世家豪右们纷纷忙于向朝廷捐资献粮,向皇帝举荐门中、族中子弟为宦为官,而平民百姓则踊跃送家中儿孙加入行伍,为国杀敌立功。

    杨坚亲自坐镇东都洛阳,在门下纳言苏威的陪同下,从早忙到晚,几乎不间断地接见前来求见的世家豪右、民户代表,并接连下诏对他们支持朝廷兴兵伐陈的种种行为给予表彰、嘉奖,极大地稳定了关东、中原一带的民心,为前方伐陈之役的全面展开开创下了一个十分稳固的大后方。

    而就在杨坚出关巡视关东、中原一带不久,奉旨出使东突厥的长孙晟听说皇帝在东都洛阳坐镇督促伐陈的消息,从并州改道南下,赶到东都面见杨坚,向他呈上了东突厥都蓝可汗雍虞闾给杨坚的一道上表,在上表中,雍虞闾允诺将继续向隋朝称臣献贡,永为藩属,互不侵犯。

    看罢这道上表,杨坚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自从正式下诏伐陈以来,这两个月内,西疆、北境接连生变,迫使自己曾一度产生过暂缓伐陈的念头,尔今,来自北方的威胁总算是暂时得以消除了,可以集中精力对南陈作战了。

    杨坚在心中长舒了一口气的同时,随即派出六百里加急传诏给在广陵统军的晋王杨广,命他从速率军渡江伐陈,全面发起对南陈皇朝的灭国大战。


………………………………

第701章 何时雾起

    自从召集东路军诸将,当众宣布了兵分四路渡江伐陈的作战方略以来,杨广就在盼望着江面上早些生起大雾,好掩护大军渡江。

    向贺若弼、韩擒虎下达命令时所说的择机二字,经会后高颖单独向二将解释,也是要等候天气变化,江面上产生大雾时趁机渡江作战。

    然而,天公不作美,明明是隆冬雾气多发季节,一连等了十多天,天天都是艳阳高照、和煦温暖的晴日,站在大江北岸,几乎能望见对岸南陈军士手中拿的是刀,还是剑。这让包括杨广在内的隋军将领既焦急,又无奈。

    性急的韩擒虎等不得天降大雾,三天两头地来找杨广,请求率军渡江,都被高颖给劝住了。

    确定渡江作战方略的军事会议以后,张衡依杨广的交待,专门找到韩擒虎,劝他不要急于向采石镇戍发起进攻,斩杀派刺客潜伏山阳渎水下行刺杨广的徐子建,以免过早暴露隋军渡江奇袭的地点,韩擒虎勉强答应了。但为等这场大雾,他一等再等,最终还是忍不住避开高颖,直接找到了杨广面前,来向他请求出战。

    杨广刚接到小宦者李玉儿带来的父皇杨坚命他从速渡江伐陈的诏命,同时也在为李玉儿给他捎来的杨坚的一个口信感到为难,正向李玉儿解释着至今没有渡江作战的原因,忽听门外韩擒虎求见,遂传他进来,手指韩擒虎向李玉儿说道:“烦劳李公公回复父皇,东路军将士已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渡江伐陈,譬如这位韩擒虎将军,自从领命以来,每日夜不卸甲,歇宿于江边的战船之上,这不,又找我来请战来了?务请公公向父皇解释清楚,晴日渡江,我军动向极易被敌发觉,陈叔宝已将大江下游南陈水军主力尽调集于建康附近,如强行渡江,势必造成大的伤亡,于渡江后持续作战极为不利。因此,最好还是能耐心等候几日,只要江面上起了雾,我军当立即渡江,对南陈帝都建康发起进攻。”

    李玉儿是杨坚从在大兴宫当差的千百个宦者当中慧眼挑选出来的随侍宦者,且是头一次奉旨出外办差都,因此格外较真,听了杨广的解释,抿着嘴想了想,躬身冲杨广行了一礼,赔笑问道:“王爷,莫怪咱家多嘴,实是圣上交待得迫切,咱家不得不想得周全些,待返回东都时也好将前敌真实的情况禀奏给圣上,使圣上体察王爷的苦衷。王爷方才既说定要等到江面上起雾方可定下大军渡江伐陈的日期,咱家抖胆请问王爷,为何不选择在夜间渡江,夜间渡江不也可以减少和避免伤亡吗?”

    未等杨广作答,韩擒虎就咧着嘴抢先答道:“小公公有所不知,南陈水军早就料到了我军会选择在夜间渡江,不但夜间对沿江一带的警戒远强于白天,而且每到天黑,他们还在江心滩涂至南岸密布了浮铃,但凡夜间有大批的船只渡江,都会早早地惊动敌军,来阻止我军渡江。”

    杨广点点头,附和着韩擒虎向李玉儿解释道:“敌军既已料到了我军夜间渡江,提前加强了戒备,我军则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我打算待白天江面上生雾之时,先以左右两路小股奇兵以大雾为掩护,快速渡江攻下南岸的沿江要塞,继而自东西两面形成对建康的夹攻之势,尔后再由后续部队跟上增援,巩固已有战果,对建康发起猛烈进攻。请公公回奏父皇,有独孤公辅佐,阿纵决不会令父皇失望的。”

    杨广话已说至此,李玉儿不便再作过多地追问,却仍怕自己回去传不好话,引发父子间的误会,遂乍着胆子请求杨广道:“王爷既已成竹于胸,咱家没有再多的话可问。还请王爷拟写一道奏章,将前敌已然确定的渡江作战方略及原因详细写明,由咱家带回,上呈给圣上,免得咱家笨嘴拙舌的,误传了王爷的意思。”

    杨广见李玉儿年纪虽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思虑却十分周全,行事也十分谨慎,不由得更加怀疑他给自己带来的父皇的那道口信并非是父皇杨坚的真实意思了。

    心中想着日后自己该怎样完成杨坚交待下的秘密差使,杨广表面上却对李玉儿笑道:“公公所说自是本王应当做的,就请公公在此稍候一时,本王现在就起草给父皇的回复奏章。”

    他一眼望见韩擒虎还站在厅内,遂向他吩咐道:“将军的来意本王已经知道了,还请将军耐心稍候几日,只要江面上雾气一起,本王自会第一个下令给将军,渡江伐陈的。”

    韩擒虎从杨广和李玉儿的对答中隐约猜到了他多半是奉旨前来催促杨广发兵渡江作战的,灵机一动,趁机当着李玉儿的面儿向杨广抱拳请战道:“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大年夜南陈守军必生懈怠之心,若除夕之前江面上雾起,还则罢了,若到时仍不见有雾,末将请求大元帅允准末将带领五百死士,连夜乘快船渡江,奇袭南岸之敌军,必能大获全胜。”

    杨广面带不悦,正要开口喝退韩擒虎,就见大元帅府长史、当朝首辅高颖面带喜色地从厅外走了进来,忙改口将李玉儿引见给了高颖,且向他问道:“独孤公连日来在城外筑起高坛,请世外高人夜观天象,不知可瞧出江面何时雾起否?”

    原来,高颖因连日放晴,心中同样焦急,急中生智,想起了三国时孔明筑起七星台,求得东风,大破曹军的故事,便访求能识得天象的世外高人,也在广陵城外筑起一座高台,亲自陪同高人登台观测天象,预测雾起的时日。今日杨广既见他面带喜色地跑回帅府来,猜到很可能连日来观测天象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故有此一问。

    “方才某在厅外之时,听到韩将军向王爷请战,某以为王爷应当答应韩将军所请,渡江伐陈之日就定在除夕夜为宜。”高颖手捻胡须,微笑着答道。


………………………………

第702章 宵济采石

    听高颖如此说话,杨广随即也就明白了:高颖访得的世外高人必是预测除夕夜江面上会起雾。碍于李玉儿在场,不便将话说得太满,所以高颖才会要自己答应韩擒虎的请求。

    一念至此,杨广旋即同李玉儿商量道:“渡江伐陈之期将至,不如请公公在广陵稍留两日,待大军渡江攻下建康后,也可由公公带那人回去向父皇一并报捷、复命,岂不更好?”

    李玉儿心知杨广不欲使更多的人知道杨坚交待给他的秘密差使,才会挽留自己在广陵多留上两日。他既已想到伐陈成功之时,晋王杨广在朝中的地位必将极大提升,不愿在此时违拗杨广的意愿,便请杨广依旧拟写一道回复奏章,向杨坚说明前敌的详细情形,命随行亲信的禁军骑快马先行返回东都,而他自己则应杨广之请留在了广陵,静候杨广率军伐陈成功的佳音。

    杨广请李玉儿先回馆驿休息,随即在帅府议事厅召集众将,会议起了渡江伐陈的具体日期和兵力部署等事宜。

    果如杨广所料,世人高人指点高颖,开皇九年的元旦前后,大江之上会有雾起,利于大军渡江。

    杨广、高颖随与众将议定,将渡江伐陈的日期定在开皇八年的除夕当夜,就依韩擒虎所请,由他率领五百死士先于其它各路兵马渡江,充做全军先锋。

    对此,贺若弼颇有微辞,经高颖向他解释说,之所以选择由韩擒虎率领小股精兵充任全军先锋,概因从采石一带渡江,相较贺若弼选定的烟头渚,江面更为狭窄,且距离建康稍远,不易被敌军在较短时间内察觉出隋军渡江后会直扑建康,同时,韩擒虎在百里之外率军渡江,也利于转移敌军的注意力,更便于贺若弼待次日江面上起雾时率领麾下主力从东线渡江,迅速拿下南岸重镇南徐州,贺若弼才勉强同意了这一安排。

    贺若弼、韩擒虎诸将各自回营,准备率军渡江事宜暂且不表,单说杨广,日也盼夜也盼,总算盼来了一场大雾,可以对南陈发起强攻了,却因李玉儿给他捎来的杨坚的一句口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待高颖等人离开之后,杨广左思右想,命刘方第一个将李浑唤来了议事厅。

    “金才,我反复思虑,还是决定将这一差使交待给你才觉放心。只不知你愿不愿意随韩擒虎先行渡过江去?”李浑与杨广熟得不能再熟了,因此两人一见面,杨广一句客气话也没有,径直切入正题,问道。

    “王爷的意思是,要末将跟随韩擒虎充当全军先锋,先行渡江与敌开战?末将正巴不得有此为国效命的机会呢。王爷还有何吩咐,尽请一并说出,末将必当全力以赴,不会令王爷失望的。”李浑喜出望外地答道。

    “金才,我命你跟随全军先锋部队率先渡江,并不是为要你争立伐陈头功去的,而是要你从建康台城之中带回一个女人来见我。这件事无论成与不成,都不得向外透露半点儿消息,你能做到吗?”杨广直盯着李浑,缓缓说道。

    李浑与杨广熟不拘礼,眼见议事厅内再无旁人在场,遂笑嘻嘻地同杨广玩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