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350部分

一路隋行-第350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伐陈前,杨广和张衡都对心意师太向朝廷倒戈投诚,揭发出高连升即是关自在产生过怀疑,故而在建康见到被俘获的南陈后主陈叔宝以后,杨广不止一次地向他询问过关于“雁巢”和关自在的事,想从陈叔宝口中印证心意对关自在的告发是否属实。

    然而,每逢杨广向陈叔宝问起此事,陈叔宝不是三缄其口,就是顾左右而言它,搞得杨广大为光火,有两次险些当场和陈叔宝翻脸,斥责他不肯说出关自在的真实身份、姓名,乃是欲谋恢复南陈皇朝,并非诚意向隋朝称臣。

    陈叔宝吓得当场匍匐于地,汗如雨下,胆战心惊地向杨广辩称,自自己继位以来,就将执掌“雁巢”之事尽交给了皇弟陈叔坚,继而又交给了尚书令江总负责,已有八九年不曾过问“雁巢”中事了,加之在建康被俘之时脑子受了刺激,确实回想不起来杨广所问之事了。

    对陈叔宝的这一辩称,据事后杨广和张衡等人商议,认为有一半可能是真的,然而如果说陈叔宝连关自在是谁都想不起来的话,那自然是连三岁玩童都不相信的鬼话。

    为了让陈叔宝如实说出关自在的真实身份和姓名,杨广和张衡等人使出了各种办法,先后找来裴蕴等人和他对质,以证明关自在一直是由他亲自掌握并向其发号施令的,陈叔宝在裴蕴面前抵赖不过,才最终交待出关自在原是其父——南陈宣帝陈顼身边一位亲近的书童,真名叫青莲,但同时也辩说,早在三年前自己就和他失去了联络,至今不知他是死是活。

    杨广听他说得与心意先前告发的一致,又将自己所知的高连升三年来的行踪和陈叔宝所说相互比对、印证,认为陈叔宝所说大体属实,只是对他所说的关自在近三年来与他失去联系一事尚存有疑问。然而无论杨广就此事如何向陈叔宝查问原由,陈叔宝都坚持同一个说法,不由得不使杨广认为他所说是实,关自在自跟随自己到并州开设分号以后,就没和南陈再联络过。

    可是,联想到伐陈之前“雁巢”种种的活动迹象,又使得杨广心中产生了一个莫大的疑问:难道在关自在亲自参与并指挥下,“雁巢”北挑突厥、南连后梁、派人潜至长安宫中扮鬼闹事、张仲坚在信州行刺杨素,这些行动都是脱离了南陈朝廷掌握,他们自主决定实施的,这也太有违常理了吧。

    杨广心念一动,趁一次与陈叔宝闲话聊天时,突然向他问起了心意师太。

    “据小王所知,十几年前顾氏之女顾盼儿可是江左数一数二的美女,宣帝曾有意将她许配给长城公(陈叔宝降隋后的封号),但不知后来为何又将她送到了长安,嫁给了北周明帝了呢?”

    陈叔宝脸颊陡地一颤,随即赔笑答道:“我想王爷可能是搞错了吧。顾盼儿虽美,可论年岁大我足足有六七岁,先帝,不,先父又怎会将她许配给我呢?”

    杨广原是从裴蕴口中得知陈叔宝与顾盼儿之间曾有过一段男女私情的,此时见陈叔宝竟矢口否认他和顾盼儿之间产生过男女私情,倒激起了他将此事查问明白的好奇心,觑着陈叔宝的脸色问道:“顾盼儿,如今法名唤做心意,现就住在小王府中,长城公可愿见她一见?”

    “我,我去见她做什么?”陈叔宝为掩饰内心的惶恐,伸手去端身旁几案上放着的一只茶碗喝茶,却不料手抖得厉害,将茶碗碰翻,茶水淋淋漓漓洒了一地。

    杨广将陈叔宝的反应尽瞧在眼中,一边传唤侍女收拾几案,一边似笑非笑地向陈叔宝说道:“小王可听说顾盼儿有一位比她小有十几岁的妹妹,名叫顾姿儿,就在建康被攻占的前夕,长城公还招她进宫侍过寝。据说,顾姿儿长得颇似顾盼儿,不知是否属实?”

    陈叔宝心里暗骂裴蕴出卖自己,连除夕招顾姿儿入宫,与她私通的细琐之事也拿来向杨广邀功,但此时听杨广提及此事,自己又回避不得,只好腆着脸答道:“王爷只怕听信了馋言了吧。这顾姿儿本是萧摩诃新娶不久的夫人,我怎会招她入宫侍寝呢?”

    “既然长城公不肯承认曾招顾姿儿入宫侍寝,自然也不知道这顾姿儿因何会和自长安前往建康投奔她的甥女了尘同时失踪了这件事喽?那么,长城公且到小王府中去见见顾盼儿,又有何妨呢?”

    “王爷有令,在下敢不从命?”陈叔宝似乎稳住了心神,从容答道。

    为了安排好心意和陈叔宝这一场会面,以便能趁机试探出两人之间是否隐藏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某种秘密,杨广专门从万善尼寺中请来了与心意师太年岁相仿的心严师太,在请陈叔宝到晋王府与心意会面时,安排心严陪着心意一同出现在了陈叔宝的面前。


………………………………

第720章 杨尚希病故

    不知是陈叔宝事先已有心理准备的原因,还是裴蕴所报有误,杨广精心安排的心意和陈叔宝二人的久别重逢并没给杨广带来多大的收获。

    这一次,陈叔宝没有再装,一眼就认出了与心严同样装束、并肩走进晋王府正殿的心意师太,并且主动询问了她许多家常话,而心意虽在乍一见到陈叔宝时确实吃了一惊,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当着杨广的面也对陈叔宝说了许多安慰的话,并劝他一心向佛,不必考虑更多的事。

    两人表现得既熟悉又不过份亲密,使得一旁察言观色的杨广大失所望。

    因如今南陈已不复存在,且心意寄居于自己府中已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杨广遂趁着请心严师太到府中作客的机会,向心意师太委婉提出了请她回寺去住。心意似是极不愿意重返万善尼寺,且自知长期寄居于晋王府中也颇多不便,于是恳请杨广将她安置到一座清静的尼寺继续修行。

    送走陈叔宝和心严、心意之后,杨广回到正殿,却看到受自己之邀而来观察陈叔宝和心意二人会面时情形的张衡满脸微笑地望着自己,似有所得,便向他问道:“建平,你从他二人会面时的表现当中可发现了什么非同寻常之处?”

    张衡笑着拱手答道:“怎么,王爷就不曾发现吗?他们两人方才似乎都忘记了一个本不该忘记的人。据此足以推断,两人今日的会面并不寻常,极像是有意做给王爷看的,而并非全出自两人的本心。”

    “哦?快说说,他们忘记了什么哪?”杨广努力回忆着方才陈叔宝和心意会面时说过的话,转着眼珠问张衡道。

    “心意的女儿了尘。”张衡自信地答道,并继续向杨广解释道,“王爷请想,心意之所以在受到王爷派人监视的情况下仍坚持要将了尘送回江左,除了当初她说的可以借助江南顾氏家族的庇护,使了尘在江左过上平静的生活以外,自应是基于对陈叔宝及南陈朝廷的高度信任才会做出如此决定的。王爷以为然否?”

    杨广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既然是这样,心意明知南陈已被我朝大军攻灭,今日见了陈叔宝的面儿,为何连一句女儿的下落都不问及,这不是太不符合常理了吗?”

    杨广听着张衡的分析,眼睛亮了起来。

    恰在这时,在殿口值守的鲜于罗进殿来报说,皇后派了一名宦者来请杨广到正阳宫相见。

    杨广起身离开正殿前交待张衡:“我已请求父皇将裴蕴调入幕府,关于对心意进行甄别一事,日后就由你多与他商议着办吧。最好是能尽快查出她确系真心向朝廷投诚,这样就可以全力以赴地查找高连升的下落了。”

    待杨广跟随宦者来到正阳宫见了母后,方知独孤伽罗派人传唤他入宫,也是为了心意的事。

    “阿纵,娘也不瞒你。前些日子,娘曾派人查探得知,在长安东城明泽坊中有一所空着的宅院,表面上在宗玄署领有开设尼寺的执照,实际上却是有人特为你父皇准备的。”独孤伽罗思来想去,觉得只有杨广能在这件事上帮自己的忙,顾不得避讳,不点名地将杨素为杨坚拉皮条、安置外室的事情告诉了杨广。

    杨广在这件事情上对父亲杨坚还是颇有几分同情的,认为母亲平日里对父亲约束过严,才导致了这样的事发生,同时,他也觉得有些奇怪:父亲不是才纳了陈叔宝的妹妹陈未央为妃吗,怎么仍色心未泯,要到宫外去找女人呢?

    “娘的意思是想趁着你父皇还未到过那所宅院,能否劝说住在你府中的心意师太安置在那里,这样,也便于心意有个清静的地方继续修行,你说呢?”

    原来母后是防患于未然,父皇也还没有做得太过啊!杨广听了独孤伽罗,恍然领悟道。

    “启禀母后,心意师太今日也向儿臣提出,想请儿臣求母后将她移至一所清静的尼寺修行,不愿再回万善尼寺去了。如此一来,岂不正好,可将她安置在明泽坊那所宅院里?母后勿忧,这件事尽可着落在儿臣身上。”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啊。”独孤伽罗长舒了一口气,转而劝抚杨广道,“这些日子,娘对你在朝中的处境也有所耳闻,曾私下里建议你父皇免去你的太尉一职,省得把你架在火上去烤。可是,你父皇这样做,自有他的打算,娘也不便干预得太多。还是先前娘叮嘱你的那句话,只要你自已安守本分,不行妄想,日久天长,旁人终会明白你的。”

    杨广从母亲的话中听出她仍支持大哥杨勇做太子的意思,不知怎地,反觉心里安稳了许多,正欲开口托母后向父皇进言,择机派自己出镇外藩,却见何柱儿走进殿来,躬身向独孤伽罗禀报道:“禀娘娘,现有汉王派回京的护从李靖在宫门外求见。”

    “谅儿派人回长安来了?快,快传他进来。”独孤伽罗听说是小儿子汉王杨谅派的人在宫门外求见,一点没有迟疑,脱口吩咐何柱儿道。

    陪坐在旁的杨广因听说在宫门外等候求见母后的是李靖李药师,心念一闪,也想见见这位多日不见的后世军神,遂坐着没动。

    “小臣李靖,奉汉王之命,回京入宫向娘娘请安,并呈上汉王进献给娘娘的寿礼。”

    当李靖跟随何柱儿走进殿来,向独孤伽罗跪倒行礼,说明来意时,杨广在旁上下打量他两眼,发觉同几年前相比,李靖长高了不少,身体也壮实了许多,俨然已是一位英俊的青年将领了,遂趁母后接过他呈上的礼单,注目观瞧之机,向他问道:“李靖,阿谅此次派你回朝,不会只是向母后呈献寿礼而来的吧?”

    李靖听得杨广的问话,略一迟疑,还是据实答道:“王爷明鉴。汉王派末将返回长安,原是护送杨仆射的灵柩而来向朝廷报丧的。”

    独孤伽罗和杨广听了李靖这话,俱都大吃一惊,杨广忙追问道:“杨仆射是何时没的?”


………………………………

第721章 白得军神一枚

    经杨广追问,李靖遂向独孤伽罗和杨广详细禀报了杨尚希在边外病故的前后经过。

    原来,开皇六年间杨坚择定杨尚希辅佐幼子杨谅出镇并州时,曾单独向他交待过,命他实掌河北道行台一切军政大权,同时肩负教导杨谅习学政务、军务之责,相较开皇元年对王韶的托付又进了一步。

    杨尚希自受命以来,可谓是鞠躬尽瘁,为辅佐杨谅稳定北境局势耗尽了心血,终因年事已高,体力不济,在两个月前一次率人巡边的途中染上风寒重症,终于不治而亡。

    杨尚希一死,东突厥立马便有了异动。都蓝可汗雍虞闾亲到并州吊唁杨尚希时,向杨谅提出,索要契丹部落射杀其父摄图的凶手,言下之意是杨谅如不能命令契丹部落交出射杀其父的凶手,他就将发兵入侵契丹。

    杨谅出于谨慎,未当场给都蓝答复,事后召集河北道行台文武僚属商议对策时,众僚属意见又产生了分歧,使得年仅十五岁的杨谅一时不知该如何答复都蓝好了。

    且在次日都蓝离开并州,返回紫河镇之前,他又向杨谅提出了一个请求,以大可汗牙帐安扎于紫河镇不利于实现其父摄图生前遗愿——恢复东西突厥统一为由,请杨谅准许他将大可汗牙帐移回都斤山汗庭。

    都蓝趁杨尚希病故之际,屡屡向杨谅提出非份要求,激怒了以太平公史万岁为首的一班武将,他们皆主张杨谅仿效当年杨广出镇并州时应对沙钵略欲将其牙帐北迁时的强硬作法,调集重兵至雁门关外的白道州,威令都蓝不得轻举妄动。

    然而,都蓝继位成为东突厥的大可汗以来,东突厥的军力已远非沙钵略当政后期可比,他手下的突厥铁骑就多达二十万之众,仅凭调集几万隋军到白道州驻扎是难以阻止都蓝将大可汗牙帐强行回迁至都斤山的。

    面对以史万岁为首的一班武将要求以武力压服东突厥将大可汗牙帐继续留在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