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40部分

一路隋行-第40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皆感激不尽。承太子之邀,臣敢不遵命?”

    杨勇呵呵笑着转向薛道衡身旁站着的裴矩,转身指着杨广等四个兄弟,问道:“舍弟年幼,日常在太学,多赖裴舍人教诲,不拘是他们当中的哪个,如敢不服师父管教,你尽管来东宫说与本宫听,本宫断不轻饶。”

    裴矩仿效着薛道衡,冲杨勇躬身施礼,谦辞道:“回殿下,最近除晋王爷奉旨在府跟随长孙晟将军学艺,只逢五逢十到太学接受经义及诗词检校外,其他几位王爷每天都是头几个到太学报到,用功得紧,殿下大可放心。”

    杨勇不厌其烦地同站立在前排的每位北齐旧臣挨个寒喧着,仍无离开之意。眼看着一场朝廷命妇的丧仪,在大哥杨勇的主演下活脱脱变成了一场朝廷安抚北齐旧臣的好戏,杨广身为这场戏不可或缺的一位主要配角,跟随在杨勇身后,也模仿着大哥的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同众人扯着淡,心中却不时窜起一阵阵笑意。

    “王爷,太子这是在等老太师呢。”杨广在太学的两位死党之一的李浑,不知什么时候挤到了他的身边,悄声冲他说道。

    李浑话音未落,道胜里的坊门外已传来一阵人喊马嘶之声,紧接着有人来向杨勇禀报:“太师到了。”

    用不着别人告知,杨广也知道,身为当朝太师,必是文武群臣之首,功高望重之人。以他穿越前算不得丰富的那点儿历史知识,他就知道,大明一朝,活着被封为太师的,二百多年间仅万历朝的张居正一人。依此推断,李穆这位隋朝的活太师,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哎呀,殿下,家门不幸,何敢劳太子和几位王爷亲临道胜里吊唁,老夫来迟一步,还望殿下和几位王爷见谅。”在众人的簇拥下,一位身材高大、白面长须的老者大步朝着杨勇等几人走来。

    这位当朝太师李穆本是北周宣帝及静帝朝的并州总管,因在杨坚入朝执政初期,河东手握重兵的总管尉迟迥、司马消难相继举兵谋反,局势一度相当危急。恰在这关键时刻,地处河东与关中之间要冲的并州总管李穆毅然选择了力挺杨坚,并出兵帮助杨坚剿灭了叛乱,稳固了杨氏在北周朝中的地位。

    杨坚在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前,曾亲笔修书一封,命人带往并州,半是试探,半是征询李穆对自己登极作皇帝的意见,李穆毫不犹豫地表示了对杨坚代周,开创大隋的坚定支持。

    杨坚在登极后,也投桃报李,给予了李穆一族超乎寻掌的回报,不但将李穆本人加封为位列三公之首的当朝太师,而且但凡是李氏一族可用之丁男,尽皆授予了五品以上官职。一时之间,李氏一族位居显宦者多达一二百人,号称当朝第一豪门。
………………………………

第七十七章 两道尖利的齿痕

    (求收藏,求推荐)太子杨勇自是深知李氏一族在朝中拥有庞大的势力和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此时见老太师疾步朝自己走来,忙迎上前去,伸双手扶住李穆,神色恭敬地劝慰他道:“老太师家门出自不幸之事,本宫奉了母后懿旨,率诸弟前来吊唁亡人,略表慰问之意,万望太师善自珍重,节哀顺便。”

    李穆抬眼看看围在四周的众人,见除了太子杨勇和几位皇子之外,今晚赶来自己侄子李询府上吊唁的尽是些北齐旧臣,并不见有一位是当朝的重臣,心下难免感到失望,面上却一丝也不流露出来,向着杨广等几位王爷抱拳施礼已毕,又朝着在场众人团团抱拳致谢道:“老夫代侄儿谢过诸位了,诸位的殷殷情意,老夫心领了,天色已晚,就请诸位散了吧。今后但有事相询老夫,尽管登门就是。”

    薛道衡、裴矩等人都是久在朝中为官,听老太师如此一说,明白李穆这是要单独留下太子和几位王爷说话,遂纷纷拱手、抱拳向李穆辞行,三三两两地向坊外走去。

    待到众人散去,李穆朝李询府门内一抬手,相让着杨勇并杨广等人到李询府内说话。

    杨勇得李穆之邀,自是不便推辞,转身正要同李穆携手入府,就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有旨,着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即刻入宫。”一名宫中内侍一溜小跑着来至诸人身前,传下了一道圣旨。

    “宫内出了何事?”杨勇谔然问道。

    “回殿下的话,小的不敢妄言。请殿下和晋王这便随小的入宫吧,皇上和娘娘都在宫中等着呢。”内侍抬头瞟了一眼李穆和其他几位皇子,一个字不敢多说,只语调急促地催促杨勇和杨广道。

    “宫中既出了事,父皇母后为何不传我兄弟五个一同前往,而单单只传大哥和阿纵两个?”越王杨秀挺身而出,手指着跑来传旨的内侍,厉声喝问道。

    内侍分明是奉命跑来传旨之前,受到了严厉的警告,不得泄露半个字,此时受到杨秀的逼问,吓得埋头缩颈,连大气儿都不敢多出一口。

    李穆料定宫中一定有大事发生,忙拦住杨秀,冲杨勇和杨广说道:“既是皇上、娘娘传召太子和晋王即刻入宫,老夫就不强留两位了。来人,送太子和晋王入宫。”

    李浑答应一声,抢在头前替杨勇、杨广两人清着道,一路将两人送出了道胜里。

    “你回府告诉萧萧、瑟瑟一声,我奉急诏入宫,叫她们两个不必再等我了。”杨广翻身骑上大青驴,冲鲜于罗吩咐一声,紧随着杨勇朝宫城的方向赶去。

    武德殿内,灯火通明,不单是皇帝杨坚、皇后独孤伽罗,当朝的两位宰臣高颖、苏威,以及还未正式卸任的禁军统领窦荣定也在。殿内诸人每个人的脸上都罩着一层肃杀之气,仿佛有大祸临头的模样。

    杨广随杨勇脚不沾地地一路赶到武德殿,杨坚一见两个儿子到了,遂冲着陪座于下首的苏威开口说道:“无畏,你身上兼着京兆尹的差使,还是由你来向太子和晋王说说,发生了什么吧。”

    苏威听到皇帝点自己的名儿,竟一反常态地打了个哆嗦,陡地迎着杨勇、杨广两人挺身站起,浑然忘记了同两人见礼,便冲口说道:“一个时辰前,有大庄严寺的僧人到京兆公廨报案,称寺中住持会真大师突然坐化。得报后,我亲自带人前往大庄严寺探查,经验尸仵作报称,会真大师并非坐化升天,而是受到了突然袭击,暴毙于禅房之中。。。。。。”

    会真大师?不就是那位在宇文阐死后,奉了母后之命,率领着一班僧众弟子进驻弘圣宫捉妖的那位神僧吗?杨广至今都忘不了,在宇文阐的葬礼上,这位神通广大的会真大师挺立在朝堂之上,言之凿凿地向朝中群臣宣称,害死宇文阐的妖孽来自南陈。这才过去了不到两个月的光景,他怎么会突然之间暴毙了呢?

    杨广好奇之心大起,当下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苏威继续讲下去。

    “我得到仵作的禀报后,曾亲自验看尸身,会真大师面目如生,浑身上下未曾发现有明显的致死伤痕,唯在其颈间发现有两道尖利的齿痕及少量的血淤,如无意外,会真大师应当是死于某种猛兽的齿下。”苏威说到此处,不安地望了杨坚一眼,紧接着补充道,“据我带去的十几名吏员一一辨认,却没有一人识得会真大师颈间致命的这两道齿痕出自何种野兽之口。”

    “会真大师不仅是长安城中大庄严寺的住持,更是朕的佛门替身,享有国师之尊号。一夕之间竟命丧妖兽之口,诸位,朕不知你们作何感想啊?”杨坚说话的语气中带着少有的愤慨和懊恼。

    包括杨勇、杨广兄弟二人在内,殿内诸人听了杨坚这饱含怒火的质问,皆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开口答话。

    半晌,杨勇贸贸然地嘟囔了一句:“今晚李询府中冯氏自杀身亡,会真大师相继暴毙于禅房之中,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一派胡言。”杨坚陡然打断了杨勇的话,勃然作色道,“冯小怜实系一祸国辱家之妖妇,其姑婆分明是容不得如此歹毒之妇人,才逼得她自尽而亡,见地伐,你怎可拿她与会真大师相提并论?”

    杨勇刚刚从道胜里冯小怜的丧仪上奉旨赶回宫来,由此及彼,不过是随口一说,不想却招致杨坚异乎寻常的严厉驳斥,唬得把头一低,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了。

    “圣上,依臣之见,苏仆射率领一干吏员虽已勘明,会真大师颈间那两道尖利的齿痕乃致命之源,但仍不能排除有奸人作案的可能。”五短身材的高颖跨前一步,拱手向杨坚说道。

    如若是旁人在此时说出这番话,杨坚定会当面质问他,凭什么断定会真和尚是死于奸人之手?但恰恰是高颖说出这番话来,令杨坚心中一动,似乎想起了什么,垂下头,沉默不语。
………………………………

第七十八章 一个都不留

    (求收藏,求推荐)会真和尚曾当着满朝大臣的面儿,在朝堂之上公然指出杀害介国公宇文阐的凶手来自南陈,不到两个月后,他便突然暴毙于大庄严寺之中。用不着亲临现场查验,也能做出判断:杀害会真和尚的凶手多半和南陈有关。

    杨广根据他所掌握的信息,在心里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阿纵,你对此事有何想法?”一直没有说话的独孤皇后点名向杨广问道。

    “凶手多半和南陈有关。”

    这句话差点儿脱口而出,可话到嘴边,杨广生生又把它咽了回去:自己连杀人现场都没去过,凭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回母后的话,儿臣以为,高仆射之言有理,会真大师死于凶杀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两个多月的隋朝王爷生活,使杨广懂得了一个道理:他已不是普普通通的小六学生,而是皇帝、皇后的亲生儿子,当朝亲王,说话办事再不能像以往那样随意、任性了。

    “嗯,那么依你说,眼下朕该如何处置这件事呢?”杨坚抬起头,盯着杨广问道。

    父皇分明是在考校自己在大事面前的应对能力。杨广环视殿内,高颖、苏威、窦荣定等人也都用期盼的目光注视着他,他内心一阵激动,尽量用平缓、冷静的语调答道:“父皇,会真大师之死骇人听闻,一旦他的死讯传将出去,必将在长安百姓当中引发混乱,因此,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保密,防止消息走漏。”

    “还有呢?”杨广的回答明显引起了杨坚的兴趣,他以手支颐,身体前倾,目光灼灼地望着自己这个年仅十三岁的次子,追问道。

    杨广受到父亲的鼓励,低头想了想,抬起头,颇有些兴奋地答道:“还有就是请父皇下严旨,责令刑部等有司衙门限期破案。”

    “哈哈,这件事交给刑部去办是断断使不得的。不过,一个十三岁的娃儿能首先想到封锁消息,安定人心,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杨坚舒展眉头,竟大笑了起来。

    连刑部的官员杨坚都信不过,那么还能派谁去查究此案呢?杨广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太子日常帮着朕参决朝政,无暇分身牵总查察此案。这件事就交给阿纵来办,皇后,你可舍得吗?”杨坚转过头,征询着独孤伽罗的意见。

    “阿纵身为皇子,当朝亲王,理应为陛下分忧解难。只是臣妾担心他小小年纪,缺乏历练,这查案之事又极其凶险……”独孤皇后不无忧虑地提醒丈夫道。

    “缉拿凶手,推问勘验这些个事儿自然用不着阿纵去办,朕只要他出面牵这个头,在参与查案的过程中多积攒些办差的经验。想当年,朕做大将军的时候,也不过才十六岁,比他大不了几岁嘛。”杨坚耐心地向妻子解释道,随即又向高颖、苏威两位宰臣问道,“你们看呢?”

    高颖、苏威为宦经验丰富,心机深沉,当下便领悟到了杨坚点名要次子杨广牵总查究会真和尚之死,一半是出于对朝中刑部、大理寺等法政衙门官员的不信任,一半是想借此树立杨广在朝中的威望,为他将来的出镇并州做下铺垫。

    他二人身为当朝宰相,自然对朝中群臣的现状知之甚深:杨坚得朝没费一刀一枪,却也全盘接纳了北周的文武群臣,在这些人当中,除了极少数的北周攻灭北齐后,改仕北周,继而仕随的山东世家子弟外,大半都已在北周朝挣得了荣华富贵,在天下太平时,指望这些人锦上添花,为朝廷出力也许还行,可当下正值立朝之初,四方不宁之时,朝廷局势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些人就会像墙头草一样,随时都会有另换门庭的可能。就拿曾为杨坚顺利夺取北周政权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相府旧臣郑译、刘鲂来说,当尉迟迥、司马消难兴兵造反,重兵压境之时,他们不是也首鼠两端,力辞监军不就吗?

    因此,高颖、苏威心里都理解,杨坚在闻知会真和尚暴毙的消息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