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423部分

一路隋行-第423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晟听了李靖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宇文般若远嫁突厥已有十多年的光景,特别是自雍虞闾继任大可汗以来,她在突厥朝中有意培植自己的势力,现已初成气候,若想在较短的时间内除了她倒非一件易事。再者,数年前是她主动改姓归宗,拜在圣上、娘娘膝下为女的,如今她反迹未彰,只恐圣上和娘娘顾念旧情,狠不下心来将她除去。”

    见李靖脸上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长孙晟语气一转,又说道:“不过,此事可以一步步地来,先设法减削宇文般若在突厥朝中的势力,尔后再寻找契机将她除去。不瞒你说,在离开都斤山前,我曾单独会晤了那位昔日晋王府中的花匠江上源,想劝他幡然悔悟,成为朝廷安插在突厥朝中的眼线,却被他一口回绝了,除去宇文般若,可以尝试着从除掉江上源开始着手进行。”

    李靖听长孙晟提及杨广,遂向他提出请求道:“晚辈欲从并州直接返回广陵,将顾生被杀、张仲坚北上以及江陀子助宇文般若与朝廷为敌这些事情一一向晋王殿下禀报,使殿下得以及时了解‘雁巢’的最新动向,请将军允准。”

    长孙晟没料到李靖会给自己出了这么一道难题,皱着眉头答道:“照理说,发现杨钦并非刘居士,而是顾生,你和玄感公子二人的嫌疑自然就解消了,但如今刘居士仍未知下落……不如这样,待咱们返回并州,将其中实情禀明高仆射,交由他来决定你的去向吧。”

    李靖虽然急于返回江南,当面向杨广禀报他随长孙晟出使突厥期间的最新发现,但听长孙晟如此一说,略一思忖,也就理解了长孙晟的难处,只得跟随他返回并州来见高颖。

    高颖对长孙晟此番出使突厥的大获成功感到十分高兴,亲自出城将长孙晟一行接至衙署,大排酒宴,祝贺长孙晟一行凯旋归来。

    席间,长孙晟不待李靖说话,主动代他向高颖说明了他欲直接返回广陵去向杨广禀报消息的想法。

    高颖向李靖详细询问罢事由经过,也陷入了沉吟,冲长孙晟和李靖二人解释道:“一个月前,我是在接到潜伏于都斤山的斥候密报称,彭国公刘昶之子刘居士化名杨钦,前去游说都蓝可汗进兵攻隋的,并且在得到这一密报不久,就发现,突厥向高句丽派去了秘使,欲与高句丽联手发兵来犯。如今你们虽揭露出杨钦并非刘居士,而是南陈的细作顾生,但刘居士其人仍下落未明,他是否与顾生沆瀣一气,串通返叛朝廷也并不明朗,故而……是不是先找到刘居士的下落,查明他是否是顾生的同谋,再……”

    但是,要在偌大的幽并等地找到刘居士其人又谈何容易,李靖强自按捺着心头失落的情绪,向高颖提供着寻找刘居士下落的线索:“末将曾受刘居士之托,答应尽力撮合他与一位姑娘的姻缘,后来在江南听说,刘居士因在长安失去了与那位姑娘的联络,背着父母北上到了关东、河北一带来寻找她的下落。据末将所知,此女名叫冯小惜,系相州治下商水冯家湾人氏,高仆射能否派人到冯家湾一带找找,或许能找到刘居士。”

    他话音方落,就见陪坐在末席的杨玄感手举一幅绢帛站起身来,走到自己近前,将手中的绢帛递向他,笑嘻嘻地问道:“大哥,你瞅一眼,看我画得像不像居士?”

    在座的高颖、长孙晟等人都知道,越国公杨素的这个长子自幼头脑就不甚灵光,得了个绰号叫做“痴儿”,此时眼见他趁旁人说话的功夫竟绘就了一幅刘居士的肖像,俱都吃惊地望着从他手中接过绢帛的李靖,想听听他会怎么说。

    “太像了!”李靖惊喜地望着杨玄感绘就的刘居士的肖像,由衷赞叹道。


………………………………

第874章 江南佛寺之乱

    长孙晟带领李靖采用扶弱摄强之策成功地迫使东突厥都蓝可汗放弃起兵攻隋的计划,上表继续向大隋俯首称臣,初步稳定了北疆局势的同时,远在广陵抚绥江南的晋王杨广却正在面临着一场之前从未遇到过的严峻考验。

    与崔弘度镇守的原属后梁的江陵一带颇有不同的是,原属南陈直接统辖的江南各地州郡并没有出现田主、富户们围攻当地州郡衙署的情况,却出现了较之更甚的成千上万的僧尼纷纷到当地衙署门前化缘的事件。

    江南祟佛已历宋、齐、梁、陈四朝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各州各郡的上万座佛寺中有不下数十万僧尼修行,尔今因朝廷推行均田制的一道诏书才下达至广陵,就激起了数十万僧尼聚集州郡衙署门前化缘的事件,这使得对凭借推行均田制稳定江南人心、局势抱有很大期许的杨广感到极为震惊。

    而与此同时,裴蕴派往江南各地调查与官匪相互勾结,强征百姓粮帛的蠹虫的吏员们回报称,他们查知,这些所谓的蠹虫大多名列僧籍,平时寄身佛寺做掩护,实则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据此,杨广基本可以断定,江南各地僧尼聚集于衙署门前化缘这一事件概由这些不法之徒挑唆而起,遂有意传命江南各地州郡长吏及驻军施以弹压,从速平息这一事件。

    不料,当杨广在广陵总管府议事厅召集文武群僚,正欲传令弹压之时,却遭到了此前奉他之命主持推行均田制的王府长史张衡,以及新近入幕府的诸葛颖等人的强烈反对。

    “王爷,江南民间祟佛已历数百年之久,倘使王爷传命各地衙署、驻军强行弹压,下官窃以为于日后在江南各地推行均田制极为不利。”张衡直接了当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与他相比,诸葛颖话说得虽然委婉,却更切中肯綮,深深打动了杨广:“王爷,在下久居江南,深知遍布江南各地的上万座佛寺概由南陈时期的各大高门、田主出钱出粮供养,朝廷欲在江南推行均田制,所下诏旨中并没提及这上万座佛寺今后该由谁供养一事,僧尼们出于对将来生计的担心前来找官府化缘,也属人之常情。为此,在下提请王爷将对各地佛寺今后的供养一事纳入到朝廷在江南推行均田制的大政中一并考虑,方为正道。”

    杨广没有理会张衡,两眼紧盯着诸葛颖问道:“请先生教我,该如何解决江南佛寺的供养问题?”

    诸葛颖因才入晋王幕府不久,与杨广说起话来自不如张衡等人畅所欲言,略一迟疑,遂斟酌着答道:“依常理而言,佛寺应由信众自愿出钱出粮供养,然据江南传承已久的做法,佛寺的一应供奉原本概由各大高门、田主出钱出粮供养,尔今在均田制实施之前,不妨先由各地官府出资暂且供养佛寺,待日后徐徐图之,方不致激起佛门不满……”

    此前曾建言杨广用弹压手段强行平定江南佛门之乱的裴蕴不待杨广开口,首先反驳诸葛颖道:“据某所知,朝廷自开皇九年兴兵平陈以来,前后用于平定江南各地叛乱的粮晌几占朝廷租赋的半数,尔今再要由官府出资供养江南多达数十万的僧尼,这无异于平空又要多出一笔巨额的开销,不要说此事传到长安,必会引起朝臣们的非议,就是江南各地的州郡长吏,多半也不会赞成的。再者,经查得知,这场江南佛门之乱明明是由寄身佛寺的少数蠹虫挑唆而起,若不采用雷霆手段加以整治,只一味地加以安抚、姑息,某以为无异于养虎贻患,决不可行。”

    杨广虽觉诸葛颖道出了眼前这场佛门之乱的根源所在,但也不大赞同他提出的应对之策,可一时间又想不出除派军弹压之外,能够从速平息祸乱的方法,不禁陷入了深思。

    群僚各执一辞,相互争执不下,可事态的发展却在一天天的恶化,不过两三日间,就有会稽、江州等地纷纷来报,聚集当地衙署门前的僧尼已开始强行闯入州郡衙署和府库,抢掠钱帛和粮食了。

    面临着迅速蔓延、日益严峻的形势,以裴蕴为首的十几名僚属再次找到杨广,向他建言,采用派兵弹压的方式迅速平定这场佛门之乱,并趁势清查出挑唆作乱的害群之马,杀一儆百,清除推行均田制的障碍。

    杨广却因数天前张衡和诸葛颖的一番话,一时还下不了派兵弹压的决心,反复思忖,决定前往广陵书院向在此编书的江南宿儒顾施征询意见。

    顾施听杨广说明来意,沉吟移时,忽然问杨广道:“此前我曾听说王爷有意在广陵举办千僧会,不知此事后来为何不了了之了呢?”

    杨广听了这话,心中一动,向顾施解释道:“只因后来屡生变故,一时尚未顾及到此事。先生的意思是……”

    顾施笑而不答,接着问道:“但不知王爷举办这千僧会的意图何在?”

    杨广才欲径直回答“借弘倡佛法来收拢江南民心”,忽然似有所悟,反问顾施道:“先生莫非以为,在如今的形势下,千僧会仍可办得?”

    顾施摇了摇头,答道:“此前王爷既已想到了借举办千僧会来收拢民心,聚集民望的办法,尔今佛门出了乱子,为何不仍到佛门中去寻求化解之策呢?我虽身在儒家,却也深知,尔今江南佛门各宗各派中,以浙东天台山智觊大师首开之天台宗最孚人望,且素闻王爷与智觊大师还曾有过一段渊源,王爷何不去向智觊大师问求化解之道呢?”

    杨广受到顾施的点拔,恍然醒悟,头脑中进而迸发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当即辞别顾施,回到广陵总管府,命裴蕴派人从速赶往江南各地,放出消息称:晋王不日将赴天台山谒见智觊大师,并将在天台寺召集江南各地有道高僧,共同研参佛法精义,在此期间,凡属江南各地报备在册佛寺中的一应供给,暂由当地州郡衙署负责,如发现有假借佛寺之名继续挑唆乱者,一律清除出佛门,交由当地官府严惩不贷。


………………………………

第875章 千里之行

    裴蕴、张衡等一干僚属得知杨广要前往浙东天台山谒见智觊和尚的消息后,起初以为这不过是杨广在苦思冥想之后想出的一条平安江南各地佛寺之乱的权宜之计而已,可是待到裴蕴奉命派人赶往各地传散出这一消息后的两三天,却接到了另一项王命:命他陪同杨广一道赶赴浙东天台山去谒见智觊大师。

    裴蕴接此王命后,立马会同张衡等人一道赶来广陵总管府求见杨广,想要劝阻他取消这趟浙东之行。

    “王爷若欲借助智觊大师在佛门中的威望平定各地佛寺乱象,尽可由下官代劳,前往天台山召智觊前来广陵即可,大可不必亲自犯险远足千里嘛。”裴蕴异常罕见地直接劝杨广改变主意道。

    张衡也附和道:“此去浙东,不祗千里之遥,目下江南匪患尚未尽除,萧如水、张仲坚等‘雁巢’残部犹不知潜伏何处,加之王爷身边又缺少武功高强的近卫,下官也认为,王爷切不可冒此风险亲往浙东,不如仍以在广陵举办千僧会的名义召智觊大师前来赴会也就是了。”

    两人正在极力劝说杨广打消远赴浙东谒见智觊的念头,突见郭衍来报,称总管府门外现有骠骑将军李浑前来求见杨广报到。

    杨广闻报,不禁哈哈大笑着对张、裴二人说道:“你们瞧,这不是父皇母后派了位得力的近卫来了?”遂当即传李浑进府相见。

    待到李浑风尘仆仆地走进议事厅,向杨广呈上他调回晋王骠骑营任职的册命,说明来意,厅内众人方知,果然如杨广所说,杨坚、独孤伽罗因牵挂远在江南的爱子杨广的安危,特命李浑重新回到杨广身边,协助段达执掌晋王骠骑营,加强护卫力量。

    “有金才随本王一道赶赴浙东,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杨广颇喜李浑来得正是时候,可以帮着自己堵上张衡、裴蕴的嘴,遂笑吟吟地将李浑呈上的调任册命递给二人,反问道。

    裴蕴和张衡对视了一眼,还欲再劝,抬头间却见杨广的脸色已撂了下来,遂改口道:“王爷,李将军,请恕下官直言。王爷既传命由下官随同王爷前往浙东一行,下官职责所在,不得不斗胆请王爷传命,由大将军梁默亲自护从王爷前往天台山,方可令人心安。”

    李浑出身相府,一向自视甚高,此次且因他不堪在东宫忍受太子杨勇的排挤和冷落,借李靖离开杨广身边的机会,托人在独孤伽罗面前百般游说,才获得了重新调回晋王骠骑营任职的机会,尔今听裴蕴言外之意,对自己颇有轻视之意,不由得勃然大怒,上前劈手一把揪住裴蕴,冲他喝问道:“本将军随同王爷镇守北疆,对阵突厥之时,你这小子还不过是陈叔宝身边的一条狗而已,如今倒小瞧起老子来了?不需那白发梁默,但由本将军统率一营人马护从王爷,尽可保得王爷此行无虞。”

    杨广见状,忙上前喝止住李浑,对裴蕴致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