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232部分

毒清-第232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厂的管事,也是个有眼色的,一看杨三爷的脸色不好,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放你妈的屁!你当老子是个傻货呢?大清的火炮动辄数千上万斤,可火炮的威力还不如西洋几百斤的小炮,这他妈就叫大清的法子好?

    老子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你这样的留在炮厂,只是个祸害!拖下去给老子弄死!”

    云南下属的西山铁厂、宜良毒厂和兵工厂,有干不了调离的,但干不好,说是调离其实就是死于非命,这些需要严格保密的地方,没有杨猛的点头,是走不出活人的。

    这位只会溜须拍马的炮厂管事,绝对不能用了,用他保不齐哪天就会闯下大祸。这样的人闯祸的方式也很难被发现,火候、配料,稍有一丝失误,就会导致一门炮的失败,这样的人要是使坏的话,损失很有可能是一整批的火炮。

    所以,这样的人,杨猛只能杀了了事儿,简单!

    “三爷饶命啊!咱们这批人来了云南,都感念着三爷的大恩大德呢!

    三爷!我家的十几口人,是靠您活的命,三爷的脸面就是小人的命根子,您听我给您说啊!”

    “三爷,这是当初龚振麟的手下,我是按了您的意思,挖过来的,就这么杀了,可惜!”

    炮厂管事的哭求,一点用也没有,好人,杨猛杀的太多,在永昌连老弱妇孺都杀,冤杀妄杀对杨猛来说根本不是什么负担。

    但丁泰辰的话,救了这位管事一命,在杨猛的眼里,对云南有用的人犯了死罪可活,阻碍云南发展的人,虽是良善可杀!既然这位是江南龚振麟的手下,那他就有了活下去的资本。

    “说说吧!说的不好,老子依旧是要杀人的!”

    这位一个劲的捧朝廷的臭脚,在杨猛眼里就属于可杀之人,若是说不明白,还得去死!

    “三爷,非是大清的冶炼技术不成,而是官员们太贪!一门火炮,动辄数千上万两银子,可真正用于铸炮的,连三成都不到,没有上好的原料,铸炮的数目不变,咱们这些铸炮的人,就只能加大火炮的份量了。

    火炮越重、炮膛越厚,越不容易炸膛,咱们大清,为什么多铸重炮、巨炮?不是这样的火炮厉害,而是这样的火炮,铸造一门是一门,有些砂眼和瑕疵,这样的炮,也不会三五下就炸膛。

    正是因为这样,龚大人才弄出了铁模铸炮的法子,一批批的铸炮。用火药检测砂眼。炸膛的重铸。完好的就可以交付使用了。

    铜炮比起铁炮虽说好铸一些,但铜就是钱啊!为了抠铸炮的银子,工部的官员们也是费了好大的心机,往铜料里参杂铅锡,减少铜料的用量,所以这铜炮的份量也就上去了。

    参杂了过多的铅锡,有的时候铜炮的质量还不如铁炮。铸的炮份量越大,转运越是不方便。没有全铜全铁的炮车,这样的重炮只能在每次用的时候新铸炮台。

    加厚炮膛,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缩小了炮膛的管径,万斤巨炮射不足十斤的弹丸,也就成了大清火炮的通病。

    砂眼多、炮膛脆,这样的重炮,也就不能装填过量的火药。一旦超量就会炸膛,合着该用半斤药的火炮,只用二两药。那威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咱们这些铸炮的,靠的就是好炮吃饭。铸坏了不仅得不到银子,而且还有责罚。为了省钱,朝廷铸炮的时候,多是用的泥范,泥范难干易裂,想铸好炮颇为不易。

    所谓的十炮成一、百炮成一,不是咱们的手艺不成,而是朝廷的官员太贪,没钱就铸不了好炮。朝廷的火炮不成,不是匠人们的原因。

    这就是小人说,大清铸炮技术并不落后,西洋之法并不先进的原因。”

    这位的说法倒也合情合理,有些事儿,杨猛也能想象的到,这就跟康乾时期的鸟枪优于道光鸟枪的原因。有些炮台上用的是康乾时期铸的火炮,这就有了合理的说法。

    “算是说的过去,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名叫史大头。”

    “你说的铁模铸炮,可行吗?”

    “这个……”

    “有话说有屁放,在杨家的炮厂,不需要你溜须拍马,有话直说,不怕你说错了,就怕你胡说八道!”

    经验,有时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听这位的名字,就知道他不是读书人出身,一个工匠能担当炮厂的管事,说明他的肚子里是有真本事的。

    “三爷,小人这些日子也在琢磨这个事儿,无论是泥范、蜡模还是铁模,铸炮的速度都快不起来。

    西洋的切削炮膛,虽说小人没见过,但枪厂那边拉膛线的法子,小人是见过的,想来也差不多。

    咱们铸炮的话,可以用陶范,粗粗的制出炮身之后,再用切削之法,将炮膛弄出来,这样铸炮的速度就会快上不少的。

    只要咱们有足够多的机器,两三个月的时间铸五七百门小炮还是可以的。巨炮铸造之法,还得用蜡模,蜡模法精细。”

    史大头的说法,杨猛不知道可不可行,但身边就有米利坚的铸炮技工,转头问了问他们,对于史大头的说法,米利坚的技工还是支持的。

    “成!那就按你说的来,炮铸好了,三爷这边有赏。”

    铸造铜炮,杨猛也不需要什么技术,米利坚的炮厂,提供的技术已经足够了,现在铁铸的后装线膛炮才需要技术,铸炮的技术,需要在这上面摸索。

    正好这史大头是个铸造铜炮的人才,让他带人铸造铜炮,让米利坚的技工摸索后装炮。

    “谢三爷!小人还有话说,白铜炮,虽说质量好,但耗费太大,用七成的黄铜,三成的白铜,再加上些铅锡,铸造的青铜炮,应该不差于白铜炮,这样一来,咱们炮厂铸炮的耗费,就会减少很多。”

    “嗯!不错,有法子就好!试着把炮铸出来,拉到试炮场,去一门门的试,不管是青铜炮、白铜炮还是你说的这种新法青铜炮,哪个打的次数多,就用哪种材料。若是差不多,就用便宜一些的材料。”

    无论白铜巨炮还是青铜小炮,在杨猛看来都是过渡用的玩意儿,打柱状炮弹的钢管炮,才是他想要的东西。

    “葛师傅要选几个铸炮的好手,这些人必须得识字,史大头,你给选出十个来!

    以后铸铜炮的营生,三爷就托付给你了,铸的好有赏,铸不好,小命难保!”

    研制后装铁炮和炮弹,才是杨猛此行的目的,史大头选好了人手,杨猛就接过了葛仕扬手里的后装炮图纸。

    “你们这些洋技师,以后就撤出铸炮的车间吧!我在这里另给你们建造一个厂子,专门研究后装线膛炮!”

    杨猛的话,经过翻译说给了那些米利坚的技师,有好几个人笑的比较阴险,这帮王八蛋,拿着自己的银子,还他妈打自己的小九九,看来自己要对不起柯尔特了,这帮子铸炮的玩意儿,要是安安稳稳的呆在云南还好,哪个要是生出了别的心思,那只有去见阎王了。

    有了那几个阴笑的货,杨猛研发后装炮的提议,洋技师们一致通过,这也让杨猛看清了这批人,一个好货也没有。

    “霍华德,后装炮的研发,你要多督促一下,最多半年的时间,让他们给我拿出能用的火炮,不然我是会杀人的!”

    交待完了炮厂的事情,杨猛点了霍华德一下,相对于炮厂的那些人,霍华德还是可用的,相信霍华德给他们的压力,比自己给他们压力要大得多。(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四章 所谓地大物博

    处理好了西山、宜良兵工厂的事务,杨猛身上就没什么责任了,打发走了葛仕扬,他就打算到宜良的庄子里,猫上一段时间。

    “三爷,滇西那边又出事儿了!”

    耽搁了两天,丁泰辰没忍住,还是把滇西的事情说了出来。

    “哪个又不想活了?现在的云南需要的是安宁,无论哪一族、哪一寨,敢在这个时候出来炸刺儿,直接让鹤立镇的兵马绞杀就是了,不必通报!”

    杨猛本来大好的心情,一下就被搅散了,一听是滇西的事情,他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不问缘由,直接就下了绞杀的命令。

    “不是民乱!今年的收成算是不错,现在滇西各族,都嚷嚷着要以银代粮呢!”

    “这是好事儿,允了他们就是,这些事情不是早就安排过了吗?”

    以银代粮,将土地变成工厂,将百姓变成工人,这是杨猛控制云南的政策,是不容改变的,丁泰辰拿着这个说事儿,就有些烦人了。

    “这事儿我已经允了,是铜厂和各处矿场的事儿!”

    丁泰辰也没想到,搅了三爷的好心情,会让他有这么大的杀气,弄不好滇西的事情,还是件麻烦事儿!

    “怎么?那个不开眼的想跟杨家抢地盘吗?”

    “也不是!”

    “那就别废话,说说是什么事儿,老子没工夫跟你磨豆腐!”

    见丁泰辰畏畏缩缩的模样,杨猛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儿,涉及到了矿场。难道是走私?

    “有人用马帮。向缅越等地输送铜矿、大锡、石磺还有银矿的矿渣!”

    这话也是丁泰辰斟酌着说的。就怕三爷听到了数量,大发雷霆啊!

    “哼!这都是三爷玩剩下的玩意儿,通知杜降虎、马青虎,让腾越镇的兵马,封锁缅越印泰一带的边界要道。

    走马帮的若是带着货物,就让他们一次,第二次遇到格杀勿论。

    通知鹤立镇、普洱镇的兵马,扼守南下的要道。凡输送矿物入缅越印泰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地格杀!”

    铜铅锡都是战略资源,铸炮造枪制作弹丸,都需要这些东西,这些矿物大批量的到了缅越印泰,少部分是当地人使用,绝大多数都是资敌了。

    “三爷这中间的利润颇大,就怕禁之不绝啊!”

    十倍、几十倍的利润,只怕三爷的命令下了也是白下。走一趟就家财万贯,谁不想搏一搏呢?

    “这个简单。让滇西的官府下一道谕令,凡是带矿物出境的,无论多少直接格杀!禁之不绝?笑话!那是人杀的不够多!”

    资敌是要不得的,卖给列强们云烟才是正理,矿产还是少些为妙,为此杨猛是不惜举起屠刀的。

    “三爷不可!银矿矿渣这样的无主之物,运到缅越等地,一驮就值十两银子。石磺以前朝廷收购,一驮只给一两银子,到了缅越,最少值个六七十两银子。精铜一驮也是十两,到了那边也是打着滚的涨价。

    这段时间咱们整合滇西的矿场,很多人都想在此之前发上一笔的,如果格杀勿论的话,起码得杀个几万人。”

    丁泰辰这么一说,杨猛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好几万人,就不能随便杀了,这些走马帮的可都是壮劳力,一下全宰了,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银矿的矿渣?石磺?这都是些什么东西?那边的人收了做什么用?”

    铜矿和大锡,杨猛知道是什么东西,可矿渣和石磺,他就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了。

    但谁也不是傻子,人家既然花了大价钱来收购这些东西,肯定是为了图谋更大的利润。

    缅越背后是什么人,杨猛也很清楚,英法列强啊!这两个犊子,可都不是什么好货,指望这他们做好事儿,难呐!

    “据说这银矿是含铅的,石磺就是硫磺。”

    好嘛!这两样一样是做子弹、炮弹的,一样是做火药的,这可是直接的资敌了。

    一驮货物,一百斤上下,硫磺值六七十两,还算公道,可这银矿矿渣,也值十两银子,这里面就有问题了。

    “银矿的矿渣?是一个银矿,还是多数银矿都这样?”

    十两银子一驮,这与朝廷给滇铜定的价格差不多,这银矿矿渣里到底含多少铅啊?

    “靠近边境的茂隆、幕乃,还有临安、石羊、南安、个旧、昭通、丽江、三嘉的银厂,都大抵的相似,这次事儿有些大,所以我不敢做主。”

    铜矿外运还好些,但矿渣和石磺的外运,却是相当繁荣,该怎么制止,丁泰辰也没了办法。

    “丁叔那边怎么说?”

    在滇西主持大局的是丁保钧,这事儿,他应该有个说法的。

    “与三爷差不多,斩尽杀绝!”

    这事儿幸亏他家老爷子,在行事之前通报给了岑毓英,不然这事儿真做了,那麻烦就大了。

    “银矿矿渣含铅量看来是不低的,为何当初朝廷要丢弃这些矿渣呢?”

    云南的大小银矿遍地都是,有些老银矿,那是开采了几百年的,积存的矿渣数量,那可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

    不说炼出铅来自用,单单就是把这些矿渣卖给洋鬼子,就能解决了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