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473部分

毒清-第473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开玩笑呢?你做的是岳州的知府,不是杨老子手下的知府,要钱跟朝廷开口!

    杨老子的钱,也是一分一毫的挣得,你当是长江发大水冲来的啊!张口就是三五十万,你左骡子也忍心!”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岳州又是个太平军势在必得的要冲,自己这匆匆忙忙的是去找死吗?

    “三爷,没人没钱,岳州是守不住的!”

    左宗棠摊了摊手,表示岳州是去不得的,这玩意儿既没人又没钱,太平军还必打岳州,去了横竖是个死,不如在杨老三这边安稳。

    “哪个说没人没钱了?人,岳州那边有万余训练了三个月的练勇,钱没现成的,但你可以做买卖啊!

    军粮这东西,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官军都缺,杨家的商号不能跟他们做买卖,这买卖就交给你了。

    粮食进价是二两一担,加上运费二两,本钱是四两银子,卖给官军八两,卖给太平军四十两,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岳州附近千里之内无粮可买!

    凡属新下的稻米,一律收到岳州,在岳州装船发往别的地方,这人也有了,粮也有了,你是不是该收拾铺盖卷滚蛋了?”

    进口粮食,杨猛是亏本的,而且亏得不少,至少在一半以上。进口的粮食,多是玉米之类的粗粮,太平时节只值几钱银子一担,即使是现在,这粗粮的价格也不过一两二三。

    从广州运到云南,若是用普通的船队,粮价还得翻一番,用驳船,除去人工耗费,也在五钱银子左右,一担粮一百斤,本钱就是二两五,即使是战乱,精米的价格也不过两三两银子,总的来看,这进口粮食就是亏大本儿的买卖。

    但杨猛的云烟这东西,又真是不怎么值钱,虽说需要外购烟土,但提纯之后做成云烟,这成本几乎被冲的没了,云烟的利润是成百上千倍的,粮食的亏损与云烟的利润相比,又可以忽略不计了。

    “三爷,垄断粮市虽说是个好买卖,可就怕下面的百姓消受不起啊!”

    粮食买卖挣钱吗?平时虽说这粮食买卖赶不上盐货之类的玩意儿,但到了战乱的时节,这粮食却是一等一金贵的玩意儿,翻着番的卖粮,是再挣钱不过的买卖了。

    但一下就把粮食的价格提高几倍,怕是无数的百姓都要饿死吧?湖南是左宗棠的老家,这般丧良心的买卖,左宗棠真是不敢做。

    “百姓那边自有低价粮可买,你要做的就是垄断官面上的所有粮食,这买卖你可以与曾涤生合伙,长沙、芜湖、无锡、九江是江南四大米市,其他的地方。自有老子的人负责。这长沙这个大米市就交给你了。”

    战乱之中最好的武器是什么。不是什么刀枪棍棒,也不是什么坚船利炮,只有一条,这粮食才是最致命的武器。

    左宗棠要垄断湖南的粮食,一个人是不成的,若是再加上曾国藩,这事情就差不多能办了,杨猛所谓的百姓自有低价粮。也是一个武器,理教的武器。

    杨猛打算以理教的学堂为依托,借助粮食扩大理教在湖南的影响,官面上的粮食百姓买不起,想要买低价粮,唯有理教的学堂有,借助粮食这个东西,杨猛就能摆平许多抵制理教的人。

    真要是遇上了死硬的,杨猛也不介意看着他们饿死,能在粮食面前不低头的。想来人数也多不了,理教的教义简答。这样的理教都抵制,那未来肯定就是敌人了。

    杨老三的话,要拐着弯去听,左宗棠思量了一会儿之后,还是点了点头,许多事情想不明白,只有到了岳州,实地去看了。

    “三爷,您说的能打不许出岳州,是什么意思?”

    杨老三的话里有说道,能打不许出岳州,是左宗棠唯一不解的。

    “话的意思很明白,你做岳州知府,这岳州的团练,只能帮着守岳州,在岳州城内,任你指挥,出了岳州就不好使了,即使长沙陷落,也不许岳州的团练出城。”

    岳州的团练,是武庄的人手,别看只有一万人,但他们的战斗力是很可观的,不用火枪,打肉搏战的话,恐怕太平军和官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仗要慢慢的打,一万团练,也是杨猛防着赖汉英的主力打岳州,有了这一万人,只要指挥得当三五万太平军是打不下岳州城的。

    “三爷,近期来看,太平军的着力点在江西,咱们的一万团练大有可为啊!”

    杨老三供粮,手里还握有一万团练,左宗棠的心思也在慢慢的飘飞之中。

    “打住!在这岳州府的任期之内,你左骡子只能在守城上有战功,除此之外,这岳州的团练你也调不动,硬要来的话,小心团练哗变!”

    左宗棠心急,杨猛可以想象的到,但现在真不是他左宗棠大展雄风的时候,要灭太平军,杨猛早就灭了,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扩大地盘。

    “左季高心急了!”

    杨猛一声暴喝,左宗棠也是悚然而惊,初上位的欣喜让他失了本心了。

    “知道就好!不想早死,就按着我的来,曾涤生不打出赫赫威名,就没有你左骡子的出头之日!

    有了曾涤生珠玉在前,你左骡子的人马,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涤生起不来,你就要蛰伏在岳州,咱们需要一个挡箭牌。

    到了岳州若是时机合适,给我引荐一下曾涤生,我想见见这人。

    还有,守南昌的是你的同乡江忠源,此人的本事不小,赖汉英那边怕是要无疾而终了,北面的林吉李也遇到了麻烦,被挡在了河南的怀安。

    你来说说,太平军接下来的动向吧!”

    北伐与西征,杨猛比较看好的是赖汉英的西征大军,只是这赖汉英的时运不济,跑去江西打省府,结果遇上了已经升职为江西按察使的江忠源,有这位守着江西省府,只怕赖汉英要倒霉了。

    而北伐大军遇阻,则是必然的,虽说太平军有两万精锐,但北方不及南方富庶,加上僧格林沁有备在先,粮食什么的都被聚集到了易守的城池之中。

    大军的补给,成了林吉李的软肋,三人停住脚步打怀安也是有不得不停的理由。两万大军再精锐,饿的腿肚子发软,也是白费!

    北方的粮食少,林吉李三人手里吃饭的嘴巴多,一个壮汉,一天一斤粮食根本不够,太平军的士卒个个都是大肚汉,一天耗粮起码在三百担以上,没有补给,想要天天吃饱,在北方可是个大难题。

    但这种僵局之时暂时的,久攻不下,杨秀清那边势必会调整战略的,最多三五个月,这事态又要起变化了。

    “江南,是太平军必得之地,江宁有江南大营,扬州有江北大营,安徽、江西、两湖,是太平军必得之地,江西不及其余三省富庶,打安徽、侵湖南、掠湖北,怕是太平军之后的战略。

    若要劫粮,两湖是最好的地方,而洞庭湖一带,必然成为太平军的首要目标,武汉三镇是长江咽喉,贼志在必得啊!”

    这么一分析,短暂的僵局之后,恐怕第一个挨揍的就是武汉三镇了,岳州到成为了其次,左宗棠也想透过这些,摸一摸杨老三的实力。

    “差不多吧?我认为赖汉英南昌遇阻之后,太平军必然有援兵,兵分多路,恐怕是最好的办法,跟你说的差不多一路打安徽,一路侵湖南,一路掠湖北。

    我打太平军容易,半途打散就好,在武汉三镇碰了钉子,只怕湖南那边的压力就大的离谱了。

    占长沙打岳州,合围武汉三镇,你左骡子可比老子危险多了!”

    左宗棠的分析不错,杨猛的分析也有理,这仗现在无论怎么打,太平军都是有优势的,僵局只是短暂出现的一个苗头而已,就看洪杨如何决策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四章 曾夫子(上)

    左宗棠带着家人和十几门臼炮,两百多炮兵走了,去岳州上任了,杨猛本想打发去岳州的刘文清、左孝琪夫妇却留了下来。

    相对于岳州,武汉三镇更难防守,而杨猛手里的兵少,汉口与汉阳都在他放弃的范围之内,左孝琪的抚孤院如今做的风风火火,杨猛不敢预估太平军的人数,有心让她去岳州发展,没想到这位也是个倔脾气,硬是留在了武汉三镇。

    这无疑是增加了杨猛拱卫武汉三镇的难度,谁知道太平军打过来的时候,这小两口会在那里呢?左孝琪是杨猛竖起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子倒了对武汉三镇的民心都是摧残,因为一个人,拱卫武汉三镇的战略也要改了。

    硬守武汉三镇,不是办法,杨猛兵少,分散守城的话,反而会被各个击破,为今之计只能迎头痛击了,近战,是新军的强项,是能决定战局胜败的。

    新军打的仗不多,唯一一次正面交锋,还是打的阵地战,虽说打得时间很短,但杨猛也发现了许多不理想的地方。

    右刀左枪,是杨猛一直在刻意训练的近战杀手锏,训练的时候,没什么毛病,可真正打起来,一边瞄准一边挥刀,加上柯尔特操作有些复杂,虽说训练精熟,但新军右刀左枪的表现并不抢眼。

    问题不是出在了训练上,而是出在了枪械的操控性上,柯尔特打的是铅弹,威力是十足十的,但操作繁琐。无疑是个大问题。

    北伐的太平军与杨猛没多大关系。西征的太平军在南昌遇阻之后。杨猛上了一道折子,说需要时间练兵,暂时不能轻动,朝廷那边也准了,这段时间武汉三镇的铸炮局也开始上设备了,研制新的枪械,就成了杨猛的问题。

    西山,云南科技的中心。近几年在钢铁上的成就虽说不错,但钢铁的生产,依旧是坩埚的天下,想要大批的生产钢铁,还有不少的门槛需要跨越。

    虽说西山的发展,杨猛不怎么满意,但西山的收获还是不错的,铸铁配方几经改进之后,西山铁厂,已经能大规模的出三种铸铁了。一种是西方通用的配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软铁。另一种则是新配方结合古法弄出来的,引进了化学之后,这种配方经过试验也稳定了下来,这种铸铁的性能与钢差不多,应该就是球墨铸铁,但究竟是不是,杨猛真是不清楚。

    第三种介于二者之间,是专门就打制大片刀弄出来的,钢刀,只有骑兵刀才是,大片刀多是铸铁的,刀身厚重的大片刀,对钢铁的要求不大,杨猛也就默许了,毕竟好钢还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最奇特最离奇的收获,应该归功于韦驼子,这位在印度劫掠的时候,找到了一些铁蛋蛋,这玩意儿当时放在一个很华美的箱子里,找人一问,据说就是所谓的乌兹钢锭。

    这名叫乌兹钢锭的铁蛋蛋起初也没引起韦驼子的注意,但藏着这些铁蛋蛋的货,收藏了不少极品的刀剑,刀剑上的花纹漂亮,韦驼子开口一问,事情也就有了眉目,这个时候的乌兹钢锭,已经基本断了传承,但有些东西是经不起挖掘的。

    复兴团在印度的实力数一数二,做这个事儿,不难!

    韦驼子对复兴团来说,就是个太上皇,而杨猛喜欢好的刀剑,为了让三爷乐一乐,这事儿可被韦驼子摆在了头等的位置上。

    韦驼子追着不放,复兴团也一样,几乎断了传承的乌兹钢锭,也就这么被发掘了出来,但发掘出来归发掘出来,这乌兹钢锭的传承,不是断于人为的原因,而是矿脉的枯竭。

    好刀,三爷固然喜欢,但乌兹钢锭绝对是个好东西,立功就要立大功,即使是杨猛到了阿里的时候,韦驼子还是把这件事儿给瞒了下来,耗时近半年,动用人力数万,把旧的矿脉翻了个天翻地覆,复兴团终于找到了几万斤矿石。

    这乌兹钢锭被弄了出来,不巧那个时候,杨猛正在静养之中,韦驼子弄出的大动静,就被交到了杨家老爷子的手里,试了试韦驼子送来的刀剑之后,老爷子拍了板,以杨猛的名义重赏了韦驼子,顺手就把乌兹钢锭的事情交给了西山的葛仕扬。

    有了老爷子的默许,葛仕扬也直接给韦驼子传去了消息,不仅要配方,还要能制造乌兹钢锭的活人,以及将乌兹钢锭打造成大马士革钢的技术。

    这下韦驼子给自己惹了麻烦,复兴团那边就倒霉了,费了好大的气力,才把这事儿做成了。

    这事儿杨猛之前还真不知情,直到杨福良前次来的时候,给他带来了一把大马士革钢打造的大刀片之后,他才清楚的了解了过程。

    这事儿也算是阴差阳错吧!若是杨猛处理这事儿,不仅不会给韦驼子赏赐,还会斥责他一顿的,动用复兴团做私事儿,杨猛培植复兴团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奴役他们,奴役势必带来反抗,杨猛想要的是一个极为亲近杨家的复兴团,而不是一个奴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