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564部分

毒清-第564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子,此人在夷务上委实不堪大用。

    数来数去,这大清朝,若论洋务、夷务的话,可堪大用的唯有杨老三一人了,这倒不是彭蕴章捧杀杨老三的法子,而是彭蕴章心里的实话。

    自打杨老三提出了英夷之威胁,作为军机首辅的彭蕴章,自然要涉猎一些洋务的,林元抚之前的折子、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作为军机首辅的彭蕴章,都单独花时间翻阅了。

    不说别的,单单那庚子一役,若是依着杨老三的说法,当年也是可以预判战事的,如今的局势,与当年何其相像,若是再加上,杨老三前几次发到朝廷的,有关西洋诸国的消息,与洋人的战事必将重启,而且时间就在这三两年之中。

    就冲这些,足以证明这杨老三是个堪比林元抚的洋务干臣了,若单是西林教案,委派个猫猫狗狗的过去就是了,但涉及到了法兰西的机心,这事儿朝廷不得不慎重处理了。

    “众卿,杨猛所言法兰西之威胁,有几分可信?”

    一直沉默不语的四色棍,翻了翻马赖的法语日记,又翻了翻理藩院的译本,嘴皮子开阖数次之后,终是轻轻的丢了一句话出来。

    “陛下,奴才以为这杨猛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了,这又是克里米亚又是英法联盟的,小人误国之言,我大清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是罗刹鬼可比拟的,洋夷就是想要战,也不过战于海疆,深入我大清,他们是断然不敢的!”

    说这话的是新任的军机大臣文庆,此人也算是个宦海老吏,对于洋夷他也有自己的看法,洋夷数次提及修约之事,想必对于大清朝他们还是忌惮有加的,现在朝廷的财税捉襟见肘,开战,非万不得已而不能。

    杨老三跋扈之人,一旦他去了广州,只怕如当年的林则徐一般,几个来回就要引发战事。而今朝廷的大患是长毛贼,长毛贼不除国无宁日,而洋夷这边却是可以舒缓一下的,实在不济,允了他们修约之请就好,开战,大清国怕是没有那样的财力了……

    “文庆,京畿附近的天津卫紧邻海疆,若是洋夷攻掠天津卫该当如何?”

    有了杨猛的灌输,四色棍对于英夷的战略,也多少有些了解,这就是杨三哥的猜想之一,如何应对呢?

    “这个……”

    迁都的话,文庆是断然不敢出口的,但事实俱在,一旦洋夷寇犯天津卫,朝廷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迁都,但这话说出来就要获罪,皇帝虽说登基有日子了,但依旧年轻啊!这话说不得。

    “哼……穆荫,你来说说看!”

    瞄了文庆一眼,四色棍也大体能猜出文庆掐断的话头,去热河?丢人呐!

    “陛下。奴才以为杨部堂的话。有三五分把握。这洋夷包藏祸心不得不防呐!”

    皇帝的一声冷哼,让穆荫品出了其中的味道,顺水推舟的话,穆荫也是张口就来。

    “彭师傅你呢?”

    穆荫的回话算是合了四色棍的心意,但穆荫的身份差了一些,彭蕴章的话,就变得有些关键了,对于杨三哥所说之事。四色棍是深信不疑的,舍弃兵权,奔赴广州,这是三哥在为自己解忧呢!

    “陛下,臣以为杨部堂所言有**分的把握,这段时间,臣参看了早年庚子一役的前后,发现与如今这状况大差不差。

    洋夷修约之请,委实苛刻,在京师开使馆、驻公使、扎军丁。是断然不可接受的。

    全境通商更是如此,若洋夷的炮船。在大清的河道纵横往来,大清的商事夷商俱都涉及,这大清还是朝廷的大清吗?

    洋夷开战为的修约,修约的目的,洋夷是想让大清国,做他们的奴才、做他们的长工,这事儿万万应允不得!

    但开战之事还是要慎重的,如今朝廷内有长毛作乱,财税入不敷出,一旦与虎视眈眈的洋夷开战,这大军的饷粮何在?”

    彭蕴章这一番话,却有些油滑了,把洋夷的威胁说的不可忽视,却又不主张开战,实实在在的又把难题推给了做皇帝的四色棍。

    “彭师傅!那杨猛之请当不当允?”

    彭蕴章的话没头没尾,四色棍也有些恼怒,重重的点了彭蕴章一下,他的问题又来了。

    “杨部堂熟识洋务,这朝廷上下,在洋务上堪比杨部堂的人却是没有,臣以为,杨部堂之请当允!

    但是……”

    见彭蕴章又要说车轱辘话,四色棍的面色一沉,直接就打断了他的但是。

    “允了杨猛所请之事,江南的长毛贼如何应对?”

    臣子不能打断皇帝说话,但皇帝可以打断臣子说话,对此彭蕴章也毫无办法,这下被皇帝逼进了死胡同。

    “这个……”

    “有话就说,这个、那个的是什么话?”

    有些话,四色棍要借彭蕴章之口说出来,不逼迫他一下,怕是这位彭师傅也不会说实话的。

    “臣以为,让杨猛继续兼任团练大臣,再给他一个办理江浙闽粤各口通商事务大臣的职司,是应对如今局势的不二之选。”

    彭蕴章这话说了出来,文庆和穆荫的眉头都皱了起来,兵部尚书、团练大臣、钦差提督江南军政大臣再加上一个办理江浙闽粤各口通商事务大臣,杨老三的职司未免太多了,职权未免太大了。

    “杨猛在折子之中提到,夷务诸事繁杂,兼任的职务太多,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才请旨辞去团练大臣以及提督江南军政大臣的职务,朕以为此话不假,这水师团练,众卿认为哪个可以担当呢?”

    杨三哥所请是实情,广州、九江相隔数百里,兼顾怕是不可能的,对朝廷来说,杨三哥辞去团练大臣一职也有必要,但派谁担当此任就值得考究了。

    “陛下,奴才以为僧格林沁可但此大任!”

    文庆入军机,就是要取代彭蕴章的,他的话语权还是比较大的,数来数去,能担当大任的满蒙官员,非僧格林沁莫属了。

    “僧格林沁要防守天津卫,不可!”

    僧格林沁是可用,但他的蒙古铁骑是京师的屏障,将僧格林沁派去江南,那京畿这边就危险了,这事儿四色棍是断然不会答应的。

    “陛下,胜保如何?”

    穆荫是满臣,自然要保荐满臣的,但胜保这厮委实没个好名声,败保的诨号,怕是皇帝也一清二楚的。

    “彭师傅,你说呢?”

    对于胜保,四色棍直接一掠而过,此人与杨三哥有旧怨,只怕他去了江南,会祸祸的水师团练无再战之力,这样的人,四色棍是不会任用的。

    “驻藏大臣官署的夷情章京杨毅!”

    不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彭蕴章也是豁出去了,无非就是那几个人选,任用杨毅,朝廷也是不得不为。

    外人做了这团练大臣,一旦不合杨老三的胃口,只怕杨老三会作壁上观,这杨毅就不同了,杨老二、杨老三可是亲兄弟,一旦江南的战局不利,只怕杨老三不会巴巴的看杨老二的笑话。

    “杨家的杨二哥?”

    “正是!”

    四色棍的一句杨二哥,直接就把这事儿给敲定了,皇帝都叫杨二哥了,这个时候跟皇帝叫板岂不是自找不痛快?

    “才具如何?”

    “杨毅是林元抚的关门弟子,跟随林元抚戍边七年,怕是得了林元抚的真传。”

    “唉……林元抚的弟子呐!如此人才,怎生不早早的提及?就是他了,免去杨猛五省水师团练大臣的职务,由杨毅接任!

    免去杨猛钦差提督江南军政的职务,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各口通商事务大臣,另加督办海防、协办海防团练的职司,这办理江浙闽粤各口通商事务大臣的名号实在拗口,就称之南洋大臣吧!

    兵部尚书一职,继续由杨猛兼任,事涉洋务、夷务、商务、海防,江浙闽粤之总督、巡抚,受南洋大臣之统辖,不尊号令之督抚,南洋大臣可便宜行事!”

    四色棍最后这句话,算是给杨三哥的特权,这就是口谕,至于以后的南洋大臣,怕是没有这样的权力喽!(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一章 铁桶合围(上)

    四色棍许出了带着特权的南洋大臣,文庆与穆荫自然有些腻歪,但彭蕴章不说话,挑帘杜翰说不上话,刚刚两人的话又恶了皇帝,对此两人只能无奈的观望了。

    对于四色棍这个皇帝来说,对大清朝廷来说,杨猛去职并不是什么坏事儿,毕竟杨三哥手中的权力过大,满足一时之需还成,长久的让杨三哥把持江南的军政,就不是福事了。

    但对江南的局势来说,少了杨三哥这个杀手锏,曾左二人与石达开所部在安庆周边形成了僵局,长毛贼的新秀李秀成、陈玉成在苏浙一带攻城略地,一旦曾左二人出了差池,江南连个应对的人手都没有。

    虽说将五省水师团练的大权交给了杨三哥的二哥杨毅,但这杨毅只是林则徐的弟子,林则徐在兵事上,并无多大的建树,理政,这杨二当是一把好手,带兵怕是没什么指望了。

    朝臣俱言曾左可用,但对上安庆的石达开,曾左陷入了僵局;朝臣俱言杨三不可大用,但自武汉三镇领兵始,杨三哥未尝一败,石达开又如何,还不是在杨三哥的手里损兵折将?

    苏浙皖赣,俱是朝廷的粮源之地、财税之地,长久的战乱,对朝廷殊为不利,杨三如鸡肋之言依旧啊!用之心惊胆颤、不用则于心不忍,无奈呐!

    但如今的局势,英法洋夷,并不比长毛贼的危害小多少,安庆本该旦夕可下的,可英夷的一批洋枪洋炮。就让安庆的局势陷入了僵局。

    最令四色棍心惊的还是。杨三哥所报的克里米亚战事。两百万人的灭国大战,那是何等的规模呢?

    英法洋夷,既然能在相隔千里之外的峨罗斯大举用兵,未尝不能在远隔重洋的大清大举用兵,长毛贼、英法洋夷,杨三哥提起河道工程,要倡咸丰盛世之举,因英法洋夷的举动又陷入了停滞之中。这也由不得四色棍不怒火中烧。

    江南局势、英法洋夷,刚刚走了林吉李的天津卫也是京畿的绝大漏洞,可朝廷如今却是无钱可派的,云南还有三千万斤滇铜,但是,运河淤塞、长江航路断绝,也使得这批滇铜,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物件。

    就地分发给各地的绿营、勇营,朝廷也不甘心,既然绿营、勇营尚能支撑。就不能动用云南的那批滇铜。

    将杨三哥调职的谕令发了下去,四色棍的心里仍是有些七上八下。对朝廷而言,如今这江南的局势,才更为重要啊!

    “南洋大臣?四色棍这厮倒是会许些空头支票,算来算去,这南洋大臣,一点实惠的物件也没有,但江浙闽粤倒是咱们不曾大规模涉足的地方,也不知这次能做成什么样子?

    计长,你那边的大战略筹划的如何了?于彪的战法老子看了一下,对兵员的要求颇高,有些不合时宜了!”

    朝廷议定的南洋大臣,职权算是比较圆满的符合了杨猛的需求,虽说实权不多,但管辖的范围委实不小,换了别人或许没什么作为,但自己做了这南洋大臣的话,江浙闽粤的督抚,都要仰自己的鼻息办事儿了。

    “三爷,大战略之事,想必您已经有了眉目,于彪的战法计长也看过,我这边的战法,与他的倒差不多少。

    既然于彪的战法三爷不满意,想必计长的战法也不入三爷的法眼,依着三爷的意思,计长猜测了一下,可是要用曾老九在安庆所用的铁桶合围?”

    虽说将制定战略的要求,说给了于彪,但于彪的战略还是以攻伐为主,以官军的战力,守城尚不济事,攻伐怕是没什么门路的。

    “你倒是省事儿,参看曾老九的战法,这话未免简单了一些!

    但意思也差不许多,而今江南可用之兵有三支,约摸八万人上下,曾左的湘楚二军六万人,合围安庆,起码需要两万余,牵制石达开在安徽的部众也差不多需要两万余,牵制江西的韦昌辉,曾涤生的两万余人却不怎么够用,安徽牵着天京、江西连着闽浙,一旦曾左的主力出了问题,安庆合围就是梦幻空花。

    庐州、安徽省府,可断石达开部与皖北的联系;滁州、与庐州相互照应,可断天京与安庆之间的联系;南昌、江西省府,可断韦昌辉部与赣西的联系;徽州、与南昌相互照应,可断安庆石达开部、天京太平军主力与江西的联系。

    庐州、滁州、南昌、徽州,这四城,可狙击几千湘勇、楚勇,辅以当地的绿营、勇营,太平军攻城,则绿营、勇营为主力守城;太平军过境,则以湘楚二军为主力,袭扰歼灭之!

    曾左的人马,下面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肃清这几点之外的太平军,歼灭或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