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719部分

毒清-第719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话是说给杨家治下的百姓的,外人,等着吧……

    津口这边的局势,依旧僵持,因为法军的提前离去,也让英俄联军的军营有了躁动。战场上的生与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围困的时候等死。

    将近半年的围困。让许多英俄两国的士兵在崩溃的边缘行走,不是没有想逃出去的士兵,只是这些士兵的下场极为凄惨,被清军的冷枪放倒,那是最幸福的事儿了,若是被活捉,下场就极为凄惨了,大多被活捉的英俄联军士兵。会被战马活活的拖死,最终变成一具残缺而血肉模糊的骷髅。

    对于清军的暴行,英俄联军也不是没有反抗过,但反抗的代价极大,清军的报复也极为凶残,英俄联军的阵营,已经有了确切的情报,或者说这情报是清军主动递给英俄联军的。

    死一个清军,需要一百人赔命,这就是清军的凶残之处。跑不掉又不能打,英俄联军上下。知道他们在等死,这样的压力之下,即使补给充足,英俄联军也在慢慢的崩溃之中。

    杨猛之前说法兰西人识时务,也是这个道理,以英俄两国的谋划,北塘包围圈,恐怕会持续一年以上,一年之后,能正常走出包围圈的,绝对是精锐之中的精锐,但绝大多数人会被逼疯,拖延时间,最终英俄两国会发现,他们的负担会有多重,这批疯子,可是绝对的不安定因素。

    对于英俄联军军营之中,不时响起的枪声,杨猛并不在意,自杀或许是解脱之道吧?他现在关注的是皇家科学院的建筑,至于英俄联军的生死,与他没多大关系,只要他们不跑,不射击民团的人,民团就不会反扑,一旦民团的人死了,结果就是那样,死一个杀一百。

    大清这边对于英俄联军的围困,也引起了皇家科学院的部分欧洲人的不满,对于这批人,杨猛也不犹豫,直接给他们路费遣返,心生外向的玩意儿,留下也是祸患,有些极端的杨猛会直接命令睚眦抹除他们,这时代疾病众多,一觉不醒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

    “诺贝尔先生,本公这边的诚意如何?”

    看着一天天拔地而起的皇家科学院,杨猛心里就是一个舒畅,将来这是一个东西方智慧碰撞的地方,将来的米利坚内战、欧洲战乱,或许会迫使许多欧美的科学家背井离乡。

    在一个没有什么歧视的国度,享受着充足的科研经费,对许多科学家的吸引力是极大的,有了这个皇家科学院,杨猛就可以轻松的榨取西方世界的智慧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优良的科研条件、丰厚的科研经费,付出的代价就是智慧。

    杨猛提出一个点子,就足够许多人忙活很长一段时间了,用西方的大脑培养东方的大脑,东方世界并不缺少智慧的火花,只不过之前被君权禁锢了而已,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东方的大脑也将全面复苏,杨猛这一步赶上了,几百年也不会落后的,毕竟后世基础性的东西,杨猛几乎都清楚,即使不清楚,有了皇家科学院的提点,他也会清楚,有些时候,只要有一句话、一个点子,就能推动整个科技世界的发展。

    这时节,点子最重要,参与研究的大半都是苦力而已,用西方的大脑,创造东方的专利,杨猛觉得自己的这次买卖,是获益最大的一次买卖。

    杨猛展示诚意的方法也很简单,大量的金银就堆积在皇家科学院的工地上,这些金银,一部分是工人的薪资,另一部分是用来塑造雕像的,皇家科学院不仅要有科学的氛围,还要有土豪的氛围,金山银海,就是杨猛建在凯旋门之后的第一座雕塑,纯金银的雕塑,重量在几百吨上下,再也没有什么雕塑,能这么直接的表达大清或是华夏的富庶了,金钱就是科学的基石,这是毋庸置疑的。

    “公爵大人,您的诚意我们看到了,只是,将来的战争……”

    作为见过沙皇,受过沙皇表彰的科学家,诺贝尔很清楚沙俄的战斗力,而对于大清的战斗力,他却没有直观的印象,对于大清的战力,他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义律发动的那场战争之中。

    对于近在咫尺的战争,诺贝尔是极端不看好的,与英法俄三国为敌,就相当于与世界为敌,一旦大清战败。这个所谓的皇家科学院。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法兰西战败。你们已经看到了吧?将来,说是将来或许有些远了,几个月之后,大清将会对沙俄全面开战,大英帝国败退,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时间。

    作为战败的代价,大沽口那边的英吉利战船,将成为我大清的战利品!

    之后的清俄之战。沙俄将损失大部分的疆土与人口,或许此战之后,沙皇俄国不复存在,也是极有可能的。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战局,但沙俄的失败,已经成了必然,大清的人口四倍于沙俄,而本公在大清的江南,建造了一座可以年产五百万支步枪、三百万支短枪、五万门火炮、成千上万吨弹药的巨型兵工厂。

    两三年之内,大清可以武装上千万的军队。而你们所研制的化肥工厂,将为大清的粮食生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诺贝尔先生,一个粮食充足的国家,一个人口数亿的国家,一个有着先进军工产业的国家,一个一心要崛起的国家,难道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

    对于诺贝尔的作用,杨猛没有什么隐瞒,对于将来的战事,杨猛也没有什么隐瞒,信任,是赢得归属感的有效武器,这番话,杨猛也充分表达了对于诺贝尔的信任。

    “公爵大人,您还是不相信我们这些欧洲人吗?”

    杨猛话中的信任,诺贝尔听出了一部分,但也听出了许多的不信任,大清在南方有一座规模恐怖的兵工厂,就是这位公爵不信任他们的表现。

    诺贝尔招募的这批人之中,也有许多是精于军械制造的,让这些人参与化肥厂的设计,绝对是对于人才的浪费。

    “呵呵!你来看!”

    听了这个,杨猛也不气恼,只是从自己的腰间掏出了一把蓝汪汪的柯尔特。

    拉杆、弹出左伦、倒出五发铜壳精光闪闪的铅头子弹,然后就是装填,如此来回几遍之后,诺贝尔服了,这东西绝对是军工界颠覆性的东西,对于军工产业,诺贝尔也熟悉一些,挪威海岸的水雷就是他设计的,作为一个科学家、企业家,老诺贝尔也是有着超前眼光的,他所看到的只有两点,弹出的左伦与那光灿灿的黄铜弹壳。

    “公爵大人,步枪也有这样的技术吗?”

    看着杨猛手里的柯尔特,诺贝尔的眼光也有些复杂,虽说没有触碰过枪械这一领域,但他是知道连发枪械的威胁性的,这将是改变战局的颠覆性武器,沙皇俄国,这次有难了。

    “把老子的步枪拿来!”

    杨猛的步枪,比普通的德莱赛要长了一些,虽说做工精巧,但外观并不出众,拉开枪栓之后,杨猛从一个皮质弹仓之内,拿出了一枚同样黄灿灿的铜壳弹,上膛、拉栓、再上膛、再拉栓。

    有连发弹仓的德莱赛,在宜良的兵工厂也是绝密,如今黄鄂的兵工厂,大批生产的也是单发铜壳德莱赛,为了保密,加上自己也不怎么使用步枪,杨猛身边也没有弹仓版德莱赛的。

    “诺贝尔先生,你的人在军工方面有多大的作用?”

    将子弹放入皮质弹仓,将自己的步枪递给了诺贝尔,杨猛笑着问了一句。

    “西方世界对大清的评价,是没落的腐朽大帝国,看来这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是谬误的,发起这场战争的大英帝国、沙皇俄国很快就会知道他们的错误有多么的荒谬!

    公爵大人,南方的兵工厂生产的都是这种枪械吗?如果有可能,我想在化肥厂之中,使用这种钢材!”

    诺贝尔满脸苦笑的将德莱赛递给了杨猛,他看的不是步枪的构造如何,他看的是步枪所用的钢材质量,从光泽上看,这是一种新式的钢材,不同于普通坩埚钢的钢材。

    “这个短期之内恐怕是不可能的,如果诺贝尔先生,能建成大型的转炉炼钢厂,这当然是可能的,想要使用这种钢材,需要诺贝尔先生自己的努力!”

    说到这个,杨猛的脸上也是一黯,为了大批量的制造德莱赛,黄鄂铁厂,有一半的面积被坩埚窑占据了,坩埚炼钢,不仅产量低而且成本极大,若不是自产自用,杨猛是不会投入这么巨大的代价的。

    至于新式钢材,这就是坩埚炼钢的好处了,试验的成本极低,通过在炼钢过程中,准确的添加各种矿物,西山那边钢材的种类,也是有几十种的,虽说从性能上区分,只有几种钢材,但根据配料的不同,同种钢材之间,在成本、性能上也是有不小差距的。

    这些钢材的配方也是杨猛手中的武器之一,试想欧美的大型炼钢厂,用超出成本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配料,炼制廉价的钢材,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卖专利也是有很大的利益区间的!

    “至于说英法俄三国错误与否,以后的战局会证明的,如今他们在我大清的西北挑起了属国的叛乱,这样的叛乱,已经被镇压了,因为英俄两国的挑唆,这场战争,我大清与我大清的属国,死伤几十万人。

    他们拙劣的伎俩,已经玩砸了,大清的怒火不会因为投降而平息,有些事情,做了就要付出惨重的!极为惨重的代价!

    当然,诺贝儿先生或是你手下的科学家,若是不想参与军械的研究,本公是不勉强的,毕竟这是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在感情上有些事儿,大清会充分的体谅你们的!”

    为了稳住诺贝尔,杨猛也在划定战争的性质,侵略战争,尤其是东方发起的侵略战争,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不太好理解的,作为皇家科学院的首任院长,诺贝尔必须知道一些事情,用来压制欧洲科学家的情绪。

    英俄两国玩砸了,西北的战事,恐怕大半年之后,就要传遍世界的,皇家科学院的这批专家们,最好在思想上有个预备,不然将来的舆论会让他们进退两难的。

    “公爵大人,我明白您的愤怒,我会做一些事情的!”

    虽说东西方的文化不同,但沙俄却是一个异类,它的官场文化,与大清多少有些关联,混过沙俄的诺贝尔,可以准确的把握杨猛话里的意思。

    “这样最好!刚刚本公给你看的东西还是要保密的,若是泄密,这批枪械就会提早加入战场的,这样会有许多无辜的人死去!”(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一章 沙俄参战

    站在海船之上,看着清国不知死活的在战争之中大兴土木,或许这种可笑的行为,是英俄两国的指挥官和公使们,需求自我安慰的唯一办法了。

    杨猛回到津口之后,皇家科学院工地海面上的英俄战舰也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动手的迹象,只是每天都有许多人,站在甲板上拿着单筒望远镜瞭望这边的工地。

    “唉……成也电报败也电报!或许这些人得到西北的战况之后,哭都找不着调门吧?

    尽情享受如今的居高临下吧!以后这种时间,不会有了!

    知会西北,加快速度收拾阿富汗的英军,派出三汗国的人去策反哈萨克,全力准备与沙俄开战,告诉左季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准备车驾,回京!”

    若是英俄的指挥官们知道西北的战况,或许就不会如此悠哉的看戏了,电报对于战争的作用有多大,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知道的,克里米亚战争之中虽然运用了电报,但是,英法俄三国都没有杨猛这么清楚实时战报的好处。

    左季高收拾西北四汗国的速度,绝对是世界第一的速度,等沙俄发现不妙之时,恐怕战火就要烧到本土了,与沙俄作战,杨猛从来也没想过一战功成,三到五年的灭国大战,只是最低限度的预测,弄不好这场战争就要持续十年以上。

    针对沙俄的战争,可以说是穷兵黩武,接下来的几年。大清的百姓们就要遭殃了。支撑一场几百万人的战争。即使杨猛用了许多心思在粮食之上,接下来的几年,大清的百姓依旧要在饥饿线上挣扎。

    大清与沙俄的国力是差不多的,虽说杨猛手里的现金银足以支撑这样的战争,可这样的战争对于金银的需求是很小的,粮食、物资、补给,要比金银有用的多。

    与沙俄全面开战,英法在背后支撑沙俄。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等西北的战报到了津口之后,英吉利低头也是必然的,大清与英法联军的战争,最终被拖入泥潭的不是英法两国而是沙俄这个倒霉蛋儿。

    拼人口、拼国力、拼消耗,就是这场战争的主题,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筹备战争维护大清的江山社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