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82部分

毒清-第82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南没什么好东西,也就这山山水水有些灵气,你就别圈着莲儿了,让她四处走走吧!咱们家不比荔香园,我也听马帮的人说过,两广第一园林,庄子里没什么好景致,多带她出去走走,别委屈了莲儿!”

    “您说了算!这可不是亲闺女,您至于吗?看来我那一鞭子,算是白挨了!”

    杨猛却是挠了头,就这么惯着,用不了多长时间,莲儿就得成女祖宗。

    “别得了便宜卖乖,这么好的姑娘,打着灯笼没处找,这是福荫啊!正事儿做完了,咱们去明湖书院吧!”

    听了这话,杨猛更是挠头,合着自己做的不是正事儿,莲儿那小丫头才是正事儿!

    这老爷子,现在是不想管事了,看来还得让魏五,给老爷子物色几个幕僚,别误了自己的正事。

    到了明湖书院,把事情一说,魏五也皱起了眉头,对付一个贺长龄,用上了四川总督,军机的那帮人,手段不怎么样啊!

    但越是没本事的人,占了高位越要小心,这种人不按规矩出牌,可别阴。沟里翻船。

    “杨大人、三爷,贺长龄快完了!咱们要与他划清界线了,让人去京师吧!别送银子,送些云南特产的稀罕物件,别送价钱太高的。

    杨大人,您是三品可以自己递折子的,越过贺长龄,向朝廷诉苦,这事儿咱们必须办在前头了。军机发难不是贺长龄能挡住的,再加上个四川总督,贺长龄就快倒台了。

    这军机的人,眼界手段都不怎么样,搞贺长龄单单云南的民乱也就够了,说不定这次咱们还能捞些好处。”

    进京送礼杨猛可没路子,老爷子那里想必也是一样,看来这事儿,还得让魏五出力了。

    “老魏,咱们在京师可没路子,送礼?去了恐怕也不得其门啊!”

    “无妨,杨大人可找我家的那个管事,他是可信之人,我写些东西,他一看便知,东西和折子让他带着去京师就行,那边的路子,他很是熟络,咱们这边给他安排些可靠的人手就是了。但有一点派个管事过去,银子不能让他经手。”

    “老魏,老爷子那边还缺几个幕僚,你在书院给物色几个,把事情交代清楚了,让他们替老爷子分分忧。”

    杨猛一边说话,一边向魏五打了个眼色,老爷子现在做事,有些不靠谱,别乱了自己的谋划。

    “老三!你打什么眼色,有话直说就是了,我对这官帽子不是很上心,老魏你就找几个可靠地,让他们替我做事就是了,遮遮掩掩的做什么?”

    杨猛的小动作,没有逃出老爷子的法眼,杨士勤自己也清楚,自从老三成了家,他就没有心事了,做起事来也有些随心所欲,以前期盼的官帽子到了头上,也觉得没滋味了,不如在家里赋闲的时候好。(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官应老病休

    “老三,贺长龄那里是不是给他些警告?这老贺虽说不是咱们一路人,可杨家有今天,他也出了一份力,看着他倒台,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对于贺长龄贺老夫子,杨士勤还是有些怜悯的,这人还算不错,不是贪官,做了不少惠民的事情,就这么看着他倒台,也不是个事儿。

    “老魏,你是个什么看法?”

    对于贺长龄,杨猛没有好感,也没什么恶感,但官面上的事情,该怎么做,还得让魏五出个主意。

    “贺长龄倒了也不会被治罪,尽多是个贬谪,不过这滇西的事情始终是个把柄,弄不好他最后会垮在这件事上,卸甲归田是他现在最好的选择。

    官应老病休,这贺长龄身子骨也不成了,最好的抉择,就是上书乞骸骨,杨大人不妨劝解一下,但依着贺长龄的性格,恐怕不会退避,这事儿顶一下,他的结局也就定了,那帮军机不会放过他的。

    名利二字缠人,若都如杨大人这样无为而治,大清这世道,会清平许多的,可是官场商场,又有几人能看透?唉……”

    看看有些吊儿郎当的杨士勤,再比比蹲在明湖书院的自己,还有被架在火上‘滋滋’冒油的贺长龄,魏五只能喟然而叹,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这话不错!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家老三已然不错了,老大也是个守成的,老二那里即使不帮忙。杨家在他们这一代也垮不了,我厮杀游走了半辈子。也该享福了,老魏你也一样。早放手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局面。

    贺长龄那边我去说一说,咱们杨家办事,恩仇都是一样的,有仇报仇、有恩还恩,不走一趟、不说上些什么,我这心里就不安稳。

    川铜入滇,不是小事!即使朝廷允了,从德昌到打箭炉一带的路子,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杨家的舵在你老三手里,有些事情你也得自己去琢磨一下。”

    杨士勤同样发了些感慨,然后留了一句不着四六的话,让杨猛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完了这些,杨士勤也没逗留,带着武庄的人手,就回宜良庄园了。

    “老魏,这老头子打的什么机锋?这话说的,让人摸不着头绪。你来给解解?”

    “哦……川铜入滇之事。我这几天拿出个章程来,至于杨大人的话,我也不清楚,川滇边界山林难行。这山里的东西,就不是老魏的强项了!”

    开川路难!古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杨士勤的意思魏五清楚,杨家老爷子这是要撒手了。开得川路,杨老三才算是杨家真正的家主。

    “好嘛!你们俩这是给我出了考题。开商路而已,能有多难?待得川铜入滇之事抵顶,也好让你们看看某家杨三郎的本事!

    老魏,这眼瞅着年关将近,书院的人是第一年来,庄子那边得表示表示,过些日子,我让人送来一批牛羊,再带上一笔银钱,你稳稳这些学子的心思。

    再有就是书院的扩建事宜,你也可以办了,最近我那里有了一批银钱,你自己划算着办。译书馆那边,不要把事情做的太快,答应他们的教堂也可以筹建了,正好也看看这些洋人的心机与本事。”

    百废待兴,杨猛的事情太多,许多事想到才能去做,有些东西也难免有疏漏,他也在算计着,自己是不是该组建个智囊团了。

    “嗯!这事儿,丁管家那边已经知会过了,三爷的事情太多,可能忘了。在这批学子之中,我已经选了百十人,这些人的心性,我还得再摸一遍,等过了年,三爷也该开幕了,不然这许多的杂事,太过耗费心神了,这批学子大多选的是杂家,建幕之后,三爷就不会这么忙乱了。”

    魏五也看出了杨猛捉襟见肘的地方,治理一个杨家不难,可要治理一省之地,凭一个人的心神,熬干了也做不到好处。

    “这样最好,最近我也觉得乱事太多,好些事兼顾不上,你尽快吧!”

    滇西的民乱、广州的商路、宜良的摊子、川藏甘陕的商路,这些都是难事儿,好容易把自己从西山摘了出来,可要处理的事情还是太多,杨猛也觉得有些烦躁了。

    “还有个事情,丁管家最近送来一批账房,不知三爷要如何安置他们?”

    提起这茬,杨猛也是一阵挠头,把这事儿给忘了,这可是大事,川藏甘陕的商路,就指望着他们呢!

    “明湖书院不是有个医学馆吗?再开个商学院,前次招纳人手的时候,我不是让你将选剩下的那些,给他们个差事吗?

    这批账房,就是我专门请来的,正好书院要扩建,这个商学院就一并建了。读书人看轻商人,把这个商学院,建的离书院远一些,不要惹出什么事端。

    还有译书馆的那批洋人,最近就让他们翻译一些,有关商事的著作,你找些合适的人手,与那批老帐房,整合一下,弄出个章程来。

    事情办妥了之后,不要急着授课,把你们弄出来的东西让我看看,我那里过了关,再授课不迟。”

    魏五一提这个茬子,杨猛也想起了商号之事,既然川路没有进展,不如让大哥先建了云南商号再说。

    “好!这事儿我也一并加急,来的账房不少,想必年关之后,能给三爷一个交代。”

    来了一趟宜良,老爷子躲了清闲,自己却被弄得焦头烂额,杂事太多,说完了这些,杨猛也不想呆在书院了,带着自己的人手,就赶回了宜良庄园。

    到了地方可好,老爷子正教着莲儿习练羊祖内家呢!这老头子,真是不打算做正事了,看来魏五所说的开幕之事。真要放在首位了。

    “丫头,这拳法以后就让老三教你了。多练练没坏处,强身健体不说。遇上小蟊贼,也是三拳两脚的事情。”

    见杨猛回来了,这老爷子又给他弄了一个营生,莲儿一听能打小蟊贼,眼里也冒出了水雾。

    “爹爹!是真的吗?只要学会了,莲儿也能成女侠?”

    “可不是真的吗?老三练得就是这个,老三在杨家那可是第一高手,以一敌百啊!”

    “嗨!以一敌百,还不是接不住您老一鞭子。莲儿,这练拳的事情,还得找老爷子啊!”

    自己本来事情就多,再带上一个拖油瓶,岂不是糟心,这事儿还得推到老爷子头上。

    “什么话!你大伯不是让你每天习练内家拳吗?正好带着莲儿,你也别留下了,跟我回昆明,弄一弄贺长龄的事情。”

    一提那一鞭子。莲儿的小嘴立马就瘪了起来,刚刚的兴奋劲,一下就被幽怨取代了。杨士勤也是挠头,这老三不是出来捣乱吗?正好贺长龄那里自己要去劝解。有些事情自己不好做,让老三出力吧!

    “什么人什么命啊!莲儿你自己玩吧!别累着了!”

    老爷子下了单子,能不能做也得上啊!本想猫在庄子里歇歇。看来是没指望了。

    “武庄那里没有压手的物事,你这里有金砖之类的。弄上千八百的,带着跟我回昆明。”

    回头嘱咐了杨猛一句。老爷子杨士勤,笑呵呵的离开了。回昆明的路上,杨猛也劝着老爷子,再出把气力帮帮自己,可老爷子那里,却冒出了怨气。

    “老三呐!你看魏五说的多好,官应老病休,老子这年岁也不小了,你还让老子当牛做马啊?大清的贪官昏官多的是,不差我这一个,你那里倒是要抓点紧了,给我弄个大孙子出来,才是正经的差事。”

    好嘛!这话说了还不如不说,好处没捞着,又给自己加了个担子。

    “这事儿啊!您老自己看着办,我这里忙的脚打后脑勺,您老可好,做起了败家的老子,累坏了我,将来抱不上孙子,看谁将来哭出大鼻涕。”

    “成了!川铜入滇,我再出把气力,以后就别叨烦我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你也该挑些合用的帮手了,土靠土成墙、人靠人成王,事必躬亲的那是武侯,可他不也没做成什么吗?”

    一老一小说着闲话,就到了昆明城的老宅子,劝解贺长龄,在总督府不成,有些话还得私下里说说。

    命人办了大宴,杨士勤便入了总督府,去请贺大总督了,滇西的事情了犹未了,现在宝兴又趁机发难,贺长龄也算是知道了事情的跟脚,加上杨家的铜课一事儿,这位也知道自己得罪的是谁了。

    “杨老倌,这铜课的事情难办了,我本想着朝廷是为了重振云南铜课,没想到军机的那帮贼子,竟然没安好心,这事儿弄不好要牵累杨家啊!”

    闷了一口老酒,贺长龄也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担忧,让他没想到的是,军机的那帮重臣,竟然拿一省的铜课做儿戏,当刀子来扫除异己。

    “船到桥头自然直,铜课未必不能重振,牵累我杨家这话不要再说了,以后如何以后再看,现在该是贺大人做抉择的时候了,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杨家若是大清的忠臣,这铜课是个牵累,可杨家就没打算做大清的孝子贤孙,占下云南的铜矿才是杨家的目的,这事儿对不住老贺,杨士勤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抉择?可是乞骸骨回乡养老?我这身子骨,回去也活不了几年,那群贼人不是想对付我吗?让我给他们腾位子,门儿也没有!老子死也要死在位子上。玩命!那帮贼子怕是不敢吧!”

    这事儿也是军机那帮重臣做差了,贺长龄本就有退意,滇西的事情,他也清楚里面的道道,可军机们挑拨宝兴生事,可是将老贺气着了。

    那宝兴是个满官,骂人的路子野得很,送给杨士勤那桶癞蛤蟆只是小菜,正菜全在给贺长龄的贴子里,句句打脸、字字骂娘,贺长龄从自己碗里划拉食儿,宝兴当然没有好言语。

    军机的这通挑拨,却激起了贺长龄的斗志,无非自己在川铜入滇一事上,做的端正既然要斗法,那就斗个你死我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