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时明月汉时关 >

第28部分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28部分

小说: 秦时明月汉时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帝国的刑罚旷世闻名,除了明朝无可匹敌。

李斯在牢里的罪受大了,严刑拷打逼问,足足打了一千多下。请注意这是个实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又是养尊处优的丞相,这种苦怎么吃得消?李斯熬不住,屈打成招。可招是招了这位还是不肯自杀。

李斯有他的想法。他知道即便现在下狱了,他还是丞相。国家重臣,皇帝不下令就没人敢杀。他抱着万一的侥幸心理,一来自己有功秦帝国,沙丘也有恩胡亥,再来这位几次三番都靠上疏进谏化险为夷升官发财,李斯对自己的文章很有信心,觉得再恶劣的情况下,只要胡亥看到他的信,一切危机就能解除。

抱着这样的心态,李斯孤注一掷地给胡亥上疏,这是他最后的希望。

这封信写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信上说:

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赶上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满足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像我李斯这样做臣子的,所犯罪状足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

这样一封信,真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如果胡亥看到的话,保不齐就被感动。

可惜李斯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信也要让胡亥看到啊!

胡亥压根就没机会看到这封信。不要忘记,这案子的主审官是赵高,甚至现在朝廷大小事务也是赵某人在决断。囚犯给皇帝写信,狱卒很自然要先上报主审官,信就这样到了赵高手里。

赵高欣赏完李斯的书法文笔后,只淡淡说了几个字:“囚安得上疏!”

就这样,李斯最后的希望悄无声息地进了垃圾桶。

就算不能上疏辩白,李斯还是不肯放弃。他还有后招,像他这样的重臣,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处决,必须查证确实才能办他。根据惯例,皇帝一定会派来钦差来审,只要熬到那一天就能翻供,李斯相信他会脱险的。

后招并不高明,只是个法律常识问题。赵高出身刀笔吏,不但精通法律,甚至参与修撰过秦律,这个法律常识李斯知道,赵高没理由不知道。而且,狱中李斯出奇的顺服也引人怀疑。赵高想了想很快就明白:哦,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

既然丞相大人想翻供,那就尽管翻个够吧。

赵高派亲信门客冒充御史谒者,这两种人都是直接受命于皇帝,也就是我们说的钦差。冒充的钦差大臣们来到监狱审讯李斯,说:“皇帝说了,他不相信丞相大人竟然谋反,所以派我们来再查,丞相有什么难言之隐请尽管说。”

李斯痛哭流涕,熬了这么久终于看到曙光了。

他大喊冤枉,将赵高严刑拷问,自己屈打成招,多么凄凉云云说了个痛快。

李斯的冤枉喊完,陡然觉得不对劲。再一看,上面坐着的钦差面色阴霾。

“丞相大人不要这样!是男人就敢作敢当,造反都造了说说怕什么呢。来人啊,你们帮丞相大人长长记性。”

钦差语毕,在李斯无限惊恐的目光中,手持刑具的狱卒向他走去。这一天牢房内惨呼不绝,刑辱声直至天明。

李斯不是傻瓜,到这个地步他终于明白,这帮所谓钦差是假的,是赵高找来的群众演员。

就这样,赵高几次三番找来一票票群众演员上演奉胡亥之命复审李斯的戏码。每一次都循循善诱劝导李斯翻供,一旦李斯喊冤,就是严刑拷打。

李斯是人,人的精神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再也受不了了。在赵高的蓄意培养下,李斯终于养成了个可怕的条件反射:一有钦差来,就高喊:“我造反,我有罪!”

很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赵高满意地看着一切,打出第三张牌。

他本着办事认真的好习惯,请皇帝派人来亲审。

钦差大臣们像以往一样又来了。来人从说话神态到说话语气和之前的毫无两样,被打怕了的李斯,根本不等人问,就主动招:“我造反,我有罪!”

钦差们用很古怪的目光看着李斯,问:“丞相大人确定?造反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我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李斯的回答很坚决。

“很好。”

前208年,二世二年,7月,李斯谋反罪被判处五刑,夷三族。

五刑,即五种刑罚挨个来,先黥面;次截鼻;次断左右足趾;然后枭首,并将骨肉碎切为酱。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

在咸阳菜市口临刑的时候,李斯和次子被绑在一起。李斯看着二儿子,说道:“我欲与汝再牵黄犬,同出上蔡东门,逐捕狡兔,不可得矣!”

人只有面临绝境才会觉悟,此刻的李斯才明白,受仓鼠哲学引导的他一辈子费尽心机追逐的权力富贵,其实根本比不上平淡生活,天伦之乐,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父子两个抱头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一代权相终落得惨淡收场。

鹿禽视肉鼠窥,挟策西行遂相秦。

篆法千秋传妙手,纬书一炬是功臣。

沙丘矫诏谋谁定,上蔡临刑狱未申。

太息仰天遭乱世,怀惭荀学布衣身。

——清·谢启昆

最嚣张的瞎话——指鹿为马

我们知道说瞎话是坏习惯,但某些时候说瞎话可以作为一种手段,用以试探。

在中国历史上,将瞎话说得出神入化,闻名后世的人,就是赵高。

李斯资格派已成过去,赵当家晋升为赵大当家,一家独大。

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赵高威权日重的同时,野心也在急剧膨胀。这一次,他要对付的人是胡亥。

把皇帝拉下马这种高难度活儿,想做成向来得靠两点:武力和技术。

前者,人民已经在搞了,且人数众多强人辈出,主要代表人物有刘邦、项羽,之前的有陈胜、吴广、项梁,等等。

赵高只能走后者,靠技术取胜。

他知道想要专权凌驾皇帝之上光靠个人之力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找帮手。帮手人员:朝臣、内侍。为了敲定人员名单,他想了个办法。

这一天朝会上,赵丞相说:“陛下,臣想送您一件礼物。”

胡亥纳闷:“我今天不过生日。”

其实,不过生日可以过忌日。赵高只不过提前送。

赵高让人牵了一头鹿过来说:“陛下,这是臣得到的一匹宝马良驹,特来献给您。”

秦宫殿辉煌壮丽,当日荆轲刺秦王要借助种种理由上前十步,再上前十步,又上前十步才好动手。可见朝会的时候皇帝和大臣们的距离很远。

太远了,胡亥看不清是什么样的宝马,竟然劳动丞相大人亲自来献宝。于是命人把马牵上来。等到走近了,胡亥一看忍不住狂笑:“丞相你老花啊?这明明是鹿,你竟然看成马?赶快去看眼科吧。”

赵高很认真地说:“臣献的的确是马,绝对不是鹿。”

这回胡亥笑不出来了,看赵高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难道是我老花?不可能啊,我二十岁才当皇帝,现在不过三年。对,应该是近视。

但近视到把马鹿不分也太离谱了!胡亥就问旁边的朝臣内侍们:“你们说,到底是鹿还是马?”

怎么问到我们身上?朝臣内侍们一听到这个问题冷汗就下来了。这不是马更不是鹿,分明是祸心!

就在众人冒冷汗的时候,赵高也说话了:“陛下问了,你们就说啊!”

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赵高派中弟子,纷纷附和道:“是马是马!”

小部分人想说是鹿,怕得罪赵高,想说是马,又怕触怒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咬紧牙关沉默万全。

只有极个别神经大条的,直言道:“是鹿。”

少数服从多数,胡亥终于相信自己视力很有问题,竟然马鹿不分。

指鹿为马事件后,那极个别神经大条的,皆获罪被处以极刑,就是掉脑袋。

当中玄机自然不用提了,赵高的目的达到了。

今天我说,这是鹿,不是马。众大臣都说,赵丞相说得是。

明天我说,你不是皇帝,我是皇帝,你猜众大臣会怎么说?

赵高得意的同时,胡亥那边越想越惊慌。他先怀疑自己近视,接着又怀疑自己撞邪。这种思维逻辑,真让人很无语。

在那个年代有个惯例:一切无法合理解释的事情都推给鬼神。胡亥也是这么做的,他立刻招来占卜师,要卜卦。

朝中官员内侍近臣们都唯赵大当家命是从了,又何况小小的占卜师。

占卜师早就得到赵当家的授意,对胡亥胡说八道:“您的确是撞邪了。陛下春秋两季到郊外祭祀,供奉宗庙鬼神,斋戒时不虔诚,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可依照圣明君主的样子再虔诚地斋戒一次。这样所有症状就会立刻消除。”

胡亥对此深信不疑,立刻将朝中大小事务移交给赵高(当然只是形式),自己跑去上林苑,斋戒沐浴祭祀。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欣来到咸阳。

殷墟约降

司马先生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来搬救兵,一路上披星戴月。好不容易抵达咸阳,就打算入宫面见胡亥。

谁知道守门的把他给拦了,说:“兄弟看你一身土,外地来的不知道当今行情吧。想见皇帝先见赵丞相去吧。”

司马欣心中疑惑,他的确不知道行情,仔细打听后就觉得要糟,但还是抱着万一的侥幸来见赵高。

赵丞相没有见他,派人过来打了一通太极说:“先生一路辛苦。丞相大人听说先生来意已经立刻禀报了陛下,只是陛下最近比较忙,等他空了一定召见。你们可得好生款待司马先生,好吃好喝贴身伺候,什么都别落下。”

这一句还是瞎话。

赵高根本没有禀报过胡亥。司马欣来解释战败原因搬救兵的消息被严密封锁了。赵高知道如果让胡亥知道他就完蛋了。为了取悦胡亥,赵高一直谎报军情,每天在皇帝跟前说,现在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时候如果陡然有人跳起来大喊:“皇帝,国家要亡了。”

你说胡亥会有什么反应?第一要办的就是赵高的欺君蒙蔽之罪。

留下司马欣只是第一步,让司马先生永远说不出话才是重点。

司马欣一连等了三天,不但见不到胡亥,就连赵高也见不了。这是个很聪明的人,立刻觉得不对劲,他暗中打探之后,终于发现赵丞相的用心,于是决定逃跑。

不跑不行啊,他还不想死。

司马先生趁人不备,换了平民的衣服,偷偷逃跑了。他还不敢走官道,一路上翻山越岭专走冷僻小路。事后证明,司马先生很有逃跑潜质,赵高一听说人跑了果然派人追杀,但这些追兵就傻了点,只向官道去追,就这样,司马欣险死还生逃出函谷关躲过一劫。

过了几天,司马欣狼狈不堪地跑回章邯军中,破衣烂衫,灰头土脸,一见章邯面就悲从中来:“将军,我们必须换老板了。”

章邯很吃惊。

司马欣就把在咸阳的遭遇详细解说了一遍:“现在形势变了,秦帝国已经改姓了赵,赵高居中用事,专权欺主。秦帝国快完蛋了。而且我听说赵高在找人背黑锅,已经看上了将军您。这一仗如果您打胜了,赵高会嫉妒您的功劳;如果打败,那正好有理由给他背黑锅。真是横也是死来竖也是死,不换老板就混不下去了。将军您仔细想一想。”

司马欣分析得很对,这一点章邯也知道。大家同殿为臣这么多年,赵高的为人他很清楚。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且心狠手辣,最麻烦的是,他别的本事没有,算计人的本事一流。

章邯陷入了苦思,他处于无路可走的绝境。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送了一封信。这是封煽风点火的信,信是陈馀写来的。

信上说:白起为秦将军,南胜楚,北破赵,坑赵卒二十余万。平日攻城得地,不计其数,竟被秦王赐死。蒙恬为秦将军,北逐胡人,得地数千里,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