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565部分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65部分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5艘、驱逐舰100艘和潜艇69艘),飞机1500多架。盟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陆军数额超过日本,但日本海军在航空母舰的数量上大大超过对方,这使日本在公海实施海上战役拥有优势。日本还占有比较有利的战略地位,如小笠原群岛,琉黄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上各基地远离大陆,位于海洋之中,可保障日本在太平洋中部展开积极行动。日本在南部诸海区的态势更为有利,如在台湾,中国和印度支那建立的军事基地网可对美属菲律宾、英属马来亚和缅甸、荷属印度实施强大突击。

    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大致可分为3个战局。1941—1942年战局(1941年12月7日一1942年11月)包括日军夺取菲律宾、缅甸、马来亚、荷属印度、新加坡、香港及太平洋中部和西南部诸岛的历次进攻战役。这个战局是以偷袭美国舰队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夏威夷群岛)(参见珍珠港战役)、空袭菲律宾各机场和美英在太平洋上的其他基地与机场开始的。日本在战局初期夺取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得以在南部诸海区和太平洋中部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占马尼拉,并占领菲律宾大部地区〔参见菲律宾战役(1941—1942)〕。同时,日军在亚洲大陆发起进攻战役。经过马来战役,日军攻占了马六甲半岛和英国在新加坡的最大海军基地(2月15日)。此前(12月25日),英国人丧失了在远东的另一个重要海军基地香港。1941年7月起,印度支那的日军根据同“维希政府”达成的协议,于12月8日越过泰国边界。12月21日泰国与日本结盟,并于1942年1月向美英两国宣战。1942年1月日军占领缅甸大部(参见缅甸战役)并进至印度边界。在太平洋中部,日军于1941年12月攻占了关岛和威克岛,从而扩大了日本海军的驻泊范围。1942年1月,日本舰队遣送登陆兵在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俾斯麦群岛)登陆,并夺取盟军重要海空军基地拉包尔(新不列颠)。1941年12月—1942年2月,日军占领荷属印度的一系列岛屿,2—3月实施了爪哇战役,到3月15日就攻占了整个荷属印度。日军逼抵澳大利亚,对澳大利亚通往美国的海上交通线造成威胁。这时中国战事规模不大,这是由于交战双方仅守不攻而致。1942年4月底,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发动的一系列战役相继结束。结果,日本侵占别国大片领土,并占领了从印度至千岛群岛的有利地位。但是,日军统帅部摧毁盟国抵抗意志的企图未能得逞。日本陷入了必须同在经济和军事潜力方面超过自己的同盟国进行持久战的境地。到1942年5月,盟军统帅部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和南太平洋组织防御。从夏威夷群岛和大西洋调来了航空母舰,巡洋舰和潜艇,在澳大利亚组建了几个新编陆军兵团。美军在5月7—8日的珊瑚海海战中取得了对敌的第一次胜利。日军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受挫后,于7月3—6日实施了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但此战役以日军惨败而告结束。1942年8—11月,日军在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所罗门群岛上的进攻也以失败告终。太平洋1941—1942年战局的结果是,日本失掉了战略主动权并决定暂时转入战略防御。

    1942—1943年战局(1942年12月—1943年12月)包括交战双方进行的一系列局部战役。在这些战役进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盟国的战争转折。1943年初日本通过的战争计划规定,巩固亚洲大陆的阵地,加强太平洋上的防御,尤其是外线防御,并作好对苏开战的准备。日军统帅部企图在太平洋守住由阿留申群岛、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克尔帕特群岛、俾斯麦群岛到新几内亚一线已占领的阵地,在南部诸海守住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帝汶岛。到1942年底以前,日军(280万人)在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共计60个师,约210艘舰艇(其中航空母舰6艘),飞机4600架。盟军(401。6万人)计有265个师(其中美、英军35个师),舰艇约170艘(其中航空母舰10艘)和飞机约3,500架。为对各方向日军作战,盟军在太平洋中部和西南部建立了若干重兵集团。1943年夏季起,盟军开始实施夺岛战役:向东夺取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向西夺取整个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和新不列颠岛。盟军在年底前顺利攻取吉尔伯特群岛、所罗门群岛(除布维尔岛外,该岛战斗一直持续至战争结束)、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新不列颠西部。盟军在太平洋北部解放了阿留申群岛(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在这期间,中国和缅甸战事带有局部性质。太平洋战区的整个形势继续有利于盟军,盟军在飞机和战斗舰艇方面的优势得到加强。苏军的胜利以及意大利的投降,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发生了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根本转折,这对盟军太平洋作战起了策应作用。

    1944—1945年战局(1944年1月—1945年9月2日)包括盟军夺取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和太平洋其他岛屿的历次重大登陆战役,以及在中国、缅甸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积极军事行动。日军统帅部1944年计划规定,在太平洋上北起千岛群岛南至新几内亚进行顽强防御,占领中国和缅甸新的领土,以改善战略态势。日本打算即使在对方攻占太平洋全部岛屿的条件下,仍在亚洲大陆和本土继续进行战争。1943年底,日军(380万人)计73个师(其中在中国和朝鲜43个师,在本土11个师),主要作战舰艇203艘,作战飞机5000架。在驻有5个师的缅甸战场,日军计划入侵印度,以挫败英美统帅部准备向缅甸的进攻。日本决定在中国积极作战,夺取美军机场并建立由满洲通向东南亚各国的可靠陆上交通线。美英对日作战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攻占太平洋诸岛,进攻菲律宾,逼近日本本土,并断切日本通向印度尼西亚的重要交通线。截至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的兵力占优势:兵员数额多0。5倍,飞机多2倍、航空母舰多2倍、其他舰艇多0。5—1倍。1944年2月,美军攻占马绍尔群岛,6—8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9—10月攻占帛琉群岛、乌利西群岛和加罗林群岛,为攻占菲律宾创造了条件。盟军进占菲律宾〔参见菲律宾战役(1944—1945)〕是从1944年10月莱特岛争夺战开始的。在争夺战进程中,美日舰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海战以日本舰队失败告终(参见莱特湾海战)。美军牢固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之后,于1944年12月完全占领莱特岛并控制了太平洋中部和西南部的所有岛屿。日本从东南亚各国向本土海运战略原料的困难不断增大。丧失菲律宾和盟军进占印度支那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威胁迫在眉睫。1944年2—3月,日军在缅甸战场稍有进展,已入印作战,但后来被迫撤退,1944年年底以前丧失缅甸大部。日军仅在中国取得重大战果:1944年底占领了华中和华南,打通了北京直至印度支那的交通线(参见豫湘桂战役)。日军还占据了美军在中国的许多空军基地。美军在1944年夺取的太平洋诸岛上建立了许多大型供给基地,于1945年1—6月攻占了吕宋岛(菲律宾群岛),7月占领了整个菲律宾。美军夺取菲律宾后,日军的战略态势日趋艰危。日本通向南部诸海域的海上交通线已处于盟军空海军打击之下,给驻在盟军尚未攻占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日军以及驻在印度支那、海南岛、台湾、琉球群岛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日军造成直接威胁。美军于3月夺取了琉黄岛(参见硫黄岛战役),6月夺取了冲绳岛(参见冲绳战役)。1945年1—7月,盟军解放了中国和缅甸的许多地区。同年夏季,美军加紧轰炸日本。美军于8月6日向广岛、8月9日向长崎投下了原子弹,但这并非出于军事上的需要。日本尽管损失不断增大,但1945年夏季仍拥有大量军队(约720万人):步兵师169个和坦克师4个,步兵旅95个和坦克旅9个,飞机1万多架(其中半数为神风飞机),战斗舰艇约100艘。在军队数量上少于日本的盟国,计划于1945年底至1946年初进攻日本诸岛。但是,根据克里木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苏联1945年8月参加了对帝国主义日本的战争(参见远东战役)。苏军于8月9日开始在远东作战,在远东战役中粉碎了关东军。由于丧失了最强而善战的军队集团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日本于1945年9月2日宣布投降。

    太平洋战局的特点是:大量实施登陆战役和抗登陆战役,其进程和结局取决于是否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航空母舰编队是舰队实施海上战役的突击力量。夺取并扼守岛屿直接取决于能否保持海洋交通线。美军潜艇是破袭日本海上交通线的主要兵器。

    1943…1945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T'突尼斯战役

    1943年3月17日—5月1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争中,英美法三国军队于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的目的是粉碎德意“非洲”集团军群,攻占突尼斯领土,从而把德军全部赶出北非。

    防守突尼斯的“非洲”集团军群(司令阿尼姆上将)辖德坦克第5集团军和意第1集团军,共17个师(德7、意10)和2个旅。其各兵团在以前的战斗中,兵员和技术装备损失惨重。由于英美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英美海军完全控制了地中海,德意军队在补给和补充人员方面困难重重。该集团军群仅得到少量飞机的支援。意大利海军16艘驱逐舰和21艘潜水艇,以及德国22艘潜水艇前来支援。德意军队占据“马雷特”筑垒线既役阵地,固守非洲的最后一个登陆场。

    参加战役的盟军有:英国亚历山大上将指挥的第18集团军群,下辖英第1、第8集团军和美第2军,共18个师(英12、美4和法2)另2个旅,盟国空军作战飞机3241架和盟国地中海海军(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40艘、扫雷舰23艘、14个小型战斗舰艇区舰队)。盟国远征军总司令美国艾森豪威尔上将任战役总指挥。与德军对比盟军居优势:步兵多1倍、火炮多2倍、坦克多3倍。仅德国潜艇对盟军稍有威胁。突尼斯战役的企图是:英第8集团军在滨海方向上沿马雷特一加贝斯公路实施主要突击,并协同美第2军,歼灭意第1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尔后全部盟军向突尼斯市发展进攻。美第2军向米克纳西和加贝斯湾方向实施辅助突击,插向意第1集团军后方并断其退路。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歼和苏军在几乎整个苏德战场展开冬季攻势所形成的军事政治总形势,以及盟国在兵力上所占之巨大优势,为迅速歼灭突尼斯之敌和结束整个北非战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然而,美英统治集团并未为此作出足够的努力。苏联政府提醒他们对北非军事行动结束日期的屡次更改应加以注意。北非军事行动的拖延导致了德军预备队继续毫无阻碍地从西方向苏德战场调遣。

    盟国3月下半月才开始结束突尼斯战役。3月17日,美第2军各兵团在航空兵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之后最先转入进攻。到3月20日,这些兵团顺利突入米克纳西地区,但未能继续推进。3月20日,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但是,盟国想沿海岸实施正面突击以突破“马雷特”筑垒线的尝试未能成功。直到3月27日夜间第8集团军左翼兵团经过持久战斗后才得以向敌滨海集团的右翼迂回,意第1集团军方开始向北,向“瓦迪阿卡里特”既设阵地撤退。4月6日这些阵地被突破后,该集团军有组织地撤至北杰比比纳和恩菲达维尔地区,于此阻击英美军队直至4月20日。4月19日夜间,盟国企图从南面和西面向突尼斯和比塞大方向同时实施突击以突破固守突尼斯登陆场(200X140公里)的德意军队的防御。盟国尽管占有很大的坦克优势(1100辆对120辆)、火炮优势(2000门对500门)和完全掌握制空权,但在两个星期内仍未取得重大胜利。5月6日,盟军在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支援下(5小时内出动2000多架次)恢复了进攻。5月7日日终前,英装甲师突入突尼斯并占领了该城。当日,美军部队进入比塞大。德军仓皇向波尼半岛退却。德意军队受到盟国海军从海上封锁无法继续防御,加之没有后送运输工具,阿尼姆率德意军被迫于5月13日投降。

    点评:经过突尼斯战役,德意“非洲”集团军群被歼。该集团军群在突尼斯损失30多万人,其中被俘约24万人(一说13—15万人)。盟国攻占了地中海的整个北非沿岸,从而保障了地中海交通线的安全,并为进攻西西里岛和亚平宁半岛创造了有利条件。英美军队在突尼斯获得了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突破敌预有准备防御的经验。使用空军重兵支援陆军的进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