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530部分

蒙山军-第530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军已经集结的部队。不算东南及南方。仅山东、满洲及京畿就集中了9个师之多!这些部队已经充实满员,其中一部分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比如第1、第6和第9师。就装备而言已经超过了帝国陆军。
  包括一直关注着中国变化的林权助。在冷静盘算“敌国”力量时总有一种惊心动魄甚至沮丧的感觉。每过半年。这种感觉就加深一些。但随即被其他的情绪所稀释。担心甚至恐惧就消失了。自甲午之后,日本不再视中国为敌手,而是将其当做剥削侵略的对象。林权助承认。如果没有马关条约乃至以后的辛丑条约,日本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是中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养肥”了日本,想一想吧,一场付出几百士兵生命的战争就可以获得相当与帝国数年国民收入的赔款,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事?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就是帝国的给养基地,帝国考虑的是采取何种方式从中国捞取更多的权益,而不是考虑如何防范这个虚弱而富裕的国家。
  就中国国民而言,国家是贫穷的。但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到处堆满了黄金。如果不是英法俄德美等强国在中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帝国的办法会简单的多。
  中国当然不是俄国,一场日俄战争让帝国付出了十数万忠勇将士的伤亡,除了得到南满原属沙俄的权益外,竟然拿不到帝俄一份钱的赔款!这个太令人沮丧了!在林权助看来,日俄战争比起甲午、庚子两场针对中国的战事简直是大赔本的买卖,如果没有日俄战争,帝国财政不至于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
  付出当然要在中国拿回来。但帝国在南满的布局尚未完成,中国巨变发生了,满清政府竟然被一支出身响马的武装推翻!由于满洲出现一支得到沙俄支持的强大华军武装,帝国向北满渗透的脚步被终止,而军事上的遏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南满铁路的效用随着中国京沈新线的通车陷入尴尬,北满与内地的物资流通乃至军事调动完全可以避开京沈旧线和南满铁路了,牛庄(营口)的衰败无助于限制中国,比如北满的大豆,完全可以通过京沈线运输,成本的增加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令帝国恼火的是,南满的华军武装力量虽然按照帝国与中国新政府的协议没有增强(仍是张作霖21师),但该师的装备加强了,更为讨厌的是原先与帝国眉来眼去的张作霖部将领大多跟帝国断绝了关系,更不用说那些被新政府派去的文官了。一些与帝国有着秘密往来的将领被整肃,比如21师61旅旅长汤玉麟在1912年因贪污罪被军法审判,禠夺军职判处12年重刑。汤案带来了对21师的换血,一批出身北方军系统的中低级军官进入张作霖系统,使得这个蒙山军系统外的部队更加中央化。张作霖为了表示对中央的忠诚,干脆将其两个儿子送至北京念书,算是送给了龙谦两个人质,以消除龙谦对该部的担心。
  帝国对于张作霖的拉拢完全失败。据满铁调查处(日本在中国境内唯一的成建制情报机构)的报告,帝国对21师系统的渗透越来越困难了。而国安总局驻沈阳站在扩充为分局后,帝国对北满的渗透及情报收集也困难万分,光是1913年就遣返了十一个犯有“间谍罪”的日侨,在确凿的证据前,帝国政府也无可奈何。负责中国情报工作的坂西利八郎将军曾亲口对自己说过,就情报界的现状。帝国已经落后于支那,帝国迫切需要建立类似于国安总局那样的机构,坂西将军甚至严重怀疑支那已经将情报员渗透至日本了!国安总局直属于总统领导,不受政府的限制,权力大,经费足,对于涉及间谍案的中国人处理极严,自新中国建立,公开处决的间谍已经超过了两位数,对于涉案的外国人。中国政府一般采取驱逐手段。但对于中国人则严酷的多,除了公开处决的间谍外,秘密逮捕被处死的谁知道有多少?这种手段极大震慑了中国人,使得他们对于帝国的拉拢心存疑惧。没有中国人的投靠。帝国的情报收集就更为艰难了。
  而中国政府对沈阳的大力投资限制了帝国在南满的影响。即便帝国加强南满的军事存在也难以抵消。一个不满员的师团(第五师团)顶什么用?在林权助看来,要击败21师夺取南满至少还要增加两个满员师团,因为华军在北满和锦州都布有重兵!第10师长期驻扎锦州。控制着这个进出关东的陆路通道,长春第9师随时可以南下沈阳增援,三个师团也未必够用!
  但参谋总部及陆军省却一直藐视华军,他们不相信情报及外交机构的报告,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接受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总将思维固化在1909年之前。只有亲身见证中国变化的人才能有清醒的认识,那些初来大使馆的陆军武官总是趾高气扬,但除了脑子被烧坏的少数人,在深入了解中国后都变得担心了!
  帝国的反应太慢了!如果动手就应当及早!在1909年就应当介入中国的内战,哪怕是扶持袁世凯也比现在好的多,可是帝国错过了机会,海军与陆军争,内阁也在斗,根本没有拿出一个全面对付新中国的国策来。现在欧战爆发了,帝国却瞄向了山东!这是不明智的,山东的重要性固然很高,但还是比不上满洲!在林权助看来,与其拿青岛赌博,还不如直接在满洲动手呢。满洲有朝鲜连接,有可靠的后方,倾帝国的军力,一战拿下满洲并非不可能。就外部而言,除了俄国,英法美德在满洲均无利益纠葛,俄国在唐努乌梁海事件后与中国已经交恶,不再会为中国撑腰,从交通及经济实力,中国在满洲的力量远逊山东,为什么要盯住山东呢?就为石油?对中国现状有着深切了解的林权助感到不解,他曾密报加藤外相阐述自己的理由,但加藤未做任何的回复。
  帝国会因为青岛而与中国开战吗?林权助的思绪转回现实。但没有答案。
  林权助对于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已经产生深深的畏惧感。很难相信一个出身土匪的家伙有着如此敏锐的眼光和如此高超的手段。即便其有美国生活经历也难以解释十年来的一切。单纯从1909年讲起是不合理的,那个人的布局应当追朔至更早。比如对满洲的布局。如果没有蒙山军北方军的崛起,不仅难以有1909年摧枯拉朽的胜利,也不会导致帝国如今在满洲举步维艰的局面。还有在美国的布局,没有那个神秘的华美机械,就没有山东实业的兴起,更没有与德国的军事合作。也就没有山东石油乃至美国对华的巨额贷款以整顿金融推出华元了。往前推更早,谁能想象一支仅有千余人的武装便敢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而大捞一把?蒙山军对北京王府及票号的打劫已不是秘密了,正是由于那次大胆的行动让蒙山军获得了经济上的启动资金……
  林权助沮丧地想,那个人似乎洞悉历史的走向,可以抓住一切机会而不给对手机会。他认识那个人,彬彬有礼的背后是冷酷无情,整肃反对势力总是恰到好处,既消除隐患又不至于导致国内局势的大乱。而且,他还非常善于识别人才,别的不说了,就说外交部那几个年轻人,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以及陆征祥,个个精明强干。虽然不是蒙山军出身却深受重用……
  解决中国问题必须解决那个人!林权助认为,只要那个人还呆在总统宝座上,中国将全面压倒日本!这是一个大国,封锁无济于事,海军再强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总不能将战列舰开到北京来。而且,此人并非不重视海权,他大力培养海军军官,建立越来越多的造船厂,目的是什么还要想吗?
  想到这里,林权助又庆幸帝国总算行动了,现在行动不如及早,但将来行动还不如现在就动呢。
  8月24日,北京各大报,包括国防军机关报《国防报》披露了日本对中国青岛问题的无理要求,《中华报》发表措辞极为严厉的评论员文章,责问日本政府究竟要干什么?是对德国开战还是要对中国开战?日本凭什么限制国防军接管青岛的要求?除了解释为准备侵略中国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公理和正义?
  报道引发巨大的反响。北京市各界民众于8月25日举行大游行抗议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一部分学生跑到东交民巷日本大使馆外呼喊着打倒日本的口号,向大使馆投掷臭鸡蛋和西红柿,被警察劝阻而驱散。林权助一面紧急报告国内最新的形势,一面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了书面抗议,声称大日本帝国的外交官受到了生命威胁。
  日本国内尚未就此作出反应,青岛战事于8月25日上午11时正式爆发了。
  
  第四节要塞四
  
  中央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孙娟指挥的两个设在海泊河右岸的战地医院从下午三时许开始接收伤员,到四点许,大批的伤员被送了下来。国防军战地救护体制为连医护兵——卫生连——战地医院——后方医院四级,每个步兵连配备了两名医护兵,负责战场的简单包扎,然后由担架兵送卫生连处理,然后转战地医院手术,一些重伤员将转送后方医院。
  为了提高伤员的存活率,孙娟将战地医院和卫生连合并了,她整合了医疗资源后在16旅方向设立了两所战地医院,分别负责46团和47团两个攻击团的伤号救治。孙娟认为,将战地医院前移将提高伤员的存活率,此举得到了瞿鸿翔师长的赞赏。尽管孙娟选址的两所医院都在德军的炮火射程之内,负责夺取青岛要塞的瞿鸿翔还是批准了孙娟的要求。
  瞿鸿翔认为,在前期高强度的宣传之下,德军不会对战地医院炮击。
  战地医院距离海泊河不过300米,巨大的
  从8月23日下午,航空兵开始向青岛要塞投掷传单,告知国防军将武力夺取要塞了,要求德军官兵放下武器徒涉海泊河向华军投诚,华军绝对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传单明确告知德军,华军的战地医院就在海泊河右岸,有明确的标志,请德军不要对医院开火,否则华军将给与严厉的报复。
  国防军航空兵“主宰”了要塞的天空,没有受到德军的射击。更没有空战发生,德军在青岛没有一架飞机了。他们仅有了两架水上飞机已经跟随舰队撤走了。
  在航空兵做宣传攻势的两天里,战地医院没有受到德军一发炮弹的轰击,尽管医院做了周密的措施,挖掘了掩体和交通壕,甚至布置了地下手术室。但德军的静默让孙娟以下的救护兵们放开了胆子,战役打响后,他们甚至爬到树上去观战。
  战役是从上午11时打响的。孙娟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从野战医院南面发射的炮弹将小湛山和小湛山北两处要塞打开了锅,那些第一次见真实战斗的年轻护士们起初还去数炸点,马上就放弃了。炸点密集的根本数不清。
  总参直辖重炮团、中央军区直属第二重炮团、第16旅炮团和第18旅炮团共计四个炮兵团的从105~280口径的一百三十余门大炮从上午11时一直轰击至下午2时。朝两处要塞发射了数千发炮弹,肉眼已经看不清海泊河对岸德军工事,完全被淹没在浓烟烈火之中。上午还是大好的晴天,中午时候天阴了。也许是猛烈的炮击腾起了烟雾遮掩了阳光。让海泊河右岸的华军指挥官以为天要黑了。看看表其实距天黑还早的很。
  步兵的攻击是从2点开始的,后面紧跟着架设浮桥的工兵。德军的炮火是从华军步兵攻击开始发威的,海泊河被炸开了锅。肉眼所及之处,无数的士兵连同浮桥构件被炸飞上天。双方炮兵的设计准确度极高,因为这一带的地形标尺已经完全被摸熟,炮兵轻而易举就可以将炮弹发射到想打的地点。
  曲致庸大骂炮兵无能,三个小时的猛烈轰击竟然未能摧毁德军的大炮,46、47团强渡海泊河遭遇了重大伤亡,让在右岸指挥所里的曲致庸心痛万分,大骂不止。
  除了那四门大型臼炮,即使150mm的大炮也无法对德军钢筋水泥要塞构成致命的威胁,只是基本清除了德军敷设的雷场和几层铁丝网,摧毁了一部分机枪火力点而已。
  46团1营长陈豪是跟在2连后面徒涉海泊河的。他的耳朵已经失聪了,甚至听不见自己喊出的口令。只是挥舞着手枪,指挥部队徒涉海泊河,朝血与火的对岸攻进。海泊河并不深,河水只漫到陈豪的腰部,周围是无数举着步枪渡河的士兵,不断有人跌倒在河里,一些人爬起来了,一些人永远倒在了河水中。
  “快,快些,过河就安全了!”陈豪大叫着,警卫员拽着他抵近河岸,2连3班长伸手过来,将营长拉上了河岸。
  “2营没能过壕沟,他们快死光了!”2连副连长郭民安凑到营长耳边喊道。
  “我们过,快!别堵在这里!”河岸距壕沟约1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