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646部分

蒙山军-第646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征军指挥机构及主要指挥官也做了调整,委任熊勋上将为远征军副总司令兼第1集团军司令官,程二虎、吴念分任第2、3集团军司令官,薛晓才为参谋长,徐树铮为副参谋长。
北方军区司令官程二虎如愿以偿地接替了回国的石大寿被派至了俄国战场。
国内对熊勋建议调更多的部队入俄实战极为重视。批准调第6、13、18军及铁道兵第4师入俄,替换第16、15军及铁道兵第2师、重炮兵第1师回国。远征军继续保留3个集团军的建制。
龙谦在会议最后的讲话重点谈了海空军建设问题,他说,“现在我们还是陆军当家,特别是在俄国内战未息的情况下。陆军的编制还不能缩小。但这存在很大的问题,看看在座将军们的军服颜色就行了,等远征军使命完结,我们将适当压缩陆军的规模,而扩大海军和空军的规模,军费如此,人事亦如此。这次将在俄国立了大功的范德平调给了海军,他还有些不愿意,但经过我做工作。他转过了这个弯子,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了。晋瑞功、黎元洪也一样。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陆军将领穿起海空军的军服,大家不要舍不得陆军。要知道,下一场战争,或许就是海军唱主角了,辽阔的太平洋,将是你们建立不世功勋的舞台。现在我们的海军还很弱,还不行。但我相信。随着国家国防战略的调整及经费的投入,我们会慢慢追上别人的。有人担心自己打陆战还行。搞不了舰船,这是错误的思想。不会没关系,学嘛,只要你肯钻研,就会成为行家里手。当初我们蒙山军就几百号人,连机关枪都没见过,现在不是有了一支可以和列强角逐的强大陆军了嘛。
“空军也一样。我们起步不算晚,但因为我们工业的底子差,就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人家迅速追了上来,迅速超过了我们,人家一年可以造几千架飞机,我们只能生产几百架,让空军的人很郁闷。商凤春就多次这样表示过,舍不得我们的飞机,对在俄国战场巨大的损失表示心痛。不付出代价,怎么能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空军?熊勋将军给总参的报告说的非常好,训练永远不能代替实战。他说一个参加过几场战斗老兵的作用抵得上好几个新兵,这是真理,是真知灼见。陆军是这样,空军也是这样。和海军相比,空军与欧美强国的差距没那么大,随着我们工业实力的增强,飞机的生产能力会成倍增加,所以,商总司令的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关键不是飞机的数量,而是飞机的质量和飞行员的素质,以及空军的后勤保障水平。程建国给总参的报告说,飞机的出勤率一直超不过70%,也就是说,十架飞机中总有三四架在地面修理,这就是个大问题。今后空军建设要抓住要点,将研制和训练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扩大规模……
“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以及炮兵的建设还要加强,俄战对于国防军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一直担心我们的后勤是否供应得上,现在联勤总部及铁道兵、工程兵部队交出了一份令我满意的答卷,前线部队所取得的每一场胜利,都有后勤部队的功劳。王帅多次表扬了后勤,建议为后勤官兵记功受奖,这是完全应该的。国内建设的担子仍很重,下一步国防重心将放在西北,首先要将铁路修到新疆去,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已经开工建设了,需要继续加强工兵和铁道兵部队的建设……通信问题的重要性不谈了,认识不到位的不多。但炮兵建设是一个新课题,还是暴露在俄国,黄锦辉分析了两个独立重炮师的作用,认为组建独立重炮师存在很多问题,作用不如想象的大。这是一个可以长期研究的军事学术领域的课题,炮兵司令部要研究,总参更要专题研究。但炮兵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部队的编成将向着缩减步兵、增强特种兵的方向发展,向着组建合成军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不容改变的趋势。坦克已经应运于战场,我们在乌克兰也打了德国人的坦克,似乎很简单,但这东西绝对是陆军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千万不要小看了它!在洛阳和太原的兵工厂,我们已经拿出了自己的坦克样品,熊勋将军很有创见,不仅仗打得好,对于装甲兵器也有自己的心得,让我很高兴。不远的将来,我们还会组建装甲兵司令部……
“我知道政府和议会的先生们一定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即军费问题。现在因为打仗,军费开支非常高,客观上影响了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我们是研究军事问题,但军队的将领们一定要关注经济,关注民生,不能走穷兵黩武的路子。我们国家还很穷,尽管建国八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但还是很穷,特别是农民的日子还很苦,据政务院有关部门的调研,农民的人均实际年收入还不足200元!这个现状决定了军队不能任性,军队的编制不能率性增加,在俄战结束后,我们将压缩陆军编制,下大力气抓好预备役建设,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美国人在一年之内将军队规模从20万扩至400万,而且派至法国的完全由新兵组成的美军部队已经成为对抗德军的主力,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学习……”
龙谦最后强调了纪律,“纪律是保证胜利的基础。军队是最讲规矩的组织,纪律就是规矩。经验早已证明,一支部队能不能打胜仗,不在于武器,而在于纪律。这些年国防部、总参谋部、联勤总部下发的文件不少,那都是规矩,都是必须执行的纪律。但实际情况是总有些人不那么当回事。自己喜欢的就执行,不喜欢的就敷衍甚至阳奉阴违。这方面的举报不少了,一些直接送到了总统办公厅。下一步三总部要加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严厉处分一批不守规矩的混蛋。各军区,总部各机关也要严格自查!远征军在国外流血牺牲,留在国内的胡作非为决不允许。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自己有资历,有功劳就可以摆资格,不守规矩了,我跟你们说清楚,特别是蒙山军出身的将领们,我是不讲面子的,如果你犯了错误,就按错误处理,如果你犯了罪,就按军法办!
“和平已经不远了,欧战快要结束了,别看德国人在某些战场仍保留着进攻的锐势,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欧战结束,世界局面将会出现新的格局,我们打赢了这一仗,为国家,为民族拿回了本属于我们的一些东西,这是军队的光荣,更是全国民众节衣缩食支援军队的结果。俄国局势稳定后,远征军当然要回国,军队将转入和平态势,你们要适应这个新态势,抓好训练,大力支援经济建设,继续发扬蒙山军的优良传统……军队要支援地方,但不准干预地方行政事务!”
方声远、宋教仁、洪粤诚、陈超、唐绍仪等人列席了会议。政府及议会并不能干预高级将领的晋升调整,完全是军队内部事务。但几个人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龙谦真的在第二届任期届满退位,谁能掌控军队?龙谦可以挥洒自如地教训军队,换做他们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虑及隐患,方声远不必说,连洪粤诚也担心起来。

第十章新时代第一节陈豪的报告

陈豪上校押护特种列车在6月底回到了国内。所谓特种列车,就是装载了五百余吨黄金的伪装成运兵车的列车,军情局副局长张小丁少将亲自组织了警卫队押送这趟特别列车,毫无意外地将这笔巨额财富运回了国内。
在长春交卸了差事,警卫队的使命就结束了,参与该事的军官全部重新安置,不再返回俄国战场了。陈豪的关系转回了总参,同时他获得了一个月的长假,也就是说,他可以一个月后再去总参报道。

陈豪第一想见的当然是母亲和妻儿。不过,在回无锡之前,他先到了北京,见到了一直关心着他的叶延冰上将。

当时国防会议仍在召开期间,主管国防科技工业的叶延冰算是列席参加,会议之前,龙谦给叶延冰安了一顶新帽子——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使得他有权对于军队建设发表意见。大半年来,叶延冰已经完全进入了新角色,喜欢起自己的工作了,会议结束后,封国柱即启程赴俄,而王明远要等封国柱到任后方可离开,这段时间里,国防部的担子就压在了叶延冰头上。

叶延冰是在自己家里接见陈豪的。

“不容易啊,也算死里逃生。现在我总算放心了。”叶延冰握着陈豪的手,凝视着年轻的上校,“总体情况我已经知道了,你先回家住一段时间,去年秋天徐怡曾带着孩子来京。当时还没有你的消息,很担心,现在她放心了。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跟我说说。”

“我被分配到总参了,我觉着还是到下面带兵好。”

“我理解你。可是,在总部机关工作是难得的机会,会教给你在野战部队学不到的东西。我的意见你还是安心在总参工作一段时间吧。总统正召开国防会议,按照总统的判断,无论是欧战还是俄国内战,剩不了几天了。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了。陆军一定会缩编,下去带一个团。不过是完成日常的训练科目,没多大意思。而留在总部就不同了,要学会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明白吗?”

“谢谢您的关心。我只能服从分配。还能怎么办呢?”

“从军队的本质上看,不喜欢有个性的军官,但战场上总是那些有个性的将军更容易出彩。你呢,骨子里有些叛逆,是不是?”

陈豪咧嘴一笑,“我没有觉得。”

“不要紧。我没有要你改变什么。今晚跟我到我岳父那里吃饭吧,他听说你回国了,很高兴,要见见你。”

“行。”陈超一直视他为子侄。陈豪明白。他不明白的是叶延冰一句都没有提他被俘的事。他以为叶延冰会问的,但没有。

“国防研讨会还没有散会。会上谈到了国防重心问题,有三种意见。向南,向西以及向北。哦,向北其实是针对日本的,有人认为解决旅顺及南满铁路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这个,我没有想过……”

“上校距将军已经一步之遥了。不想不行啊。石司令奉调回国主掌西北军区了。你可能还不知道。这个题目就留给你,想好了跟我谈谈。”

“是。”

“在家里就不要那么正规了。我帮你准备了一点礼物。喏,就是那些,你带上,这就过去吧。我让我的车送你,我还有点事,随后去。”

陈豪忽然觉着自己很不懂事。应该在长春买些礼物的,一来他没想,二来他身上真没钱,远征军将士的军饷发放跟国内部队不一样,是记账式的,华元在俄国也不通用,相反倒是那种以津贴形式发放的军票可以购物,回国之前,他将自己攒的军票全部给了扬基生上尉了。

是不是该去总参领了自己的军饷?远征军出国作战是享受一等战区津贴的,他攒的军饷应该不少,假如他被俘的那段时间也给发饷的话。

“对不起叶司令,我身上没钱,礼物应该我准备的。”

“就是个心意嘛。这样吧,”叶延冰起身回卧室找出些零钱,大概有几十元,交给了陈豪,“嘿嘿,我是夫人当政,这些钱你先带着。等你到新单位报道后再领军饷吧。现在有关档案不一定转回来,去了也不好办。”

见过了陈超,次日陈豪便返回了无锡。与家人重聚的喜悦不必细表。只是妻子徐怡说起叶延冰和陈娴曾来无锡之事令他诧异,倒不是诧异叶延冰夫妇的细心体贴,而是徐怡说起的邻居陶静的情况让他费解,那晚去陈超府上做客时,陈娴也在,根本没提陶静的事。按徐怡所讲,叶延冰显然认识陶静,俩人还聊了很久。而陶静却拒不谈与叶延冰交谈之事。陶静不过是一个美术教师,就算其父是无锡社会名流,距离国防军上将也远的很。此事真是蹊跷,如果陶静与叶延冰有旧,叶延冰怎么会带着陈娴见她?而徐怡最后说起的陈娴曾叮嘱她不要对任何人谈这件事更令陈豪纳闷。

陈豪认识陶静。文静美丽,待人接物透着难言的优雅。这真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说来也邪气。就在陈豪夫妇俩夜谈陶静的次日,陶静上门来了,“陈上校,我是奉家父之名来的。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着英勇的远征军,您是在俄国征战了两年的有功将士,家父之意,想请陈上校到学校做一报告,万勿推却啊。”

“做报告?要我做什么报告?”将儿子架在脖子上的陈豪有些奇怪。

“内容你来定。讲什么都行。虽然报纸上常有咱远征军胜利的消息,总想听听亲身经历啊。学生们想。教师们也想。家父听说您回来探亲,命我促驾成行。陈上校,给家父和我一个面子吧?”

“可是……”徐怡想起丈夫被俘的那段经历。有些犹疑。

“好吧,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