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尤对华战争 >

第70部分

尤对华战争-第70部分

小说: 尤对华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注:两年以后,梅农竟然还说:“失去考尔,对印度陆军来说是个损失。他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的指挥官,他以很大的勇气和胆量在那些险峻的高地上执行了任务——总有一天全国会认识到这一点。” 
            ' 
            他同拉达克里希南讨论了这个问题(当时还没有国防部长),总统认为任命考尔的想法是荒唐的,他建议由南部军区司令乔·纳·乔杜里将军担任新的陆军首脑。尼赫鲁同意了。第二天早晨,他在人民院宣布,由于塔帕尔健康不佳,准予长期休假,乔杜里将军将署理陆军参谋长的职务。全场为之欢呼。

      乔杜里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要在东北地区正在后撤的部队,在他们认为能抗御敌人的地方构筑阵地,不再后撤。接着,他就免去考尔第四军军长的职务,由马内克肖将军——这个人考尔曾指控他不忠诚从而企图毁掉他的前程,梅农在十月初也曾拒绝任命他指挥这个军——接任第四军军长。军部在奉命撤离提斯浦尔二十四小时后,又奉命返回提斯浦尔。

      由于新德里获悉了阿萨姆邦对于总理讲话的反应以及提斯浦尔行政机构的瓦解,因此决定派遣夏斯特里前往视察,给地方民政当局打气,并将当地情况向尼赫鲁汇报。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时左右,内政部长一行人来到新德里机场,准备搭乘每天一次的班机前往阿萨姆邦。这时,一名随从人员注意到在报摊附近聚集着一群人,表现很兴奋,他便走过去买了一份报纸,看到报上的头条新闻是宣布中国将单方面地停止战斗,并将自东北边境特区后撤。夏斯特里及其随从人员便立即乘车前往总理私邸,那时总理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夏斯特里的印象是:当时尼赫鲁还没有听到中国的声明,虽然几小时前各报社都已收到了这项消息。这样,印度政府才知道,中国不是要侵略印度,而是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惩罚。
 

            第五章 停战以后(1)
      我们从未进入中国的领土。即使在中国看来那是“有争议”的领土,难道他们就有理由发动一场战争吗?而在我们看来,那并不是有争议的领土,那是我们的领土。

      —— 克里希纳·梅农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 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全世界都获悉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最大国家间的战争,由于中国单方面的停火和后撤已宣告结束。《泰晤士报》的评论几乎代表了全球的反应,它说:“中国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与其说使人们松一口气,不如说使人们大吃一惊。”十一月二十日午夜 
            ' 译者注:北京时间应为二十一日零时。 ' 
            前不久,中国政府宣布,在二十四小时后他们的部队将停火,九天以后将后撤。前一天晚上,周恩来召见了印度代办,把中国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 
            注:令人费解的是,在北京公布之前,新德里好象没有从印度代办那里收到关于这次接见的报告。官员们后来解释说,这是由于收发和译电耽搁了时间,但是这也很难解释怎么会拖了二十四小时之久。 
            ' 后来又正式公布了:

      1。从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零时” ' 译者注:北京时间应为二十二日零时。 ' 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2。从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一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

      这已经是够清楚的了。然而声明又一丝不苟地写明:

      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虽然至今是在传统习惯线 ' 注:这是沿着山麓的那条线,即麦克马洪线出现以前的边界线。 ' 
            以北的中国领土上进行自卫反击,但仍准备从目前的驻地撤回到实际控制线、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并且从这条线再后撤二十公里。

      在中段和西段,中国边防部队将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

      中国希望印度武装部队同样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如果印度政府不那样做,“中国保留进行自卫还击的权利”。双方政府可以在实际控制线本侧设立民警检查站。北京建议双方官员在边境会晤,商谈有关设立检查站的地点,实现共同后撤和归还被俘人员的事宜。然后,两国总理就可以重新举行会谈,谋求友好解决。中国欢迎尼赫鲁前来北京,如果尼赫鲁有所不便,周恩来愿意再次前往德里。中国期待印度“作出积极的响应”。“即使印度政府不能及时作出这种响应”,中国也将执行上述措施。

      这个建议是周恩来早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给尼赫鲁的信中第一次提出过的(从而暗示以那个日子为准来规定“实际控制线”),克节朗河战役后又重申过这个建议。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三番五次地劝告印度,说这是消除边境冲突危险,为解决边界问题扫清道路的唯一可行的办法。然而,印度却始终加以拒绝。印度在中国开始进攻后,在二十四日,尤为粗暴地拒绝了上述建议。现在,打了胜仗的中国并没有在硝烟未散之时,把胜利者的条件强加于对方,中国坚持的仍旧是它一直建议过的东西。不同的是它现在已不再是建议了,中国决意将它付诸实施,并且警告印度,如果它不采取相应的行动,把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则将引起严重的后果。可是,与中国下面的一个警告相比,这个警告也就算不了什么:如果印度试图在西段恢复前进政策,或者派军队重新进入塔格拉三角地带,“中国则保留还击的权利”。这是北京的表明意图的声明中真正带威胁性的条文。

      过后,中国说明了它的计划。它把部队开到麦克马洪线以南是“为了彻底击退印度反动派的武装进攻,打破印度反动派用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计划。……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条件”。中国说,这些措施是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印度“懂事了一些,中印边境局势才基本上和缓了下来”,这都证明了上述措施产生了作用。只是由于人们过去广泛地接受了印度对于事态发展的说法,所以才对中国的行动感到出乎意外。甚至那些并不相信中国发动对印度侵略的人们,也认为“中国全面占领它所要求的全部领土以后,再从这样的实力地位出发进行谈判,这乃是中国进军的逻辑”。但如果中国真的这么干,不仅会破坏中国对一切边界问题的立场,而且会使中印边界成为难以愈合的创伤。如果中国部队留驻东北边境特区,那么,当印军一旦恢复过来之后,必然要开始从平原地带试探北进,那时,北京将无法摆脱这场没有止境的战争。英国前外交部常务次官卡西亚勋爵(Lord 
            Caccia)一九六六年回顾这场边境战争时说,据他所知,“中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之后撤回原线;一个大国不利用军事胜利索取更多的东西,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中国所追求的不是领土,而是边界的解决,军事行动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撤退是这种想法的组成部分,为了使考虑周详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策略赢得全胜,就需要走出这最后的一步。

      打到了边境又突然收兵的军事行动,并不足以迫使印度政府同意谈判。因此,中国的军事行动不一定能达到正式划定中印边界的基本目的,但正如北京一九六O年向印度所建议的那样,这是可以等待的。中国军队的行动已确保在等待期间——至少在几年之内——边界现状将不受干扰,印度方面将不致再蓄意侵犯或出击挑衅。

      至于印度陆军对停火必须作出怎样的反应,这已是不成问题的了。新任的陆军参谋长乔杜里将军报告说,他的部队除了对等地响应中国的停火行动外,别无他途可循。他命令部队在午夜以后,如不再遭到射击,即不得开枪。至于那些政客的看法,照例是大不相同的。那天早晨,在议会的休息室里,在有圆柱的宽敞走廊上——记者们在会前都聚集在那里——激动的谈论中最经常听到的是“耻辱”这两个字。中国单方面的停火虽然使军人们感到如释重负,可是那些文职人员却感到好象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擦盐一样。他们几乎一致主张应该马上拒绝北京的“提议”。有几名阿萨姆邦的国大党议员主张接受中国建议,但立即被其他大喊大叫的声音压下去了。一方面是难以挽回的军事败局,另一方面是慷慨激昂的政界舆论,尼赫鲁又一次穷于应付,就采取了拖延时间的做法。尼赫鲁首先把新任的国防部长恰范介绍给议会,然后简单地说,他至今还没有接到北京关于停火的官方通知,在接到通知前,他对北京的建议不拟发表意见。至于说到谈判,“我们的立场……仍然是……必须恢复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存在的位置”。印度政府对中国前一次外交行动是立即予以断然拒绝,而目前这番表态却是字斟句酌,小心谨慎,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似乎是美国驻印大使加尔布雷思竭力劝阻的结果。加尔布雷思担心如果立即明确地拒绝中国的建议,印度的处境会变得更加糟糕,所以他力促印度政府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 
            ' 
            注:到那时候,美国大使加尔布雷思,实际上已成为印度政府的枢密顾问,他对担任这样一个角色很卖力,干得也很老练。他所著《大使纪事》(Ambassador's 
            Journal,伦敦Hamish Hamilton出版,一九六九年)一书中对这些事情讲了不少。 ' 

      尼赫鲁刚一坐下,反对派议员就马上跳起来,对法兰克·安东尼称之为“典型的、盘算好的中国诡计”进行谴责,要求政府保证不要理睬停火并继续拒绝谈判。另一名议员大声叫嚷,“为了体面,为了尊严,为了自尊,只有把那些野蛮人赶出去之后,我们才能谈判。”阿索卡·梅达说,中国的做法是“欺诈”,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它是最后通牒。同往常一样,国大党的普通议员说话比较克制,但他们也一致认为必须拒绝中国的建议。就在当天的晚些时候,除了印共以外的所有反对党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说:“中国提出单方面停火的建议只是他们搞的另一个臭名昭著的诡计,其目的是要借此在我们全国阵线中制造混乱和分裂,赢得时间,以巩固其地位并调集兵力,对我们再一次发动可耻的进攻,阻止我们动员内外资源,并在世界民主国家的朋友中制造思想混乱。”声明要求印度总理切勿陷进圈套,要求政府向全国保证:政府将坚持坚决抵抗和不谈判的政策。

      印度政府于当晚宣布,已经收到中国声明的文本,但政府发言人只讲了一句“让我们等着瞧吧”,此外不加任何评论。在当时或是以后,官员们都不肯证实业已命令军队遵守停火。如果说已下令停火,人们一定会认为这等于承认印度已经投降。相反地,政府努力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印度才刚刚开始进行战斗。尼赫鲁这个人非常喜欢年轻人,停火实施的那一天,在一个小学生的集会上,他再一次讲到,“印度同中国的战争将是长期的战争,也许要拖得很久,可能要拖到你们中有些人已长大成人能参加这场战争的时候。”

      印度政府在同北京的外交交涉中,也再次使用了它惯用的假装不理解的手法,以拖延时间。新德里在获悉北京的停火声明的当天,印度外交部就召见了一名中国使馆人员,要求他澄清一些问题:“实际控制线”的确切意思是什么?中国所说的九月八日以前的位置的精确含意是指什么?两天以后,中国代办又被叫了去,并向他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中国建议中所说的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是否仅仅适用于西段?如果中国部队从麦克马洪线后撤二十公里,“那究竟是什么地方?”中国是否要在麦克马洪线以南设立检查站?北京认为提出这些问题是横生枝节,无理取闹。每一项问题都可以从北京原来的停火声明中找到答案。驻新德里的中国外交官把问题的答案重复申述了一遍,可是印度政府仍然责怪北京的澄清是含糊的。印度政府在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后才能对“中国的停火建议充分考虑”。

      中国的打算显然不能满足印度政府的愿望。印度在初期失败后所提出的要求是:中国方面必须先撤退到九月八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