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说司马家 >

第73部分

正说司马家-第73部分

小说: 正说司马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奂答应配合司马炎搞一个禅让仪式,于是司马炎命令贾充去修筑一个受禅坛,在十二月甲子日,曹奂亲自捧着传国玉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请晋王司马炎登坛,授与国之大礼。然后曹奂下坛,身穿王公服饰立于群臣之首,司马炎端坐于坛上,贾充、裴秀站列于左右,曹奂再拜伏于地听命。贾充说:“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汝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当时起程,非宣诏不许入京。”曹奂哭泣拜谢而去。
晋帝司马炎,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建七座庙来纪念祖宗,分别是:汉征西将军司马钧庙,司马钧的儿子豫章太守司马量庙,司马量的儿子颍川太守司马隽庙,司马隽的儿子京兆尹司马防庙,司马防的儿子宣帝司马懿庙,司马懿的儿子景帝司马师庙和文帝司马昭庙。
纵观司马昭的一生,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幸运儿,首先他的出身就很好,不但有一个好的家族、好的父亲、好的兄长,还有一批好的伙伴,他自己的能力不算很强,但他小心谨慎,没犯什么大错误。就看他两次携带着皇帝一起出征可见他很能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做事稳妥谨慎,不容易出岔子。一个权臣能不能有好的结果,儿子很关键,司马昭有两个不错的儿子,如果像司马师那样,自己虽然能干,一旦没儿子,百年后说不定就被连根拔掉了。
欲成就大事者,要么是此生遇到了极大的运气,要么是祖祖辈辈几代人的努力,要么是家族或者村落形成的稳固团体一起奋斗,光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永远是不够的,但是在大城市里,想要结成稳固有效的团队非常不容易,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成功时,要能透过它看到背后更多的东西。
The End

正说司马家3 孙子司马炎

司马炎出生于河内温(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字安世,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炎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279年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本书所涉及的人物关系表
汉献帝(天子)—何进(大将军)—董卓(太师)—王允(司徒)—貂蝉(美人)—吕布(战将)—袁绍(诸侯)—刘表(宗室)—刘璋(宗室)
吕布—貂蝉(夫妇)
董卓—貂蝉(爱慕)—吕布(义子)
袁绍—袁谭、袁熙、袁尚(亲子)
袁绍—袁术(兄弟)—田丰(谋士)—沮授(谋士)
管辂(老师)—司马懿(弟子)—桓范(弟子)
水镜先生(老师)—诸葛亮(弟子)—庞统(弟子)—徐庶(弟子)
魏国
曹操(君主)—荀彧、郭嘉、贾诩(谋士)—夏侯憞、夏侯渊(大将)—曹仁(堂兄弟)—曹丕(长子)—曹植(三子)—张辽(战将)—典韦(战将)—许褚(战将)—关羽(战将)—司马懿(下属)—杨修(下属)
曹丕—甄姬(夫妇)—司马懿(下属)—曹仁(堂叔)—曹植(兄弟)
曹仁—曹操(主公)—庞德(同僚)—曹丕(少主)
张郃—夏侯渊(同僚)—司马懿(同僚)
司马懿—曹丕(少主)—张郃(同僚)—杨修(同僚)
司马防(父亲)—司马朗(长子)—司马懿(次子)
司马懿(丈夫)—张春华(妻子)—司马师(长子)—司马昭(次子)—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义兄弟)—刘禅(亲子)—诸葛亮(军师)—孙尚香(夫妇)—赵云(战将)
关羽—关平(义子)—张飞、刘备(义兄弟)—曹操(恩情)
张飞—张苞(亲子)—关羽、刘备(义兄弟)—庞统(军师)—马超(同僚)
赵云—刘备(主公)—刘禅(少主)—庞统(军师)—诸葛亮(军师)—关羽、张飞(同僚)
马超—庞德(下属)—刘备(主公)
黄忠—刘备(主公)—魏延(同僚)—严颜(同僚)
诸葛亮—刘备(主公)—刘禅(少主)—姜维(师徒)—黄月英(夫妇)—庞统(同门)—赵云(战将)
姜维—诸葛亮(师徒)—夏侯霸(同僚)—刘禅(君主)
魏延—黄忠(同僚)—刘备(主公)
吴国
孙坚—孙策、孙权、孙尚香(亲子女)—黄盖(部下)
孙策—孙权、孙尚香(兄妹)—大乔(夫妇)—周瑜(义兄弟)—太史慈(战将)
孙权—周泰(部下)—吕蒙(部下)—陆逊(部下)
黄盖—孙坚(主公)—周瑜(大都督)
陆逊—吕蒙(同僚)—甘宁(同僚)
凌统—甘宁(同僚)—凌操(亲子)
大乔—孙策(夫妇)—小乔(姊妹)
小乔—周瑜(夫妇)—大乔(姊妹)
序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二千多年来发生过无数名垂史册的人文故事,读历史可以知更替,历朝历代人们总是在反复演绎着相似的剧情。作者张朝炬博士是我的学生,王朝兴衰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三国时期的司马家族是一个独特的案例,如何才能在政敌环顾间左右逢源,历经数任老板而不倒,平步青云直至位高权重,这是一门学问。
司马懿忍辱负重、集腋成裘,不但自己有功于社稷,而且善于经营政治联盟,将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都争取到自己这一边来,用超越常人的能力与谋略来夺取天下,他的经验值得后来人学习。
在司马懿之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孙子司马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父辈留下的事业发扬光大。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有多少富二代倒在了父辈成功的荣誉堆中,很多人都逃不过安于享乐这一关。但司马家族的子孙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优秀家教产生的积极成果,当前的成功人士应该多多借鉴。
《史说司马家》系列丛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透视官道与职场奥秘的窗户,对眼下奋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人们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谓“善谋者胜”,善于谋划永远比一味蛮干强胜百倍,而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了准备之后还得耐心等待机会,机会不到就盲目出击照样难获成功,所以忍耐是一种力量。
2017年4月18日

第一章 强权法则

很多时候形势比人强,大势所趋是人力无法阻挡的,但有些坚持其实是在等对手出意外,出意外的概率很低,但也不是没有,不过等待却是痛苦的。
1 天下是禅让得来的
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在司马炎的威逼下,不得不让位给他。虽然魏太祖曹操创业艰难,从辅佐汉室开始,到接受汉室的“禅让”、开创大魏江山,已历经数十年,但此时曹魏气数已尽,政权全面转移到了司马氏的手中。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人的努力,司马氏终于打造了大晋天下,史称“西晋”。
在禅让仪式上,司马炎装模作样地祭告天地,说自己本来才能不够,不应获得天子宝座,但考虑到天下百姓的拥戴,四海诸侯的力挺,为了这个国家的兴盛,为了世间的太平,自己不得不勉为其难,放弃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为苍生谋求福利。同时司马炎保证,会与大家同富贵共命运,不辜负所有帮助他的大臣。
贾充等人在台下满脸严肃地听着,但肚子里想笑,这等官样文章每朝每代都得做。你若兴高采烈地接过皇权,那叫篡位;你若扭扭捏捏地再三推辞,在众人的一再力劝下勉强受让大统,这叫顺应民意,叫民心所向。二者的观感和结论都大不一样。
祭天完毕,司马炎回到自己的皇宫之中,再次接受大臣们的朝拜。这些大臣,昨天还都是魏臣,今天就变成晋臣了,反正在哪里都是臣,换个地方工作而已,况且这么换一换,大多数人的官阶都升了,俸禄也多拿不少,何乐而不为呢?司马炎对大家说:“其实谁当皇帝对你们来说都一样,历史上改朝换代又不是第一次,何况当年曹丕也是从汉献帝那里夺来的皇权。现在曹家气数已尽,皇权转让给了我们司马家,大家该怎样还是怎样,生活并没有改变,只要对我忠心,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好。”群臣心想,这还真是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反正不是我当,只要站对队伍跟对人,不要犯路线错误,自己的荣华富贵总是有保障的。
司马炎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也就是说除了那些十恶不赦的谋反者之外,其他罪犯全都释放,大家没事了,都回家过年吧。国号正式从“魏”改成“晋”,年号改成“泰始”。司马炎对身边的史官说:“虽说按规定皇帝的谥号要死后由后人为他评定,但我现在就命令你,给我的谥号必须是‘晋武帝’,不许改用其他的。”史官连声称是,心想你就算要叫玉皇大帝我也只得同意,否则脑袋就要搬家了。
至于原来的皇帝曹奂,考虑到他态度还算好,就封他一个陈留王,食邑万户,这至少不愁吃穿了。司马炎的想法是,只要曹奂不造反,吃点喝点都无所谓,赶紧搬家去你的封地陈留吧,没事不许回到洛阳来。曹奂捞了个陈留王当当,好歹是个王爷,虽然失去了祖宗创下的江山基业,但若仅仅从自身过日子的角度来考虑,还算是很不错的。不过人各有命,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一个普通农民让他去当县长,估计嘴巴都能笑歪,但一个省长被贬到县长职务,肯定觉得不如自杀算了。好在曹奂的心态不错,自从他当上那个傀儡皇帝后就一直浑身不自在,早就想干脆辞去皇帝改任郡王算了,还落得个自在逍遥。现在也算是愿望实现,赶紧去了封地陈留,最后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几年,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司马炎对心腹陈骞、贾充、裴秀等人说:“你们没事就去做做曹室宗亲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配合点,做人要识相,否则没好果子吃。”贾充道:“这么多年下来,曹家势力早已被我们打得人才凋零,基本上没什么能人,我估计连曹奂都没啥野心,能让他有一块属地,吃喝不愁就够了。”裴秀和陈骞都赶紧附和,说愿意去劝说曹室宗亲顺利交接一切国家事务。
曹奂这次灰溜溜地离开京城,根本没人送行,别人也真的不敢送,谁送谁就失宠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魏的忠臣竟然还有一位。此人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就是司马炎的叔祖父,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任太傅之职。司马孚对司马炎说:“老朽年纪大了,也没几年好活啦,人老了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不如让我随曹奂一起去陈留吧,我想当一个大魏的纯臣,不想临死前还改变节操。”
司马炎心想,毕竟你是我的亲叔祖父,不比外人,再说也的确老了,还能活几年啊,你愿意跟着曹奂去陈留也行,顺便还腾出一个太傅的职位来,于是就同意了。这些日子司马炎的事情很多,刚当上皇帝,这兴奋劲就不必提了,接下去还有很多朝政要事等着他去处理。第二天司马炎亲自去太庙祭奠祖宗,追尊他的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大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祖母张氏为宣穆皇后,自己的母亲王氏为皇太后。
2 造化比人强
司马炎的母亲王皇太后自幼聪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与人打交道的本领非常强,深得所有长辈的喜爱,自从嫁给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后,一直相夫教子,再加上她有料事如神的本领,帮了夫君许多大忙。她一生生育了五个儿子,长子就是司马炎,次子是司马攸,另外三个儿子死得早。古时候母随子贵,权贵人家的媳妇一定要有儿子,有了儿子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尊荣。
当年王皇太后培养成人的只有司马炎与司马攸两个孩子,司马炎字安世,长得仪表非凡,典型的帅哥一枚,手长腿长,平时喜欢留长发,从小文武双全。司马攸是一个文学青年,喜爱读书写字,学问非常棒,深受父亲的宠爱,一直带在身边培养。一般当父亲的人都喜欢文气一点的男孩,特别武相的未必会讨人欢心,司马昭本身就是个文质彬彬的男人,所以就喜欢二儿子司马攸。司马昭常对司马攸说:“你好好读书,多学一点治国之道,将来好管理整个天下。”对大儿子司马炎却说“某某地方出了什么事,你去摆平它”,或者“前线的粮草又不够了,需要筹粮筹款,这事你去办”。好在司马炎总是没有怨言,父亲让他去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他奉行的信条是:在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