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天才补习班 >

第67部分

天才补习班-第67部分

小说: 天才补习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学习能力的高低才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他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制约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

    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在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离开了学生的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但随着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积累,学生的能力并不一定会同步自然提高。

    人是通过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来提高他的各种能力的,这正像人是通过在水中练习来提高其游泳技能、增强其体质一样。水——知识;驾驭水的技巧——技能;体能(质)——能力。知识对学习者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水对游泳者的危险性,人也会被知识的海洋“淹死”——失去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或被已有的知识所束缚,最多成为只会“背记知识的机器”。

    因此,从一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但知识与技能、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识和技能,但他们的能力发展水平并不一定相等:而具有同样能力发展水平的学生也不一定具有同等水平的知识。正确理解知识与技能、能力的关系,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不应该仅根据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去简单地断定他的能力的高低。其次,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关心他们的能力发展,并促使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再次,由于能力不等同于知识,我们才有必要研究提高能力的特殊方法,而不能简单地用知识的评定来代替对能力的鉴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究、半信半疑、批判、反思和使用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记忆的过程;记住知识应该是学习知识的结果,而不是一个过程。一般的考试较容易考查出学习的结果,而较难考查出学习的过程。

    由于学生所学的任何新知识都应该是建立在其旧知识的基础上,是对其旧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所以要求学生每学习一部分新知识时,尤其是在概念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人只有在有饥饿感时才需要吃饭,才会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及时跟他补充营养才有利于其身体健康。同样,人只有在某方面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时才需要学习知识,才会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及时给他传授真理才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强迫一个人学习知识就像强迫一个人吃饭一样,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没有丝毫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教书,那他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强制和灌输。

    其次,要求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新、旧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寻找把新知识建构到自己旧知识体系中的衔接点的过程。

    再次,一定要针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自主探讨。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提高其自身能力的过程。对一些简单问题,学生完全能够靠自身的能力搞清楚,较难一点的问题才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从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没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其实就是无意义的学习。在目前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正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所强调的:“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要注意的是,知识一旦被学生掌握,实际上就失去了培养和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主要“价值”,因为他不再需要创新能力去发现它了,仅靠记忆再现就能满足所需。

    知识就是力量,它既可以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可以成为人们害人害己的力量!知识的记忆应该是在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不是先把知识死记住再去应用,尤其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甚至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养学习能力还要传授学习知识重要上几十倍,所以李强在此提醒广大的老师和家长朋友,切莫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后悔莫急!

    (本章完)


第131章 一封家书


    开学季,一篇名为“一位父亲写给新入大学女儿的9条忠告”的文章刷爆很多微信朋友圈,包括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在内的众多微信公众号都在转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少人称“这简直就是大一女生必看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我校副教授吴辉。

    据悉,该封信是吴辉去年写给刚上大一的女儿的,今年随着新生开始入学再次热传,9月7日的《江南都市报》更是以头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全文内容及背后故事。“关于道德”“关于漂亮”“关于恋爱”……吴辉用几个月的时间,酝酿出对女儿的九条忠告,令很多家长感叹“说出了我心底想说又说不好的话”,被赞为“大一女生必看文章”。家书将人生历练、学者情怀揉进对女儿的浓浓爱意,“南昌父亲”亦成为江财人形象的另一种呈现。

    吴辉给女儿的九条忠告:

    关于道德: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种善行。当你可以帮助别人时,不要吝啬。

    关于专业:挑专业就是挑兴趣,不要用利益标准衡量。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是人生一大享受。学你热爱的,工作应有更多快乐,生活会有更高品质。

    关于阅读:读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大学与高中最大的区别是,自由很多,挥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这难得的自由,多读些书。

    关于竞争:不靠人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虽然这样比较辛苦,但于外能赢得别人尊重,于内能得到心里安稳,多好!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不想过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须有能让自己抬头挺胸的资本。

    关于知识: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关键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钱”这一个标准。如果你大学毕业后,能认识到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那这个大学就没有白上。

    关于漂亮:漂亮、有魅力不仅仅是指外表,言谈举止,会传递一个人的风度,待人接物,可泄露一个人的修养。知识是最好的化妆品,良好的素养会让人更有魅力,这是一种岁月都无法剥夺的吸引力。

    关于恋爱:真爱深沉而非浅薄,真心无私而不贪婪。你的爱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轻易打扰他,你可以爱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恋爱会让人做出各种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洁身自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在去约会的路上就要想清楚。

    关于交友:快乐有人分享,你会更快乐;悲伤有人分担,你不会太悲伤。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自己首先就要对别人好一点。大学宿舍,四人一寝,大家远道而来,是前世定下的相遇。遇事能让则让,有难可帮就帮。

    关于时间:不要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干什么事都觉得还早。大学生的时间往往会无谓地消耗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团活动,二是上网。适当参加社团活动,广交朋友,增长见识,确是好事。但太多的课外活动,会使时间以各种光明正大的名义被浪费。网络很便利,网络也很误事。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把网络关闭,让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本章完)


第132章 教书汉子


    “彝族汉子教书20载: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任小佳)凌晨两点,杨克千醒来再没睡着,只休息了不到三个小时的他没有一丝困意,心里反复想着两个问题:明天会不会下雨?给学生的字典能不能按时送到?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万桃小学,海拔约3100米。

    杨克千,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从1998年到2016年都在这所小学教书,之后他加入滇西北支教团,虽然不再是一线的教学老师,但一直在讲台后维护着支教的工作:上山运物资,他是统筹、也是司机;支教团遇到关于彝族风俗、汉语彝语的转换,他是顾问、也是翻译。

    杨克千是一位朴实地道的彝族汉子。

    “当老师和在支教团都一样,都是在这条路上。”他说。

    一直教最难教的一二年级“一些老师不敢教”

    杨克千教书的那些年,小学校长换了12任,“我教书那会儿,学生大概有一百七八十人,5名老师,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一个班就是一个年级。”

    杨老师一直教的是一、二年级,“他们是最难教的,小孩子刚上学,不懂事儿,拼音识字都很难,一些老师不敢教。”当年,杨克千包班上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他都教。“我爱唱歌,歌谱看不懂,但上课的时候会翻看。”

    勤勤恳恳的杨克千成了学校的顶梁柱。教书期间,他的学生沙学英生病甚至昏迷,杨克千就背起学生带她回家,渡过村里四米宽的河,往返六个小时。

    二十载春夏秋冬,杨克千共培养了千余名学生。“我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杨克千在念初二的时候,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虽然我的文化水平差,但我尽力负责,教得踏实。” 2016年,杨克千离开万桃小学,加入滇西北支教团,继续在讲台后维护着支教的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当老师和在支教团都一样,都是在这条路上。”

    一趟趟往山上学校运物资“要一直在路上跑”

    从丽江市出发到万桃小学,要先经过两个小时到宁蒗县,再走三四个小时的盘山路,在这颠簸的碎石路上,当地的司机师傅开玩笑说:“这路是‘按摩’路,按摩全身。”

    层层白云重重青山,云雾缭绕在山巅,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田地里,成群的黑头羊从田间经过。虽然路边有开着正艳的格桑花,但路上也有从山上滑落的石头。雨天开车更是危险。在这盘山路上,曾有车在转弯时侧翻,还有车被山下的落石砸中。不宽的山路错车时要格外小心,这条路杨克千不知走了多少遍,“都习惯了,近两年修了新路,这路也好走了很多。”

    没修路前,杨克千最怕下雨时遇到的泥土路,一次上路遇上下雨,凹陷的土坑混上雨水,挡住他的路,他就在车上等了两个小时,等雨停,出太阳后,地面渐干,他才继续往前走。另外,就是冬天山上下雪的时候,路面结了薄冰,必须把折下的松枝铺在路上,用来防滑。

    在路上遇到大石块,杨克千停下来,开门、下车、捡石、扔走:“要不别的车走这儿也危险,而且我明天上山也要走这条路。”发给学校的电视、字典、给老师的蔬菜、米油,都是杨克千一趟趟往山上运的。

    事情多,任务重,“所以我要一直在路上跑。”他说。

    万桃小学迎来年轻人“支教团的老师我佩服”

    以前,当地小学缺乏师资,特别缺乏英语、音乐、美术等授课老师,而学生们也缺少个人卫生意识,“我们当地有老师三四年不洗澡,我家大哥一次澡都没洗过,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直到2008年,滇西北支教团来到万桃小学,学校的教学环境慢慢有了改善,卫生课程也在普及中。杨克千感慨地说:“支教团的老师,我佩服。”

    然而就是这群让杨老师佩服的年轻人,最初来到学校考察时,他误以为是有钱人来旅游。

    “当时学校条件很差,三四十个孩子挤在一个房间里,现在的宿舍经过改造变得宽敞了,以前墙面上到处有鼻涕、苍蝇屎。现在支教老师们也督促孩子们刷牙、洗脸、洗脚,让学生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