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鉴定师 >

第924部分

大鉴定师-第924部分

小说: 大鉴定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王献之由于为陈逸研墨,所以留在了桌子之旁,得以看到了陈逸所书写的字迹。

  在看到陈逸这如行云流水的字迹之后,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惊色,这幅书法的笔意之浓,就算不能与他父亲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完成了这洛神赋的最后一个字之后,陈逸在左下角留下名款,然后收笔而立,看向了自己这幅书法,不禁点头一笑,站到了一旁,朝着王羲之等人说道:“两位先生,两位公子,此幅书法已然完成,请各位鉴赏。”

  听到陈逸的话语,王羲之和许询二人快步来到了桌前,站在了桌子最中央的位置,而王操之和王献之则站在了二人身旁,四人的目光此刻都是紧紧的看向这幅书法。

  曹植的洛神赋,众人眼睛不禁一亮,单单从洛神赋三字,他们便看出了此书行法的不凡之处。

  众人接着观看下去,这幅书法的字体极为精妙,真正的犹如流水一般,连绵不绝,这种连贯看起来十分的完美,当真可以让人从头到尾,一口气的读下来,不舍得中断。

  最为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这幅行法的书体,是他们所没有见到过的,在汉末之时,行书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哪怕到了魏晋之时,书写行书的人,也并不算多。

  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钟繇和胡昭,这二人的行书,皆是学自刘德升,此人创造出了行书字体,被人称之为行书鼻祖,书写行书的人不多,流传下来的行法,自然是非常稀少,其中一些精妙的行书之体,更是廖廖无几。

  这些行体,他们都曾经看到过,单从这幅洛神赋上的书体来看,精妙之处,还在他们看到过的一些行体之上。

  这书体,只是他们震惊的一处所在,整体观看下来,这幅书法的意境,可谓是与文章结合在了一起,这里面的意境,充满了一种浪漫,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梦幻的气息,仿佛看到了曹植在洛水边上,见到了这位美丽的洛神一般。

  这一种梦幻浪漫的气息,与这行书的笔意结合在了一起,显得更加的独特,对于他们这些倾情于山水的文人来说,曹植的洛神赋无疑是正对他们的胃口,而由陈逸所书写出来的书法,那种浓郁的意境,更是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众人评论

  在许询看来,这一幅行法,书写的行云流水,其笔意飘逸,其中更是蕴含着古朴平和,堪称精妙至极,可以说是一种没有缺陷,已经达到完美境界的行书字体。

  不同于钟繇,不同胡诏,有的只是那一种独特,让人无法移开目光的笔意,这是他从未见过的行书之体,其书体之妙,笔意之浓,意境之深,让人叹为观止。

  关于陈逸的一些来历,王羲之也是稍稍向他讲了一些,来自于一处隐于世外的地方,或许,这就是那个隐世之地的一些书法高人所创造出来的,否则,在一个没有人教导书法的地方,凭借自学,任何人都绝对达不到这种境界。

  陈逸能够以这般年纪,将这个行体,学到如此的境界,可见其书法天赋如何,无怪乎王羲之会对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看重。

  而在王操之和王献之的眼中,虽然在这幅书法之中,看到了一些熟悉的笔意,但是在他们的眼中,这幅书法的书体,也有着极大可能是其他人所创造出来,然后由陈逸学会的。

  只不过在王献之的心中,却是有着一些疑惑存在,甚至有一种别人都无法想象的猜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当然,无论如何,这一幅由陈逸所写出来的书法,都是让现场几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深深的震撼。

  观看了陈逸之前的小楷和章草,他们发觉,这幅行法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感觉。或许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之感。仿佛另外两幅书法的一些束缚。在这幅书法上消失不见了一样。

  普通人所写出来的字,和一位书法家所写出来的字,足可以给人带来两种不同的感觉。

  这一篇洛神赋,可谓是闻名天下,他们亦是观看过多次,可是唯有陈逸的这幅书法,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了这篇文章之中,那一种浪漫的气息。那一种真挚的爱情。

  观看其他人所书写的文章时,他们的内心也会有些想象,可是却远远比不上看到这幅书法时,脑海中的想象那般的清晰,一个个字迹之中带着灵性,仿佛将他们带入了这一篇文章中所描写的场景之中。

  与他人不同,王羲之在仔细观看这幅书法,感受其中意境时,眼睛却是猛的一亮,随后面上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在观看的过程中,他还抬起头。向着陈逸的方向,深深的望了一眼。

  这一幅书法的几种气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或许其他人感觉不到什么,可是在他的感悟之下,却是发现了这些气息,与之前的章草融合时的气息,有些相像,但是又有些不同,或者说,气息更加的精妙。

  这一幅书法上的行体,是行书不假,但是却有着小楷和章草的笔意,其中小楷他是最为熟悉的,因为,这就是他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书体,而章草,昨日他仔细研究过,同样非常熟悉,正是陈逸章草中的气息。

  小楷是行书的基础,而行书的一些笔法,也同样借鉴了草书,但是想要将一种小楷和一种章草融合为行书,那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而现在,一种由小楷和章草融合后的完美行体,却是呈现在了他的面前,或许别人就算认出了这行法中的小楷和章草的气息,也不会觉得是陈逸所自创出来的。

  只是,他却是与别人不同,他对于书法的研究,对于书法的敏感,已然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别人无法想到,或者不敢去想,他却是十分的确定,这一种行体,应该就是眼前这位名叫陈逸的年轻人,所自创出来的。

  因为其中,那一种只属于陈逸的气息,是怎么都抹不掉的,也因为这一种气息,才让不同的两种书体,不同的两种气息,相互融合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他似乎有些明白了,陈逸为什么会在昨天,先向他展示小楷和章草两种书法,而不是直接展示这种境界最高的行法。

  除了用小楷向他致敬之外,更是为了这最后的行书做好准备,因为这一种行书,正是用昨天的小楷和章草融合而成。

  不,不能说是融合,而是陈逸所自创出来的,因为其中的一些笔意,一些笔法,正是这个年轻人对书法的感悟而得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感悟,才使得两种不同的书体,变成了这一种精妙的行书。

  否则的话,别人直接将两种书体,硬生生的融合在一块,那岂不是也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吗,只是没有感悟,想要将两种不同的书体硬加在一起,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所因此而形成的书体,也会让人无法直视。

  如此一个年轻人,真的来自一个隐居之地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凭借这年轻人的才华,哪怕有意隐瞒,也早已是惊天动地,名扬天下了。

  随后,四人看完了书法,可是心中的震惊,却迟迟未曾退去,这一种书法,在他们看来,简直堪称是行书中的典范,与其他的行书相比,更是多了一些独特之韵味。

  此时,王羲之从书法上抬起头,看了看旁边的几人,又看了看陈逸,笑着说道:“玄度,看了这幅书法,你有何感受。”

  许询感叹了一声,面上带着浓浓的惊异看了陈逸一眼,“看了这幅行法,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逸少兄,之前听了你的描述,我的心中还有些怀疑,可是这幅书法,让那些怀疑完全的破碎,此幅书法,比你的描述,更加的出众,更加的让人叹为观止。”

  “此幅书法,书写的是三国时期曹植那一篇名扬天下的洛神赋,此书法的笔意,与洛神赋之文,融合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极为精妙的意境,让人仿佛看到了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那些场景。”

  “而其上的行体,笔意独特,其上附有灵性,仿若这些字迹,都活过来了一般,使得整幅行法,变得犹如流水一般,连绵不绝,让人一旦看之,无法停顿,一气呵成。”

  说着,许询又看了看王羲之,“在此幅书法中,我还看到了逸少兄的小楷真意,平和简静,或许是这幅书体的创造者,认真精研过你的小楷,然后将笔意融入了这行书之中。”

  “在我看来,这幅行体,精妙绝伦,灵韵盎然,比起世上大多行书,都要更加出众,甚至可以与逸少兄的行书堪比。”

  他低头望了望这幅书法,最后目光停在了陈逸所留下来的名款之上,随后再次感叹的说道:“陈公子能够将这种书体的笔意如此完美的展现出来,可以说得到了这种书体的真意,如此年纪,书法便有着这般功底,实在是百年难遇,旷世之奇才也。”

  本来在王羲之讲述陈逸的书法能力时,他的内心还稍有一些疑虑,认为王羲之可能是十分重视这位年轻人,然后夸大了一些,可是如今,看到了陈逸亲笔书写的行书洛神赋,他才真正知道,或许没有夸大,反而是过谦了。

  “许先生过奖了,这幅书法,断然无法与王先生相比。”陈逸拱了拱手,轻轻一笑,别人无法认出这是他自创的书体,他自然不会主动的夸耀。

  听到了这许询和陈逸的话语,王羲之笑了笑,然后看了看王操之,接着问道:“子重,这幅书法,你看出了什么。”

  王操之又低头望了一眼书法,随即开口说道:“父亲,如刘叔说的一般无二,这幅书法精妙绝伦,除了父亲您的笔意之外,我还感觉到了一种古朴之意,似乎是昨日陈先生所书写的章草,能够将这些笔意,融合入行书之中,让人叹为观止,想必此书体的创造者,也是一位书法绝世之人。”

  “陈先生的书法之能,当真是让人为之震撼,是许多当世书法家,也无法达到的。”

  他虽然看出了这幅书法中,有着一些章草古朴之意,但是在他看来,或许昨天的章草是陈逸自己融合的,但是也绝对会有着一个书法超群之人,在旁边教导,否则,单论其自己,甚至无法将他父亲的小楷临摹成这般模样,更不用说融合章草了。

  能够将这种书体完美的表现出来,陈逸的书**力,要远超于他,就像是他父亲的小楷书体,天下闻名,可是能够临摹出他父亲五成功力的人,已然是廖廖无几了。

  而陈逸这幅书法,表现完美,几无缺陷,可以说是有着十成的功力。

  不单单是书体,将书法内容,与书体融合,产生独特的意境,哪怕是他,也仅仅只是刚刚触摸到门槛而已,根本无法做到陈逸这般。

  看到小楷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与陈逸有着一些差距,当看到章草书法时,他的内心,已然是对陈逸充满了敬意,更是有了一些仰望,而此时,看到这一幅行书洛神赋时,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高山仰止。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自创书体

  王操之觉得,陈逸的书法能力,是他所无法比拟的,以前如果说,谁会在接下来达到他父亲的成就,他一定会说是与其父亲交好的那些书法家,可是现在,他却是认为,陈逸在未来,一定达到他父亲的成就。

  他们兄弟几人,虽然也很想成为其父亲那样的人物,但是奈何天赋不够,能力不足,只是,他们也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听到了王操之对这幅书法的评论,王羲之笑而不语,将目光转向了自己最小的儿子,王献之身上,对于此子,他是十分的看重,认为未来定有不凡之能,“子敬,你如何看这幅书法。”

  王献之并没有着急的回答自己父亲的问题,反而又仔细观看了这幅书法,在刚才自己的兄长回答这个问题时,他的父亲笑而不语,面上没有赞许,也没有责备,在那位许叔叔讲出自己的感受时,也是如此。

  或许是他的父亲准备在最后对书法进行点评,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再次浮现了之前那一个不可能的猜测。

  在仔细观看了一遍书法之后,他忽然转过身,朝着旁边的陈逸拱了拱手,“陈先生,可否在纸上,为子敬写出几个章草字迹。”

  “这自然可以。”陈逸轻轻一笑,哪怕不用鉴定术,他也知道了这王献之似乎猜到了什么,他笑了笑,在一旁的空白蚕茧纸上,写下了几个章草字迹。

  此时许询面上充满了疑惑,现在说的是观看这幅行书的感受,这个小家伙为何要让陈逸写出章草字迹呢,他先压下了心中的疑惑,然后向着这张白纸上看去。

  关于陈逸的章草,他也只是听王羲之说起过。还未得见书法呢,此时,看到了蚕茧纸上,所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