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57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57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她给两个孩子穿上外袄,戴好帽子,自己也穿戴好才拿着草篓子走出来。
  宇儿和宝宝喊过“三婶”后,自动地抬起小草篓去给毛驴和山羊添青草。
  “大嫂,这几个畜生跟着你也是享福了,大冷天的还能见着青儿。”刘氏转念想到公公买回来的那头天天被梳毛的小牛犊,“这年头畜生都金贵着呢。”
  “二妞,这是怎么了?”蓝怡瞧见二妞脸上挂着泪珠,埋怨道,“三弟妹,大过年的,干嘛惹孩子掉泪珠子呢。”
  二妞妞撇撇嘴又要哭。蓝怡赶紧将她抱过来:“乖哦,伯母这里有好吃的,咱们进屋吃去。”
  刘氏有些无可奈何:“婆婆的几个娘侄过来拜年带着大大小小一堆儿娃子,凑在一起还不是抢东西打架。”
  二婶李氏的娘家离北沟村不远,今日有不少人过来拜年,刘氏过去帮着做饭。二妞妞年纪虽小,但也是个掐尖要强的,她看上的东西就是她的,不许别人碰。这来了一大帮孩子自然是要抢的,一来二去的这丫头就来脾气了。李氏瞧着她哭得心疼,才让刘氏带着她出来转转。
  蓝怡将二妞妞放在炕上,宇儿跑进来说到:“娘,我带着弟弟去看蹴鞠了?”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这日之后年节的诸多禁忌皆可破,男人和孩子们又开始去晒卖场打狗洞踢蹴鞠,喊得沸沸扬扬的,蓝怡院子里也能听到喊声。
  “去吧。看好弟弟,待会儿就回来。”
  “好!”宇儿和宝宝异口同声地应下,然后手拉着手走了。
  刘氏瞧着两个小家伙,羡慕地说:“大嫂。真是各自的命啊。你瞧瞧你这俩孩子,个顶个的听话乖巧,多省心。”
  蓝怡笑笑,本想谦虚几句却说不出来。本来嘛,自家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弟妹,在家不?”院子里又传来喊声。蓝怡赶紧出堂屋一瞧,竟是八婆二嫂领着三四个村里的媳妇过来了。
  破五之后妇人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开始串门子。蓝怡虽很少出去,但是她去年赚了赚了银子,家里的活物也养的好,村里人都想过来取取经,问问她今年有什么好打算,也好跟着沾沾光。
  蓝怡不是个小气的,她知道只有村里的人家都把日子过好了,自己的环境才会更好。既然来人,她就摆出瓜果茶水招待,大家问的问题,能说的她都会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众人都开始早早盘算着今年要做些什么。
  很多妇人开始商量着今年开春抓猪仔,像蓝怡家一样加麦糠米糠剁碎的蔬菜叶子熬猪食,毕竟这虽费功夫,但是也能让猪多长肉,还不多花银子;开春笋芽破土后去挖春笋腌制酸笋;甚至有脑子灵活的问起秋天都哪些野果子能值钱,也好提前到山里挖几棵树出来种在自家院子里。蓝怡倒觉得这移栽几棵树苗回来是好主意,她盘算着也去弄几棵山椒、栗子、核桃等的树苗回来,或种在院子里或栽种在山坡边上,倒是侯也能满园果香。
  当然,也有人问起如何建造温室,蓝怡只按着现在的温室样子讲了一些注意事项,但是也强调了这温室不好管理等,让大伙仔细盘算,但是村里动心思的不在少数。
  很快,便到了上元佳节,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古人很看重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认为这是吉凶有关。上元佳节的主要活动是赏观灯和赶庙会。
  县城里的灯市刘氏和八婆二嫂等人谈论过几次,说是燃灯千盏,花灯种类繁多,还有猜灯谜的活动。且这灯市是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天晚上,今天是正月十五,乃是正日子,村里人多去城里看花灯了。
  蓝怡没打算去,两个孩子还小,去了怕照顾不来。而且灯市上人多,肯定会有坏人,《红楼梦》里甄士隐的女儿不就是三岁那年的元宵被仆人跑着去看花灯才被拐子拐走,被人卖来卖去最后给薛蟠那恶霸当了小妾、一生凄苦么。
  蓝怡一家没去,但是村里人去看花灯逛庙会的还是很多的,回来后小孩们都拿着新买的玩具和花灯四处炫耀,大福和牛蛋几个也来到蓝依家,跟宇儿叽叽喳喳的说起灯市上的热闹,宇儿羡慕得紧,他从来没去赶过庙会,更别提看花灯了。
  但是他也知道庙会人多,娘亲带着他们两个没法去,便忍者不说。蓝怡瞧着他羡慕又懂事的眼神有些心疼,便想着不如带他去瞧瞧,至于宝宝,则可以暂托给李氏照料。
  李氏是个虔诚的,正月十四时便骑着毛驴到县城边的庙里给佛祖烧香,庙会她是没兴致逛的,因为庙会人多拥挤吵闹,李氏上了年纪。自然不想去凑这个热闹。
  “去吧。早该带孩子们出去看看,今儿你三弟两口子也去,你就跟着他们一块,来回也好有个照应,不急着回来,孩子们有我呢。”李氏满口答应,今日林喜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所以她这里还是有空看孩子的。
  宝宝不哭不闹的,他现在也快两岁了,娘亲和哥哥和他商量好了。今天下午他们出去县城里,明年他大了也一定带着他去。
  刘氏来的时候,穿着一身新衣服,头上贴着金纸剪成的花胜,这金纸或花布剪成的各种花盛自初七人日之后村里的妇人们便都戴在了头上,直到今日还带着。蓝怡瞧着倒比重阳节众人簪菊花时要顺眼不少。
  林远夫妻跟李氏和蓝怡打过招呼,林远去套牛车,刘氏则将二妞妞交给李氏带着。
  李氏叮嘱道:“送子娘娘那里,你们要多烧几柱香。”
  刘氏羞涩地点头。她也希望第二胎能怀个儿子。蓝怡这才知道这对夫妻今日是专门去给送子娘娘烧香的,难怪不带着二妞妞一起。
  寺庙在县城北边,林远驾着牛车第一站便是去往庙里烧香。蓝怡瞧着寺庙四周各处的街道都是卖东西的小摊贩和来逛街烧香的人。说是庙会,其实也就和平日的集日差不多。只是卖香烛的多些,很多人都买些去庙里祈福许愿。
  “大嫂,这些给你。”林远挤进去,带着四包香出来。递给蓝怡一包。
  蓝怡摇头,她没什么想烧的,只是过来凑个热闹。
  “大嫂。我们俩得给佛祖菩萨烧香,没一个时辰烧不完的,你和宇儿怎么办?”刘氏知道大嫂不想去烧香,便直接问道。
  “咱们分开逛吧,我带着宇儿四处看看,咱们酉时末在牛车那里碰头,一起回去就成。”
  王林远见宇儿拉着大嫂的手东张西望的样子,便点头:“大嫂,这里人多,你抓好宇儿,莫走丢了。不如咱们一起逛吧?”
  蓝怡摇头,人家夫妻两个好容易有机会一起出来逛个庙会,自己两个大小灯泡没必要陪着。
  四人分开后,蓝怡抱着宇儿挤进庙里瞧了瞧,庙内院子足有三进,人多拥挤,每个泥菩萨面前都有善男信女磕头烧香,许下各种各样的愿望,这般景色除了服装不同,与现代的庙宇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她也就带着宇儿出来到了庙会之中。
  宇儿拉着娘亲的手,每处都瞧着好奇,他兴奋地和娘亲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连带的蓝怡也觉得庙会好玩起来。
  二人逛到晚饭时分,便找了个小店,吃了两碗酸菜水饺,蓝怡没有想到酸白菜已经开始这么普遍地出现在各处了,古人的脑子当真是不慢的。
  在小店里,蓝怡母子碰到了赵中选,不过今日和他在一起的不是皮侯和胖子,而是他的娘亲。
  赵中选的娘亲与李氏差不多年纪,见着蓝怡母子也是一脸喜气。
  “我家三儿过几日要跟着商船出去跑买卖,我今日带他来,求个平安符保平安。”老太太拉着自己的儿子,不舍又骄傲,赵中选则规矩地坐在娘亲身边,只敢用眼神偷扫一眼对面的蓝怡。
  蓝怡则是说了几句恭喜的话,便带着宇儿离开了。
  赵中选这次是着花家的商船出去,蓝怡真心希望他们会平安顺遂,早日归来,让这全新期盼儿子有出息的老妇人能够得偿所愿。
  天色渐黑之后,灯笼都被点燃,县城的主街道两旁都是观灯之人。
  蓝怡带着宇儿边走边看,长长的龙灯被人抬着来回穿梭,望不见头尾;一串串写着六畜兴旺,福寿绵长,招财进宝等红色大字吉祥话的灯笼寓意美好;漂亮的花灯上绘着诸如嫦娥奔月,五子拜寿,有凤来仪等吉祥图画,满眼喜庆……
  母子俩都兴致勃勃地看着,先买了能在水上放的船灯,学着大家许愿后放在河水里,看它承载着诸多愿望慢慢飘走。
  随后,便是猜灯谜,看花灯了,这是上元佳节的重头戏。蓝怡记得哪个朝代的一位诗人做过一首元宵节众人逛灯市、猜灯谜的诗:“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
  此情此景,可不是如此么?
  挂出来的灯谜大多难不住现代见惯各种刁钻灯谜的蓝怡,她自己并没有逐个去猜,而是挑些简单的灯谜给宇儿猜。
  比如“弟兄五六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打一蔬菜)”;“身穿小黑袄;尾巴像剪刀(打一鸟类)”;“行不得也哥哥,友人离别把它贺(打一动物)”等。
  很多宇儿平时听娘亲说过,猜对了好几个,得了几盏小灯笼和其他小玩意,兴奋的小脸通红,直拉着娘亲让她每个灯谜都念给自己听。
  蓝怡尽量带着他在人少的地方,也只是相对人少而已。
  这时,听到有人喊,“梁秀才猜出那个无人能知的灯谜啦,咱快去看看。”
  人群开始向着一个方向挤去,后边一群人又一阵推挤,这些人似乎是故意的,竟越挤越凶起来,人群里很快传出叫骂声和孩子的哭泣声。
  蓝怡母子倒霉的正处在人群中,被人流拥挤着,不由自主地随着人流向前走。她本就个子小,又将宇儿抱在怀里,只能费力地撑住身子慢慢向着路边挤去。(未完待续。。)
  ps:  感谢雨勤的粉红票,感谢奇迹一生123的平安符,感谢冰冰wu一如既往的支持。
  今日是植树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打算去种树呢?小蓝刨坑种了个核桃,看看它能不能发芽。话说我对核桃芽要怎么钻出来一直很好奇的。


正文 第八十二章 三人同行
  “快点,快啊!丰乐楼的老板拿出悬赏的银子和前朝字画啦!”不知哪个还嫌人流不乱的,扯着嗓子在蓝怡身边嚷道,推挤周围的人向前挤。
  蓝怡急得满头大汗,她娇小的个子抱着宇儿,就像叼着一只大老鼠的小猫,保持平衡本就有些吃力了,哪里挤得出去。
  “娘……”宇儿被众人挤得喘不过气来,用小胳膊抱着蓝怡的脖子不敢松手。
  蓝怡咬着牙,她知道自己此时不能摔到,否则怕是再也站不起来了。大规模踩踏事件发生后,哪次不是死伤甚众!
  “都给我散开!想尝尝牢饭的滋味是不是!”忽然,人流后爆发出几声怒吼和铜锣声,显然是维持治安的捕快们到了。
  大伙并没有听从衙役的喊话,依旧向前挤。眼看着周围挂着的一架架灯笼被挤到,小摊小贩怒骂不断,夹杂着孩子的哭声大人的相互埋怨责骂,人群里乱成一锅粥,甚至有那些故意闹事的嗷嗷直叫着。
  蓝怡身边的几个人又向前用肩膀使劲推挤,她再也难以保持平衡,怒喊一声将宇儿护在怀里,作出了最坏打算。
  这时,两条结实修长的手臂伸过来,把她和宇儿一起圈进怀里。那人轻松地将他们母子抱起来,凭着高大健壮的身躯很快将他们带到人群外的店铺里放下。
  蓝怡这才能转身抬头,发现救出她和宇儿的,竟是穿着捕快服的周卫极。
  “周二哥……”
  蓝怡尚来不及说些感谢的话,周卫极便打断她:“在这等着我。”
  蓝怡点头,周卫极转身便又挤进人群,和其他捕快一起吆喝着疏散人流,把挤在里边的老幼妇孺带出来。
  “宇儿,有没有挤到哪,疼不疼?”蓝怡赶紧检查宇儿。发现他除了小脸通红外并没有哪里不舒服才放了心。
  “娘,咱猜谜赢得灯楼,都挤没了。”宇儿撇着小嘴,委屈的都要哭出来。这些可都是他赢回来的,本来打算拿回去给几个小伙伴们炫耀一番的。
  “没事,待会儿娘再给你买。你赢得小拨浪鼓没丢,在娘这呢。”
  劫后余生的庆幸涌上来,蓝怡觉得自己身上四处发疼,甚至肚子也隐隐地不舒服,这上元灯会果真是多灾多难。以后还是少来为好。
  等到人流散了,几个捕快和官兵一起押着几个不服不愤、挣扎不已的闹事人,有一个竟使劲挣扎要逃走,周卫极上前,在他的肩膀上立掌一拍,那人便老实了。周卫极这才交代了几句什么,一个和他一般留着络腮大胡子的捕快点头,招呼着众人押着闹事人向衙门方向走去。
  周卫极这才转身,走进店铺回到蓝怡身边。因为连番疏散人群,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