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寡妇丫鬟 >

第58部分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58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卫极这才转身,走进店铺回到蓝怡身边。因为连番疏散人群,他的额头也见了汗,蓝怡觉得他此时身上散发出凛然热意,烤得她脸色发红。宇儿则满眼星星地望着周二伯。
  “二伯,你好厉害啊!”
  “方才多亏周二哥了。”蓝怡真心实意道谢,但她方说出口就见周卫极摸摸宇儿的小脸,然后就皱眉看着自己。很不悦的样子。
  “你独自带着孩子来的?今夜人多拥挤,弟妹还是带着孩子回去吧。”周卫极压下心中的担忧后怕,尽量让自己的语调平稳地劝说道。
  “不是。和三弟夫妻两个一起来的,约了酉时末在城北庙口打齐再一起回去。”蓝怡乖乖答道,不知怎的,周卫极看她的眼神,让她莫名的心虚。
  周卫极紧皱的眉头松开了些,瞧着蓝怡散乱的头发说到:“也快到时候了。弟妹整理一下,我送你们过去。”
  蓝怡脸一红,赶紧低头抬手,才发现自己的发髻已经偏了,几缕头发散落下来,此时她定时如疯婆子一般的。
  她低头整理秀发,露出白嫩修长的脖子和羞红小巧的耳垂,周卫极见了眼神发暗,他弯腰单手抱起宇儿。
  宇儿受宠若惊,羞涩地望了周二伯一眼,就偷偷的把脑袋枕在他宽阔的肩膀上,小嘴紧抿着不敢笑出声来。
  “周二哥,我和宇儿自己过去就成,你还要忙着巡城吧?”蓝怡瞧着外边,只剩下一些在收拾东西的小摊贩和几个行人。
  这眨眼之间,大伙都挤过去看那个梁秀才了?
  周卫极哪里放心让她们自己过去:“有捕快和调来的官兵在,不防事。”
  说罢,他扫了一眼柜台后缩头缩脑的伙计,才转身抱着宇儿走出店铺,蓝怡在他身后跟着。
  那伙计此时方露出整张脸,他双眼泛着八卦光芒,盯着三人的背景露出狡猾的笑容。伙计旁边另一个穿着同样衣服的小伙计见他这个样子,便知是发现什么好玩的事情。
  小伙计别扭的拉拉自己身上的伙计服:“七少爷,方才是周捕头吧?咱们还接着卖货么?”
  八卦伙计点头,扯脖子向店里稀拉的三四个人喊道:“大伙刚受惊了,咱们这店里的东西一律半价,大伙看稀罕啥就没回去压压惊啊。”
  老掌柜手指一哆嗦,算盘珠子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周卫极抱着宇儿,挑了一条人少的路径,慢慢前行,蓝怡慢吞吞地在他身后跟着,总觉得该说点什么化解尴尬,但瞧着他高大的背影什么也说不上来,两人还没有熟到有话可聊的地步。
  宇儿笑得一脸荡漾,他将头枕在周二伯肩膀上,大眼睛四处晃着瞧街边几个稀疏的卖灯摊子,这条路上行人稀少,卖东西的也没几个。
  “娘,那个莲花灯牛蛋有一个,弟弟也想要一个。”宇儿指着一盏漂亮的粉红莲花灯,抬起头对娘亲喊道。
  周卫极停住身形,转身看着蓝怡。
  “周二哥稍等。”蓝怡抱歉地说了一声,快步走到摊子前,买了一盏莲花灯、一盏方灯和三展折叠的孔明灯。
  宇儿见娘亲买了孔明灯,大眼睛顿时更亮了。
  周卫极抱着宇儿走在蓝怡身旁,嘴角挂着笑意,只是藏在他满脸的大胡子里瞧不清晰,但蓝怡觉得他的眼神似乎更犀利了,像是发现猎物的猛兽,亮得可怕。
  城北庙口,蓝怡找到牛车,林远夫妻还没有回来。
  “周二哥,麻烦你了。”
  周卫极点头,放下宇儿,顿了顿说到:“早点回去歇着。”
  周卫极走后,宇儿看着他高大的背影,羡慕地说道:“娘,我也要长周二伯那么高。”
  蓝怡想想矮小的李二瘸子,赶紧甩甩脑袋:“宇儿多吃饭,好好睡觉,一定能长这么高。”
  她自己也握握拳头,她也要多吃饭、起码要再长高半头才行。
  虽然不知道还能不能长高半头,但是现在肚子闷痛的感觉却十分不妙,像是这一年没来的亲戚要到了。
  “大嫂,你去瞧了没,丰乐楼门口挂着的百两灯谜让梁秀才猜出来了,一百两啊!当场就给了!”刘氏兴奋地拉着蓝怡,羡慕地说起今晚瞧见的稀罕事。
  “没,我和宇儿没过去。”
  刘氏咂咂嘴,可惜地说道:“大嫂没瞧见啊。你不知道,丰乐楼的老板还赠了梁秀才一副字,说是前朝杜工部的真迹啊!那梁秀才打开看了,笑得比得了一百两银子还高兴呢。”
  “杜工部?杜甫真迹?”蓝怡揽着宇儿,惊奇问道,顿时觉得万分可惜。杜甫真迹啊,他在书法上提倡“书贵瘦硬方通神”但他的书法作品稀少,蓝怡从未见过,不过这大周紧随大唐,坊间有杜甫真迹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吧,是吧?
  那是不是说,她要是肯去转转,也能寻到李白真迹《上阳台帖》或是没有传世的其他作品?
  “杜甫是谁咱就不知道啦。不过这梁秀才长得,啧啧,只比咱们村里的雷夫子差了些。”刘氏感慨说到。
  赶牛车的王林远听了,回头瞟了她一眼,刘氏犹自沉浸在刚才的热闹中,没有回过神来。
  王家的牛车慢慢走远,周卫极才从黑暗处转出身来,大步向城里走去。
  回到王二叔家,蓝怡接了还未入睡的宝宝,三人回到自己家中。
  安置两个孩子睡下后,蓝怡不顾天冷,烧了一锅热水拎进温室里,在浴桶里泡了许久,才觉得冰冷的身子暖和过来。
  夜里,蓝怡躺在热乎的火炕上,翻来覆去的说不着。她脑子里一直轮番出现着周卫极的身影和杜甫真迹的事情,直到子时十分听到周卫极回来的马蹄声,才渐渐安稳下来,有了睡意。
  第二日早晨,蓝怡醒来后,俩孩子已经穿好衣服,坐到被窝里玩着灯笼和拨浪鼓,俩小家伙怕吵到娘亲,头碰头呆在一起,嘀嘀咕咕地说着话。
  蓝怡听到宇儿在给弟弟将昨日灯会的热闹,宝宝则拨弄着手里的莲花灯,也不知听懂没有。
  她知道昨日自己是累到才会睡到这个时候。
  一身懒腰,她便知道自己来了葵水。至此,她提心吊胆的等了半年现在终于来了,也就放下心来。
  这么算来,她现在应该是十四周岁左右了吧。按理说她现在进入了青春期,身体开始第二次发育,能不能长高就看这几年了。
  蓝怡下定决心要营养运动全跟上,一定要长高,达到和超过平均水平,回到自己穿越之前的视角!(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十三章 春寒料峭
  七九八九,隔河看柳。东风渐渐吹来,积雪消融,山色朗润,草色遥看近却无时节是春天最美的时候,让人无限憧憬。
  雨水节气后,天气回暖愈发明显,最先有起色的是蓝怡种在温室里的蔬菜,长得愈发好了。
  春江水暖“鹅”先知。村边花溪表层的冰也开始解冻后,蓝怡家的五只大白鹅终于离开温室门口的小屋子,每日早间又开始守在院门边等着蓝怡开门好到溪水里玩水。动物对气候的变化反应是最快的,家里的鸡产蛋多了,山羊二咩在一天夜里生下三只雪白的小羊羔,乐坏了蓝怡一家。
  村里的妇人们开始跑到山里去寻果树苗出来栽种在自家院落内,蓝怡跟着牛嫂、陈氏等人也跑了几趟,挖了不少一两米高的山楂、核桃、栗子、山椒等,种在自家的山坡边缘,总之,一切都看起来欣欣向荣的。
  不过,这段时日也是最青黄不接的时候。众人去年秋天留下的白菜、萝卜等都已吃光,山里的野菜还没有发芽,所以蓝怡温室里的蔬菜价格竟比年前还高两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春分时节才刹住。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山间新绿越发明显。花匠赵尚景从老家赶了回来,指挥着众人给牡丹“松绑”。
  蓝怡满怀期望的一点点把浮土枯叶和稻草除去,见到牡丹灰白的枝条上新钻出的大大的红色嫩芽,觉得大自然果真神奇,万物生生不息,按着亘古不变的规律春生夏长。
  二月初时,蓝怡家里的母山羊三咩又产下两只黑耳朵小羊,蓝怡家的山羊队伍竟增加到大小八只。蓝怡给两只母羊拌草时增加了米糠的分量,饮用的温水里也是加入了些糖,给它们增加营养。
  在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蓝怡也信心满满,盘算着怎样才能在今年赚取到更多的银子,想着先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三四月份安排时间回一趟梅县,也好打听清楚王家的事情,早做打算。
  不想在这时,两个孩子却病倒了。
  这乍暖还寒时候,本就是最难将息的,蓝怡一忙起地里的事情来,难免忽略了两个孩子。正月二十村里的义学开学后。晒卖场上玩打狗洞、踢蹴鞠的就只剩下不足学龄的孩子们,天气好时宇儿也带着宝宝到晒卖场上玩。没想到一来二去却却受了春寒,晚上开始发热咳嗽,这可急坏了蓝怡。
  因为天色已晚,无法去请郎中,蓝怡只得在照顾两个孩子的同时,点灯翻遍去年买的草药书籍,却也不敢乱给孩子用药。她只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以往经验判断两个孩子是得了气管炎,但是怎么治疗却是束手无策。
  当然。若是有苹果、梨、胡萝卜和冰糖在,她可以给他们熬水喝,这是很好用的偏方,但是在这里、在这个季节。哪里去寻这些东西!
  两个孩子咳嗽着,睡的并不安稳,蓝怡更是一夜未合眼。第二日早间两个孩子咳得越发厉害,宝宝更是将饮下去的鲜奶也吐了出来。
  蓝怡让宇儿暂时照顾宝宝。自己跑到二叔家,请二婶过来看看。二婶李氏和陈氏尚未做熟早饭,听说两个孩子病了赶紧放下柴火跟蓝怡回到家。
  “这可了不得。得请郎中来瞧瞧。宝儿她娘,你先给两个孩子捂严实了,莫再受凉,我这就让老三去请郎中。”
  “多谢二婶,我怕这两个孩子咳嗽再给其他人过了病气,您看好大福,这两日别让他过来了。”蓝怡知道气管炎是传染的,只是不知道其他家的孩子怎么样。
  李氏点头,便匆匆去了。
  王林远很快请来周家村的周郎中。周郎中给两个孩子把脉、查看舌苔和眼睑等部位后,凝重地坐在堂屋的八仙桌边,刷刷提笔写了两张方子。
  “两个孩子都是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象儒滑……若老夫看得没错,此乃外寒内饮、痰湿内聚之相,此病来势汹汹,须尽快用药。先照这两个方子抓药,早晚各半熬了给孩子喂下。”
  蓝怡并没有听明白周郎中说的是什么病,她接过方子仔细看过。好在这年头郎中开的药方不似现代医院医生开出的那般龙飞凤舞,周郎中的自写得甚是规整好认。方子用的乃是麻黄、杏仁、甘草、紫苏叶、半夏、白前、茯苓、陈皮等药,据蓝怡了解这些药药效还算温和,对两个孩子没有多大刺激,再多的她就不懂了。
  “多谢郎中。这两个孩子病来的急,是怎么回事?这药要吃几日?饮食上可有什么讲究?”
  周郎中一捋长须,慢慢说到:“痰生于脾,上渍于肺,痰湿聚于中焦,寒从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脉濡滑均为痰湿偏盛之象也。此药先吃一候,饮食么,也需清淡。”
  一侯便是五日。蓝怡点头,付过诊费和药费后请王林远随着周郎中去抓药。她的地窖里虽然还存有去年收集的紫苏、半夏、白前等药材,但是孩子们病得急,哪里敢随便添加。
  蓝怡给两个孩子熬了稀米汤,让他们喝下。宇儿瞧着精神还好,宝宝严重一些,伸着脖子不断咳嗽,每一声都震得蓝怡心脏抖动。她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明知道春寒,明知道孩子还小,明知道这个年代缺医少药,却还是粗心大意!
  “娘,都是我不好,没看好弟弟。”宇儿见娘亲搂着弟弟,急得眼泪打转,自责说到。
  蓝怡抬头,瞧见宇儿担忧自责的样子,伸手也将他拉过来搂在怀里:“娘怎么会怪你呢,都是娘不好,娘该好好照顾你们的,宇儿已经做的很好了。别怕,三叔抓药回来,你们很快就能好的。”
  “娘……”宇儿将发烧红热的小脸贴在蓝怡脖颈边,忍不住抽泣。他虽年纪小,却也知道自己和弟弟不一样,不是娘亲亲生的,若是弟弟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娘亲会更伤心的,“娘……”
  宝宝在蓝怡怀里抬起头,揉着自己的小鼻子,闷闷说到:“娘……饿。”
  蓝怡听到宝宝还觉得饿,顿时来了些精神:“乖,娘这就给你们把锅里的饼端过来,是你们最爱吃的发面软饼。”
  蓝怡尚未起身,陈氏推开堂屋的门,掀帘子进到东屋,手里挎着篮子:“大嫂。郎中走了,两个孩子怎么样?”
  “看过了,给抓了药。二弟妹,你怎么过来了,我不是告诉二婶说没事这两日不要过来么。”
  陈氏摇头:“大嫂这是说的什么话,俩孩子都病了你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