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358部分

核武皇帝-第358部分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部落的长老来往,只要和部落达成互利之协议,那则一切顺利。反之,即便和政府关系很好,也签署了殖民或者互助合作协约,实际意义也不是很好,故而在非洲之经营,当重视各地部落,其次才是政府机构。要说资源,非洲的资源确实是很丰富,黄金和钻石都像是土特产一样常见,民下的万达丰贸易公司在非洲和部落做生意,那都是用鞋子换黄金,当然要是卖武器就更赚钱了,黄金钻石任我们挑。长城公司在北马有一家鸿图公司。在非洲卖武器很厉害,利润很高。在非洲就是这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做贸易很赚钱。但要是想在当地投资实业,兴办工厂就完全不行了,因为他们很懒,民下刚到北马都是雇佣他们本地人。完全指挥不动,上半天班就休息半天,时不时就消失半个月。只能打零散工,这是真没有办法,民下才和其他北马的华商联合起来买地皮修建华城,在国内招揽同乡过来工作。如今在北马自治省有六十万多人口,咱们华人占了一半,以后这个比例还会更高,按照北马的面积和环境。怎么也能容纳百余万人口,民下以为中央还是没有真的很重视北马,其实北马的位置地段特别好,发展起来就能成为我国同非洲贸易的桥头堡,而且在北马很容易了解非洲各地的情况。不了解这些情况,还是很难在当地做贸易的。”

    听着这样的一番话,宋彪感叹一声,道:“想要在非洲这个地方占据一席之地,确实不容易。帝国现阶段在国家战略上总体还是以陆军和空军为主,也就是围绕亚欧大陆发展,但我们也不会忽略在海洋之上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极力支持远洋航运业和海洋渔业发展的原因。帝国的海洋战略中心还是以太平洋为主,但是要保护整个亚盟的西亚成员国,又必须在印度洋同时扩张。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和发展,目前海军正在筹备一个新的规划,北马的海军基地还要再扩大。你说中央政府不够重视北马,这话也是对的,但是帝国之利益总是要一步步的发展,过去没有在印度洋发展的实力,自然就不能太侧重北马,现在则不一样了。你们在非洲做生意,要注意和地方领事馆及长城公司交流,至于我们在非洲的发展,整体上也以德政和仁政为根基,不搞殖民统治那一套,所以,你们在非洲搞华城的这种方式还是很值得推荐的,可以继续照着这个模式发展,想办法在合适的港口区租赁和购置土地建造华城,主要还是围绕贸易发展在非洲的经贸关系。”

    说到这里,宋彪稍加停顿,补充道:“非洲很重要,但也只是很重要而已,帝国现阶段的重心还是在亚洲,所以在非洲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仰仗你们这些有实力的华商。”

    黄万桥当即起身参拜道:“民下愿为皇上和国家效犬马之劳。”

    宋彪纠正道:“也谈不上效犬马之劳,应该说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双赢合作。”

    利用剩下来的十几分钟,宋彪和黄万桥更深的询问了一些同非洲有关的信息,随后就以内廷的名义委托黄万桥等非洲华商会的华商们,配合中央研究局、中央社会科学院就非洲做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以帮助中央政府和华商更了解非洲的实际情况,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非洲之路。

    当然,帝国的利益重心还是在亚洲,从海参崴到亚丁港才是帝国核心利益的关键区域。

    帝国同英日美不同,必须同时保持海陆空三军的均衡发展,陆军是雄霸欧亚大陆的根本,海军是保护东南亚和西亚海域利益的根本,而空军则是辅助两军。

    在黄万桥告辞之后,国会议长汪兆铭这才进入宣政园觐见。

    每个人才发展到一定水准都需要一个极高而合适的位置,随着蔡元培的年老体弱,长期担任光复党副理事长的汪兆铭这才正式出任理事长,并且担任国会议长一职,也算是熬到了一个很合适的位置。

    宋彪此次让汪兆铭过来,也是想要加大同国会之间的沟通,让汪兆铭推进国会改革,加强国会议员的作用,作为帝国进一步反腐和推进民主工作的重要基础。

    民主有时候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民主就确实能解决**问题。

    关键在民主和法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此外,汪兆铭六月份应邀去英国访问,届时要同英国首相、下议院议长会晤,宋彪也要汪兆铭去英国传达一些声音,继续加强中英之间的交流,扩宽中英交流的范围。

    凡事有利有弊,中国将亚盟建立起来,一方面确实稳固了中国作为亚洲领导国度超凡地位,将中国、东南亚、中西亚三个地区力量稳固成一个整体,使得中国拥有了超越英美的话语权及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也必然要积极响应东南亚和中西亚国家对于亚洲反殖民化的呼声及强烈的要求。

    特别是中西亚国家普遍属于伊斯兰国家,他们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使得沙特、伊朗对也门、阿曼、迪拜、巴林、卡塔尔、叙利亚、黎巴嫩等国的独立寄予了急切的期望,伊拉克对于要求收回科威特的呼声也很强烈。

    这些国家现在是很弱小的,唯一实力较强的国家是伊朗,可伊朗的海军基本也是直接招募中国的退役军官和士兵,他们还是依靠中国提供的地区保护,缺乏独立挑衅英法的实力,中国作为亚盟的领导国,也必须要站出来为亚盟的集体利益和目标说话。

    当然对中国而言,亚洲去殖民化的国家越多,加入亚盟的成员国越多,中国的利益空间和在整个世界的话语权就越强,所以中国自身也有这种利益需求同英国对抗。

    正是因此,中英之间的矛盾就是非常激烈的,中国每发展一步,英国就要衰退一步,但越是要对抗,双方也就越需要沟通,尽可能通过协商和一步步的调整来完成这种矛盾的化解,而不是直接付诸于战争。

    如果一切都像丘吉尔那种英国保守党派所说的那样,没有战争就别指望从英国手中拿走任何东西,中国真的要和英国全面开战,结局只能是将英国彻底撕成碎片。

    如果英国保守派认为大英帝国还能和现在的中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那他们肯定是疯了。

    何况这个世界是如此复杂,亚盟、苏联、美国、德意日法西斯阵营、法国,各个阵营都相互独立,大英帝国在世界上也缺乏真正可靠的盟友,即便中美、中苏、中日、中意之间都有着太多的激烈矛盾和竞争,英国同这些国家、阵营何尝不也是矛盾白热化。

    相比一战时期的世界只有两个阵营不同,现在的世界太复杂了,各个阵营相互为敌又相互牵制,谁也不能占据明显的优势,一旦真的撕破脸,逼迫对手的两个阵营大联合,世界必然又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有一点显然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无论中国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在各个阵营实力大致均衡的情况下,中华帝国和整个亚盟的实力就显得太过可怕,完全可以让另一阵营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英国无法有效遏制中国在亚洲的扩张,美国也无法有效遏制中国在中南美洲的渗透,相对来说,在中国的所有国际矛盾中,中美、中法的矛盾是最低的,双方合作大于矛盾,而中英、中日之间的矛盾是最深的,中苏矛盾显得不是很激烈,而中德之间,经济上有一定的矛盾和竞争,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双方没有任何矛盾。

    英国也可以和21世纪的美国那样来一场重回亚太的戏码,将军事重心和所有军舰都安置在亚洲地区,但它确实没有这个实力,也顾不了这么多。

    整个世界确实是太乱了。

    中国则就崛起在这个混乱的大时代里,以至于每个欧美苏白人国家都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威胁之一,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中国实施真正有效的遏制,更不能进行全力的对抗。

    如果连德意之间都相互虚与委蛇的坑害彼此,英美苏法这些国家又如何能联手,它们也不可能的真正的相信日本。

    总之,这个大时代的离奇混乱对中国非常有利。(未完待续。)

第282章 海军,超越

    时代的混乱让每个国家都很难找到明确的政策方向,大家仿佛都是走一步算一步,确实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对策。

    中国毕竟是一个务实主义的国家,不可能直接和英国发生军事上的大规模冲突。

    帝国的战略重心还是亚洲,这两年的两场对外军事干预结束,由中国派遣的自由联军就迅速撤回本土,并没有在西班牙保留驻军,在厄立特里亚也仅保留一个空军基地和海军港。

    随着帝国的战略重心重新收缩回亚洲,帝国就必然要解决日本这个问题,而中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牵连焦点则在朝鲜半岛的处置上,帝国要想正大光明的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去殖民化,成为公正的世界领袖国,首先就要在内部去除殖民化。

    这就意味着帝国务必要在这两年里放弃对朝鲜北部的殖民统治,并推动朝鲜的独立自治。

    过去,中日之间的各种问题的挑衅者总是日本,现在的情势则将彻底改变,随着双方的海军竞赛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帝国从皇帝到内阁总理,从军部总参谋长到整个中央国防委员会内部都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攘外必先安内,想要继续推动去殖民化,扩大亚盟范围来实现帝国的扩张,首先就要解决日本,只有解决日本,帝国海军的重心才能南下到东南亚,才能西进到整个印度洋。

    想要以推动朝鲜去殖民化,推动朝鲜成为独立国家,加入亚盟,中日必然一战,这一战在过去十几年间就一直将要爆发而未发生,现在的主动权操在帝国手中,帝国必然要敲掉这个阻拦帝国统领整个亚洲的唯一障碍。

    现在的问题只是何时开战而已。

    打日本已经是中央内阁和军部高层的一致共识。也是皇帝和诸位重臣的一致决策。

    时机已是非常成熟。

    帝国早就想打掉日本的海军,不过是一直等和忍到今天罢了。

    1937年底,12月20日。在新年元旦即将到来之前,宋彪在宣政园召开了一个秘密的中央国防委员会常委会议,中央内阁总理大臣顾维钧也列席参加,这也意味着顾维钧这位总理大臣正式进入中央国防委员会只剩下一步之遥的距离。

    凡事都有过渡。

    帝国要彻底建立君主立宪制。总理大臣要担任国防委员会的要员,控制军事力量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这条路必须要逐步的向前推进。

    此次前来开会的人并不多。除了皇帝、国防大臣、中央军部总参谋长、军情部总长和三军参谋总长之外,还有就是总理大臣顾维钧和内廷总长舒方德,总计9人。

    前面七人就是中央国防委员会的七名常委,相当于是7+2的最高军事决策例会。

    在正式开会之前,军情部将中日海陆空三军的军事情报汇总,国防部也将两国经济和工业实力汇总进行对比分析,两份报告一起提交给九人审阅。与这两份报告同步的则是中央军部总参谋部提交的中日战争规划报告。

    从国力上来说,中日差距是非常明显的,1937年初步审计的结果证明中国的国民gdp超过1875亿中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而日本则在150亿中圆的规模。占2。4%,位居中美苏德英法六国之后,略高于意大利。

    从军事实力进行对比,中日差距就要小很多。

    根据中央军情部的情报,日本在1937年底6月左右已经通过了第四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在此前的第三次海军补充计划基础上,要求将大和级战列舰的建造数量增加到4艘,以应对中国的皇帝级高速战列舰,并且要求加快建造速度。

    中国的第一艘皇帝级高速战列舰已经基本在江南造船总厂竣工,明年3月即将下水试航,而日本的大和号也在1937年初紧急开始了建造计划,因为工程规模庞大,而日本还真正的缺乏现代工程管理经验,距离完工预计还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

    在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完工之前,帝国的两艘皇帝级高速战列舰都将顺利完成服役,就战列舰的总吨位而言,帝国海军的战列舰规模第一次同日本海军保持在同等规模。

    日本海军现有河内、金刚、扶桑、伊势、长门、纪伊六级战列舰,金刚级是从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成的高速战列舰,河内级、扶桑级、伊势级、纪伊级各有两艘,前两级原则上还不属于高速战列舰,真正有资格称之为高速战列舰的有金刚、伊势、长门、纪伊四级,总计10艘主力战列舰。

    纪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