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巨浪 >

第214部分

巨浪-第214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两艘战列舰的夹击之下,“西班牙”号不但迅失去了反击能力,最终还失去了生还的希望。十点过十分之前,“英宗”号与“仁宗”号的两轮齐射就打掉了“西班牙”号最后的两座炮塔,使其彻底失去了还手能力。

    随即,两艘战列舰将炮口对准了“西班牙”号舰体水线部位。

    到十点二十五分的时候,“西班牙”号至少又挨了近二十枚穿甲弹,其中至少有十四枚是“仁宗”好“贡献”的,“英宗”号的战绩确实比“老练”的“仁宗”号差得多。

    随着“西班牙”号开始下沉,“仁宗”号掉转了炮口,开始支援后面的“宣宗”号。

    白佑彬没有让“英宗”号转移目标,而是继续炮击露天甲板几乎快要被海水淹没的“西班牙”号。也许,当时白佑彬想让“英宗”号上的炮手尽快找到感觉,尽快熟悉战斗,才会让“英宗”号继续炮击与靶舰无异的“西班牙”号吧。

    炮击持续到了十点四十五分。

    最终,“西班牙”号在向左倾覆之后,迅与空气“诀别”。

    幸亏“西班牙”号的代理舰长在十点过五分的时候就下达了弃舰令,大部分没有受伤的官兵都逃了出来。不然,肯定有更多的西班牙海军官兵跟随以他们国家的名字命名的战舰一同沉入大海。

    :。。,( )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三十章 实力为证(第二更)

    紧随“西班牙”号后尘的是欧洲联合舰队主力编队中的二号舰,也就是自由法国海军的,“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第二艘“让•;巴尔”号。

    该舰最先对阵的是第11…2主力编队里的舰“太宗”号。

    如果说“仁宗”号在经历了一年的战斗磨练之后,成为了帝国海军战斗力最强大的战舰之一,那么从担任快战斗群的旗舰那一天开始,“太宗”号就是帝国海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快战斗舰,并且在多场海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碰上“太宗”号,也算“让•;巴尔”号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实际上,“让•;巴尔”号在这次战斗中的运气本来就不好。

    早在八点二十五分左右,“让•;巴尔”号就被第11…2主力舰队里的一艘战列舰打中了后舰桥。结果,在只剩一部大型光学测距仪的情况下,“让•;巴尔”号上的副炮几乎成了摆设。

    九点四十五分,就在“西班牙”号挨第一枚炮弹之前两分钟,“让•;巴尔”号再次尝到了从“太宗”号上打来的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的滋味。当时,双方的交战距离大概为一万九千米。

    这枚穿甲弹打得极为精准,几乎点中了“让•;巴尔”号的死**。

    炮弹不偏不倚的砸中了B炮塔的正面装甲,而且弹着点就在二号炮与三号炮之间!虽然这枚穿甲弹没能打穿厚达四百三十毫米的炮塔正面装甲,也没有让炮塔彻底损毁,但是结果等同于打掉了“让•;巴尔”号一半的火力。因为,直到战沉,“让•;巴尔”号的B炮塔都没能再打出一枚炮弹!

    可以说,这枚炮弹正好把“黎塞留”级战列舰最大的设计缺陷暴露了出来。

    “黎塞留”级战列舰主炮地配制结合了英国海军“纳尔逊”级战列舰与“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两个“特点”,或说是两个缺点。即所有主炮都置于舰方向上,并且采用了两座四联装主炮炮塔。

    最要命地是。法国人突奇想。其四联装炮塔与“乔治五世”级地炮塔完全不一样。

    四门口径为十五英寸地主炮分成了两组双炮室。中间用一块防弹片装甲隔开。看上去。这能够提高主炮地生存能力。即任何一侧地另外两门主炮被毁。都不会影响到另外一侧地两门主炮。实际上。这一设计没有任何意义。

    除去背后挨炮地偶然因素之外。主炮炮塔被毁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被打穿了正面装甲。而是被打穿了顶部装甲。前一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近距离海战之中。而后一种情况则主要出现在远距离海战之中。可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穿甲弹撕开了炮塔地装甲。在进入炮塔内部之后都会生爆炸。炮塔本身是密闭空间。爆炸产生地高温高压气体根本泄不出去。中间地防弹片装甲隔板再坚固。也没有四周地装甲坚固吧。如此一来。在爆炸冲击波地巨大压力下。装甲隔板形同虚设。如果被震碎地话。其产生地弹片还将对炮塔内地炮手构成致命地威胁。就算没有被震碎。甚至没有被震垮。巨大地冲击波也会使两个炮室内地炮手伤亡殆尽。根本不可能继续作战。

    毫无疑问。这样地设计不但是多余地。还是有害地。

    另外。四门主炮放在一座炮塔上。一枚穿甲弹就能报销掉其一半地主炮火力。使其丧失继续作战地能力。这个设计缺陷几乎是无法接受地。

    数十年后。一支法国地探险队找到了沉没在巴拿马湾南部海域地“让•;巴尔”号战列舰。经过仔细勘察。最终确定了当时“让•;巴尔”号受到地打击有多么严重。或说从“太宗”号上打来地那枚穿甲弹有多么“凑巧”。

    穿甲弹先砸中了仰起三号炮管,然后改变方向。在炮衣上划出了一道长约两米,深越五公分的弹痕,顺势砸中了炮塔的正面装甲。也正是如此,这枚穿甲弹没能打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并且在撞上之后就生了爆炸。

    导致“让•;巴尔”号炮塔丧失战斗力的直接原因正是其防弹片装甲隔板。爆炸之后,装甲隔板被彻底震碎,被震飞的装甲碎片不但杀死杀伤了炮塔内地炮手,还打坏了控制炮管俯仰角度的液压马达,提升弹药的扬弹机。如此一来。即便更换炮组。该炮塔也无法继续使用。

    从这也能看出,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的威力有多么惊人。

    另外。导致这一严重损伤的原因不仅仅只是设计上的缺陷,还有建造过程中留下的致命隐患。

    法国战败时,“让•;巴尔”号名义上已经建成服役了,实际上还有一些建造工作没有到位。结果,在逃到英国之后,英国海军帮助自由法国完成了相关的建造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为“让•;巴尔”号安装主炮的液压马达。结果,因为马达型号对不上,所以无法安装到位,只能设法塞进了炮塔里面。

    结果明显是致命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地液压马达很容易遭到破坏。

    当然,从根本上讲,“让•;巴尔”号这艘“半成品”战列舰压根就不是“太宗”号的对手。除了度与“太宗”号持平之外,不管是火力、防护、生存力与火控设备都远远比不上“太宗”号。就算“让•;巴尔”号没有这么多地隐患,结果也只是在战场上多停留一些时间,最终肯定会被“太宗”号干掉。如果考虑到随后投入战斗的“宪宗”号战列舰,“让•;巴尔”号的结局更是死路一条。

    在“宪宗”号投入战斗之前,“太宗”号已经在八轮齐射中用十一枚穿甲弹把“让•;巴尔”号打爬下了。在这八轮齐射中,“太宗”号的命中率过了百分之十六!

    九点四十八分,第二枚穿甲弹打掉了“让•;巴尔”号的左舷副炮。

    九点五十分。第三枚穿甲弹打在了“让•;巴尔”号两座舰桥之间的救生艇上,并且砸穿了只有一百七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将下面的通信中心炸毁,并且导致射炮弹药库生大爆炸。紧接着到达地第四枚穿甲弹打掉了“让•;巴尔”号尾部左舷的两座射炮炮塔,并且导致舵舱受损,使“让•;巴尔”号的航线向右偏移了大概五度。

    九点五十二分。第五枚穿甲弹与第六枚穿甲弹都落在了“让•;巴尔”号的舰桥上。前打掉了其主光学测距仪,使其丧失了指挥主炮的能力;后打中了下面的航海舰桥,并且在撞上了航海舰桥右侧地舱壁后生爆炸,炸死了里面十多名官兵。

    九点五十五分,第七枚穿甲弹炸掉了“让•;巴尔”号的舰。第八枚穿甲弹打中了a炮塔前的防浪板之后进入舰体爆炸,使其前端主装甲隔板被震脱,这算得上是致命伤了。第九枚穿甲弹则打中了左舷B炮塔与舰桥之间的主装甲带,只是没能穿透。

    九点五十七分,第十枚穿甲弹再次打中“让•;巴尔”号的舰桥。第十一枚穿甲弹则落在了a炮塔顶部左侧。并且穿透了一百七十毫米厚的顶部装甲,彻底摧毁了“让•;巴尔”号最后的还击能力。这枚穿甲弹再次证明,“黎塞留”级战列舰主炮炮塔内的防弹片装甲隔板歌本没有任何作用。

    从这十多分钟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可以看出。“黎塞留”级战列舰确实存在着严重地设计缺陷,可也同时能够证明,“黎塞留”级战列舰是法国海军的“杰作”,其防护能力与生存能力比西班牙海军的“西班牙”级战列舰好得多。

    “西班牙”号挨了八枚穿甲弹之后,不但彻底丧失了战斗力,还注定要战沉。“让•;巴尔”号挨了十一枚穿甲弹,却没有战沉地迹象。

    另外,九点五十分的时候,也就是在其主光学测距仪被摧毁之前。“让•;巴尔”号还在还击中让“太宗”号尝到了十五英寸穿甲弹的滋味。因此,“太宗”号也成为了第一舰队内第一艘被敌舰主炮穿甲弹打中的战列舰。

    只是,这枚穿甲弹打在了“太宗”号左舷二号烟囱的根部。因为下面就是战列舰上的二好与四号锅炉舱,所以该部位是战列舰上防御最强的地点之一,十五英寸穿甲弹根本无法击穿三层总厚度达到了二百一十毫米的水平装甲。

    十点过,“宪宗”号战列舰追了上来。

    “让•;巴尔”号的足迹也走到了尽头。到十点半地时候,“太宗”号与“宪宗”号总共打中“让•;巴尔”号至少二十八枚穿甲弹,其中十九枚记在了“太宗”号的身上,而这些穿甲弹中。至少有十四枚打中了“让•;巴尔”号舰体水线附近。

    十一点十四分,“让•;巴尔”号在大爆炸中沉没。

    虽然在第一舰队的战斗报告中,“让•;巴尔”号是在弹药库大爆炸之后沉没的,但是当时“太宗”号与“宪宗”号都已转移了炮击目标,没有再继续对付“让•;巴尔”号。直到数十年后,那支法国探险队才证实,最终击沉“让•;巴尔”号的竟然是一条西班牙海军生产的鱼雷!

    显然,这艘战列舰的运气确实糟糕到了极点。( )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三十一章 将错就错(第三更)

    第三个遭殃的是排欧洲联合舰队主力编队末位的“阿方索十三世”号。

    该舰是“西班牙”级战列舰的第二艘,同样在美国建造。当时,“阿方索十三世”号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第11…2主力编队末位的“宣宗”号战列舰。

    比起三艘姊妹舰来说,“宣宗”号一直显得有点平庸,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

    因为要加快“仁宗”号的建造度,所以“宣宗”号的服役时间比预期的延迟了三个月,所以没有能够参加“大东海战”。随后在“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中,“宣宗”号的表现也只能用合格来形容,远比不上当时唱主角的“太宗”号与“太祖”号。编入第11舰队后,“宣宗”号一直在相模湾活动,结果因为第12舰队表现得太出色,在“扇岛海战”中第11舰队没能唱上主角,“宣宗”号错过了第三次表现机会。到了“关岛海战”时,“宣宗”号有了一次绝佳的挥机会,可是却因为过早的损失了一座炮塔,结果在战斗中仅仅打伤了美国海军的“科罗拉多”号战列舰,没能将其击沉。

    当时,帝国绝大部分百姓都知道,“太祖”号是“皇帝”级的舰,“太宗”号是同级战舰中最强大,表现最优秀的,“仁宗”号则因为其在“大东海战”中的拙劣表现而出名。结果,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宣宗”号是“皇帝”级战列舰的第四艘。

    这次,“宣宗”好没有错过扬名立万的机会。

    即便单独面对“阿方索十三世”号,“宣宗”号仍然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从一开始就打出了气势。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点,那就是“西班牙”级战列舰的外形酷似美国海军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想必,“宣宗”号上的炮手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关岛海战”中从其手中溜掉的“科罗拉多”号,也就自然而然的将“阿方索十三世”号当作了泄的对象。可悲地是,“阿方索十三世”号不管是在火力,还是在防护上。都不如“科罗拉多”号。

    九点五十一分,“宣宗”号就用一枚装错了的半穿甲弹宣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