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华似锦 >

第79部分

皇华似锦-第79部分

小说: 皇华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好拖着病体,在武后和神兵候的陪同下接见了笃鲁。
    笃鲁来到含元殿,参拜过后,就将出兵协议呈给高宗,而后,咄咄逼人让高宗尽快选定和亲的日子,他军队好接了太平公主,早日返回吐蕃。
    高宗拿着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出兵协议,左右为难时,神兵候突然出列,跪在高宗面前道:“微臣该死,一时贪功假以圣上口谕,与笃鲁大帅签订了这份出兵协议,事到如今,微臣悔不当初,还请圣上看来微臣多年尽忠职守的份上,饶微臣一命!”
    高宗心里清楚,叛军围城的那日,自己的确给过神兵候口谕,只要笃鲁肯出兵,就答应他提出的任何条件。
    如今,为了使太平不用远嫁吐蕃,又保住大唐颜面,神兵候竟不惜一肩挑起所有责任,可假传圣谕可是大罪,若顺坡下驴,肯了他的认罪,那自己不就成了仁不义之徒。
    高宗想到这儿,不由得没了主意,支支吾吾道:“朕……你……”
    一旁的武后见状,大喝一声:“神兵候,好大的胆,敢假借圣谕与笃鲁大帅,签订所谓的出兵协议,你是把圣上置于何地?”
    高宗转头,看到武后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深深吸了口气道:“神兵候,既然你已认罪,朕也没什么好说的,来人,把神兵候打入天牢。”
    笃鲁冷眼旁观这对君臣的一唱一和,最后丢下句“吐蕃人就算是傻子,也是你们大唐惹不起的傻子”便拂袖而去。
    神兵候入狱,不仅让满朝震惊,还让神兵司众人陷入了一片恐慌中,幸好神兵候入狱的第二日,高宗就下旨,让唤雨暂代神兵候之职,打理神兵司事务,至此,恐慌才稍得以平复。
    在神兵司面临这样的危机时刻,袁一本应该协助唤雨处理神兵司的事务,可怎奈,从地方调配来的固盟军都已抵达长安,只等各路统帅到任,便可整装待发。
    因此,袁一只好卸下神兵的职位,以宁远将军的身份接管了第二路固盟军。
    清晨,当号角响起,袁一站在校场上,看着士兵陆续赶来校场集合,一种久违,而又说不出的感觉在胸腔激荡。
    这时,在成群结队走来的士兵中出现一个熟悉的面孔,他先是一惊,等他缓过神来,那人已走入列队,不见了踪影。他向身边的副将要来名册,当翻到前锋营士兵时,看到梅仁的名字赫然在列。
    袁一想起,之前忙完事情去到梅仁家,却从他街坊那儿得知,他已经把房子卖了,回家乡去了。
    如今,他出现在军中,也不难理解,他对韦杏儿的进宫,对衙丞的嫌弃耿耿于怀,想要以参军征战沙场来证明,自己是个铁血男儿。不过,很多事情不是有颗心就够了,还需要时间的磨炼。
    想到这儿,袁一低声向身边的副将道:“组建固盟军的士兵,不都是地方上的精兵吗?看这些士兵的资质,怎么感觉有些滥竽充数的?”
    副将回答道:“将军,这么说吧,地方也有地方的难处。朝廷让地方短时间内,调集好几万人马,若说每个都是精兵,那是难以做到的。只能保证大部分是精兵,至于小部分就用灌水蒙混过关了。”
    袁一眺望了眼,站得歪歪扭扭的列队,皱眉道:“这也叫小部分?”
    副将道:“没错。不过,这里的全部就是整个固盟军的小部分。”
    “此话怎讲?”
    “第一路和第三路固盟军的统帅,一个皇亲李泰仁,一个是国戚杨志,分配士兵的官员,自然知道优劣,为了两边都不得罪,就只得委屈将军了。”
    听到这话,袁一的心凉了半截,可还是抱着侥幸问道:“这些灌了水的士兵不会太差吧!”
    “这校场上的士兵,除了一万受围剿被迫投降朝廷的山贼,还有,赶期限随便招来五千士兵,其余的人都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
    袁一长长吐了口气:“那么真正受过训,可能上过战场的不过五千人?”
    “可以这么说。”
    “你把他们挑出来给我看看。”
    副将点兵过后,那五千人便出列,袁一见他们昂首挺胸,站得倒是挺整齐,可在他们中转了一圈,袁一发现,他们中有头发斑白的老翁,有身子单薄的弱汉,甚至还有缺胳膊断腿的残兵。
    见此,袁一心语:“爷的!全都是些老弱病残,只差没送个孕妇来了。我知道,一只鸡总有个鸡屁股,可不能把鸡屁股当鸡塞给我吧!”
    想到这儿,翻开名册看了眼副将的姓名,问道:“你叫尹玉书?”
    副将点点头:“是的。”
    “见你谈吐不凡,见解独到,乐观点想,至少还有你不是水军。”
    尹玉书摇摇头:“可能要让将军失望了。”
    袁一满脸不解道:“失望?为什么?”
    “我曾经饱读诗书,算是满腹经纶,后来,参加科举,在长安城中的寺庙中寄居了几年,可屡试不中。”
    “莫非因此,你就改考武举,投了军?”
    “我人生的转折,要比将军说得稍微残酷一点点。后来,盘缠没了被寺庙的主持扫地出门,只好返回家乡,在途中遇到山贼,见我身上没有银两,气急败坏得想要杀我时,我急中生智,写了张卖身契给山贼头,保住了性命。”
    袁一同情道:“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遭遇,后来,怎么让山贼放了你的?”
    尹玉书笑了笑:“他们把我带回山寨,并没为难我,只是让干些活,本是想伺机逃走。渐渐觉得,他们这些山贼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也挺不错,便找机会入了伙。后来,因为我有些头脑,成了他们的军师。严格来说,若不是朝廷围剿,被迫投降,我还是山贼。”
    袁一尴尬地笑了笑:“你的故事还真够跌宕起伏。虽然,你们不是我想象中的精锐之师,可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是需要一点点磨合的时间。”
    尹玉书道:“将军,别逞强了。就连我都知道,这支军队,若送礼结盟倒罢了,要是与突厥人打起来,可以说一无是处。”
    “话不能这么说……”袁一本想否定,可看着尹玉书肯定的眼神,他也懒得解释:“知道吗……我胃痛,你先带他们操练,我回营休息一会儿。还有,先锋营那个叫梅仁的人,名字太娘了,把他调去军需营,做个火头兵。”
    袁一刚走回营帐,就听到驻守在辕门前的执戟郎前来禀报:“禀告将军,善水观的护卫军前来求援,说,昨日起程的笃鲁的军队突然折回,包围了善水观,护卫军寡不敌众,怕笃鲁冲破防守,会对太平公主不利,第二路固盟军离善水观最近,所以,请将军前去援助。”
    太平为何会在善水观中,全是因为武后对笃鲁的忌惮,或者说是对军事实力与大唐旗鼓相当的吐蕃有所忌惮。
    即便,定了罪的神兵候已锒铛入狱,可武后还是不安心,怕吐蕃再找借口和亲,她不想让最疼爱的女儿远嫁吐蕃受苦,更不想因为和亲的事,成为吐蕃挑起战事的理由。
    所以,她想到几年前高宗病重,太平曾许下大愿,若高宗康复,愿意入道为高宗修福。当时,为了向上天以示虔诚,还将太平入道为高宗修福的心愿,昭告了天下。

  第112章 无可奈何

后来,高宗病好,可太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此愿。
    如今,武后正好利用此事,让太平入道,来到长安城郊的善水观修行,就算吐蕃赞普再想和亲,也不会冒着天下耻笑,强要一个道姑做媳妇的。
    武后盘算倒是精明,却没想到笃鲁如此胆大妄为,敢在大唐的地盘上撒野,明目张胆地来抢太平。
    袁一率军赶到善水观时,笃鲁与护卫军已经打起来了。见情况危急,袁一正要号令自己的人动手,可号令还没喊出口,士兵便一窝蜂的冲上前,还没分清敌友就乱砍乱杀。
    见状,慌得袁一策马向前,边杀敌,边不断纠正打得正酣的士兵:“打错了,他是护卫兵!”“错了,那个才是吐蕃兵!”
    袁一手忙脚乱之时,正迎上笃鲁,见他的凤头斧劈来,袁一先是一躲,而后提起手中的乌木剑与之对抗。
    喊杀声震天的万军之中,同样身在马背上的笃鲁与袁一,兵刃相交,都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将对方逼下马。
    在这场博弈中,袁一虽表现地毫不退让,可实际上,在笃鲁惊人臂力的压迫下,他感到越来越体力不支,若不赶紧想招讨巧的招式,那只有等着送命的份。
    正在袁一思考对策时,看到正用犀利眼神瞪着自己的笃鲁,大声的说了几句吐蕃语。
    满头雾水的袁一皱眉道:“你叽里呱啦的在说什么?”说着,看了眼手中,抵抗着凤头斧的乌木剑:“哦,我知道了。你是在骂我,怎么好意思,用你送我的剑,转过头来对付你?”
    笃鲁又叽里呱啦地说了几句。
    “喂!不是我做人不厚道,要知道大唐有句古话‘战场无父子’你不过送了把剑给我,以为我欠了你的恩,就应该对你手下留情吗?”说着,见笃鲁走了神,他瞅准时机,将剑从斧头下一抽,虚晃一招,跃起将笃鲁踢到马下。
    只见摔到马下的笃鲁身手矫健,一个翻身,捡起凤头斧正要对抗,听到护卫军中有人,以太平的指令喊停。
    见此,笃鲁一抬手,收到命令的吐蕃兵,立刻停手还刀入鞘,以整齐的列队站到了笃鲁身后。
    袁一看到吐蕃兵的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再反观自己的人马收队的号令过后,有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归于哪一方,有的这瞅瞅,那瞧瞧,就是不急着归队。
    见袁一的士兵如此散漫,满脸嘲讽之色的笃鲁,向身边的人说了几句话,像是在取笑袁一。
    见状,袁一满脸不快的喃喃道:“爷的!他又在说什么?”
    这时,站在袁一身边的尹玉书笑了笑,道:“他在说,我们像一盘散沙。”
    袁一满脸诧异道:“你懂吐蕃语?”
    尹玉书回答道:“年少轻狂那会儿,想着将来出仕为官后,一定成为都护使,所以,特意结识了一些在长安做买卖的番邦人,学会了几个国家的语言。”
    “你还真会,时不时给别人制造点惊喜!”
    “将军,过奖了。”
    这时,护卫军的将领通过,笃鲁的那个懂得唐语的侍从,向笃鲁道:“公主让卑职传话,圣上已经明确地回绝大帅的和亲之请,大帅如此兴师动众围攻善水观,莫非是想不顾两国邦交,抢亲不成?还有,这里大唐腹地,而且在善水观附近驻扎了六万固盟军,若大帅来强的,想必也占不到便宜!”
    听侍从传完话,笃鲁摸了摸大须,冷笑道:“这不能怪我,是你们大唐不守信用在前!我和我的士兵都是头可断,血可流,就心里不能憋半点不痛快!”
    将领道:“大帅的意思,是想怎么办?”
    “既然,你们公主宁肯出家,也不愿嫁来吐蕃,我也认了。不过,出家之人,不都应该六根清净吗?公主带发修行,显然诚心不够,怕是我前脚刚走,她后脚就带发还俗了,我可不想在一个地方栽两回跟头。”说着,笃鲁拍了拍手,两个吐蕃女子便从他的军队中走了出来。
    笃鲁指着女子道:“我想,公主为了表明诚心,应该不会介意,让这两名侍女帮她剃度,斩断尘缘吧!”
    见到笃鲁提出如此要求,领将愤然道:“笃鲁,不要太过分!”
    笃鲁眉头低拢怒视领将,嘴角浮现出一抹让人背脊发凉的冷笑:“公主,要么剃发,要么跟我回吐蕃,不然,别怪我用强。我要是活着回去,就一定把公主带回吐蕃,哪怕是她的尸体!要是我寡不敌众,死在这儿,赞普一定会率军踏平唐朝,把我的尸首带回去!”
    领将看着笃鲁凶狠的眼神,听着声音低沉的侍从翻译着他的话,领将不由得冷汗直冒,最后,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妥协道:“我去禀告公主,先……先等会儿。”
    领将禀告回来,向笃鲁道:“公主愿意剃发,请两名侍女进观。”
    笃鲁点点头:“我同她们一起去。”
    听笃鲁要去,袁一急忙道:“我也去。”
    领将像是松了口气似的,拍了拍袁一:“那就劳烦袁将军了,我就留下看着这些吐蕃兵。”说着,压低声音道:“我怕其中有诈,你要小心提防笃鲁。”
    袁一与笃鲁一行,进入道观来,到太平的房中,只见身着道袍的太平已将三千青丝放下。
    见她坦然至此,袁一心中阵阵绞痛,他了解太平,视美如生命,受不得半点委屈。可如今,却要被胁迫剃发,竟然不哭不闹,平静地如同,拿着剪子剃刀走近的侍女,只是来伺候她梳洗打扮的。
    在利落的“咔嚓”声中,看着太平寸寸青丝落地,袁一藏在身后的拳头,越握越紧,他想要一拳打在笃鲁脸上,阻止这一切。
    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