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华似锦 >

第80部分

皇华似锦-第80部分

小说: 皇华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利落的“咔嚓”声中,看着太平寸寸青丝落地,袁一藏在身后的拳头,越握越紧,他想要一拳打在笃鲁脸上,阻止这一切。
    可看着默默承受所有的太平,一脸淡然,他不得不用理智告诉自己,凭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保住太平的头发,可后果却是引发厮杀,甚至两国的战乱,连太平都明白的道理,他不能视而不见!
    努力克制着情绪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平的三千青丝变短,变少,变没,最后,光秃秃的头顶映衬精致出尘的五官,显得更为荒凉心酸。
    太平起身,看着笃鲁,语气冷淡道:“如你所愿,我已经斩断尘缘,你可以放心回你的吐蕃了。”
    笃鲁露出得逞的大笑,领着他的人,转身而去。
    不忍离去的袁一,看着太平躬身捡着满地的发丝,他心中翻腾着说不出难受,他走向前,帮着太平将头发捡好,放到太平手中,满是内疚道:“我说过,要保护公主,可我没用,什么也做不了。”
    太平看到,袁一的指甲里和手心中尽是,因为拳头握得太狠太紧留下的血迹斑斑,她心酸地看了眼袁一,挤出一丝微笑:“头发剃了能再长,至少我不用嫁去吐蕃,不是吗?”
    袁一点点头:“我本想安慰公主,没想到,却成了被安慰的人。”
    “遭遇了这么多变故,感觉身在风雨飘摇中,谁也保护了我,可看到你,却感到莫名的踏实。”
    “踏实?可我什么都没为公主做。”
    太平摇摇头:“你已经开始了。让盟国不再动摇与大唐的关系,合力对付吐蕃,等了灭了吐蕃的锐气,让他臣服于大唐。那时,他就再也无法威胁到大唐,我便可蓄发还俗,而神兵候也能免除牢狱之苦。”
    “这么一说,我的责任真够重大。”
    “没错。把你的剑给我。”
    袁一将乌木剑递给她:“公主,是要干嘛?”
    “待会就知道了。”
    太平拿过剑,解下剑柄上的黑绳,然后把手中的发丝绕上剑柄,待绕好,再把黑绳缠了回去。太平把剑还给袁一:“可以了。”
    袁一不解道:“公主把头发藏在剑里是?”
    “以后,只要你拿起这把剑,就会想到我还指望着你,让我蓄发还俗,自然,你就不敢偷懒,就能把突厥的事尽快解决好。”
    袁一看了眼剑,笑道:“这监督,还真是无形胜有形!”
    “不仅如此,我还要,你把这时长时短的胡子蓄起来,只要我一天不还俗,你就一直留着。要是我在这鬼地方待上十年八载,就让你把胡子留得像松树似的,让你吃饭也不方便,睡觉也不方便!”
    “虽然,这要求有那么一点点不合理,可为了不挨板子,我通通照办。”
    “算你这奴才识相。”太平虽这样说着,可神情中却难掩伤感。
    “想请公主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请公主相信,我会拼尽全力,帮助大唐给以吐蕃颜色,所以,公主每天都要抱有期望度过,等我归来时,不但,希望看到公主长发及腰,还希望,公主依旧是那个开心就笑,生气就吼,发怒就让人害怕的丫头!”
    此时,眼中噙着泪水的太平,故作生气道:“好你个奴才,敢叫我丫头,这次暂且记下,等你回来后,再来领罚。”
    “是。”袁一说罢,转身离去。

  第113章 钟声相伴

袁一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走出太平的房间,经过钟楼时,正好响起报时的钟声。
    他不经意抬头,瞥见楼上敲钟之人竟是薛绍,只见他身着一件粗布蓝衫,没了皇亲公子的贵气和冷傲,倒多了几分随意的淡然。
    袁一为了确定自己没有看错,特意向一旁扫地的道士,问道:“这楼上敲钟的人,一直都在善水观中吗?”
    道士道:“回禀将军,前几日,因为人手不足,道观就雇了几个杂工,他就是其中之一,负责挑水劈柴和敲钟报时,有什么不妥吗?”
    袁一摇摇头:“只是随便问问,你忙吧!”
    这时,袁一想起,那日,高宗为了平定叛军论功行赏,他被免除前罪,官复宁远将军,而薛绍则被赐封为三品散骑常侍。薛绍上任没两日,太平就去了善水观,后来,薛绍向圣上辞官,说想要在有生之年,游历天下山川,若一直困于案牍劳形中,这个心愿永远都无法实现。
    高宗不是糊涂人,自然明白他此刻提出辞官,是因为太平去了善水观,心里难受,想要离开长安去散心,因此,高宗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袁一又想起,薛绍临行前一晚,他们在一起喝酒,他问薛绍,想要去哪儿?
    薛绍回答道:“还没想好。不过,那个地方,在别人看来很傻,但我知道,那是值得我去的地方。”
    “绕口令吗?你现在是无官一身轻,有的是时间,想去那儿就去呗!”
    袁一如今看来,原来,薛绍早就想好要来善水观。
    思绪万千的袁一,走到门口时,不由得停下脚步,他远远看了眼钟楼,只见薛绍正背着身子,默默地望着太平院子所在的方向。
    见此,他心语:“我愿意牺牲所有,只为完成爹扬名沙场的夙愿,可薛绍牺牲所有,只为守护一个人。我相信,没有人比他更爱公主,经历这许多,我真有点相信,婉儿的那些命中注定了!”
    袁一对太平承诺时,虽然信心满满,可回来军营看到那些士兵。只觉得他们,不但目无军纪,行动涣散,而且骂不听,打不怕,就像扰人清梦的苍蝇,不仅让你拍不到它,还不停在你耳边“嗡嗡”的惹你心烦!
    眼看离高宗钦定的出发日期,只剩三日,袁一能想到的法子,只有把士兵集合起来,亲自带着他们操练。
    这日,操练刚开始不久,袁一看到,执戟郎领着唤雨来到校场,见状,袁一走下高台,道:“今天是什么风把神将吹来了?”
    唤雨笑了笑,扫视了眼操练着的士兵,道:“你是没给这些人吃饱饭?还是不让他们睡觉?怎么都是一副没精打采,到处东张西望,像是立马就要找张床睡下似的?”
    袁一长长叹了口气:“说来话长。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来有两件事。能借一步说话吗?”
    “好,去我营帐。”袁一说着,向尹玉书打了个手势,会意的他点点,便走上高台,代替袁一指挥起士兵。
    他们正往营帐去,可走到半道上,唤雨又悄悄把他拉到校场外。
    他们躲在树后,远远看到,尹玉书并没领着士兵操练,而是任由他们偷懒打闹,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骰子赌钱。
    见到尹玉书阳奉阴违,把练兵的校场变得比菜市场还随便,袁一火气直往上冒:“爷的!我说怎么,他们天天练,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原来是这家伙,暗里给我使绊,正好待个现行,看我不把他的皮给剥了!”
    唤雨拉住袁一道:“我带来你,可不是为了告黑状!我只是帮你,给这支水军号号脉,现在看来,也不算无药可救。”
    “给军队号脉?”
    “到营帐再说。”
    回到营帐,袁一迫不及待道:“以你看来,我的这支军队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医者,望闻问切也。看过你那些软脚虾似的水兵,了解那个阳奉阴违的副将后,初步断定,军队的问题,用两个字概括,不服。”
    袁一满脸纳闷道:“不服?为什么不服?”
    “这个得由你告诉我。先说说,关于这支军队的所有事。”
    听唤雨这么说,袁一便把军队是由山贼,新兵,残兵组成的等诸多事,巨细无遗地告诉了唤雨,还随带提了下尹玉书的遭遇。
    听袁一说完,唤雨点点头:“病症清楚了,该给你一副方子,对症下药了。”
    “别故弄玄虚了,有办法赶紧说。”
    唤雨认为,袁一的军队之所以像一盘散沙,是因为袁一坚信他们将成为一支正规军,并试图用各种常规的手段改造他们,可事实却是,这种手段对他们没有任何效果。
    世间万物有长有短,要想要运用得当,就必须量体裁衣。把袁一这支由山贼,新兵,残兵组成的所谓水军拆开,寻找三方的利弊,就会发现以杀人越货为生的山贼,大部分身怀武艺,而且讲义气有勇气,只是厌恶束缚,不讲规矩,往往这种人只要利用得当,绝对能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兵。
    再是残兵,虽然他们不能在沙场上搏杀,可他们有丰富的军旅经验,又常年受到军规约束,他们既懂规矩,又能理智的应对敌人,不会自乱阵脚。他们不能奋勇杀敌,但能领兵制敌,正好可以管制,不守规矩的虎狼之兵。
    最后是新兵,面对一个陌生而新奇的环境,他们就像一块白绢,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坚持。
    所以,他们将成为锦缎,还是粗布,全靠军旅生活的渲染,要是看到整支军队都是勇不可当,他们为了融入就会成为勇兵,反之,看到身在一支士气低下,纪律涣散的军队,他们便会得过且过,成了慵兵,甚至逃兵。
    听过唤雨的分析,袁一很是受用道:“自从领了这支军队,我就糟心得,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现在,听你这么一说,今晚总算能睡个好觉了。话说回来,当务之急,就是收服那一万虎狼兵,可该用什么法子呢?”
    唤雨想了会儿,道:“你也算半个江湖人,能让你心服口服的都是什么人?”
    “当然是够本事的人,并且能力在我之上的人。”
    “没错,他们像你一样,乐于服从于这种人,所以,你可以,如此这般……”
    听过唤雨的计策,袁一连声叫好道:“好办法,虽然有点冒险,可相信我有这个实力。”
    唤雨认同地点点头,道:“对了,还有那个叫尹玉书的副将,方才我来到校场,当时,你正背着身领兵操练,我看到许多士兵趁机偷懒不练。这时,尹玉书向他们打手势,让他们不要偷懒,没想到,他们还真就练起来了。”
    说着,停顿了片刻,继续道:“当时我在想,虽然,你是统帅,可他却比你更得军心,后来,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才带你返回校场,结果的确如此。”
    袁一冷笑道:“他这混蛋阳奉阴违,讨好士兵就是想架空我。”
    唤雨摇摇头:“你想想,那一万山贼先被迫投降朝廷,再被要求来服兵役。因此,或多或少都带着憎恨情绪,你是朝廷指派的统帅,这种情绪自然发泄在你身上了。我猜,尹玉书做这些,并不是为了架空你,只是想合群,毕竟他曾经也是山贼。”
    听到这儿,袁一若有所思道:“这样也说得过去。”
    “以我看尹玉书有些头脑,值得重用。”
    袁一想了想,道:“他现在已经是,统领五千人的牙将,若重用的话,让他升官成为副将军,还是赏他银子呢?”
    唤雨摇摇头:“我说的重用,可不是巴结。这么说吧!武将要激,文人要抬,尹玉书满腹经纶,可惜时运不济,我敢肯定,他心底还是留有受人赏识,重归仕途的愿望,如果让他觉得,你就是伯乐,他就甘愿为你效犬马之劳。”
    袁一摸着下巴:“伯乐?让我像刘备对诸葛亮,周文王对姜子牙那样,把自己送上门给尹玉书挑刺,而且,还要在一旁乐呵呵地赞赏他的本事。”
    “没错。可说得文雅点就叫礼贤下士。”
    袁一叹了口气,道:“我看说得直白点,就叫大捧臭脚。想当初,我做捕役那会儿,宁愿做苦活累活,也不去奉承巴结任何人,可现在混成了一军统帅,倒要去给下属捧臭脚。爷的!这种感觉还真不爽!”
    唤雨拍了拍他:“要不怎么说,高处不胜寒!你做捕役,不巴结不讨好,是你一个人的事。可现在,你要对几万人的性命负责,要维持军队的稳定,保证士兵的士气,难免做出一些不愿意的事。这样想,捧起臭脚是不是就好受些?”
    袁一无奈的笑了笑:“不说这些了。你要跟我说什么事?”
    唤雨的神情骤然变得暗淡,他沉默了片刻道:“罂粟有消息了。”
    袁一难掩惊讶道:“是吗?她在哪儿?”

  第114章 罂粟去向

“罂粟在青州的一个渔村里,跟这个男子在一起,以打鱼为生。”唤雨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张画像,递给袁一。
    袁一将画像端详了许久,犹豫道:“这画中的人虽做渔夫打扮,可容貌怎么跟太子李弘长得有几分相似?这是你派去的情报探子画的吗?”
    唤雨点点头:“你没看错,他就是李弘。”
    “李弘不死了吗?难道是诈尸重返人间,挟持了罂粟跟他双宿双飞?”
    “你想象力还真够丰富。见到画像时,我也很惊讶,可联想到罂粟的突然离开。还有,贺兰敏之借着,李弘下葬的时机破城逼宫,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