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8-本草备要 >

第11部分

018-本草备要-第11部分

小说: 018-本草备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泻火,燥湿 
大苦大寒。入心泻火(王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镇肝凉血(凡治血, 
防风为上部之使,黄连为中部之使,地榆为下部之使),燥湿开郁,解渴(单用能治消渴) 
除烦,益肝胆,浓肠胃,消心瘀(能去心窍恶血),止盗汗(凉心)。 
治肠 泻痢(便血曰 ,有脏连丸。湿热郁而为痢,黄连治痢要药。噤口者,热壅上焦 
,同人参煎汤呷之,但得下咽便好。喻嘉言曰∶下痢,必先汗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 
以解表,次用苦寒以攻里。《机要》云∶后重宜下,腹痛宜和,身重宜除湿,脉弦宜去风, 
风邪内结宜汗,身冷自汗宜温,脓血稠粘宜重剂以竭之。下痢,赤属血分,白属气分。戴氏 
曰∶俗谓赤热、白寒者,非也。通作湿热处治,但有新久、虚实之分),痞满(燥湿开郁。 
张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腹痛(清热),心痛伏梁(心积),目痛 伤(人 
乳浸点或合归、芍等分,煎汤热洗,散热活血),痈疽疮疥(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酒毒胎 
毒(小儿初生,合甘草为末,蜜调令咽之),明目(《传信方》∶羊肝一具,黄连一两,捣丸, 
名羊肝丸,凡是目疾皆治)定惊(镇肝),止汗解毒,除疳(同猪肝蒸为丸)杀蛔(蛔得苦 
则伏)。虚寒为病者禁用(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昂按∶炎上作苦,味苦必燥, 
燥则热矣,旦苦寒沉阴肃杀,伐伤生和之气也。韩 曰∶黄连与肉桂同行,能交心肾于顷刻。 
时珍曰∶治痢用香连丸,姜连丸用黄连、干姜,姜黄散用黄连、生姜,左金丸用黄连、吴茱 
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止下血用黄连、大蒜,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最得制 
方之妙)。出宜州者粗肥,出四川者瘦小。状类鹰爪、连珠者良。去毛。治心火生用,虚火 
醋炒,肝、胆火猪胆汁炒,上焦火酒炒(有吞酸嘈杂等证,亦有吐酸者名酢心,宜黄连。吴 
茱萸降火开郁。酢,音醋),中焦火姜汁炒,下焦火盐水或童便炒,食积火黄士炒,治湿热 
在气分,吴茱萸汤炒,在血分干漆水炒,点眼赤人乳浸(时珍曰∶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 
热制其寒苦,咸寒制其燥性,用者详之)。黄芩龙骨为使。恶菊花、玄参、僵蚕、白鲜皮。 
畏款冬、牛膝。忌猪肉(时珍曰∶方有脏连丸、黄连猪肚丸,岂忌肉而不忌脏腑乎?)。杀 
乌头、巴豆毒。(黄连泻心火,佐以龙胆泻肝、胆火,白芍泻脾火,石膏泻胃火,知母泻肾 
火,黄柏泻膀胱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肺火,栀子佐之;泻大肠火,黄连佐之;柴胡泻 
肝胆火,黄连佐之;泻三焦火,黄芩佐之。郑奠一曰∶兀兀欲吐,用黄连数分甚效)。 

草部
胡黄连
内容:泻热,疗惊疳 
苦寒。去心热,益肝胆,浓肠胃。 
治骨蒸劳热,五心(心窝、左右手心、足心)烦热,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肺热也。 
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是也。多食善饥为中消,胃热也,痹成为消中是也。渴而小便数有膏 
为下消,肾热而水亏也)五痔(牝痔、牡痔、脉痔、肠痔、血痔、湿热下流伤血分,无所施 
泄,则逼肛门而为痔肿),温疟泻痢,女人胎蒸,消果子积,为小儿惊疳良药(朱二允曰∶ 
解吃烟毒,合茶服之甚效)。性味功用同黄连,故名。 
出波斯国,今秦陇、南海亦有之。心黑外黄,折之尘出如烟者真。畏、恶同黄连。 

草部
苦参
内容:泻火,燥湿,补阴 
苦燥湿,寒胜热。沉阴主肾。补阴益精,养肝胆,安五脏(湿热去则血气和平,而五脏 
自安)利九窍,生津止渴,明目止泪(泪为肝热)。 
治温病血痢(纯下清血者,风伤肝也,宜散风凉血;下如豆汁者,湿伤脾也,宜清热渗 
湿),肠风溺赤,黄胆酒毒。热生风,湿生虫,又能祛风、逐水、杀虫,治大肠疥癞。然大 
苦大寒,肝、肾虚而无热者勿服(张从正曰∶凡药皆毒也,虽苦参、甘草,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偏胜为患。经曰∶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 
之由也。王冰注曰∶气增不已,则脏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令人暴夭。《笔谈》曰∶ 
久用苦参擦牙,遂病腰痛,由其气伤肾也。经又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 
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 
正也。按∶人参补脾,沙参补肺,紫参补肝,丹参补心,玄参补肾。苦参不在五参之内,然 
名参者皆补也。药能医病,不能养人,食能养人,不能医病)。 
糯米泔浸去腥气,蒸用。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子、漏芦。反藜芦(苦参一两,或酒 
煎,或醋煮,能吐天行时毒)。 

草部
知母
内容:泻火补水,润燥滑肠 
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泻火(泻胃热、膀胱邪热、肾命相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入二 
经气分(黄柏入二经血分,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消痰定嗽,止渴安胎(莫非清火之用)。 
治伤寒烦热,蓐劳(产劳)骨蒸(退有汗之骨蒸),燥渴虚烦,久疟下痢(治嗽者,清 
肺火也。治渴者,清胃热也。退骨蒸者,泻肾火也),利二便,消浮肿(小便利则肿消。东 
垣曰∶热在上焦气分,结秘而渴,乃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渗湿之药, 
泻火清金,滋水之化源。热在下焦血分,便闭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无阴则阳无 
以化。宜用黄柏、知母大苦寒之药,滋肾与膀胱之阴。而阳自化,小便自通。丹溪曰∶小便 
不通,有热有湿,有气结于下,宜清、宜燥、宜升。又有隔二隔三之治∶如肺不燥,但膀胱 
热,宜泻膀胱,此正治;如因肺热不能生水,则清肺,此隔二之治;如因脾湿不运而精不上 
升,故肺不能生水,则燥胃健脾,此隔三之治。泻膀胱,黄柏、知母之类;清肺,车前、茯 
苓之类;燥脾,二术之类。昂按∶凡病皆有隔二隔三之治,不独便闭也)。然苦寒伤胃而滑 
肠,多服令人泻(李士材曰∶苦寒肃杀,非长养万物者也。世以其滋阴,施之虚损之人,则 
如水益深矣,特表出以为戒)。 
得酒良。上行酒浸,下行盐水拌。忌铁。 

草部
龙胆草
内容:泻肝胆火,下焦湿热 
大苦大寒,沉阴下行。益肝胆而泻火(相火寄于肝胆,有泻无补,泻其邪热,即所以补 
火也),兼入膀胱、肾经。除下焦之湿热,与防己同功。酒浸亦能外行、上行。 
治骨间寒热(肾主骨),惊痫邪气(肝经风火),时气温热,热痢疸黄、寒湿香港脚(足伤 
湿热,则成香港脚。肿而痛者,为湿香港脚,宜清热利湿搜风。又有挛缩枯细,痛而不肿者,名 
干香港脚,宜养血润燥),咽喉风热,赤睛 肉(泻肝胆火,能明目。元素曰∶柴胡为主,龙 
胆为使,目疾要药。昂按∶若目疾初起,宜发散,忌用寒凉),痈疽疮疥。过服损胃。 
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小豆、贯众为使。忌地黄。 

草部
青黛
内容:泻肝,散郁火 
咸寒,色青泻肝。散五脏郁火,解中、下焦蓄蕴风热(《衍义》曰∶一妇患脐、腹、二 
阴遍生湿疮,热痒而痛,出黄汁,二便涩。用鳗鲡、松脂、黄丹之类涂之,热痛愈甚。其妇 
嗜酒,喜食鱼、虾发风之物。乃用马齿苋四两研烂,入青黛一两和涂,热痛皆去,仍服八正 
散而愈。此中、下焦蓄蕴风热。毒瓦斯若不出,当作肠风、内痔。妇不能禁酒物,果仍发痔) 
。 
治伤寒发斑,吐咯血痢(阴虚火炎者忌用。合杏仁研,置柿饼中煨食,名圣饼子,治咯 
血)。小儿惊痫,疳热丹热,敷痈疮、蛇犬毒。 
即靛花。取娇碧者,水飞净用(内多锻石,故须淘净)。 

草部
大青
内容:泻心胃热毒 
微苦咸,大寒。解心胃热毒。 
治伤寒,时疾热狂,阳毒发斑(热甚伤血,里实表虚,则发斑。轻如疹子,重如锦纹。 
紫黑者,热极而胃烂也,多死。《活人书》∶治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黄胆热痢,丹 
毒喉痹。 
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叶对节生,八月开小红花成簇,实大如椒,色赤。用 
茎叶。 

草部
牵牛
内容:大泻气分湿热 
辛热有毒,属火善走。入肺经,泻气分之湿热(肺主气,火能平金而泄肺),能达右肾 
命门,走精隧,通下焦郁遏。及大肠风秘、气秘,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杀虫堕胎。 
治水肿喘满 癖气块。若湿、热在血分、胃弱气虚人禁用(东垣曰∶牵牛苦寒误矣,其 
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壮,所谓苦寒安在哉?乃泻气之药,比诸辛药泄气尤甚。若湿从下受, 
下焦主血,血中之湿,宜苦寒之味。而反用辛热之药,泄上焦之气,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 
损也。王好古曰∶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时珍曰∶一妇肠结,年几六十, 
服养血润燥药,则泥结,服硝黄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其人体肥膏梁而多郁,日吐 
酸痰乃宽。此乃三焦气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不能下润肠腑,非血燥也。润剂留滞 
,硝、黄入血,不能入气,故无效。用牵牛为末,皂角膏丸,才服便通。外甥素多酒色病, 
二便不通,胀痛呻吟七昼夜,用通利药不效。予言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隧路,病在二阴 
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倍牵牛 
,三服而平。东垣补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盐水炒黑,佐沉香、杜仲、肉桂、破故纸诸药 
,深得补泻兼施之妙)。 
有黑、白二种,黑者(亦名黑丑)力速。取子淘去浮者,舂去皮用。得木香、干姜良(此 
药汉前未入本草,故仲景方中无此。《别录》始载之,宋后始多用者)。 

草部
防己
内容:通,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 
大苦大寒(《本经》)平,《别录》温)。太阳(膀胱)经药。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 
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 
治肺气喘嗽(水湿),热气诸痫(降气下痰),湿症香港脚(足伤寒湿为香港脚。寒湿郁而为 
热,湿则肿,热则痛。防己为主药。湿加苡仁、苍术、木瓜、木通,热加芩、柏,风加羌活、 
萆,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 
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香港脚同论 
),水肿风肿,痈肿恶疮。或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非此不可。然性险而健,阴 
虚及湿热在上焦气分者禁用(《十剂》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通草即木通,是 
徐之才亦以行水者,为通与燥剂无以别矣。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 
。本集以行水为通剂,改热药为燥剂)。 
出汉中,根大而虚通,心有花纹,色黄,名汉防己;黑点黄腥木强者,名木防己,不佳 
(陈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酒洗用。恶细辛。畏萆 。 

草部
葶苈
内容:大泻气秘,通,行水 
辛苦大寒。属火性急,大能下气,行膀胱水。肿中水气 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积聚症 
结,伏留热气,消肿除痰,止嗽定喘(水湿泛溢,为肿胀,为痰嗽,为喘满)通经利便。久 
服令人虚(《十剂》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大黄泄阴分血闭,葶苈泄阳分气 
闭,气味俱浓,不减大黄。然有甜、苦二种,甜者性缓,苦者性急,泄肺而伤胃,宜大枣辅 
之。仲景有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气喘急不得卧。昂按∶辅以大枣,补土所以制水)。 
子如黍米,微长色黄。合糯米微炒,去米用。得酒良。榆皮为使。 

草部
甘遂
内容:大通,泻经隧水湿 
苦寒有毒。能泻肾经及隧道水湿,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为下水之圣药(仲 
景大陷肠汤用之)。 
主十二种水,大腹肿满(名水蛊。喻嘉言曰∶肾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源。脾不能散 
胃之水精于肺,而病于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于膀胱,而病于上。肾不能司胃之关,时其输 
泄,而病于下,以致积水浸淫,无所底止。肾者,胃之关也。前阴利水,后阴利谷。王好古 
曰∶水者,脾肺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头面,中四肢,下腰脚,外皮肤 
,中肌肉,内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别,不可轻泻药,当知病在何经何脏,方可用之。 
按∶水肿有痰裹食和瘀血、致清不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