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8-本草备要 >

第9部分

018-本草备要-第9部分

小说: 018-本草备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心包,肝),能破血止血(入血行伤,故治折伤,粥和末裹伤处)。 
根似姜而扁长,去毛用,或蜜拌蒸。 

草部
益母草
内容:x一名茺蔚x 
通行瘀血,生新血 
辛微苦寒。入手、足厥阴(心包、肝)。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瘀血去则经 
调)。 
治血风血晕,血痛血淋,胎痛产难,崩中带下(带脉横于腰间,病生于此,故名为带。 
赤属血,白属气。气虚者,补中益气而兼升降。血虚者,养血滋阴而兼调气)。为经产良药 
,消疔肿乳痈(亦取其散瘀解毒),通大小便。然辛散之药,瞳子散大者忌服。 
益母子主治略同,调经益精,明目(血滞病目者则宜之)活血,顺气逐风(气行则血行, 
血活则风散),行中有补。治心烦头痛(血虚血热之候),胎产带崩,令人有子(有补阴之功。 
时珍曰∶益母根茎花叶实,皆可同用。若治疮肿胎产,消水行血,则宜并用;若治血分风热 
,明目调经,用子为良。盖根茎花叶专于行,子则行中有补也。《产宝》济阴返魂丹,小暑 
端午或六月六日,采益母茎叶花实,为末蜜丸,治胎产百病。《近效方》∶捣汁熬膏亦良) 
。忌铁。子微炒用。 

草部
泽兰
内容:通、行血,消水 
苦泄热,甘和血,辛散郁,香舒脾。入足太阴、厥阴(脾、肝)。通九窍,利关节,养 
血气,长肌肉,破宿血,调月经,消症瘕,散水肿(防己为使)。 
治产后血沥腰痛(瘀行未尽),吐血鼻血,目痛头风,痈毒扑损。补而不滞,行而不峻, 
为女科要药(古方泽兰丸甚多)。 
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俱生下湿。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 
。但以茎圆节长、叶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叶有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 (音那) 
而佩之,《楚辞》所谓纫秋兰以为佩是也(朱文公《离骚辨证》云∶必花叶俱香,燥湿不变, 
方可刈佩。今之兰蕙,花虽香而叶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吴人呼为香草,俗名孩儿 
菊(夏日采,置发中,则发不 ,浸油涂发,去垢香泽,故名泽兰)。兰草走气分,故能利 
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经曰∶数食肥甘,传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 
也)。泽兰走血分,故能消水肿,涂痈毒,破瘀除症,而为妇人要药。以为今之山兰者误矣。 
防己为使(寇宗 、朱丹溪并以兰草为山兰之叶,李时珍考众说以讥之。按别本云∶兰叶甘 
寒,清肺开胃,消痰利水,解郁调经,闽产者力胜。闽产为胜,则是建兰矣。李士材云∶兰 
叶禀金水之气,故入肺脏,东垣方中尝用之。《内经》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者是也,余屡验 
之。李时珍又谓东垣所用乃兰草也。其集诸家之言曰∶陈遁斋《闲览》云楚骚之兰,或以为 
都梁香,或以为泽兰,或以为猗兰,当以泽兰为正,今之所种如麦门冬者名幽兰,非真兰也, 
故陈止斋着盗兰说以讥之。既名幽兰,正合骚经矣。方虚谷《订兰说》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 
金草,俗名孩儿菊者;今之所谓兰,其叶如茅者,根名土续断,因花馥郁,故得兰名。杨升 
庵曰∶世以如蒲萱者为兰,九畹之受诬也久矣。又吴草庐《有兰说》曰∶兰为医经上品,有 
根有茎,草之植者也。今所谓兰无枝无茎,因黄山谷称之,世遂谬指为离骚之兰。寇氏本草 
溺于流俗,反疑归说为非。夫医经为实用岂可诬哉?今之兰果可以利水杀虫而除痰癖乎?其 
种盛于闽,朱子闽人,岂不识其土产而辨析若此。世俗至今,犹以非兰为兰,何其惑之甚也。 
昂按∶朱子辨兰,援《离骚》纫 以为证,窃谓纫 亦骚人风致之词耳。如所云饮木兰之坠 
露,餐秋菊之落英,岂真露可饮而英可餐乎?又云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岂真芰荷 
可衣芙蓉可裳乎?宋儒释经执泥,恐未可为定论也。第骚经既言秋兰,则非春兰明矣。本经 
既言泽兰,则非山兰明矣。是《离骚》之秋兰,当属本经之泽兰无疑也。然《离骚》不尝曰 
春兰兮秋菊乎?不又曰结幽兰而延伫乎?不又曰疏石兰以为芳乎?若秋兰既属之泽兰,将所 
谓春兰幽兰石兰者,又不得为山兰,当是何等之兰乎?且山兰为花中最上之品,古今评者, 
列之梅、菊之前今反屈,于孩儿菊之下,以为盗袭其名,世间至贱之草皆收入本草,独山兰 
清芬佳品,摈弃不录,何其不幸若斯之甚也!本草杀虫之药良多,皆未必有验,至于行水消 
痰,固山兰之叶力所优为者也。盖李时珍、陈、方、吴、杨辈,皆泥定陈藏器以泽兰、兰草 
为一类二种,遂并骚经而疑之。崇泽兰而黜山兰,遂令兰草无复有用之者。不思若以为一类, 
则《本经》兰草一条,已属重出,何以《本经》兰草反列之上品,而泽兰止为中品乎?况一 
入气分,一入血分,迥然不同也。又骚经言兰者凡五,除木兰人所共识,其余春兰、秋兰、 
幽兰、石兰若皆以为孩儿菊,是不特一类二种,且四种一类矣。而以为九畹之受诬,岂理也 
哉?盖《本经》言泽兰,所以别乎山也;言兰草,明用叶而不用其花也;骚经言秋兰,所以 
别乎春也;言石兰,所以别乎泽也。愚谓秋兰当属泽兰,而春兰、石兰定是山兰。其曰幽兰, 
则山兰之别名,以其生于深山穷谷故也。寇氏、朱氏之论,又安可全非也,姑附愚说,以咨 
多识之士)。 

草部
白薇
内容:泻血热 
苦咸而寒,阴阳、冲、任之药。利阴气,下水气。 
主中风身热支满,忽忽不知人(阴虚火旺,则内热主风。火气焚灼,故身热支满。痰随 
火涌,故不知人),血厥(汗出过多血少,阳气独上,气塞不行而厥,妇人尤多。此证宜白 
薇汤,白薇、当归各一两,参五钱,甘草钱半,每服五钱)热淋,温疟洒洒,寒热酸痛(寒 
热作,则营气不能内营,故酸痛),妇人伤中淋露(血热。千金白薇散治胎前产后遗尿不知 
时,白薇、芍药等分,酒调服。丹溪曰∶此即河间所谓热甚廷孔郁结,神无所依,不能收禁 
之意也。廷孔,女人溺孔也),产虚烦呕(仲景安中益气竹皮丸用之。《经疏》曰∶古方调经 
种子,往往用之。盖不孕缘于血热血少,而其源起于真阴不足,阳胜而内热,故营血日枯也。 
益阴清热,则血自生旺而有子矣,须佐以归、地、芍药、杜仲、苁蓉等药)。 
似牛膝而短小柔软。去须酒洗用。恶大黄、大戟、山茱、姜、枣。 

草部
艾叶
内容:宣,理气血,燥,逐寒湿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 
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良,阿胶、 
艾叶煎服,亦治虚痢)。 
治吐衄崩带(治带要药),腹痛冷痢,霍乱转筋(皆理气血、逐寒湿之效),杀蛇治癣(醋 
煎,外科有用干艾作汤,投白矾二三钱,洗疮,然后敷药者。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佐阳 
,而艾性又能杀虫也)。以之灸(音九)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血热为病者禁用(灸火则 
气下行,入药则热上冲,不可过剂。丹田气弱,脐腹冷者,以熟艾装袋,兜脐腹甚妙。寒湿 
香港脚,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陈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再为末用(入茯苓数片 
同研,则易细)。煎服宜鲜者,苦酒(醋也)、香附为使(艾附丸,调妇人诸病。宋时重汤阴 
艾,自明成化来,则以蕲州艾为胜。云灸酒坛,一灸便透。《蒙筌》、《发明》,并以野艾为真 
蕲艾,虽香实非艾种)。 

草部
延胡索
内容:宣,活血,利气 
辛苦而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厥阴(心包、肝)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通小便,除风痹。 
治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通则不痛),症瘕崩淋,月候不调(气血不和,因而凝滞, 
不以时至),产后血晕,暴血上冲,折伤积血,疝气危急,为活血、利气第一药。然辛温走 
而不守(独用力迅,宜兼补气血药),通经坠胎,血热、气虚者禁用。 
根如半夏。肉黄、小而坚者良。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草部
红花
内容:x古名红兰花x 
通,行血,润燥 
辛苦甘温。入肺经而破瘀血、活血(瘀行则血活。有热结于中、暴吐紫黑血者,吐出为 
好。吐未尽,加桃仁、红花行之。大抵鲜血宜止,瘀血宜行),润燥,消肿止痛(凡血热血 
瘀,则作肿作痛)。 
治经闭便难,血运口噤,胎死腹中(非活血行血不能下),痘疮血热(本草不言治痘), 
喉痹不通。又能入心经,生新血(须兼补益药为佐使)。俗用染红,并作胭脂(胭脂活血解 
毒。痘疔挑破,以油胭脂敷之良)。少用养血,多则行血,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血生于 
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汁与相类,故治血病。有产妇血闷而死,名医陆氏以红花 
敷十斤煮汤,寝妇于上而熏之,汤冷再加,半日而苏。《金匮》有红兰花酒,云治妇人六十 
二种风)。 

草部
茜草
内容:通,行血 
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走肝,而咸走血(《本经》苦寒),入厥阴(心包、肝)血分。 
能行血止血(能行故能止。消瘀通经,又能止吐崩尿血),消瘀通经(酒煎一两,通经甚效)。 
治风痹黄胆(疸有五∶黄胆、谷疸、酒疸、黄汗疸、女劳疸。此盖蓄血发黄,不专于温 
热者也。女劳疸必属肾虚,亦不可以湿热例治。当用四物、知、柏壮其水,参、术培其气, 
随证而加利湿清热药),崩运扑损,痔 疮疖。血少者忌用。根可染绛,忌铁。 

草部
紫草
内容:泻血热,滑肠 
甘咸气寒。入厥阴(心包、肝)血分。凉血活血,利九窍,通二便(咸寒性滑)。 
治心腹邪气(即热也),水肿五痘, 癣恶疮(血热所致)及痘疮血热毒盛、二便闭涩 
者(血热则毒闭,得紫草凉之,则血行而毒出。大便利者忌之。《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 
小儿脾实者可用,脾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用发痘疮。今 
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误矣)。泻者忌用。 
去头须,酒洗。 

草部
凌霄花
内容:x一名紫葳x 
泻血热 
甘酸而寒。入厥阴(心包、肝)血分。能去血中伏火,破血去瘀。 
生产乳余疾,崩带症瘕,肠结(不大便)血闭,淋 风痒,血热生风之证。女科多用, 
孕妇忌之(《本经》云∶养胎。《经疏》云∶破血之药,非所宜也。肺痈有用之为君药者。凌 
霄花为末,和密陀僧唾调,敷酒 甚验)。 
藤生,花开五瓣,黄赤有点,不可近鼻,嗅之伤脑。 

草部
大小蓟
内容:泻,凉血 
甘温(《大明》曰凉)。皆能破血下气,行而带补。治吐衄肠痈,女子赤白浊,安胎(凉 
血之功)。 
小蓟力微,能破瘀生新,保精养血,退热补虚,不能如大蓟之消痈毒(丹溪曰∶小蓟治 
下焦结热血淋。《本事方》∶一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疼痛,煎大蓟汁服,立瘥)。 
两蓟相似,花如髻。大蓟茎高而叶皱,小蓟茎低而叶不皱,皆用根。 

草部
三七
内容:x一名山漆x 
泻,散瘀,定痛 
甘苦微温。散血定痛。 
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醋磨涂即散,已破者为末掺之)。为金疮杖疮要药 
(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敷之,去瘀消肿易愈。大抵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 
治血病)。 
此药近时始出,军中恃之。从广西山洞来者,略似白芨、地黄,有节,味微甘,颇似人 
参。以末掺猪血中,血化为水者真(近出一种,叶似菊艾,而劲浓有岐尖,茎有赤棱,夏秋 
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根大如牛蒡,味甘极。《易繁衍》云是三七,治 
金疮折伤血病甚效,与南中来者不同)。 

草部
地榆
内容:涩,止血 
苦酸微寒。性沉而涩(本草未尝言涩,然能收汗止血,皆酸敛之功也),入下焦,除血 
热。 
治吐衄崩中(血虚禁用),肠风(血鲜者为肠风,随感而见也;血瘀者为脏毒,积久而 
发也。粪前为近血,出肠、胃;粪后为远血,出肺、肝)血痢(苏颂曰∶古方断下多用之。 
寇宗 曰∶虚寒泻痢,及初起者忌用。苏颂,着《本草图科》)。 
似柳根,外黑里红。取上截,炒黑用。梢皮行血。得发良。恶麦冬。 

草部
蒲黄
内容:生滑行血,炒涩止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