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115部分

林氏荣华-第115部分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夫人一笑,点着她的额头道:“我道玉滨怎么越来越爱撒娇,原来是跟你学的。”
  林清婉还来不及说话,一旁秋千架上的林玉滨就大点其头,“我就是跟姑姑学的。”
  林清婉笑着摇头,任由她们欺负。
  正如杨嬷嬷所说,她很了解路嬷嬷的软肋和府中所有的人,不过是一个时辰左右就问出了路嬷嬷知道的所有事。
  路嬷嬷只有一个女儿,已经嫁人生子,现正跟着丈夫在京城伺候。她就只有这一个软肋。
  谢夫人是谢家的主母,买卖一个下人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从路嬷嬷被抓时她就知道不好了。
  等看到杨嬷嬷走进柴房,她便知道就算她立时死了,杨嬷嬷也不会放过她女儿女婿。
  她所能做的也就是展现自己的价值,希望主子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饶她女儿一命。
  事情是从她女婿那里开始的,等她知道时,他们已经投靠了大房,且为大房做了好几件事,如果她不投过去,不管是大房还是夫人都不会放过他们。
  当时她还陪着谢夫人在苏州,能做的事有限,也就是给女儿写信时传递一些谢夫人的消息。
  可那会儿谢夫人每天就是念佛和抄佛经,并没有什么值得汇报的事,第一次还心惊胆战,后面就习以为常了。
  反正夫人也没做什么事,大房知不知道都不要紧。
  可从夫人要回扬州时就不一样了,早早的,就有人问她夫人的饮食习惯,所用的熏香等。
  连夫人药枕的配方也拿了一去,一直到回到扬州她都没有再收到信件,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她给夫人整理箱笼时有个小丫头给她塞了个枕头,让她将夫人的枕头替换下来。
  她心惊胆战的照做了,然后谢夫人就开始梦靥失眠。
  杨嬷嬷脸色生寒,问道:“那丫头是谁?”
  “很眼生,不过是个洒扫丫头,我本来留意不到她的,但我也留了个心眼,叫人盯住了她,发现日常给她传信的是院子里修剪花枝的曹婆子,而跟曹婆子来往的则是大管家的婆娘”
  杨嬷嬷冷笑,这是打量夫人没了儿子,所以就失势了?
  杨嬷嬷去给林清婉汇报,林清婉蹙眉道:“这事我不好插手,嬷嬷让母亲处理吧。”
  她毕竟已经归宗,根本不能处理谢家的事,就好像谢家不能插手她的事一样。
  没看今天搜检时她也只给杨嬷嬷下令,而下面的人则是要听杨嬷嬷的吗?
  “我想问嬷嬷的是,处理完这件事呢?”林清婉看向她,“母亲还要回京城吗?即使知道那里是龙潭虎穴?”
  杨嬷嬷欲言又止。
  林清婉蹙眉道:“嬷嬷,二郎若在,也一定不希望母亲这么难过,我看她住在苏州时就很好,您劝劝母亲,事后还是与我一起回苏州吧。”
  杨嬷嬷垂眸不说话。
  林清婉就不知该说些什么了,道理彼此都懂,就看能不能跨过心里那道坎。
  她不是当事人,她伤心同情,但却不能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婉姐儿没有跨过拿到坎。
  林清婉闭了闭眼道,“嬷嬷,您再劝劝母亲吧。”
  杨嬷嬷轻声应了一下,可她知道要能劝动夫人,早两日就能劝动了。
  而在发生这件事后,夫人更不可能去苏州了,她从来不是遇强就退的人。
  晚上,谢夫人回到自己的房间,她一点一点的用手指划过变样的房间。
  或许是为了调节心情,林清婉让人把纱窗和帘子都换成了明快柔和的颜色,搭配得很好,连帐子和被子都换了。
  谢夫人坐在床上,摸了摸被子问,“问题出在哪儿?”
  杨嬷嬷没有瞒着她,躬身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她,从徐大夫发现不对开始。
  谢夫人冷笑,“这是以为我是没爪子的病猫呢,手都伸到我的屋里来了。”
  “夫人,少奶奶让我劝您跟她回苏州,说她要给二爷尽孝呢,您”
  谢夫人抬手止住她的话,脸上的冷色缓了些,但还是冷淡的道:“不去,让护卫们把路嬷嬷招供的人都抓起来,一个都不许漏,我们千里迢迢的去京城,总要给他们送些东西。”
  “那路嬷嬷”
  “留着吧,”谢夫人冷笑道:“身边总要放个他们的人,他们才能安心,我也才能安心啊。”
  杨嬷嬷就叹息一声,知道夫人是拿定主意要回京城了。
  谢夫人垂头看着她的手,她知道这次回去必是一番腥风血雨,有可能还会把娘家牵扯进来,可她就是过不了心中那道坎,他们毁了两个孩子,总要付出些代价才行。
  而现在代价还未付出,就冲她伸手了,她要是再退就真诚案板上的肉了。
  谢夫人拿定了主意,便不再多停留。
  庙里四十九天的道场还没做完她就收拾好了东西要启程,比林清婉还要快。
  随行的还有谢府的大管家一家,其他参与药枕事件的下人都被打了一顿发卖了,这算是给扬州谢府下人的一个震慑,加上谢夫人几乎把持住了府邸,别说人,连信息都很难往外传,所以外界皆不知府中发生的事。
  为免夜长梦多,谢夫人雄赳赳气昂昂的提前带了人进京。
  此时,钟如英平安回京的消息刚刚传来。
  她毕竟是一军统帅,不好在外地太久,所以谢二郎祭礼过后她就启程回京了。
  还赶上了苏章献俘的仪式。
  这一次她写信过来,一是报平安,二则是恭喜林清婉,他们林氏一个子弟在活捉吕靖中立了大功,苏章给他请了功,陛下直接封他做了杂牌将军。
  林清婉看到这封信,因为谢夫人回京的担忧消散了些,心情好了起来。
  林家总算是重新打入军队了。
  和林清婉有一样想法的是林润,林信和苏章的信都送到了苏州,战报也是送的苏州。
  林润高兴的原地蹦了一下,然后就摸着胡子要笑却不好太猖狂的抖了抖脸皮,只能去找他爹一起分享。
  婉姐儿眼光果然了得,怪不得如此器重林信,原来是因为他在战场上有天赋吗?
  才半年啊,林信就升了杂牌将军。
  杂牌将军虽然才五品,可手底下有了兵,以后再打仗他就能独立作战,战功算的只会更多。
  以这个速度,林家何愁不兴?


第165章 告诫
  “姑姑,我们要回苏州吗?”林玉滨也很高兴,信堂哥擢升便表明姑姑的布置正在往有利方向发展。
  “回是要回的,不过得再等等。”孙槐说他那里已有了些线索,这几日待有了结果就告诉她。
  林清婉决定等拿到结果再走。
  林清婉这一等就是三天,孙槐颇有些尴尬的来见她,“郡主,线索断了,没拿到证据。”
  “证据?”林清婉蹙眉问:“也就是说你们查到了是谁干的,只是少了证据?”
  孙槐叹气道:“只是有所猜测,我们追查到的人全被灭口了,虽没有确切的证据,可我和刘大人却都认为这事只怕真是赵家所为。因为已有证据隐隐指向灵州。”
  灵州只有卢真和赵捷,总不可能是卢真勾结辽人吧?
  念头一闪而过,孙槐脸色微白,抬起头来,“郡主……”
  林清婉已经一脸肃然,“这事可回禀了陛下?”
  “没有,我一有了消息就来找郡主,还未来得及写密折。”
  “此事先不急着回禀,”林清婉道:“陛下要是问起,就说只查到了江都,上次你们的线索不就断在江都?”
  孙槐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有些不确定的道:“郡主,卢真果然可信吗?”
  林清婉瞥了他一眼道:“卢氏与辽人有血仇,当年他们未留在范阳屈就辽人,现在又怎么会与辽人勾结?”
  “就怕利益动人心。”
  “再大的利益能有卢家军大?”林清婉反问道,“陛下一不逼着收回兵权,二不刻意打压侮辱,卢真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辽人勾结?”
  “那赵氏呢,他们也是江南大族……”和外族勾结,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孙槐就不太能理解赵氏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见过赵捷,对方也算一聪明人。
  林清婉借用孙槐的话,意味深长的道:“利益动人心,赵氏可不是卢氏。”
  赵家现在也就在江南有些声望,放入大梁,有几人识得赵氏?
  全族只有一个赵捷,赵家要上升还得踩着周氏和林氏。
  可卢氏不一样,卢氏是大梁望族,又有兵权在手,在这样的乱世中,只要家族不遭巨变,族中子弟繁茂就不会有事。
  哪怕国破,皇室都灭绝了,这样的家族也不会没落。
  这才是世家大族,林氏会没落一是当年林氏嫡支全部出事,二则是从林智开始就不扶持旁支,旁支虽有人却无才。
  不然现在哪里能让赵家欺上门来?
  “那郡主打算如何处理此事?”孙槐对皇帝忠心,却也有自己的思量,不管查到灵州是有人故意引导还是事实如此,只是他和林清婉想多了,此事都不能再继续下去。
  此时大梁最忌讳的就是君臣相疑,卢崔钟三家任何一方都不能与皇帝疑心。
  “还要拜托孙大人继续查探,”林清婉也觉得此时还不是禀报皇帝的最佳时候,“能拿到证据最好,拿不到……”
  林清婉顿了顿道:“好歹要知道对方动向,这样知己知彼方能不败。”
  孙槐点头,“郡主放心,就算不为查清刺杀一事,为铲除留在大梁内的辽细作,下官也会尽力的。”
  他现在是江南观察使,整个江南的安全都得他负责,他不知道的时候也就算了,现在既知道了又怎能放任他们如此猖狂的活动?
  俩人就以后的合作达成了意向,孙槐这才向林清婉恭贺,“林将军少年有为,又有皇帝恩宠,想来不日便能更进一步了。”
  林清婉笑笑,“他年纪还小,需要和你们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就是陛下再恩宠也不可能让他越过有功之臣去。”
  孙槐笑着应和,又夸了一下林信。
  林信的升迁在整个大梁中看着不起眼,但对于关注林家的人来说,这却是个大消息。
  因为对方升迁速度太快了,才从军半年便从一无名小卒成了杂牌将军,哪有那么简单?
  陛下竟然还把人派去了东北军,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东北军的前身可是林家军,林信去了那里岂不是如鱼得水?
  陛下就不怕他再弄个林家军出来?
  林清婉倒是不担心这一点,她忧心的是富贵荣华迷人眼,林信少年成才,又被人这样追捧夸奖,只怕会伤仲永。
  想了想,她给林信写了两个小故事,一个便是有名的伤仲永,一个则是苏章的故事。
  伤仲永这个故事林信自然是知道的,不仅他,族中三岁以上的孩子都听过这个故事,从小长辈们便以此告诫他们,也警示长辈们自己。
  可苏章的故事他却是第一次听说。
  林清婉是从林智的一本日记里看到的,若论才华,苏章不比现在的林信差的,但他年近四十才做到徐廉的副手,就是因为他年轻时也荒唐过的。
  苏章文采武功皆不错,少时也算是京中的风流人物,所以他一开始定的是以科举入仕,虽然家中父兄皆是武将,但他就是不想再从军。
  他也有自信从文举入仕。
  大家也都夸他文采好,学问好,样貌好,样样都好。
  他也很自得,一直瞄着进士科的考试呢,结果年过弱冠他还没考过进士科,反倒是比他小许多的林江后来者居上,先他一步考中。
  更让他深受打击的是,连年纪比他小,评价也比他低的卢真都考中了。
  而且卢真这小子还不走寻常路,考中了文举,转身却进了军队。
  林江那茬是近几十年来子弟最为优秀突出的一批,他们的出色将本来也很出色的苏章比得黯然失色。
  他大受打击之下就有些放浪形骸,当初林智就和苏章他爹说,这孩子完了!
  这话刺激得那位老将军将这小儿子抓起来就揍了一顿,然后团吧团吧丢进了东北军,上了几次战场这才把人掰回来。
  苏章是后来跑出来参加的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后又回的东北军。
  那会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家长们都用他来做例子教育自家的熊孩子,浪子回头金不换简直就是苏章的标配。
  那段时间因为苏章的原因,不少人家的纨绔都浪子回头,学着苏章努力了一把。
  苏章先从天才变成纨绔,又从纨绔跨向成功,其经历可谓经典,林清婉以这个故事告诉林信,论才华,你远不及苏章,他尚且会被人赶超,何况于你?
  他能在走了歪路后又劈出一条大道来,你未必可以。
  你所能做的便是保持本心,认清自己,不论外人怎么夸,怎么引诱,皆坚持初心,那你就算成功了一半。
  林信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得进劝,且会思考。
  收到姑姑的信,这段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