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231部分

一世吉祥-第231部分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斗胆妄言,还望皇上恕罪。”
  赵启苦笑道:“你我之间,亦师亦友,理当坦诚相见,知无不言,有什么恕罪不恕罪的?朕承认,和有和的道理,打有打的好处。正因如此,朕才觉得心里憋得慌,才召你来说说话。你且告退吧!”
  徐文瀚离去后,赵启又向金子善问道:“方才有些话,朕是不是说的有点过了?”
  金子善犹豫片刻,答道:“皇上忧心国事,本就不该操之过急。依据当下情势来看,如若可以不做,最好是什么都不做。这样的话,皇上站在高处,可以看清楚很多人,想明白很多事。臣窃以为,皇上并无错处。”
  赵启嘴角泛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老太尉已经年过七十了吧?朕不急。”
  就在赵启纠结郁闷之时,杨致也忙得不可开交。
  抵达金陵之后,立即召集云娘与薛青云以及商务侦缉司的下级统领,对上次返京之前制订的预案再度进行推演。尔后向各地分署陆续发出公函或密信,作出相关安排与部署。继而联络金利来商号、秦骄阳与秦空云,商讨下一步行动事宜。一直忙到四月中旬,才乘船渡海前往夷州。
  杨致在夷州呆了近一个月,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出海拓荒殖民的计划暂时搁置。
  如今夷州人口不过百万,早期移民与原住民就已过半,真正能够倚靠的后来移民虽然日渐增多,但目前还只有四十万上下。在人口没有达到一定基数之前,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持续稳定的产出。可单纯依靠外界输血维持,绝非长远之计!(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347章 缺钱的烦恼

  夏历隆昌一年五月初,杨致先后遣派三支武装船队出海,分别向三个方向的大洋进发。
  之所以是武装船队而不是舰队,是因每支船队规模不大,船只仅有四五艘,军士不过千人上下。船队满载丝绸、茶叶、瓷器、农具等诸类物资,船只也没有配备最新的火炮与重弩。
  显而易见,这是一次探索之旅。前世的记忆,近几年从各个商队搜集到的厚逾数尺的资料,终归只是纸上谈兵。杨致的命令十分明确:每到一处,先礼后兵。货物可以半卖半送,亦可以货易货。带回的当地物产,无须贪多,但品类必须齐全。每艘船只,必须有两人以上的专人负责记录航海日志,沿途必须极尽详细的描绘海图,记载各地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杨致深知,依据现有的条件,第一拨探索船队走不了多远。用中土的话来说,东北亚、东南亚、太平洋近海中部诸多半岛或大小岛屿,现在仍是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原住土著人口有限,无论是生存状态与生产条件,与中华王朝相比落后不是一点半点。仅靠武力占据征服还不行,想要开发建设,施行殖民统治,都需要有人去做。西方式的航海探险,所到之处只要是文明有所不及,都不把原住土著不当人看,杨致很不认同。但有一点却是毫不马虎,严令每到一地务必刻石立碑,标注为“中华王朝杨氏领地”!
  非但如此,杨致另下两道谕令:一是遣派船队出海。此后即为定例。以一年为期,有序轮换。船队规模、人手、航向。酌情而定。二是专为军中开设讲武堂。学制一年,首期学员为都尉以上军官。此后从校尉到什长以上军官,依次参训。普通军士皆可通过一年一度的专门考核,越级入学。学成之后,即授什长以上军官职衔。
  船队定期轮换出海,旨在练兵,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而开设军校,早在占据山东外海诸岛之初,杨致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碍于现实条件限制,一直未能付诸实施。这些年但有空暇。就细心整理编写教材。近现代的海权意识、军事理论与战法、战例,无不囊括其中。至于是否亲身教授,那得看有没有空闲见缝插针了。如若意识领先,战法领先,武备领先,试问天下谁堪与敌?
  杨致用心估算,此后三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无论是远航殖民,还是维持现状。手上有一支规模在两万人左右的精悍之师,就已够用了。人数不多,军官不少,但须扩军。易于整训。素质上佳,装备精良,投诸实战。比规模庞大、靠人命硬填的军队只会更具成效。碍于船只动力暂时只能依靠人力与风力,最初配属五千军士的一支舰队。精简到三千五百人已是极限。建成四支这样的舰队,足以保证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杨氏集团现在每年的收入,已经稳定在一千二百万两至一千五百万两之间。不管是小民百姓还是富商巨贾,乃至在当世帝王眼中,这都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天文数字。然而自登陆夷州以来,开销之巨大也同样惊人。先前在山东外海诸岛时,麾下人马不满三千,治下数万百姓因离岸较近尚能自给,是以应付裕余,从来不用为银子发愁。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财政自然时常捉襟见肘。当年三家海盗合并之时,杨致就赋予江城璧掌管财政、负责后勤的重任,之后纵然是发生了北燕太子登岛夺权的风波,都没有另委他人。江城璧一贯尽心称职,深得杨致与玲珑夫妇信任。连旧主玲珑产子、杨致下令大赏一众部属,此公仍没忘了公私分明,居然伸手向杨致要钱。
  每月数以万计的移民的接纳、安置,当世最为精锐的两万军士的军费开支,十余处匠作工坊的研发、生产运转,日益增加的诸多衙署官吏……,无一不是吞金巨兽。最大的问题是,这些都是投入,再投入,持续不断的投入,短期之内,几乎没有看得见、用得上的收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一日,江城璧趁着杨致还未离开夷州,愁眉苦脸的前来诉苦道:“侯爷,眼下库存现银已不足一百万两,这月的开销仅够勉强支应。长此以往,委实难以为继。在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致宽慰道:“先生,我知道你的艰难。海关厘金无须按月缴纳朝廷,月内应可运来供你支用,暂度难关。先生殚精竭虑,从无半点私心。有什么好办法,尽可畅所欲言。”
  江城璧沉吟道:“用度窘迫,无非开源节流而已。在下以为,所谓开源,一是可以扩大金利来商号对外贸易的经营规模,以获取更多利润。二是可以增派小股船舰巡海的次数,扩大海上活动范围。三是我们既是与秦氏两家紧密合作,眼下开销日巨,可以让秦氏适当加大投入。”
  杨致眉头一皱:“那先生所谓的节流呢?”
  江城璧接着说道:“所谓节流,则是紧缩用度了。一是暂缓招引收纳移民,或是控制移民人数,降低安置标准。二是数年之内难有大战,军士的粮饷,武器盔甲的装备,匠作工坊的材料采买、研发产造,均可相应降低标准、缩减规模。三是熊展与英娘每年在金利来商号的分红,三家合并既为一体,何分你我?大可减少乃至取消。”
  “如此一来,数管齐下,不仅可以确保支应,应该还会略有节余。在下浅见,不知侯爷以为然否?”
  如今杨氏集团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开销庞大,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咋一听来,江城璧的解决意见似乎有理有据,切实可行。而且他的本意,并不是要阻挡这台机器的前进,只是建议适当放慢前进的速度。
  杨致认真思索片刻,缓缓摇头道:“先生确实既费了力,又用了心,我十分感激。但我认为,先生之言貌似有理,却无一条可行。”
  江城璧一听,不禁有些发急,苦着脸道:“侯爷,在下也知道诸事有利亦有弊,但我不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么?手里没银子,拆东墙补西墙或可勉力支应一时,可有朝一日若是无墙可拆了呢?”
  “我原想尽力维护侯爷的威望,那费力不讨好得罪人的黑锅,由我来背。可您却说无一条可行!您总得给我个说法吧?总得让我干得下去吧?”(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348章 抢它丫的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杨致看得出来,江城璧是真急了。
  所谓黑锅,实乃言之有据。但凡乱世枭雄,为达目的,往往不择手段。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因军中缺粮为求稳定军心,有意挖坑斩了管粮官,便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生逢乱世,杨致若与众多部属讲究什么民主,绝对是脑子进水了。他很看重集思广益,但每逢决断,必定说一不二。江城璧直承其事,足见其忠。
  江城璧出身北燕三山望族,家财殷富,饱读诗书,文武全才。之所以落到今时今日的境地,都是受万世师表孔老夫子的影响,中毒太深。此公讲信义,重原则,但并不迂腐。也就是说,这样的人不好糊弄,也不能糊弄。
  诚如江城璧所言,杨致既要给他一个心服口服的说法,也要让他干得下去。枭雄之所以能成为枭雄,是因为别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
  与江城璧这个档次的人作交心之谈,与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大老粗不能相提并论。杨致悠然笑道:“先生,圣人有云,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谓之不智,有时却可令看似不可能的事成为现实。”
  “我先从先生所谓的开源说起吧!常言道,物以稀为贵。金利来商号的经营规模,只能维持现有水平,不宜再盲目扩大。东西多了,那就意味着不是那么稀罕了。必会影响市价行情。不仅如此,让利于人的原则必须坚持。先生精于经济之道。应当知道,只要我们将海外贸易的商路、货源、行市的掌控权握在手中。长期维护供不应求的局面,保证货物价格的相对稳定,着眼长远,无疑对我们十分有利。你且想想看,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买东西的人还是哪些人,若是扩大经营规模,获利的增长十分有限。……我这么说,先生可能理解?”
  放在前世。一句话就说到顶了,必须长期保持卖方市场的垄断地位。江城璧稍一思索,承认道:“确有道理。”
  杨致继续说道:“那接下来的这一条,先生更不难理解了。先生所说的增加巡海次数,扩大活动范围,那是说得客气的。说白了就是勤抢、多抢、往远处去抢。须知商贾重利是不假,但也爱惜性命。涸泽而渔,何其不智?商贾大多是精明之人,有几个人会冒搭上性命去赚钱的风险?没人敢做生意了。我们又去抢谁?还是那句话,即便是抢,也得适度,也要想到能抢多久。”
  “说到我们与秦氏的合作。我承认,我们的策略随着大夏政局的变化而调整。这几年来,秦氏在山东外海诸岛囤积了大量物资。开设海关总督衙门,登陆夷州的诸项事宜。都投入甚巨。先生,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啊!如今我们的养兵粮饷、匠作工坊的物资支应。大多是从山东外海诸岛运来。其中很大一部分,皆属秦氏。”
  “我与先生说句剖心之语,我们与秦氏是合作,而不是合并。若说是敲诈勒索耍无赖,我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可也得看人、看时候!是个人就这么干,那以后谁敢与我杨致打交道?既是合作,我有我的尊严,秦氏有秦氏的原则。先生应该清楚,抛开我与秦空云的兄弟情谊不论,秦氏是那么好相与的么?”
  “秦氏缩减分号是不假,但它偌大架构,全都抽空,你以为大夏皇帝是猪么?不瞒你说,我给空云兄划了一条警戒线,秦氏所囤黄金换成白银一千五百万两,便不可再动!没有保底黄金储备的商号,秦氏就不再是秦氏,而是祸国殃民的骗子了。秦氏同样不需要一个一味索取的合作伙伴,我们再想问他要钱,他会给,但必定先会与我掰扯分明。我们两家是合作,不是合并!何苦?何必?”
  杨致嘘声叹道:“古往今来,但有不服王化的其他想法,人口都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或打,或治,都必须要人去做。如今我们最缺的就是人。夷州人口若在三百万以上,只须耕养十年,必会自给有余,兵源可保,我们谁都不用怕。但是现在没有!若是暂缓招纳、降低安置标准,谁还愿来?谁还敢来?对于渴盼安居乐业的百姓而言,说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踏实做给他们看。”
  “我曾向夏帝谏言,不可好战,不可忘战。穷兵黩武,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杨致虽已攻营一隅,但绝无称王称帝之心。然为求自保,岂敢懈怠?军士粮饷,武器装备,工坊研造,一文钱都不能省!手里有刀子,而且比别人的刀更好、更快、更狠,他还会来惹你吗?敢来惹你吗?”
  说到这里,讳莫如深的阴笑道:“我要特别提醒先生的是,武备买卖不比寻常商贸。日后你自会得知,不仅是面上的十倍其利,或能左右诸国战局之胜败强弱。有道是本大利大,怎可半途而废?”
  “至于熊展夫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